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辽宁中医杂志》2016,(7):1459-1462
目的:研究酸枣仁皂苷A在人体粪便孵育液中的代谢转化。方法:人体粪便孵育液与酸枣仁皂苷A在体外37℃厌氧条件下共同培养,通过ELSD对孵育液中酸枣仁皂苷A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酸枣仁皂苷A与人体粪便孵育液在体外37℃厌氧条件下共同培养24 h之后,19 min处酸枣仁皂苷A峰消失,并于22 min处出现一个新峰,经ELSD检测后鉴定代谢产物为酸枣仁皂苷B。结论:酸枣仁皂苷A在人体粪便孵育液中代谢转化为酸枣仁皂苷B。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大鼠肠道菌群体外实验,观察大鼠肠道菌群对知母皂苷BⅡ的代谢转化情况。方法收集大鼠新鲜粪便,将大鼠肠道菌加入厌氧培养液得到肠道菌孵育液,加入知母皂苷BⅡ,在厌氧环境中37℃温孵24 h,经沉淀离心,取上清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和薄层色谱方法对知母皂苷BⅡ降解情况和代谢成分进行分析。结果知母皂苷BⅡ在大鼠粪便孵育液中很快发生代谢转化,24 h后孵育液中已检测不到知母皂苷BⅡ,能检测出较高浓度的代谢产物。代谢产物经检测为知母皂苷AⅢ。结论离体培养的大鼠肠道菌可对知母皂苷BⅡ进行代谢,初步确定代谢产物为知母皂苷AⅢ。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人体肠道菌群对人参皂苷Rg_3、白头翁皂苷D代谢转化的影响。方法分别采集肝癌患者与健康人体的新鲜粪便,经处理后分别与人参皂苷Rg_3、白头翁皂苷D进行厌氧共孵育,UPLC-Q-TOF/MS法鉴定其肠菌孵育后的代谢产物差异,UPLC-QQQ-MS法检测原型及其代谢产物含有量随孵育时间的变化。结果肝癌患者与健康人体肠道菌群的人参皂苷Rg_3孵育液中均鉴定出了人参皂苷Rh2(脱糖基产物)、原人参二醇;肝癌患者肠道菌群的白头翁皂苷D孵育液中鉴定出了白头翁皂苷D脱鼠李糖产物、白头翁皂苷D脱葡萄糖产物、白头翁皂苷D羟基化产物、常春藤皂苷元,但健康人体肠道菌群的白头翁皂苷D孵育液中鉴定出了白头翁皂苷D脱鼠李糖产物、白头翁皂苷D脱葡萄糖产物、白头翁皂苷D脱鼠李糖和葡萄糖产物、白头翁皂苷D甲基化产物、常春藤皂苷元。人参皂苷Rg_3、白头翁皂苷D在肝癌患者肠道菌群中的代谢速率显著低于健康人体,人参皂苷Rh2和常春藤皂苷元在肝癌患者肠道菌群中的生成速率显著低于健康人体。结论在肝癌状态下,人体肠道菌群变化对人参皂苷Rg_3、白头翁皂苷D代谢转化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正交试验优选酸枣仁总皂苷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选酸枣仁总皂苷的提取工艺,为该成分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HPLC-UV检测酸枣仁皂苷A和B的含量,流动相乙腈-水(34∶66),检测波长204 nm。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乙醇体积分数、乙醇用量、提取时间及提取次数对酸枣仁总皂苷提取工艺的影响。结果:酸枣仁皂苷A,B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24~2.40,0.12~1.20μg,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39%,99.40%。酸枣仁总皂苷最佳提取工艺为加12倍量7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5 h;酸枣仁皂苷A,B的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0.606,0.228 mg·g-1。结论:建立的HPLC检测酸枣仁皂苷A,B含量方法准确可靠,优选的酸枣仁总皂苷提取工艺稳定可行,具有节约成本、省时等特点,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肠道菌群对半夏泻心汤伞方组、甘补组及其单味人参和甘草中皂苷类成分代谢的影响.方法:利用体外肠道菌群厌氧孵育的技术,研究全方组、甘补组及其单味药提取液与大鼠肠道菌群37℃厌氧环境下培养,采集不同孵育时间点样品,利用LC-MS/MS分析方法进行各原型物及代谢产物的快速分离和含量测定,并求其降解速率K,比较不同配伍组的代谢差异和特征.结果:肠道菌群可将皂苷类成分转化为其代谢产物.根据SPSS单因素方差比较得知不同配伍组中皂苷成分代谢存在差异,甘草酸的降解速率甘补组>全方组>单方组(P<0.05);Rb1在全方中降解最慢;Re的降解速率全方组>单方组>甘补组(P<0.05);Rg1可由Re代谢产生,后降解为Rh1,且降解速率单方组>甘补组>全方组(P<0.05).结论:全方、甘补组对人参皂苷肠菌代谢具有不司的诱导或抑制作用,全方组可以抑制Rb1,Rg1的代谢,促进甘草酸代谢为甘草欠酸,利于吸收发挥药效.复方配伍对Rd,Rg3的肠菌代谢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李泽  杜鹤  解玉军  衡依然  段慧竹  裴香萍  闫艳  杜晨晖 《中草药》2021,52(16):4811-4824
目的基于多元统计分析和网络药理学分析预测炒酸枣仁饮片潜在的质量标志物(Q-Marker)。方法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联用(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electrostatic field orbital trap mass spectrometry,UHPLC-Q-Orbitrap-MS)解析生、炒酸枣仁饮片的主要成分,运用多元统计分析结合VIP1和P0.05筛选出炮制前后潜在的差异化学成分。结合网络药理学筛选核心靶点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关系,预测炒酸枣仁潜在的Q-Marker,以潜在Q-Marker为指标对市售样品进行含量测定,验证Q-Marker的科学性。结果生、炒酸枣仁共鉴定54个化学成分,包括斯皮诺素、当药黄素等黄酮类成分,酸枣仁皂苷A、酸枣仁皂苷B等皂苷类成分,以及木兰花碱、乌药碱等生物碱类成分;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共找到木兰花碱、6"'-阿魏酰斯皮诺素、酸枣仁皂苷A、白桦脂酸等28个差异性成分;经网络药理学分析筛选出包括17个差异成分的Q-Marker库,分别为酸枣仁皂苷A、酸枣仁皂苷B、美洲茶酸、白桦脂酸、木兰花碱、乌药碱、去甲荷叶碱、巴婆碱、斯皮诺素、当药黄素、维采宁Ⅱ、6"'-对-香豆酰斯皮诺素、6"'-阿魏酰斯皮诺素、芹菜素、桦木酮酸、牡荆素、异牡荆素;结合课题组前期研究及市售样品测定结果,最终确定木兰花碱、乌药碱、斯皮诺素、6"'-阿魏酰斯皮诺素、酸枣仁皂苷A和B作为炒酸枣仁的Q-Marker。结论分析预测的Q-Marker为炒酸枣仁的整体质量控制及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其功效关联物质的研究及作用机制的阐释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雌、雄大鼠肠道菌群对三七总皂苷中3种皂苷(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和人参皂苷Rb1)的体外降解作用。方法将三七总皂苷分别与雌、雄大鼠肠道菌群孵育液在厌氧条件下共同培养24 h,测定不同时间点孵育液中3种皂苷的量。结果雌、雄大鼠肠道菌群对人参皂苷Rb1均有降解作用,雄鼠的降解较雌鼠稍快。雌、雄鼠肠道菌群对三七皂苷R1和人参皂苷Rg1均无明显降解作用。结论在离体条件下,三七总皂苷中人参皂苷Rb1会被肠道菌群降解,而三七皂苷R1和人参皂苷Rg1则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大鼠肠道菌群对白头翁皂苷B_3的代谢作用,为皂苷类物质在肠道菌群的代谢特征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连翘苷为内标物,建立UPLC-ESI-Q-TOF-MS/MS检测条件,流动相乙腈(A)-水(B)梯度洗脱(0~8 min,10%~95%A;8~10 min,95%A;10~10.10 min,95%~10%A),流速0.3 m L·min~(-1),扫描方式为电喷雾(ESI)负离子模式,离子喷雾电压-3 500 V,碰撞电压130 V,干燥气流量12 L·min~(-1),温度350℃,鞘气流量12 L·min~(-1),温度350℃,碎裂电压分别为20,35,50 V。总离子流全扫描的范围m/z 100~1 100。采用负离子和多反应离子监测模式分析白头翁皂苷B_3与大鼠肠道菌群共孵育后的代谢产物。结果:从药物-菌群孵育液中鉴定出白头翁皂苷B3的3-位侧链脱糖代谢产物及苷元母核上羟化、羧化和脱羧、甲基化和去甲基化代谢产物共8种。结论:大鼠肠道菌群在实验条件下能有效代谢白头翁皂苷B3,提示上述代谢产物是其生物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9.
武宝爱  闫锋  申晨曦  马敏  张福生  杜晨晖  闫艳 《中草药》2021,52(8):2400-2407
目的建立大宗中药材酸枣仁的多指标含量测定方法,为准确发现酸枣仁和理枣仁中差异性质量控制成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UPLC-MS/MS多反应监测(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MRM)正、负离子切换扫描模式,ACQUITY UPLC HSS T3色谱柱(150 mmX2.1 mm,1.8μm)进行分离,流动相为0.1%甲酸水(A)-乙腈(B),进行梯度洗脱,测定16批酸枣仁和13批理枣仁中乌药碱、木兰花碱、维采宁Ⅱ、斯皮诺素、当药黄素、山柰酚-3-O-芸香糖苷、6''-阿魏酰斯皮诺素、酸枣仁皂苷A和酸枣仁皂苷B的含量,并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tion analysis,PLS-DA)评价酸枣仁和理枣仁中9种成分的差异。结果 9种成分在相应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1,仪器精密度RSD4.6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5.41%~106.25%,RSD3.75%。含量测定结果表明酸枣仁中乌药碱、木兰花碱、当药黄素、山柰酚-3-O-芸香糖苷、酸枣仁皂苷A和B的含量显著高于理枣仁(P0.01),而理枣仁中斯皮诺素、维采宁Ⅱ和6''-阿魏酰斯皮诺素的含量显著高于酸枣仁(P0.01)。PCA和PLS-DA结果表明,酸枣仁和理枣仁可明显分开,两者组内样品成分具有很强的相似性,而组间差异较大。结论建立了专属性强、灵敏度高的酸枣仁和理枣仁质量差异性评价方法,为两者质量差异性评价的指标成分选择提供依据,为阐明理枣仁可否作为酸枣仁的代用品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0.
杨宝  范真  周联  朱锦萍  杨滔  丘茂松  金晶  赵钟祥 《中草药》2015,46(9):1333-1337
目的观察大鼠肠道菌群对紫丁香苷的体外代谢转化作用。方法将紫丁香苷与离体大鼠肠道菌群的孵育液分别培养O、4、8、12、24、48 h后取样,经正丁醇萃取后采用HPLC和LC-MS法对代谢产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扩大培养24h的孵育液经正丁醇萃取后,采用ODS柱色谱和重结晶方法分离制备代谢产物NMR法鉴定其结构。结果大鼠肠道菌群对紫丁香苷具有显著的代谢转化作用。在0~48 h代谢组的孵育液中共检测到2个代谢产物芥子醇(M_1)和右旋丁香树脂酚(M_2)。12h时有81%的紫丁香苷被代谢转化,24 h时紫丁香苷已经完全被代谢转化;并且检测到12h之前的主要代谢产物为M_1,24h后的主要代谢产物为M2,且24h后未能检测到M_1。结论在离体条件下,大鼠肠道菌群可以在24h内将紫丁香苷完全代谢转化为M_1,然后再将M_1代谢转化为M_2,且8~12h内转化紫丁香苷的速率最快。  相似文献   

11.
头皮静脉穿刺是儿科护士必备的技术,其成功率的高低直接危机患儿的痛苦乃至生命,掌握这门过硬的技术,尽量做到一针见血,是儿科护士的天职,也是衡量合格护士的标准之一。本人从事儿科护理工作已多年,现将这方面的体会做一报告。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伤寒与温疫的证治特点、《伤寒论》与《温疫论》的篇章结构、张仲景与吴又可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现代医学对出血热与鼠疫的认识,梳理热病证治的发展历史与脉络。  相似文献   

13.
近百年来,公开发表的研究《伤寒论》的学术论文约3万篇,内容涉及张仲景生平事迹、《伤寒论》版本传承、《伤寒论》学术思想和临床应用研究等多个方面。民国时期是近代仲景学术研究的萌芽——发动期,这一时期的文章具有以下时代特点:①期刊和作者群有明显的地域和社团性;②体现了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方向;③研究空间不断扩大;④学术争鸣空前活跃。  相似文献   

14.
《伤寒论》这一中医经典著作,指导临床,疗效显著,活人无数,尤其是对外感热病的发展影响颇深.伤寒学派是以研究或阐述张仲景《伤寒论》辨证论治及理法方药为中心的医学学术群体,该学派学术璀璨,连绵千年.现就以古代此派的形成、发展、争鸣3个阶段进行初步探析,认为其形成于晋唐,发展于宋元,争鸣于明清.  相似文献   

15.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到文化大革命爆发的近20年间,是新时期仲景学说研究队伍的形成———发展期。在这一时期,对《伤寒论》原著的注释和校正工作,揭开了新中国教材编写的序幕;对《伤寒论》中一些有代表性问题或关键性字词的考订,是一个特点;对《伤寒杂病论》方法论的研究,也是这一时期出现的新特点。此外,这一时期,对六经的研究逐渐深入;对方证的研究仍是热门话题;对伤寒方中用药规律的研究出现热潮;对张仲景治疗方法原理的研究开始活跃;比较性研究热度不减;专题性研究渐成趋势。  相似文献   

16.
根据“穴位组学概念”的提出,针对针刺机理进行深入研究。目的在于揭示针刺的生物学基础,阐明针刺的科学性,并对相关针刺处方进行优化,围绕临床针刺治疗手段中的关键技术进行标准化与规范化研究,实现针刺科学机理转化为实际应用,从而更好的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17.
中药蛇床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姜涛  李慧梁 《中草药》2001,32(2):181-183
概述近年来有关蛇床子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腧穴热敏化艾灸对压疮患者的治疗护理效果。方法:对Ⅰ、Ⅱ期压疮患者治疗组采用腧穴热敏化艾灸治疗,每次灸至感传现象消失,每日1次。对照组不避热敏化穴,在患者压疮部位附近穴区采用红外线照射40min后,将百多邦软膏敷于压疮疮面,以无菌纱布覆盖,每日1次。两组同时加强专科护理措施,并在疗程(包括不足7d痊愈者)结束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100%、72.4%。二者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腧穴热敏化艾灸疗法对压疮患者疗效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艾灸足三里在脾胃病的临床疗效肯定,其机制研究也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不断完善。大量研究证明,艾灸足三里促进胃黏膜修复的信号传导是通过神经实现的,其作用机制是系统而复杂的,既可以直接调节胃肠内分泌激素的水平,也可以作用于胃黏膜损伤的信号传导途径上。因此,艾灸足三里对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病变及病变的各个阶段都有一定作用,且作用机制不尽相同。据现有研究,对未来艾灸足三里的机制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0.
《宋以前伤寒论考》是日本汉方现代医家研究《伤寒论》的成果。是书既重视古代文献的梳理,又结合临床的诊疗实际,考据宋以前的《伤寒论》,提出时态系列伤寒论、痰饮伤寒论、阳明病胃家寒及《金匮要略》杂病是伤寒的伴随症状等很多独到见解,对我国的《伤寒论》研究有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