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评价目前灸法治疗癌因性疲乏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的方法学及报告质量,以期对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方法 选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化期刊库、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此8个数据库进行检索,检索时间截止为2020年10月1日。收集有关灸法治疗癌因性疲乏的RCT,运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试验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CONSORT进行文献报告质量评价,应用STRICTOM进行灸法报告质量评价。结果 本文纳入了42篇RCT文献。通过研究发现:方法学质量方面,多数文献存在分配隐藏、盲法描述不清的情况;文献报告方面,随机化的种类及任何限制、意向性分析、辅助统计分析均缺乏报告;干预措施报道方面,施灸者信息、治疗组/对照组的干预方式以及患者体位和治疗环境描述较为欠缺。结论 纳入的灸法治疗癌因性疲乏RCT的方法学质量、报告质量及灸法的报告质量均不高。建议将来灸法的RCT设计应当采用Cochrane偏倚评价工具来控制方法学质量,同时遵循CONSORT以及STRICTOM声明来控制文献的报告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隔药灸脐法、药物贴脐法、艾条灸脐法对寒凝血瘀型痛经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并比较其疗效差异。方法:将50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隔药灸脐组、药物贴脐组、艾条灸脐组5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各组均造寒凝血瘀型痛经模型;造模成功后,空白组与模型组不给予任何治疗,隔药灸脐组、药物贴脐组、艾条灸脐组分别采用隔药灸脐法、药物贴脐法、艾条灸脐法进行治疗;观察并记录各组大鼠治疗前后症状、一般情况的改变,以及治疗后30 min内的扭体潜伏时间及扭体次数,比较各组疗效差异。结果:隔药灸脐法、药物贴脐法、艾条灸脐法均可改善寒凝血瘀型痛经模型大鼠的症状,隔药灸脐法疗效最明显;在改善每日饮水量和体质量增长率方面,隔药灸脐法优于艾条灸脐法(P0.01),艾条灸脐法优于药物贴脐法(P0.01);在改善每日进食量方面,隔药灸脐法优于药物贴脐法和艾条灸脐法(P0.01),后两者疗效无差异。隔药灸脐法、药物贴脐法、艾条灸脐法均可延长扭体潜伏期、降低扭体分数、减少扭体次数(P0.01);在降低扭体分数、减少扭体次数方面,隔药灸脐法优于药物贴脐法和艾条灸脐法(P0.01),后两者疗效无差异。结论:脐疗可以减轻寒凝血瘀型痛经模型大鼠的症状,改善饮水量、进食量、体质量增长率等一般情况,且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其中隔药灸脐法疗效优于艾条灸脐法,艾条灸脐法疗效优于药物贴脐法。  相似文献   
3.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头痛,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4种最严重的慢性功能障碍性疾病之一,慢性偏头痛是其最常见的致残并发症。小胶质细胞活化后释放多种神经兴奋性递质,影响神经元兴奋性,参与疼痛的发生与维持。研究证实,小胶质细胞及其相关受体,在偏头痛慢性化进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现主要就小胶质细胞在慢性偏头痛中的研究进展以及针刺对其的调节作用进行阐述,提出小胶质细胞可能参与了针刺治疗慢性偏头痛的新研究思路,以期为慢性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及治疗前景提供新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痛经中医外治法的古代文献挖掘,研究其用药规律。以中华医典所收录中医古籍为主要检索源,结合手工检索,对中医外治法治疗痛经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总结。1)中医外治法治疗痛经所使用的药物多以活血化瘀、温经止痛类药物为主,其中使用频次最高的药物为:当归、五灵脂、肉桂、延胡索,各7次;2)中医外治法治疗痛经所使用的药物药性方面以温热类居多,占总药物频次的56.9%,其使用频次和所占比例均显著高于寒凉类药物和平性药物;3)药物外治法治疗痛经所使用的药物药味方面,辛味药物使用频次最高,且占有绝对优势,其次为苦味和甘味药物;4)中医外治法治疗痛经所使用药物在归经方面,较多归属于肝经、脾经、胃经药物。中医外治法治疗痛经的用药规律为:药性方面多用温热类药物,药味方面以辛、苦、甘味应用频次较高,归经方面以归肝、脾、胃经的药物为主。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针灸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研究现状,探索研究热点和研究趋势,为针灸疗法辅助治疗COPD的科学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建库至2022年2月的相关临床研究文献,利用Microsoft Excel和CiteSpace软件对文献基本信息、关键词、时间线谱、突现词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1)共检索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764篇,年发文量呈整体上升趋势,但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文献仍缺乏,大部分文献未报道基金支持;(2)纳入分析的1378名作者中,发文量≥5篇的共计18人,187所机构中发表文章数量最多的是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3)被提及的频率最高的前五位关键词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穴位敷贴、肺功能、临床疗效观察、稳定期,突现度前五的关键词分别为中医药疗法、穴位疗法、针灸疗法、冬病夏治、圣乔治呼吸问卷,急性加重期、痰热壅肺型、穴位按摩、炎症因子为近五年出现突现词。结论:穴位敷贴对COPD患者肺功能的改善是COPD针灸疗法的研究热点,而以COPD急性加重期痰热壅肺型患者为主体,对其炎症因子机制的研究是未来趋势。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该加...  相似文献   
6.
慢性偏头痛是世界上最普遍和最易致残的神经源性炎症性病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生命质量,但其机制至今仍未十分明确。最新研究提示在中枢炎症疾病中存在“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串扰,是阐释发病和治疗机制的新靶点。前期机制研究初步发现了针刺治疗慢性偏头痛与其调控星形胶质细胞与小胶质细胞关系密切。现从最新的神经炎症性疾病研究前沿“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串扰出发,探讨将其引入针刺治疗慢性偏头痛机制研究中的可能性,以期为针刺慢性偏头痛提供新的科学思路。  相似文献   
7.
正患者,女,31岁。就诊日期:2017年1月3日。主诉:构音(収音)无力伴吞咽无力6个月余。现病史:于2016年7月出现口角无力、不能鼓腮等症状,不伴口眼歪斜,収病前1个月长时期过度劳累。1个月后,出现吞咽无力、抬手困难等症状,2016年8月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针灸临床优势病种膝关节骨关节炎(KOA)探究穴位敏化现象的特征与规律。方法:结合文献和专家经验,筛选出治疗KOA使用频率最高的穴位,包括:鹤顶、梁丘、命门、内膝眼、曲泉、犊鼻等,对814例KOA患者和217例健康受试者的穴位温度、机械痛阈、压痛阈变化进行检测,采用机器学习的方法判别穴位是否发生敏化。结果:与健康受试者比较,KOA患者穴位温度升高、机械痛阈和压痛阈降低(P<0.05),且存在区分穴位是否发生敏化现象的界值。机器学习结果显示,穴位敏化预测准确率最高为86.7%(肾俞),最低为73.9%(鹤顶);对KOA患者临床3期预测准确率较高,最高为93.3%(曲泉)。结论:本研究证实了穴位敏化现象反映疾病的特征,且与疾病的病情存在关联,可为KOA辅助诊断和病情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选用两组不同穴位对原发性痛经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其对原发性痛经患者即刻镇痛效应的差异,为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优化治疗方案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3组,其中A组(针刺三阴交)、B组(针刺三阴交、关元)、C组(空白组)各20例。观察本次月经周期针刺治疗前、针刺后及起针后3组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A组及B组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原发性痛经患者疼痛发作时,针刺三阴交及针刺三阴交、关元均有镇痛效应,但从优化方案角度考虑,单针三阴交穴即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脐疗对寒凝血瘀型痛经模型大鼠子宫肥大细胞数目及脱颗粒率的影响,部分阐释其效应机制。方法:将50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模型组、隔药灸脐组、药物敷贴组、艾条灸脐组。除空白组外均构建寒凝血瘀型痛经模型,各治疗组分别给予相应治疗。采用改良甲苯胺蓝染色法、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各组大鼠子宫肥大细胞数目及脱颗粒率。结果:寒凝血瘀型痛经模型组大鼠子宫肥大细胞数目及脱颗粒率均高于空白组大鼠(P0.01)。治疗后子宫肥大细胞数目:隔药灸脐组、艾条灸脐组均低于模型组(P0.01),隔药灸脐组、艾条灸脐组均低于药物敷贴组(P0.01),隔药灸脐组低于艾条灸脐组(P0.05)。治疗后子宫肥大细胞脱颗粒率:隔药灸脐组低于模型组(P0.01),艾条灸脐组低于模型组(P0.05),隔药灸脐组低于药物敷贴组(P0.01)。结论:隔药灸脐法、艾条灸脐法均能通过抑制寒凝血瘀型痛经大鼠子宫肥大细胞的活化而达到治疗目的,其中隔药灸脐法疗效最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