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亚甲方治疗重症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中西医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66例热毒壅盛、血热夹瘀型的重症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中药亚甲方治疗组33例,西药醋酸泼尼松片对照组33例。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1个月,停药后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症状体征改善时间、疗效、中医证候、疗程、不良反应和复发率。结果:(1)疗程结束时,最终完成试验者共62例,试验组31例,对照组31例。(2)用药4周时中药试验组临床疗效显著,总有效率93.55%,优于西药对照组总有效率87.10%;组间临床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3)试验组可明显改善热毒壅盛、血热夹瘀型的重症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总中医证候,并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治疗的效果也是更加显著,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4)试验组可有效改善热毒壅盛、血热夹瘀证的各项中医证候,两组治疗后中医各项证候疗效比较,其中试验组甲状腺肿、乏力、多汗、震颤、肢体酸痛、食欲不振均优于对照组,P0.05;发热、甲状腺痛、咽痛治疗后两组无明显差异。(5)虽然试验组对SAT患者发热、疼痛缓解所需的时间和完全热退、疼痛消除所需的时间比对照组长,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试验组完全停药所用的时间(疗程)较短,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6)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0.00%)优于对照组(19.35%),P0.05。(7)试验组复发率低(0.00%)优于对照组(35.48%),P0.01。结论:亚甲方可有效降低热毒壅盛、血热夹瘀型的重症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中医证候总积分,改善各项中医证候,痊愈时间短,停药迅速,无不良反应,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2.
史楠 《江西中医药》2022,53(3):45-47
目的:探讨解毒消瘿汤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急性发作期(热毒壅盛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10月本院收治的120例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肠溶胶囊,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解毒消瘿汤,两组治疗时间均为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证候积分...  相似文献   

3.
孟丽琴  利定建  张丽君 《光明中医》2012,27(12):2427-2429
目的观察高血压患者不同中医证型间同型半胱氨酸(Hcy)、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表达。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高血压患者134例,综合中医四诊资料,对其进行辨证分型,分为肝火亢盛、阴虚阳亢、痰湿壅盛、阴阳两虚四个基本证型组,并设正常对照组30例,对各组患者进行Hcy、ba-PWV检测,观察其表达情况。结果高血压患者各证型组Hcy、ba-PWV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且数值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Hcy、ba-PWV在高血压各证型组间比较:痰湿壅盛组>阴阳两虚组>阴虚阳亢组>肝火亢盛组,痰湿壅盛组与肝火亢盛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对Hcy与ba-PWV进行相关分析,显示二者呈正相关(r=0.452,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程度更明显,其中痰湿壅盛型患者较其他证型组风险更大,发生心脑血管风险可能性更大,值得早期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亚甲方治疗热毒壅盛、血热夹瘀型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热毒壅盛、血热夹瘀型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6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采取常规治疗,实验组30例采取亚甲方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的疗效差异。结果实验组热毒壅盛、血热夹瘀型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临床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甲方治疗热毒壅盛、血热夹瘀型亚急性甲状腺炎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中医证型的中年女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脉图特点,评价其与心脏、血管相关生理病理状态之间的关系,探讨相关的生理病理机制。方法对66例中年女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20例健康中年女性进行脉图检测,比较痰湿壅盛证组、肝火亢盛证组、阴虚阳亢证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各脉图时域参数的差异。结果与痰湿壅盛证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肝火亢盛证组及阴虚阳亢证组弦度系数(W1/t)、张力系数(h3/h1)增大(P0.05);与健康对照组、肝火亢盛证组和阴虚阳亢证组比较,痰湿壅盛证组h4/h1及h5/h1值增大(P0.05)。结论不同证型的中年女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图可反应其心脏、血管的相关功能状态特点;大血管顺应性较差是肝火亢盛证和阴虚阳亢证患者的病理生理基础,肝火亢盛证患者尚伴有明显的心脏射血增强,痰湿壅盛证患者主要存在外周阻力的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血脂与川南地区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检测四川泸州及附近地区14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40例血压正常者血压、血脂并进行比较。结果:高血压4种证型在上述指标中,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及痰湿壅盛证与正常组T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湿壅盛证和阴阳两虚证TG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虚阳亢证与痰湿壅盛证相比,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火亢盛证与痰湿壅盛证与正常组及阴阳两虚证T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病各证型中HDL在痰湿壅盛证下降最明显,且各证型与正常组比较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湿壅盛证与肝火亢盛证和阴虚阳亢证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DL在中医各证型中阴阳两虚证升高明显,且与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正常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甘油三酯(TG)升高和HDL-C降低可以作为痰湿壅盛型辨证的客观化指标。(2)LDL-C升高可以作为阴阳两虚型辨证的客观化指标。(3)高血压病中医各证型中,痰湿壅盛型患者患动脉粥样硬化(AS)和冠心病(CHD)的风险性最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EH)中医不同证候患者血管紧张素(IAngI)、血管紧张素I(IAngII)、醛固酮(ALD)水平与各证候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对136例EH患者,包括肝胆湿热证36例、痰湿壅盛证39例、阴虚阳亢证29例、肝阳上亢证32例,分别进行AngI、AngII、ALD测定。结果各组间AngI水平经比较发现,阴虚阳亢证>痰湿壅盛证>肝阳上亢证>肝胆湿热证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其中两两比较肝阳上亢证组AngI水平明显低于痰湿壅盛证与阴虚阳亢证。各组间AngII水平经比较发现,阴虚阳亢证>痰湿壅盛证>肝阳上亢证>肝胆湿热证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其中两两比较肝胆湿热证组AngII水平明显低于各组,并且阴虚阳亢证与肝阳上亢证两两比较差异显著。各组间ALD水平经比较发现,肝阳上亢证>痰湿壅盛证>阴虚阳亢证>肝胆湿热证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其中两两比较肝胆湿热证组ALD水平明显低于各组。各组间体重指数(BMI)经比较发现,痰湿壅盛证>肝胆湿热证>肝阳上亢证>阴虚阳亢证,组间比较差异显著。组内两两比较痰湿壅盛证组BMI明显大于阴虚阳亢证及肝阳上亢证,而肝胆湿热证组BMI明显大于阴虚阳亢证。结论高血压病不同证候AngI、AngII、ALD及BMI水平存在差异,并与证候分别存在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散结消瘿法治疗热毒壅盛型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热毒壅盛型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根据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醋酸泼尼松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清热消瘿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甲状腺功能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和血沉(ESR)的变化;观察两组甲状腺肿大及疼痛情况以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甲状腺激素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ESR均降低(P0.01),且观察组由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清热解毒、散结消瘿法治疗热毒壅盛型亚急性甲状腺炎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患者甲状腺功能和血沉情况均明显改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黄连解毒汤加味治疗慢性骨髓炎热毒壅盛型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6年4月收治的热毒壅盛型慢性骨髓炎患者52例,52例骨髓炎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26例)与研究组(26例)。对照组以药敏试验及细菌培养作为依据给予抗生素常规抗感染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服黄连解毒汤加味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和复发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2.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23%,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1例(3.84%)复发,对照组8例(30.77%)复发,2组复发率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连解毒汤加味治疗慢性骨髓炎热毒壅盛型患者临床效果明显,并且能够有效降低疾病复发率,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口服中药安全性高,副作用少,同时中药价廉,可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EH)中医不同证候患者血管紧张素(IAngI)、血管紧张素I(IAngII)、醛固酮(ALD)水平与各证候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对136例EH患者,包括肝胆湿热证36例、痰湿壅盛证39例、阴虚阳亢证29例、肝阳上亢证32例,分别进行AngI、AngII、ALD测定。结果各组间AngI水平经比较发现,阴虚阳亢证痰湿壅盛证肝阳上亢证肝胆湿热证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其中两两比较肝阳上亢证组AngI水平明显低于痰湿壅盛证与阴虚阳亢证。各组间AngII水平经比较发现,阴虚阳亢证痰湿壅盛证肝阳上亢证肝胆湿热证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其中两两比较肝胆湿热证组AngII水平明显低于各组,并且阴虚阳亢证与肝阳上亢证两两比较差异显著。各组间ALD水平经比较发现,肝阳上亢证痰湿壅盛证阴虚阳亢证肝胆湿热证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其中两两比较肝胆湿热证组ALD水平明显低于各组。各组间体重指数(BMI)经比较发现,痰湿壅盛证肝胆湿热证肝阳上亢证阴虚阳亢证,组间比较差异显著。组内两两比较痰湿壅盛证组BMI明显大于阴虚阳亢证及肝阳上亢证,而肝胆湿热证组BMI明显大于阴虚阳亢证。结论高血压病不同证候AngI、AngII、ALD及BMI水平存在差异,并与证候分别存在关系。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病血脂ET NO变化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脂、内皮素(ET)及一氧化氮(NO)的变化与中医证型间的相关性.方法:观察高血压病的中医证型肝火亢盛、肝肾阴虚、痰湿壅盛、瘀血阻络组及健康对照组各28、29、30、28、30例,测定血中总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ET、NO水平等.结果:瘀血阻络、痰湿壅盛组年龄构成偏高、肝火亢盛偏低,痰湿壅盛组的体重指数、CHO显著高于其他各组,收缩压在高血压各组间无明显差异,而舒张压肝火亢盛、痰湿壅盛组高于瘀血阻络组,各组NO含量无显著变化,而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各组、尤其是肝火亢盛组ET含量显著升高.结论:年龄层次及体重指数、血压、血脂、ET水平变化与高血压中医不同证型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血脂的关系。方法对121例高血压病患者(高血压组)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25例作为对照组。检测2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水平。比较对照组与高血压病各证型之间的血脂水平。结果高血压组血脂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痰湿壅盛证TC明显高于其他证型及对照组(P均<0.01)。痰湿壅盛证LDL-C、阴阳两虚证及肝火亢盛证TG也高于其他证型,但无显著性差异。阴阳两虚证HDL-C较痰湿壅盛证、阴虚阳亢证及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高血压病痰湿壅盛证与TC升高、阴阳两虚证与HDL-C降低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中青年高血压病不同证型患者及健康对照者血清代谢产物谱差异,寻找相关生物标志物,揭示高血压病痰湿壅盛证的证候本质。方法将34例高血压病患者辨证分为肝火亢盛证14例、痰湿壅盛证14例、阴虚阳亢证6例,以15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通过1H-NMR技术分析高血压病3种证型患者及健康对照者的血液成分,使用PLS-DA方法进行模式识别、寻找标志物,同时采集尿酸(UA)、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数据。结果高血压病痰湿壅盛证UA水平最高,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虚阳亢证TC水平最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湿壅盛证TG水平最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于1H-NMR的代谢组学研究方法可以区分高血压病痰湿壅盛组及对照组、肝火亢盛组、阴虚阳亢组。高血压病痰湿壅盛组与对照组比较,丙酮、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增多,乳酸、丝氨酸、葡萄糖、蛋氨酸、丙氨酸含量减少;与肝火亢盛组比较,柠檬酸、丙氨酸、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增多,葡萄糖、赖氨酸、谷氨酸、脯氨酸、乳酸含量减少;与阴虚阳亢组比较,肌酐含量增多。结论中青年高血压病痰湿壅盛证患者体内存在脂蛋白代谢、氨基酸代谢和糖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揭示慢性病毒性乙型重型肝炎(简称乙型慢重肝)舌质、舌苔R、G、B值的客观特征。[方法]采用前瞻性横断面分析及多中心临床调研方法,研究舌质、舌苔R、G、B值在不同证候组之间的差异。[结果]乙型慢重肝舌质、舌苔R、G、B各组证候的值均低于慢乙肝组;舌质R值肝胆热毒炽盛组最大,且两者均与湿毒壅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舌质G、B值的变化趋势为:肝胆热毒炽盛组<热毒阳虚夹杂组<湿毒壅盛组;舌苔R、G、B值变化趋势为:肝胆热毒炽盛组<热毒阳虚夹杂组<湿毒壅盛组。[结论]舌质、舌苔R、G、B值的变化可以作为区分乙型慢重肝与慢乙肝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肥胖对高血压左室肥厚(LVH)及高血压中医辨证分型的影响。[方法]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测46例高血压肥胖患者左室心肌重量(LVM)及左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与62例高血压非肥胖患者比较,同时将两组患者辨证分型为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痰湿壅盛证和阴阳两虚证四型,进行比较,以探讨肥胖对高血压辨证分型的影响。[结果]高血压肥胖组患者的IVSd、LVPWd、LVM、LVMI,明显高于非肥胖患者,且较非肥胖组有更高的LVH检出率;同时高血压肥胖组以痰湿壅盛证较多(58.7%),其次是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和阴阳两虚证;而非肥胖组则以肝火亢盛证较多(51.6%),其次是痰湿壅盛证、阴虚阳亢证和阴阳两虚证,提示临床上治疗高血压左室肥厚肥胖患者时,要注意健脾利湿化痰。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H型高血压中医证型分布特点。方法:收集蒙古族H型高血压患者226例,对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统计分析其中医证型分布特点。结果:226例蒙古族H型高血压患者总体证型分布由多到少依次为痰湿壅盛证72例(31.85%)、阴阳两虚证70例(30.97%)、肝火亢盛证50例(22.12%)、阴虚阳亢证28例(12.39%)及其它证型6例(2.65%)。226例蒙古族H型高血压患者男性所占百分比(159/226,70.35%)高于女性(67/226,29.65%)。男性证型分布情况由多到少依次为痰湿壅盛证、肝火亢盛证、阴阳两虚证、阴虚阳亢证及其他证型,其中痰湿壅盛证所占百分比显著高于其他证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女性证型分布情况由多到少依次为阴阳两虚证、痰湿壅盛证、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及其他证型,其中阴阳两虚证所占百分比显著高于痰湿壅盛证、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1.蒙古族H型高血压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有其独特的特点。2.蒙古族H型高血压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3.蒙古族H型高血压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不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中医证型与B型脑钠肽(BNP)及未来10年脑卒中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开放性临床研究,通过对EH患者中医辨证分型、BNP的测定及对未来10年脑卒中发生率的评估,探讨中医证型与BNP及脑卒中风险的相关性。结果:①血清BNP水平与未来10年脑卒中风险显著相关,EH患者BNP水平上升1pg/mL,脑卒中发生率升高0.50%;②EH患者各证型间血清BNP水平:痰湿壅盛组(1.46±0.49)>阴阳两虚组(1.31±0.56)>阴虚阳亢组(1.27±0.49)>肝火亢盛组(1.24±0.43);③EH患者各证型间未来10年脑卒中发生率:痰湿壅盛组(13.29%±10.54%)>阴阳两虚组(10.71%±6.06%)>肝火亢盛组(10.34%±6.80%)>阴虚阳亢组(9.90%±10.35%)。结论:EH患者血清BNP水平与中医证型相关,痰湿壅盛证型BNP水平较高;EH患者血清BNP水平与未来10年脑卒中风险相关;EH患者中医证型对脑卒中发生率可能有一定的预测作用,痰湿壅盛证型的EH未来10年脑卒中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EH)中医证型与客观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将585例EH患者,按照肝火亢盛、阴虚阳亢、痰湿壅盛、阴阳两虚4个证型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析不同证型与年龄、病程、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反应蛋白(CRP)、血清尿酸(SUA)等的关系。结果阴虚阳亢证189例(32.3%)、痰湿壅盛证177例(30.3%)为主要证型;年龄与病程变化趋势相同;痰湿壅盛型TG升高和HDL-C降低明显,阴阳两虚型LDL-C升高明显;不同中医证型间SUA水平:肝火亢盛阴虚阳亢痰湿壅盛阴阳两虚;痰湿壅盛组血清CRP平均水平显著增高。结论 EH中医证型与年龄、病程、血脂、C反应蛋白、血尿酸均有一定的相关性,对中医辨证标准化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闫翠  冼绍祥 《新中医》2016,48(8):26-27
目的:分析H型高血压与非H型高血压中医证型分布特点,为中医临床诊治提供相关依据。方法:选取206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根据Hcy水平分为H型高血压组144例和非H型高血压组62例。观察2组中医证型的分布特点。结果:辨证分型后,痰湿壅盛证在2组中所占比例均较高,4个证型在2组中的构成百分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型高血压组中男性比例高于非H型高血压组(P0.01)。除痰湿壅盛证外,H型高血压组其余3个证型的男性比例均高于非H型高血压组(P0.05,P0.01)。H型高血压组4个证型的Hcy水平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痰湿壅盛证患者的Hcy水平分别高于其余3个证型(P0.01),肝火亢盛、阴虚阳亢、阴阳两虚3个证型的Hcy水平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H型高血压组中4个中医证型的Hcy水平整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湿壅盛证在H型高血压和非H型高血压中所占比例均较高。除痰湿壅盛证外,H型高血压组中其余3个证型的男性比例均高于非H型高血压组。痰湿壅盛证H型高血压患者的Hcy水平分别高于其余3个证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EH)中医不同证候患者血清瘦素和脂联素水平,及其与各证候的关系.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和ELISA对163例EH患者,包括肝胆湿热证36例、痰湿壅盛证45例、阴虚阳亢证38例、肝阳上亢证44例进行血清瘦素和脂联素测定,并与40名健康人作比较.结果 各组间瘦素水平比较:痰湿壅盛>肝胆湿热>阴虚阳亢>肝阳上亢>健康人,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两两比较痰湿壅盛与阴虚阳亢,痰湿壅盛与肝阳上亢,痰湿壅盛与健康人,肝胆湿热与健康人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脂联素水平比较:健康人>肝阳上亢>阴虚阳亢>痰湿壅盛>肝胆湿热,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两两比较除痰湿壅盛与肝胆湿热无统计学差异外,其余各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病不同证候血清瘦素、脂联素水平存在差异,并与痰湿及湿热证候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