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共纳入9例间质性膀胱炎患者。在膀胱水扩张术联合膀胱即时药物灌注术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行气止痛、清热利湿中药内服。治疗前后分别观察盆腔疼痛与尿急/尿频症状(pelvic pain,urgency and frequency,PUF)评分及间质性膀胱炎症状指数(interstitial cystitis symptom index,ICSI)。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PUF评分和ICSI显著降低(P0.01)。结论膀胱水扩张术、膀胱即时药物灌注术结合行气止痛、清热利湿中药内服对间质性膀胱炎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2.
间质性膀胱炎90%的患者为女性,平均发病年龄为40岁.表现为尿频、尿急和(或)盆腔疼痛,典型特点是与尿液排空有关的盆腔疼痛[1].其诊断属于排除性诊断,需要除外其他可引起相同症状的疾病.本病的发生可能与下列多种因素有关;膀胱上皮通透性屏障的损害、过敏或自身免疫过程、顽固性微生物感染、膀胱神经分布改变、膀胱缺血(可能与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类似)等.  相似文献   

3.
间质性膀胱炎或膀胱疼痛综合征是一组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的慢性综合征,伴有膀胱充盈时疼痛加重的盆腔痛,患者常有疲乏感。。与细菌感染引起的膀胱炎不同,间质性膀胱炎在无尿道感染或其他明显的病理改变的情况下,也可以出现症状。间质性膀胱炎盆腔痛的程度可从腹部压痛到剧痛不等。由于这些难解的不确定因素存在,所以有关于间质性膀胱炎定义、病因学和最佳治疗方法的争论颇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女性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女性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膀胱水扩张联合透明质酸钠灌注治疗,观察组采用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与6个月后的最大排尿量、排尿次数以及PUF评分等症状指标,以及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最大排尿量、排尿次数以及尿频尿急症状(PUF)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均有了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上述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女性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可保证治疗效果,作用时间较长,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正>间质性膀胱炎/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interstitial cystitis/painful bladder syndrome,IC/BPS)是一种与膀胱相关的慢性盆腔疼痛或压迫感,并伴有至少一种尿频尿急等下尿路症状,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2~5倍[1]。我国IC流行病学多样性研究发现,女性以尿频尿急,排尿困难,性交疼痛及盆腔疼痛等症状为主,临床治疗主要以缓解症状,保护膀胱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为主[2]。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间质性膀胱炎患者症状发生的位置、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并了解治疗情况。材料和方法:给英国间质性膀胱炎支持团体成员发放回顾性问卷。结果:1148份问卷中的736份(64%)被收回,696(94.6%)例患者为女性。471例患者(64%)描述在症状最严重的阶段每日都出现疼痛,273(37%)例描述在本问卷调查进行时就有每日疼痛。绝大多数患者报道有尿频、尿急和夜尿增多。采用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但仅有不足1/3的患者接受了确实有效的药物治疗:西咪替丁(36%)、抗组胺剂(5%)、多硫戊聚糖(12%)、二甲基亚砜(D M SO33%)和抗惊厥药(2%)。495例患者(67%)报道…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透明质酸联合肝素灌注治疗难治性间质性膀胱炎的疗效.方法 对24例难治性女性间质性膀胱炎患者采用透明质酸40 mg、肝素4万U混合膀胱灌注,膀胱内保留60 min.每周1次,连续8周,之后改为每月1次,连续4月,随访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每日排尿次数、平均每次尿量、O'Leary-Sant间质性膀胱炎问卷评分(ICSI/ICPI)、盆腔疼痛评分(PUF)变化及钾离子试验和膀胱镜检.结果 23例患者完成治疗和随访,随访3月时,每日排尿次数明显减少、平均每次尿量明显增加,ICSI、ICPI、PUF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6月时,各项指标维持,与随访3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钾离子试验阳性患者由治疗前的16例降为2例.19例患者黏膜下出血点消失或减轻.结论 透明质酸联合肝素灌注治疗难治性间质性膀胱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间质性膀胱炎各种治疗方案的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 对57例间质性膀胱炎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其中29例患者行口服药物治疗,21例患者进行了口服药物与膀胱灌注治疗,5例患者行膀胱液压扩张与膀胱逼尿肌内注射肉毒毒素A,2例患者行尿流改道术治疗,通过对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进行对比,对间质性膀胱炎的治疗方案进行总结.结果 行口服药物治疗和膀胱灌注的患者有34例(68%)症状缓解或部分缓解,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疼痛缓解,尿频症状也部分缓解,排尿间隔时间明显延长.5例行膀胱液压扩张与膀胱逼尿肌内注射肉毒毒素A的患者,术后疼痛完全缓解,尿频症状也部分缓解,排尿间隔时间明显延长,膀胱容量与术前相比明显增大,达到180~270 ml.到目前为止,5例患者均可以正常学习、工作.1例患者术后6个月后尿频、尿痛症状有所反复;1例患者术后出现排尿无力;但是较术前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并不影响正常工作与生活.行尿流改道的患者无并发症发生,尿频、尿痛等IC相关症状完全消失.结论 膀胱液压扩张与口服药物或膀胱灌注治疗是间质性膀胱炎治疗的常规方案,多数患者可取得一定效果;膀胱黏膜下和逼尿肌内注射肉毒毒素A是治疗间质性膀胱炎是一种新的有效、安全、简单的治疗方法,对口服药物和膀胱灌注无效的患者可试用,对改善患者膀胱区疼痛具有良好效果;膀胱切除尿流改道是间质性膀胱炎治疗的最终方案,可完全缓解尿频、尿急、膀胱区疼痛的症状,但是患者生活质量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9.
间质性膀胱炎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间质性膀胱炎(interstitial cystitis,IC)是一种以尿急、尿频、夜尿增多、膀胱或盆腔区疼痛不适为典型表现的症状综合征,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仍不清楚,尚无明确诊断标准,治疗也无有效的方法.许多患者在诊断过程中被延误,诊断明确后无法得到有效的治疗,各种不适症状严重影响了IC患者的生活质量.1987年美国国家糖尿病、消化和肾脏疾病研究会(NIDDK)制定了IC的实验诊断标准(表1)[1],但该诊断标准过于严格,临床诊断的患者有60%均不能达到其诊断标准[2].  相似文献   

10.
<正>间质性膀胱炎是一种基于尿频、尿急以及膀胱或盆腔疼痛症状的临床诊断。目前被认为是一种慢性内脏疼痛综合征,疼痛部位包括泌尿生殖区及直肠区域[1]。笔者在此总结了间质性膀胱炎的中医病机演变。1毒邪致病"毒"在中医理论体系里是指某些致病力强,容易引起危重表现的一类致病因素[2]。间质性膀胱炎患者大部分具有氯胺酮接触史,即常说的毒品K粉。吸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膀胱水扩张加肝素碱化利多卡因灌注治疗间质性膀胱炎(IC)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20例IC患者采用麻醉下膀胱水扩张后,膀胱灌注肝素2.5万U+5%碳酸氢钠5mL+2%利多卡因10mL+O.9%氯化钠溶液15mL的混合溶液,每周2次,4周后改每周1次,共16次。治疗前后进行Ic症状评分(ICSI)、问题评分(ICPI)及综合评价疗效。结果:20例患者随访6~24个月,平均lO个月。治疗后10例患者症状显著缓解,6例患者有效,4例患者无效,治疗有效率为80%。治疗前ICSI为10~17(14.80±1.94)分,ICPI为7~15(13.30土2.11)分。治疗4、12周后ICSI分别为(10.60±3.05)、(8.55±3.73)分、ICPI分别为(10.00土2.20)、(7.75±2,99)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膀胱水扩张联合灌注肝素碱化利多卡因是治疗Ic的有效方法,可以明显缓解临床症状,提高哇活盾号  相似文献   

12.
何灼彬  刘涛  夏桃林  杨智  丁强红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6):140-141,143
目的探讨间质性膀胱炎灌注RTX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间质性膀胱炎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一次性膀胱灌注RTX;对照组采用呋喃西林的方法替代膀胱灌注RTX。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3个月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排尿次数少于对照组,最大排尿容量高于对照组,尿痛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膀胱灌注RTX能够有效缓解间质性膀胱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且使用安全可靠,但是并不能完全治愈间质性膀胱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腺性膀胱炎发病特点及提高腺性膀胱炎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0例腺性膀胱炎病例的临床资料,对其诊断和治疗进行临床总结和分析。结果术前均采用膀胱镜检查结合病理组织活检证实为腺性膀胱炎,20例患者中15例行经尿道电切术,2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3例行保守治疗,所有患者术后均行膀胱灌注治疗。术后随访3-6个月,1例半年后复发且恶变,其余均治愈。结论膀胱镜检查结合病理组织活检对腺性膀胱炎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腺性膀胱炎有恶变倾向,在排除膀胱出口梗阻和异物刺激的情况下,经尿道电切术加膀胱药物灌注是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氯胺酮(K粉)相关性膀胱炎的诊断、治疗及发病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3例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予以讨论。结果: 3例患者中2例表现为严重的下尿路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以及排尿困难,伴有血尿或急迫性尿失禁。尿常规及培养阴性。影像学检查发现膀胱壁增厚,膀胱容量较小。膀胱镜及病检显示膀胱黏膜不同程度的慢性炎症改变。分别对3例患者给予激素、膀胱水扩张及戒断K粉治疗。经治疗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随访3~4个月,1例无复发,1例因复吸K粉、1例因术前严重挛缩膀胱症状复现。结论: 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是一种以下尿路刺激症状为主要特征的泌尿系损害,其发生机制和治疗方法均不明确,早期戒断K粉,及早治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腺性膀胱炎的发病特点及诊疗方法。方法:分析38例腺性膀胱炎病例资料、诊断方法及预后特点。结果:38例中16例行经尿道电切术,有效率94%。术后病理发现伴有恶变者3例。结论:膀胱镜检查结合组织活检对腺性膀胱炎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行经尿道电切术或电灼术是治疗腺性膀胱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腺性膀胱炎的诊治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对21例腺性膀胱炎的诊治进行回顾分析。本组21例中,17例经尿道电灼,4例不愿手术者及电灼效果不理想者3例,均用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结果随访6~36个月,其中18例症状消失(有效率85.7%),2例症状减轻,1例效果不理想。结论电灼是治疗腺性膀胱炎的主要方法,膀胱灌注是治疗腺性膀胱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嗜酸性膀胱炎四例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黎  黄旭元 《上海医学》2007,30(1):25-27
目的探讨嗜酸性膀胱炎(EC)的临床表现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1999年1月至2006年2月对4例EC患者的诊治体会。结果3例因血尿就诊,1例因背痛就诊。1例外周血嗜酸性细胞分类增高,2例膀胱内有类似肿瘤的占位性改变,2例有上尿路积水表现,4例均有镜下血尿,最终病理诊断为EC。对病例1和2分别行膀胱部分切除加回肠扩大膀胱术和经尿道电切术,术后半年膀胱镜检查无异常。病例3和4均予泼尼松、马来酸氯苯那敏和左旋氧氟沙星口服4周,2周后症状消除,B超检查示上尿路积水消退,静脉肾盂造影未见明显异常。病例3停药后随访18个月,无临床复发;病例4停药已2个月,目前仍随访中。结论EC较罕见,临床可有尿频、排尿困难、血尿、排尿痛或耻骨上区疼痛的表现,也可有尿潴留伴背痛的上尿路扩张症状及类似肿瘤的占位性改变,活检病理是有效的诊断方法。皮质激素、抗组织胺类药物联合抗生素是最常用且有效的保守治疗方法,手术亦为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8.
程旭 《实用全科医学》2006,4(4):435-436
目的探讨腺性膀胱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经膀胱镜结合组织活检确诊的25例腺性膀胱炎患者,均行经尿道电气化术治疗。结果25例均获得12个月随访,22例治愈,3例好转,无1例癌变。结论经尿道电气化术是治疗腺性膀胱炎的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腺性膀胱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为腺性膀胱炎的诊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2010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45例腺性膀胱炎的临床表现、病理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术后排尿不适症状均明显改善,术后随访时间6~36个月,4例于术后5~12个月复发,复发者均再次行经尿道汽化电切治疗,继续随访未发现恶变病例。结论膀胱镜检查及活检病理诊断为腺性膀胱炎的确诊方法,经尿道等离子汽化电切术联合术后膀胱腔内灌注化疗是目前治疗腺性膀胱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