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8篇
中国医学   27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贺氏火针疗法配合毫针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按照是否同意火针治疗分配到火针组和毫针组各60例,毫针组给予毫针针刺双侧肾俞、大肠俞、悬钟、申脉、昆仑、环跳穴,留针30 min,每周3次.火针组在毫针组基础上选取双侧肾俞、大肠俞、阿是穴,予贺氏火针点刺,每周2次,在毫针治疗之前进行.两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及Roland-Morris功能障碍调查表评分,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火针组临床显效率为75.0%,毫针组为41.7%,火针组明显优于毫针组(P<0.01).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及功能障碍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 明显降低(P <0.05或P<0.01),且两组间比较火针组较毫针组改善明显(P<0.01).结论 贺氏火针疗法配合毫针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效果肯定,可明显改善患者腰痛症状和功能障碍,疗效优于单纯毫针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针刺王氏夹脊穴治疗脑卒中后痉挛的随机对照研究,验证该疗法的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单盲(评价者盲)的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针刺王氏夹脊穴)和对照组(浅刺王氏夹脊穴旁非经非穴点),每组50例,针刺干预4周,分别于治疗后2周、4周和12周评价患者国内简化的运动评分(fugl-meyer,FMA)、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改良的Ashworth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和脑卒中专门化生存质量量表(stroke-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scale,SS-QOL)的变化。结果早期针刺王氏夹脊穴,治疗12周后患肢出现痉挛的几率(2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肢出现痉挛的几率(40%),P0.05,FMA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治疗4周后患者Barthel指数和SS-QOL评分均较对照组提高,P0.05;治疗12周后较对照组提高更明显,P0.01。结论早期针刺王氏夹脊穴可降低脑卒中后患者肢体痉挛程度和发生率,促进运动功能恢复,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经穴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联合益气活血中药对糖尿病(DM)大鼠缺血后肢骨骼肌毛细血管密度及小动脉密度的影响。方法:80只SD大鼠按1∶7比例随机分为2组:正常假手术组10只,其余70只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50.0 mg/kg)制成DM大鼠模型,再等比例随机分为7组,即DM假手术组、DM缺血组、中药组(益气活血中药灌胃)、局部注射组(局部注射BMSCs)、局部注射+中药组(局部注射BMSCs配合益气活血中药灌胃)、穴位注射组(穴位注射BMSCs)、穴位注射+中药组(穴位注射BMSCs配合益气活血中药灌胃),每组10只。局部注射组、局部注射+中药组取缺血组织与正常组织交界处等距离选取5个点为注射部位注射BMSCs,注射量及浓度同穴位注射组。穴位注射:穴取"三阴交""照海""环跳""后三里""阳陵泉",每只大鼠共注射100μL浓度为1×107/m L的BMSCs,每处注射20μL。灌胃中药为煎煮浓缩成含生药1.5 kg/L的益气活血中药(生黄芪120 g、党参120 g、炙甘草48 g、当归120 g、鸡血藤120 g、川牛膝48 g)。非中药组蒸馏水灌胃。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二步法检测大鼠骨骼肌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actin)、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CD3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 WF)的表达。结果:干预结束后21 d,各组内术侧较健侧后肢α-actin、CD31(除中药组外)表达均有所升高(P0.05,P0.01);中药组、局部注射组、局部注射+中药组、穴位注射+中药组术侧与健侧比较,v WF表达均降低(P0.05,P0.01)。术侧组间比较,穴位注射+中药组与正常假手术组、DM假手术组、DM缺血组、局部注射组比较,骨骼肌中α-actin表达明显升高(P0.05,P0.01);穴位注射组、穴位注射+中药组、局部注射+中药组大鼠后肢骨骼肌CD31表达与正常假手术组、DM假手术组、DM缺血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P0.01);穴位注射+中药组较中药组和局部注射组CD31表达升高(均P0.05);局部注射+中药注射组、穴位注射组、穴位注射+中药组与DM假手术组、DM缺血组比较,v WF表达降低(P0.05,P0.01)。结论:缺血可促进血管密度相关因子α-actin、CD31表达,但若给予穴位注射BMSCs或益气活血中药、特别是穴位注射BMSCs结合益气活血中药干预可明显促进血管密度相关因子α-actin、CD31的表达,抑制v WF的表达。说明穴位注射BMSCs结合益气活血中药可促进缺血组织血管新生,对改善组织缺血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后天性动眼神经麻痹多见于肿瘤、损伤、严重感染等原因所致的动眼神经损害。常见的临床症状为:眼睑下垂;瞳孔散大;复视;近视模糊;眼球向上、内、下方活动受限呈外下斜视;对光反射、调节反射消失等。  相似文献   
5.
<正>患者,男,75岁。就诊日期:2020年6月20日。主诉:发作性意识障碍并摔倒1年余,伴二便障碍8月余。现病史:2019年3月无明显诱因出现一过性意识丧失并摔倒,摔倒后迅速恢复意识,全程无其他症状,未就医。2019年6月再次发作一过性意识丧失并摔倒,症状同前,仍未就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王氏夹脊穴"逆针灸治疗对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肌张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寻找脑卒中后改善肌张力障碍的有效方法.方法 按照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原则,将117例入组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9例和对照组58例,观察组以"王氏夹脊穴"逆针灸治疗,对照组以手足十二针逆针灸治疗,均每日1次,每周5次.分别于治疗2周和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Ashworth评分、国内简化的Fugl-Meyer(FMA)运动评分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预防肌张力增高的总有效率为91.52%,对照组为75.86%,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同时,观察组2周后和4周后FMA运动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王氏夹脊穴"逆针灸治疗能有效预防脑卒中后偏瘫痉挛状态的发生,显著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疗效明显优于常规取穴(手足十二针组).  相似文献   
7.
"因时制宜"作为针灸治疗的关键原则之一,针灸临床中应充分理解"时"的内涵,把握四时、昼夜作用于人体而呈现出的生理、病理上的时间性规律,基于气血阴阳的变化规律及邪正盛衰的进退规律,抓住时机、适时干预。将腧穴的动态性规律与病机病位的变化规律相结合,精准取穴、施术、起针;将时间因素贯穿针灸临床诊疗的全过程,为临证分析和临床实践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醒神开窍针刺法辅助治疗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脑血管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 106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53例。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给予醒神开窍针刺方法,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每周5次,共治疗2周。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患者脑血管储备功能(CVR)、屏气指数(BHI)。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明显降低,Barthel指数评分升高(P0.05);两组间比较,治疗组治疗1、2周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同时间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2周后CVR、BHI均较本组治疗前提高(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提高更明显(P0.05)。结论醒神开窍针刺法可改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日常生活能力,可能与改善患者脑血管储备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9.
王少松  王普京  张雪  黄展文 《中医杂志》2011,52(12):1035-1037
目的观察注射用血栓通冻干粉治疗脑卒中伴发肢体水肿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脑卒中伴瘫痪侧下肢水肿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对照组予常规脑卒中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注射用血栓通冻干粉450mg,以0.9%氯化钠或5%葡萄糖注射液250ml稀释后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为14天。观察治疗前后患肢水肿消退情况以判定临床疗效,并进行下肢患侧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及血流动力学测定。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77.78%,对照组有效率为57.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屈肌协同运动和伸肌协同运动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组治疗后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峰流速和平均血流速度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注射用血栓通冻干粉可明显提高脑卒中患者肢体静脉血液回流速度,改善患肢运动功能,消除肢体水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脑卒中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特点和主要原因,寻求预防DVT的护理对策。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因脑卒中住院的66名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和制定护理的具体实施。结果以中医"治未病"基础理论为指导,认为脑卒中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防重于治,临床中采用良好的中医护理手段和方法,可以降低DVT的发生率。结论结合临床脑卒中病人,运用恰当的护理手段及措施,能够有效预防脑卒中并发DVT的发生,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