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任雪骐  李字卿  王志菲  舒适 《新中医》2023,55(14):116-120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对近年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分析。针刺疗法作为临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规治疗方法,具有明确的治疗效果,但其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明确,有效减轻炎症反应是针刺减轻脑缺血神经功能损伤的重要环节。目前的文献论及针刺减轻缺血性脑损伤炎症反应的相关机制涉及神经胶质细胞、细胞因子、细胞黏附因子、炎症信号转导通路等几个方面,可见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是通过多靶点、多层次、多水平而发挥作用。若想将其机制研究彻底,还需进行更深入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星形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中数量最丰富的细胞类型,作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潜在靶标,受到广泛关注。多项研究证实,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与调控星形胶质细胞密切相关。针刺可以通过修复星形胶质细胞形态结构、调节能量代谢、抑制兴奋性毒性、抑制炎性反应、促进神经再生等途径发挥脑保护作用。本文对星形胶质细胞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及针刺干预研究现状展开综述,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
张淼  马帅  张思琪  杨添淞 《世界中医药》2024,(1):120-123+127
阿尔茨海默病是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该病病因病机尚不明确,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和治疗方法。小胶质细胞作为中枢神经系统固有的先天免疫细胞,其介导的神经炎症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起着核心作用,而自噬的激活可以减少神经细胞凋亡,抑制神经炎症。针刺对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疗效显著,且对小胶质细胞具有调控作用,能抑制中枢性炎症、激活自噬功能、调节突触可塑性。  相似文献   

4.
《陕西中医》2016,(5):639-640
目的:了解VEGF信号通道在针刺治疗脑缺血卒中的临床研究现状,对针刺影响VEGF信号通道及其下游机制进行探讨,明确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优势及不足。方法:回顾近年来关于针刺通过VEGF信号通道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国内外文献。结论:针刺可以通过上调VEGF表达,且通过一系列的细胞通路参与抑制细胞凋亡、促进神经再生,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星型胶质细胞(AS)作为神经系统中数量最多的神经胶质细胞,与神经、血管及其他胶质细胞联系密切,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针刺疗法具有多靶点、多途径调节的特点。针刺对AS的整体调控作用表现在:抑制AS活化、促进AS增殖与抑制AS过度增生和有利于超微结构的稳定性。本研究以AS为靶点,从针刺促进神经再生与修复、调控兴奋性氨基酸代谢、调节能量代谢、调控血管再生、抑制氧化及炎症反应、调节细胞通讯、抑制脑水肿、促进神经干细胞分化和抑制胶质瘢痕的过度生成等方面总结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机制,为发挥针灸治疗优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各种脑血管病变所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而迅速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的一类临床综合征。近年来现代医学提出了缺血性脑卒中的神经血管单元机制。针刺以中医的辨证论治、整体观念为原则,具有多靶点、多环节作用的优势,对该病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已有研究表明,针刺对神经血管单元各主要成分及整体都有显著作用。本文分别从针刺对血脑屏障、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神经元及神经血管单元整体等5个方面的调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兴奋性氨基酸毒性是脑缺血损伤级联反应产生,最终导致脑细胞坏死与凋亡的初始动因。针刺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有效性在临床治疗和动物实验中都得到了肯定,但其作用机制仍处于研究与探索中。本文以谷氨酸为代表,通过总结针刺治疗对其离子型(NMDA/AMPA)受体、代谢型受体(mGluRs)和星形胶质细胞的干预作用,介绍电针抗缺血性脑中风兴奋性氨基酸毒性的研究现状,为深入认识针刺抗缺血性脑损伤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调控炎症反应为切入点,阐述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脊髓损伤、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作用机制。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机制为通过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抑制小胶质细胞激活和炎症因子释放,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针刺可通过抑制NF-κB的激活,发挥抗炎作用及抗氧化应激反应,从而治疗脊髓损伤;针刺能够有效降低TLR4/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减少其引起的神经性炎症和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凋亡,从而治疗帕金森病;针刺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机制为通过TLR4/NF-κB信号通路抑制海马区胶质细胞的激活并降低促炎性细胞因子表达,从而减缓神经元坏死和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9.
针刺疗法早期干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临床有效性已得到认可,但对其作用机制却有不同认识。近年来,AIS的治疗机制主要分为神经保护和神经血管保护两方面。本文从炎性机制、神经元兴奋毒性和血脑屏障机制、细胞凋亡及自噬机制深入分析针刺的神经保护作用;从神经血管耦合功能调节、对星形胶质细胞的调节、对脑灌注的影响分析针刺的神经血管保护机制。认为神经血管保护机制可能是未来针刺治疗AIS重点研究机制,并提出今后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卒中已成为国内居民首位死亡原因,也是成年人致残的首要原因,而缺血性脑卒中占所有脑卒中类型的80%.针灸在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已通过大量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并被证实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但针剌治疗脑卒中的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而对于针刺治疗脑缺血的电生理机制越来越受到重视.笔者就近20年来针刺干预脑缺血的电生理研究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11.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之一,临床针对该疾病治疗方式众多.针刺作为一种中医特色治疗手段被广泛应用,且效果显著,大量临床研究亦证实了其可行性,但仍缺乏具体机制阐明.整理文献发现,目前关于针刺影响肌肉线粒体表达的研究相对较少,故笔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寻找"针刺-肌肉-线粒体"之间机制联系,发现肌肉受损会正向影响骨骼肌中...  相似文献   

12.
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后出现的一类精神障碍疾病,是脑卒中最严重的后遗症之一,其发病率逐年增高,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给家庭及社会造成巨大负担。针刺疗法治疗该病疗效明显、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小,故被临床广泛采用,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文章通过查阅整理针刺治疗卒中后抑郁的机制研究的相关文献,以期对针刺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慢性偏头痛是世界上最普遍和最易致残的神经源性炎症性病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生命质量,但其机制至今仍未十分明确。最新研究提示在中枢炎症疾病中存在“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串扰,是阐释发病和治疗机制的新靶点。前期机制研究初步发现了针刺治疗慢性偏头痛与其调控星形胶质细胞与小胶质细胞关系密切。现从最新的神经炎症性疾病研究前沿“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串扰出发,探讨将其引入针刺治疗慢性偏头痛机制研究中的可能性,以期为针刺慢性偏头痛提供新的科学思路。  相似文献   

14.
针刺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疾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既可促进突触的结构与功能的修复,又可调控神经递质和受体的传递,还能诱导胶质细胞修复神经元,对神经元起到保护作用。目前,针刺对脑缺血后突触可塑性促进作用的机制是研究热点。本文从突触自身(突触结构和功能可塑性)、突触与突触之间(神经递质和受体)、突触与周围环境(突触-胶质结构)3个方面对近年来针刺调节突触可塑性治疗脑卒中疾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缺血性脑病的研究思路.方法:回顾近几年国内外有关小胶质细胞和针灸治疗缺血性脑病的研究成果,对这两者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论:针灸治疗缺血性脑病可能影响了小胶质细胞参与脑缺血的损害和修复过程.开展针灸与小胶质细胞的主要研究策略为:针灸对缺血性脑损伤后小胶质细胞活化过程和功能影响的研究;针灸影响小胶质细胞活化过程的分子机制研究.并认为开展此项研究是进行针灸治疗缺血性脑病的临床与基础的关键切入点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缺血性脑病的研究思路。方法:回顾近几年国内外有关小胶质细胞和针灸治疗缺血性脑病的研究成果。对这两者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论:针灸治疗缺血性脑病可能影响了小胶质细胞参与脑缺血的损害和修复过程。开展针灸与小胶质细胞的主要研究策略为:针灸对缺血性脑损伤后小胶质细胞活化过程和功能影响的研究;针灸影响小胶质细胞活化过程的分子机制研究。并认为开展此项研究是进行针灸治疗缺血性脑病的临床与基础的关键切入点之一。  相似文献   

17.
细胞程序性死亡(自噬、凋亡、焦亡、程序性细胞坏死和铁死亡)在缺血性脑卒中病理机制中的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针刺作为一种重要的非药物疗法广泛应用于脑卒中患者的治疗。近年研究显示,针刺可以通过调控神经细胞自噬、凋亡、焦亡、程序性细胞坏死和铁死亡途径对缺血性脑卒中发挥神经保护作用,本文对相关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回顾分析近年来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和实验文献,综合论述近年来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在临床研究方面,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方法简便、安全可靠、疗效确切;作用机制研究方面,从调节神经元、改善基因表达和改变信号通路角度论述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理。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取得了较大的研究进展,体现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检索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缺血性脑卒中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以及针灸通过表观遗传调控干预缺血性脑卒中的现状及展望。发现表观遗传学在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生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通过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miRNAs转录后调节等方面调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发展。针灸被广泛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各个阶段,但目前关于针灸基于表观遗传调控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尚处于初期阶段,相关文献报道相对较少。随着近年来表观遗传学的不断发展,不仅进一步加深了对缺血性脑卒中发生机制的理解,并且有利于该病的早期诊断。同时将其引入针灸干预缺血性脑卒中的机制研究,也为针灸理论提供更客观科学的支撑,为针灸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20.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头痛,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4种最严重的慢性功能障碍性疾病之一,慢性偏头痛是其最常见的致残并发症。小胶质细胞活化后释放多种神经兴奋性递质,影响神经元兴奋性,参与疼痛的发生与维持。研究证实,小胶质细胞及其相关受体,在偏头痛慢性化进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现主要就小胶质细胞在慢性偏头痛中的研究进展以及针刺对其的调节作用进行阐述,提出小胶质细胞可能参与了针刺治疗慢性偏头痛的新研究思路,以期为慢性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及治疗前景提供新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