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肠外翻技术快速发现车前子吸收成分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快速发现车前子吸收成分群的肠外翻模型,为选择车前子质量控制指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大鼠肠外翻模型,收集3个浓度车前子提取物给药后不同时间的肠囊液样品,用HPLC和LC-MS"进行检测分析,并计算其有效成分京尼平苷酸的累积吸收量.结果:车前子中6种成分均可进入肠囊,在90 min后能全部检测到;不同浓度车前子中京尼平苷酸在各肠段均为线性吸收,R<'2>均大于0.9,符合零级吸收速率;京尼平苷酸在空肠、回肠中的吸收速率常数(K<,a>)随着车前子提取物浓度增加而增加(P<0.05),符合被动吸收.结论:肠囊对药物成分吸收有选择性,回肠与空肠相比可更多、更快地给出吸收成分信息,选择肠外翻法90 min的样品检测车前子吸收成分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2.
许永崧  潘学强  龚慕辛  贺蕊  卢旭然  尚雅文 《中草药》2014,45(17):2490-2498
目的研究吴茱萸汤中9种成分的量对其自身吸收进入外翻肠囊成分量的影响,以指导吴茱萸汤改善偏头痛模型鼠指标的样品的调配。方法采用大鼠外翻肠囊模型获取10种吴茱萸汤吸收样品,以HPLC-DAD对吴茱萸汤及外翻肠囊吸收样品中9种成分进行定量、半定量,得到各成分在吴茱萸汤中的量以及在肠囊中的累积吸收量。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对吴茱萸汤中各成分的量及总体吸收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在实验质量浓度范围内,柠檬黄素-3-O-β-D-葡萄糖苷、人参皂苷Rg1、6-姜辣素、吴茱萸苦素在吴茱萸汤中质量浓度越高,吸收入肠囊的总量越多;而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1、柠檬苦素、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则相反。成分之间对吸收的相互影响关系十分复杂。结论在根据吸收谱-效相关分析结果调配吴茱萸汤样品时,应考虑成分吸收的相互影响关系以达到较佳疗效。  相似文献   

3.
外翻肠囊法快速发现吴茱萸汤吸收成分群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9,他引:4  
目的:建立快速发现吴茱萸汤主要吸收成分的外翻肠囊模型法,为选择吴茱萸汤质量控制指标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大鼠外翻肠囊模型,收集3种浓度的吴茱萸汤给药后不同时间的肠囊液样品,用HPLC检测样品中的吴茱萸碱(evodi-amine,Ev)、吴茱萸次碱(rutaecarpine,Ru)、吴茱萸内酯(limonin,Li)、人参皂苷Rb1,Rg1,Re(ginsenoside-Rb1,-Rg1,-Re,Rb1,Rg1,Re)、异鼠李素-3-O-芸香糖苷[isorhamnetin-3-O-β-D-glucosyl(6″→1″′)-α-L-rhamnoside,Irs]、姜辣素(6-gingerol,6-Gi),计算累计吸收量,同时比较吴茱萸汤样品与吸收成分间比例。结果:除Ru未检出外,其余7种成分均可进入肠囊,但高浓度汤中Ev在空肠和回肠段中未检出,中浓度仅在空肠的150 min后检出,而低浓度则在60 min后的时间点均检出。不同浓度吴茱萸汤吸收趋于稳定后的成分间比例与原汤中各成分间比例不同。结论:肠囊对药物成分吸收有选择性,空肠与回肠相比可更多、更快地给出吸收成分信息,选择外翻肠囊法90~150 min的样品检测吴茱萸汤吸收成分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4.
通过大鼠肠外翻模型评价翼首草中环烯醚萜苷和酚酸类10个化学成分的体外肠吸收特征。收集高、中、低浓度翼首草提取物给药后不同时间的肠囊液,采用UPLC-PDA检测肠吸收液样品中10个化学成分的含量,计算各成分在各肠段的累计吸收量和吸收速率常数,比较翼首草提取物与肠吸收液中指标成分的比例变化情况。结果发现:在不同给药浓度下,10个化学成分的肠吸收均为线性吸收(R20. 9),符合零级吸收速率;吸收速率常数与给药浓度、肠道部位有关,提示各成分的体外肠吸收有被动运输和主动转运;不同浓度翼首草肠吸收液的成分间比例与原提取物中各成分间比例存在差异。因此,肠道对翼首草中10个化学成分均有吸收,外翻肠囊法可有效地评价各成分的吸收特征。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淫羊藿肠吸收成分及其吸收特性。方法:采用大鼠外翻肠囊模型,收集高、中、低质量浓度淫羊藿提取物给药后不同时间的肠囊液,采用HPLC检测肠吸收液样品中5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计算累计吸收量和吸收速率常数,比较淫羊藿提取物与肠吸收液中指标成分的比例变化情况。结果:提取物中主要黄酮类成分均可在肠吸收液中检测到,针对其中5种主要成分朝藿定A,朝藿定B,朝藿定C,淫羊藿苷与淫羊藿次苷Ⅱ成功建立了定量分析方法。提取液中、低质量浓度时,这5种成分分别在空肠前、中段的累积吸收量最大,而高质量浓度则后移至回肠段;3种给药质量浓度下,5种成分的肠吸收均为线性吸收(R20.9),符合零级吸收速率;吸收速率常数随着给药浓度的增加而增大,提示各成分的体外肠吸收为被动运输;不同质量浓度淫羊藿肠吸收液的成分间比例与原提取物中各成分间比例存在差异。结论:淫羊藿中朝藿定A,朝藿定B,朝藿定C,淫羊藿次苷Ⅱ与淫羊藿苷5种成分均可被小肠吸收,外翻肠囊法可有效地评价各成分的吸收特征。  相似文献   

6.
刘跃  唐丽  曹旭  郑林  王爱民  黄勇 《中国中药杂志》2014,39(11):2121-2125
利用肠外翻模型研究荭草提取物不同剂量在大鼠不同肠段的体外肠吸收特征。采用UPLC-MS/MS检测不同肠段中原儿茶酸,异荭草素,荭草素,牡荆素,木犀草苷,槲皮苷及山柰素鼠李糖苷含量,比较荭草提取物中各化学成分在各肠段的吸收情况,并计算提取物中各成分的吸收参数,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分析考察对吸收参数影响的显著性,进一步分析其在不同部位的吸收特征。荭草提取物不同浓度时原儿茶酸等7种成分在不同肠段的吸收均为线性吸收,其回归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5,符合零级吸收速率,肠吸收速率(Ka)随着荭草提取物浓度增加呈线性增加(R2>0.95),表明各成分以被动扩散机制吸收;所考察成分在不同肠段肠囊的吸收速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各成分在各肠道的吸收趋势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大于结肠。肠囊对荭草中化学成分的吸收透过有选择性,外翻肠囊法可评价其多成分的肠吸收特性。  相似文献   

7.
该研究通过制备大鼠外翻肠囊模型,并对其转运活性进行了确认,以秦艽中的马钱苷酸、当药苦苷、龙胆苦苷、以及当药苷为检测指标,用HPLC对经肠囊主动转运吸收后被吸收进入浆膜层的秦艽提取物中的主要成分群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中药材主要吸收成分群的研究方法。结果表明所采用的大鼠外翻肠囊模型,在实验45 min内,组织结构完整,转运活性良好;HPLC的专属性和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的RSD<5.5%;样品的萃取回收率均在90%以上;在室温条件下,样品的稳定性良好。秦艽提取物经肠囊主动转运后,在浆膜液样品中,检测到了8种主要成分;提取物的浓度对主要成分的吸收具有极其显著影响,而不同肠段对主要成分吸收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由此可见,大鼠外翻肠囊技术可用于某些中药材的吸收成分群的研究,是一种探讨中药材活性成分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SEMAC快速发现白芍吸收成分群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建立基于肠吸收技术以快速发现白芍吸收成分群的方法,为选择白芍质量控制指标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大鼠肠外翻模型,收集3个质量浓度白芍提取物给药后不同时间的肠囊液样品,用HPLC进行检测分析,并计算其有效成分芍药内醋苷、芍药苷的累计吸收量.结果:白芍中5种主要成分均可进人肠囊,在45 min后能全部检测到;不同质量浓度白芍中芍药内酯苷、芍药苷在各肠段均为线性吸收,R2均大于0.9,符合零级吸收速率;芍药内醋苷和芍药苷在空肠、回肠中的吸收速率常数(Ka)随着白芍提取物浓度增加而增加(P<0.05),符合被动吸收.结论:基于肠吸收的质量评价指标选择方法(SEMAC)可以用于白芍吸收成分群的研究.肠囊对药物成分吸收有选择性,回肠与空肠相比可更多、更快地给出吸收成分信息,选择肠外翻60min的样品检测白芍吸收成分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9.
刘艺  程梅梅  董健健  周安 《中国中药杂志》2017,42(13):2571-2576
为了探究复方肝豆汤醇提物中主要化学成分的肠吸收特性,该文采用大鼠外翻肠囊模型,选择肝豆汤醇提物中盐酸小檗碱、槲皮素、山柰素、大黄酸、大黄酚、芦荟大黄素6种主要成分作为考察对象,评价各成分在不同肠段的吸收特征。结果表明,肝豆汤醇提物中6种成分均可进入肠囊,在高、中、低3种不同质量浓度的肝豆汤醇提物中,盐酸小檗碱、槲皮素、山柰素3种成分在不同肠段的吸收均为线性吸收,符合零级吸收速率,且在空肠与回肠中吸收速率常数K_a随着剂量增加均增加(P0.05),符合被动吸收;而大黄酸在空肠和回肠中的K_a随着剂量增加并无显著性差异,符合主动转运。大黄酚和芦荟大黄素2种成分在肠段中吸收均较差。提示肠囊对肝豆汤醇提物中药物成分吸收具有选择性,各成分在肠囊中的吸收特征并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10.
采用大鼠外翻肠囊模型考察荭草提取物在正常和心肌缺血模型大鼠的肠吸收特征。收集荭草提取物(5.0,10.0,20.0 mg·mL-1)在各肠段中的肠囊液,采用UPLC-TQD测定肠囊液中荭草素、异荭草素、牡荆素、原儿茶酸、山柰素-3-O-β-D-葡萄糖苷、槲皮苷6个化学成分的含量,计算吸收速率和累积吸收量,同时考察P-糖蛋白(P-gp)抑制剂对6种成分肠吸收的影响。结果发现,正常状态下,低、中、高浓度下,主要吸收部位分别是十二指肠、结肠和回肠;心肌缺血状态下,低浓度主要集中在回肠和空肠,中浓度在回肠,高浓度在十二指肠和回肠。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中6种成分的吸收速率和累积吸收量均显著下降。P-gp抑制剂能显著提高模型组中6种成分的吸收速率和累积吸收量,推测荭草中的6种成分可能是P-gp的底物。外翻肠囊模型能有效评价荭草提取物中这6种成分在正常和心肌缺血状态下的肠吸收特征,该研究为荭草的临床用药和深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天麻苷元肠吸收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考察天麻苷元在大鼠肠道的吸收特性,为其口服制剂的开发提供依据。方法:分别应用大鼠离体外翻肠囊模型与在体肠灌流模型,考察天麻苷元在不同肠段的吸收特性,采用UPLC测定样品浓度,并计算相关肠吸收参数。结果:外翻肠囊实验结果表明,天麻苷元在各肠段的吸收无显著性差异,其累积吸收量随药物浓度升高呈线性增加,高质量浓度(400 mg.L-1)时,天麻苷元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与结肠的累积吸收量(Q)分别为224.33,225.81,233.18,189.25μg;在体肠灌流实验结果也证实天麻苷元的吸收不存在肠段差异性,药物在各肠段的吸收率(A)分别为45.8%,48.39%,47.00%,54.35%。结论:天麻苷元在肠道中主要以被动转运的方式进入体内,在各肠段中吸收均较好,不存在肠段差异性。  相似文献   

12.
不同配伍比例芍药甘草汤成分的肠吸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芍药甘草汤配伍机制与适宜的配伍比例,采用大鼠外翻肠囊模型、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从肠吸收角度研究芍药甘草汤SG11(白芍-炙甘草1:1)、SG31(白芍-炙甘草3:1)、白芍水煎液S及炙甘草水煎液(G)中主要指标成分在大鼠离体、在体肠吸收情况,并进行比较。以HPLC测定上述供试品以及肠囊吸收样品、肠灌流样品中芍药苷(paeoniflorin,PF)、甘草苷(liquiritin,LQ)、甘草酸单铵盐(glycyrrhizin single ammonium salt,GL)的浓度,并计算肠吸收量及吸收参数。发现在外翻肠囊模型中,3种成分在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均有吸收,最佳吸收部位均为空肠,且SG11中相应成分的吸收率均显著高于单煎(P<0.05),与SG31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在单向在体肠灌流模型中,SG11中相应成分的吸收速率常数Ka、表观吸收系数Papp和吸收率均显著高于各单煎液,SG11中PF,GL的各参数均显著高于SG31,LQ,各参数无差异。说明白芍炙甘草配伍有助于PF,LQ和GL的肠吸收,SG11较SG31各指标成分的吸收好。  相似文献   

13.
脑心通胶囊中4个成分肠吸收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脑心通胶囊在小肠中的吸收特性.方法:应用外翻肠囊法制备肠吸收液,UPLC检测不同肠段中化学成分含量,比较脑心通胶囊中化学成分在各肠段的吸收情况;绘制时间-累积吸收曲线,观察累积吸收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阿魏酸、丹酚酸B、芍药苷在回肠和空肠后段的累积吸收浓度高于空肠前段和中段;阿魏酸、芍药苷、丹酚酸B、羟基红花黄色素A在3h内吸收均未达到饱和状态.结论:阿魏酸、芍药苷、丹酚酸B、羟基红花黄色素A为全肠段吸收,阿魏酸、芍药苷、丹酚酸B可能存在部位特异性吸收.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当归水煎液化学成分体内代谢情况,结合肠吸收遴选当归质量控制成分。方法:采用翻转肠囊法与腹主动脉采血试验,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指纹图谱,研究当归水煎液化学成分的肠吸收与入血情况。结果:通过翻转肠囊实验,明确了22种通过肠吸收的成分,其中成分1、3、4、5、6、7、11、12、13、14、15、16(阿魏酸)、17、18(洋川芎内酯I)、19(洋川芎内酯H)、20、21、22以原型成分被肠吸收,成分M1、M2、M3、M4是通过肠壁酶代谢的新成分。分析腹主动脉采血HPLC明确了5种成分化合物12、18(洋川芎内酯I)、19(洋川芎内酯H)、M5、M6入血,其中成分12、18(洋川芎内酯I)、19(洋川芎内酯H)可直接通过肠吸收入血,成分M5、M6为经过代谢吸收入血的新成分。结论:综合肠吸收实验与入血成分分析,初步遴选出成分12、18(洋川芎内酯I)、19(洋川芎内酯H)作为当归的质量控制成分。  相似文献   

15.
目的:考察菝葜抗炎有效部位群中6种成分的体外肠吸收特征,为该部位的制剂开发及药代动力学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大鼠肠外翻模型,通过HPLC测定不同取样时间肠内液中白藜芦醇苷、落新妇苷、氧化白藜芦醇、槲皮苷、黄杞苷、白藜芦醇的含量,流动相乙腈(A)-0.1%磷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18 min,12%~18%A;18~33 min,18%A;33~45 min,18%~21%A;45~50 min,21%A),流速1 m L·min-1,检测波长290 nm,计算吸收动力学参数,考察6个成分在不同肠段(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吸收情况。结果:白藜芦醇苷在各肠段吸收无明显差异,而其他5种成分在各肠段的吸收差异较大;6种成分在同一肠段的吸收有较大差异,在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中的吸收率分别为0.85%~2.79%,0.70%~2.73%和0.90%~1.77%。槲皮苷在十二指肠和空肠的吸收率最高,白藜芦醇苷在回肠的吸收率最高;氧化白藜芦醇吸收速度明显比其他5种成分慢,在十二指肠中于90 min后才表现出较明显的吸收。结论:白藜芦醇苷、落新妇苷、槲皮苷、黄杞苷、白藜芦醇在大鼠离体小肠的吸收为一级动力学过程,选择外翻肠囊法可评价菝葜提取物中多成分的肠吸收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