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0 毫秒
1.
目的:了解艾滋病患者接受高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HAART)药物致血液毒性反应病症的主要证候分布和中医四诊信息特点。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方法,采集接受HAART药物治疗后出现血液毒性反应的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统计分析分布特点。结果:共回顾调查216例,主要证候有气血两虚和脾肾阳虚两种证型,常见症状有疲乏、健忘、脱发、腰酸、多梦、头晕、心悸、腰膝无力、不寐、气短、胸闷、腰痛、视物模糊和面色萎黄等,舌象与脉象有淡白舌、淡红舌、红舌、齿痕舌、荣润舌、痿软舌、薄苔、白苔、黄苔、厚苔、腻苔、细脉、弱脉、迟脉和数脉。不同证型中,健忘、多梦、头晕、心悸、细脉、弱脉在气血两虚组出现率较高,疲乏、脱发、不寐、齿痕舌、厚苔在脾肾阳虚组出现率较高,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腰酸、腰膝无力、迟脉在脾肾阳虚组出现频率明显高于气血两虚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HAART致血液毒性反应病症的中医症状主要涉及心、脾及肾三脏,主要证候有气血两虚和脾肾阳虚两种证型,本病症主要以正虚为主,可兼见痰、湿、热等标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童中间型β地中海贫血患者的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制定"中医证候临床观察表",对106例儿童中间型β地中海贫血患者进行中医证候调查,并检测相关血液学指标,建立SPSS 13.0统计数据库,运用聚类分析等统计学方法,结合临床确定其证候分布特点。结果:聚类分析结果聚为4类,分别为气血两虚证(42.5%)、肝肾阴虚证(36.8%)、脾肾阳虚证(15.1%)、阴阳两虚证(5.7%)。肝肾阴虚证的血红蛋白水平高于阴阳两虚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广州地区的中间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中,中医证候分布特点为气血两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阴阳两虚证,为进一步规范化辨证论治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3.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对艾滋病患者虚证证型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药物干预后艾滋病(AIDS)患者中医虚证证型的分布. 方法 对243例接受HAART药物干预的AIDS患者进行了问卷调查,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四诊信息,对中医虚证证候分布进行了描述性分析,筛选出频次出现较高的虚证证候,检测患者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计数和CD4+/CD8+比值.结果 AIDS患者虚证出现最多有124例占51.0%,主要为脾肺气虚证(23例),肺气虚弱证(17例),脾气亏虚证(8例);肺气亏虚患者的CD3+、CD4+、CD8+细胞计数以及CD4+/CD8+比值均最高,CD3+、CD4+计数与脾气亏虚和脾肺气虚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气亏虚患者的病程最短,脾气亏虚和脾肺气虚患者的病程较长,3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接受HAART治疗的AIDS患者虚证具有复杂的特点,涉及脏腑主要为脾肺两脏,脾肺气虚为最常见的虚证证型,肺气虚弱证患者疾病程度较轻.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糖尿病肾病合并心血管慢性疾病患者中医本虚证候分布及对中医证候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80例糖尿病肾病合并心血管慢性疾病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再收集同期收治的仅有糖尿病肾病未合并心血管慢性疾病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中医本虚证候分布情况。结果糖尿病肾病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型:Ⅴ期主要是脾肾阳虚,Ⅲ期、Ⅳ期主要是气阴两虚、气血两虚和肝肾阴虚。比较不同分期结果发现,不同分期在证型上有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糖尿病肾病分期主要为Ⅲ期、Ⅳ期,而糖尿病肾病合并心血管疾病分期主要以Ⅲ期为主,2组分期差异显著(P0.05);根据中医本虚证候分布分析发现,观察组主要表现出肝肾阴虚、脾肾阳虚,同时合并气阴两虚、气血两虚;对照组主要表现出气阴两虚、气血两虚;比较2组中医本虚证候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合并心血管慢性疾病患者与未合并心血管慢性疾病患者在中医本虚证候分布上有显著差异,通过对比研究找出中医本虚证候分布特点,以此为糖尿病肾病合并心血管慢性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选择更理想的治疗方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低T3综合征辨证分型与血清TT3、FT3的相关性,为低T3综合征的中医辨证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择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收集169例低T3综合征患者为低T3综合征组,对其临床症状、体征、甲状腺激素水平,借助现代统计学方法研究低T3综合征辨证分型与血清TT3、FT3的相关性。结果:低T3综合征组中气血两虚证16例、脾肾阳虚证87例、心肾阳虚证54例,肝肾阴虚证12例,其中脾肾阳虚证87例占51.48%,比例最高;心肾阳虚证组TT3、FT3水平最低,与气血两虚证组、脾肾阳虚证组、肝肾阴虚证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肾阳虚证组的阳虚症状积分明显高于气血两虚证组、脾肾阳虚证组、肝肾阴虚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T3综合征中阳虚证占首位,其中脾肾阳虚证所占比例最高,低T3综合征阳虚程度越重,TT3、FT3水平越低,TT3、FT3水平的变化有助于中医辨证。  相似文献   

6.
周秀丽  邢军  常丽丽 《河北中医》2008,30(3):238-239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部分黏附分子表达和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将溃疡性结肠炎患者(UC组)35例辨证分为大肠湿热证(16例)、肝郁脾虚证(8例)、脾肾阳虚证(6例)、血瘀肠络证(5例),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各个证型患者外周血中吞噬细胞膜糖蛋白CD44、可溶性黏附分子P-选择素(CD62P)及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CD54的表达情况,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大肠湿热证及血瘀肠络证的CD44、CD62P、CD54表达最高,肝郁脾虚证、脾肾阳虚证次之,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肠湿热证及血瘀肠络证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2个证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郁脾虚证及脾肾阳虚证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44、CD62P、CD54表达与中医辨证分型有关,测定外周血中CD44、CD62P、CD54表达情况可以协助中医辨证分型,确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连方  梁静雅 《中医杂志》2012,53(6):485-487
目的 研究280例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患者控制性超排卵(COH)后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 对280例患者进行信息采集,采用变量聚类分析研究IVF-ET中COH后的证型分布特点,探讨其证候分布规律及规范化证型.同时比较不同中医证型患者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当日血清雌二醇(E2)水平.结果-患者COH后主要表现为肾气阴两虚、脾肾阳虚、肝郁气滞兼血瘀3种证型.其中肾气阴两虚证最多,共113例占40.4%,其次为脾肾阳虚证,共77例占27.5%,肝郁气滞兼血瘀证共51例占18.2%,其他证型39例占13.9%.肾气阴两虚组患者注射HCG当日E2水平低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证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IVF-ET中COH后临床上所出现中医证型按出现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肾气阴两虚证,脾肾阳虚证,肝郁气滞兼血瘀证,其他证型.肾气阴两虚证患者注射HCG当日的低E2水平提示本证型患者的获卵数目及获卵质量可能低于其他证型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临床调研南京市鼓楼区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的中医证候,探讨该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确诊为结节性甲状腺肿的376例患者,分析各证候的分布规律,并对中医证候与年龄、性别、病程、甲状腺功能及结节最大直径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376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的中医证候以气滞痰凝证最多见(40.4%),其次分别为肝郁脾虚证(18.6%)、气阴两虚证(16.7%)、痰瘀互结证(16.1%)、脾肾阳虚证(8.2%)。病机主要以气滞、痰凝、血瘀为特征。男女性别比为1:4.9,年龄分布为46~55岁最多见,占28.7%,其次为36~45岁,占24.5%。脾肾阳虚证的病程较气滞痰凝、痰瘀互结证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功能在各组间无明显差异,但气阴两虚证的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较低,脾肾阳虚证的TSH水平较高,与其他证型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的结节直径均值较女性大,但各证型的结节直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结节性甲状腺肿以气滞痰凝、肝郁脾虚、气阴两虚证最为多见,气滞、痰凝、血瘀为主要病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AA)中医证型与微观辨证指标的相关性。方法纳入AA患者126例,分析中医证型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自然杀伤(NK)细胞,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IL-6、IL-11、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计数(PLT)的相关性。结果肾阳虚证、肾阴虚证、肾阴阳两虚证CD3~+、NK细胞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肾阴虚证CD4~+、CD4~+/CD8~+水平均低于肾阳虚证和肾阴阳两虚证(P0.05),CD8+水平高于肾阳虚证和肾阴阳两虚证(P0.05);肾阳虚证与肾阴阳两虚证CD4~+、CD8~+、CD4~+/CD8~+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肾阳虚证、肾阴虚证、肾阴阳两虚证IL-6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肾阴虚证IL-2、IFN-γ、TNF-α水平均高于肾阳虚证和肾阴阳两虚证(P0.05),IL-11水平低于肾阳虚证和肾阴阳两虚证(P0.05);肾阴阳两虚证IFN-γ、TNF-α水平均高于肾阳虚证(P0.05)。肾阳虚证、肾阴虚证、肾阴阳两虚证Hgb、PL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阴虚证WBC低于肾阳虚证和肾阴阳两虚证(P0.05),肾阴阳两虚证WBC低于肾阳虚证(P0.05)。结论 AA肾阴虚证病情更严重,符合"阳虚易治、阴虚难调"理论,CD4~+、CD8~+、CD4~+/CD8~+、IL-2、IL-11、IFN-γ、TNF-α、WBC可能作为微观辨证指标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特发性膜性肾病(IMN)中医证候肾脏病理的相关性,探讨中医辨证在推断IMN病情及预后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17例IMN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病理特点及中医证型分布,采用临床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比较各证型间临床及病理等方面的异同。结果:IMN患者本虚证以脾肾阳虚型居多,标实证以血瘀证为主。气阴两虚型发病年龄要明显高于脾肾阳虚型和脾肾气虚型(P0.05)。脾肾阳虚型患者肾病综合征发生率要高于脾肾气虚型和气阴两虚型。气阴两虚型与血瘀证呈正相关(P0.05);脾肾阳虚型与水湿证呈正相关(P0.01);脾肾气虚型与水湿证、湿浊证呈正相关(P0.01)。气阴两虚型患者体重指数要明显低于脾肾阳虚组和脾肾气虚组(P0.05)。各组间CKD分期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间BUN指标有统计学差异(P0.05)。脾肾气虚型患者病理分期以Ⅰ期为多(P0.05),脾肾阳虚组、气阴两虚型患者则以Ⅲ期多见(P0.05)。气阴两虚型患者肾脏病理中慢性化及小管间质积分要高于脾肾阳虚型和脾肾气虚型。结论:IMN患者主要的中医证型有脾肾阳虚型、脾肾气虚型、气阴两虚型。本虚证与标实证之间存在相关性,气阴两虚型患者病情较其余证型重,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肠癌中医证型与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ing 1,ERCC1)C8092A和C19007T两个位点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99例大肠癌患者经中医辨证分为湿热蕴结、气滞血瘀、脾肾阳虚及肝肾阴虚4个证型。应用PCR扩增和直接测序法检测患者外周静脉血ERCC1C8092A和C19007T两个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在大肠癌各证型的分布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ERCC1C8092A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各证型间的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RCC1C19007T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各证型间的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湿热蕴结型与气滞血瘀型、脾肾阳虚型与肝肾阴虚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蕴结型与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滞血瘀型与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CC1C19007T基因多态性可能与大肠癌中医证型有关,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137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active ulcerative colitis,AUC)患者的证型分布特点,并分析其肠黏膜表现与证候的关系。方法对137例AUC患者进行辨证分型,行肠镜检查,观察其肠黏膜表现,分析其辨证分型和肠黏膜象的关系。结果主证型分布中,大肠湿热证>脾肾阳虚证>肝郁脾虚证>脾气亏虚证>血瘀肠络证>阴血亏虚证。肠黏膜象频率出现超过50%以上的为黏膜损害、黏膜颜色异常、充血、水肿、糜烂、溃疡、脓苔、血管模糊或消失。水肿、糜烂、溃疡以大肠湿热证、脾肾阳虚证、肝郁脾虚证居多(P<0.05,P<0.01);息肉、肠蠕动异常、颗粒感以大肠湿热证、肝郁脾虚证居多(P=0.010);皱襞变浅或结肠袋消失以脾肾阳虚证、大肠湿热证居多(P=0.002);黏膜桥以脾肾阳虚证、肝郁脾虚证为多(P=0.280);质脆或接触性出血以大肠湿热证、脾气亏虚证、肝郁脾虚证为多(P=0.045);肠出血淡红色血以脾气亏虚证为多,暗红色血以大肠湿热证为多(P=0.017);脓苔集中在大肠湿热证、脾肾阳虚证和肝郁脾虚证,白脓苔以脾肾阳虚证为多,黄脓苔以大肠湿热证为多(P<0.001);黏液以脾肾阳虚证、肝郁脾虚证、脾气亏虚证为多(P=0.012);肠腔狭窄或肠管纤维化、铅管样表现以血瘀肠络证为多(P=0.001),黏膜萎缩以血瘀肠络证和阴血亏虚证为多(P<0.001)。结论不同证型的肠黏膜具有不同的表现,从镜下肠黏膜的微观区别在一定程度上能印证中医宏观辨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IgA肾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与主要预后指标的关系进行调查,为中西医结合诊治本病的规范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中心流行病学现场调查的方法,收集了1016例IgA肾病患者的人口学、中医证候学及实验室检查资料,探索IgA肾病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结果 出现概率在10%以上的中医症状包括阴虚、气虚、阳虚、湿热及血瘀症状;其中气阴两虚证最多(41.4%),脾肾阳虚证最少(8.1%);随着年龄的增长,脾肺气虚证患者比例下降,而脾肾阳虚证患者比例上升;兼证中湿热(31.6%)和血瘀(28.9%)最为常见。脾肺气虚、气阴两虚和肝肾阴虚证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尿素氮显著低于脾肾阳虚证(P〈0.05);脾肺气虚、气阴两虚证血压水平显著低于肝肾阴虚证和脾肾阳虚证(P〈0.05)。结论 气虚、阴虚是IgA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中医证型与尿蛋白、高血压、肾功能损害等预后指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维族)与汉族早发冠心病(premature coronary heart disease,PCHD)患者中医证型与血脂及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1年8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和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首次确诊PCHD维族患者196例,汉族患者189例,另选择健康体检者60名为健康对照组。由医院心内科主治及以上医师进行中医辨证分型。采用氧化酶法检测各组患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水平,采用化学修饰酶法检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水平,采用选择性溶解法检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采用Clauss凝固法原理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水平。结果维族证型比例依次为:秽浊痰阻证[82例(21.3%)]>气虚血瘀证[61例(15.84%)]>寒凝心脉证[39例(10.13%)]>心肾阴虚证[14例(3.63%)],汉族证型比例依次为:气虚血瘀证[69例(17.92%)]>秽浊痰阻证[67例(17.40%)]>寒凝心脉证[42例(10.91%)]>心肾阴虚证[11例(2.86%)],两组证型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患者组秽浊痰阻证及气虚血瘀证患者TG、LDL-C、FIB水平均升高,HDL-C水平降低,维族心肾阴虚证患者HDL-C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与汉族同证型比较,维族秽浊痰阻证患者TG水平升高,HDL-C水平降低,气虚血瘀证患者FIB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族患者秽浊痰阻证与TG(r=0.469)、FIB(r=0.464)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r=-0.382);气虚血瘀证与FIB呈正相关(r=0.7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汉族患者秽浊痰阻证与TG(r=0.445)、FIB(r=0.372)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r=-0.37);气虚血瘀证与TG(r=0.471)、FIB(r=0.459)呈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维族、汉族PCHD患者中医证型与TG、HDL-C及FIB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证型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及不同分期UC中医证型的分布。方法选取2007年3月—2010年4月广州市中医医院消化内科病房及门诊UC患者110例。统计患者症状,采用系统聚类法分析,将症状条目作为变量进行聚类,根据聚类结果确立证型名称,进行辨证分型,并对证型进行分析。结果 UC患者症状主要有64个,包括腹泻、糊状便、稀水便、腹痛、便血等。病情分期属于活动期70例,缓解期40例。UC证型按比例由高至低依次为:大肠湿热、脾胃气虚、肝郁脾虚、脾肾阳虚、血瘀肠络、阴血亏虚,各证型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证型以大肠湿热证[28例(25.5%)]、肝郁脾虚证[14例(12.7%)]、血瘀肠络证[10例(9%)]为主,缓解期证型以脾胃气虚证[18例(16.4%)]、脾肾阳虚证[10例(9%)]为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湿热证患者典型症状按比例由高至低依次为:苔黄[31例(28.1%)]、里急后重[26例(23.6%)]、黏液脓血便[25例(22.7%)]、腹泻[24例(21.8%)]、肛门灼热[24例(21.8%)]、稀水便[21例(19.0%)]、腹痛[19例(17.2%)]、舌红[19例(17.2%)]、苔腻[19例(17.2%)];脾胃气虚证患者典型症状按比例由高至低依次为口淡[25例(22.7%)]、脉细[25例(22.7%)]、舌淡红[22例(20.0%)]、嗳气[21例(19.1%)]、乏力懒言[21例(19.1%)]、纳食减少[20例(18.2%)]、苔白[20例(18.2%)];脾肾阳虚证患者典型症状按比例由高至低依次为:腹痛[17例(15.5%)]、喜温[17例(15.5%)]、腹泻[16例(14.5%)]、遇寒加重[15例(13.6%)]、苔白[15例(13.6%)]、舌淡白[14例(12.7%)];肝郁脾虚证患者典型症状按比例由高至低依次为:情志诱发[18例(16.4%)]、嗳气[16例(14.5%)]、苔白[16例(14.5%)]、先硬后溏[15例(13.6%)]、矢气频作[15例(13.6%)]、善太息[15例(13.6%)];血瘀肠络证患者典型症状按比例由高至低依次为:腹痛[12例(10.9%)]、刺痛[12例(10.9%)]、腰酸[12例(10.9%)]、舌暗瘀点[12例(10.9%)]、苔厚[12例(10.9%)],除阴血亏虚证各证型症状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症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C活动期证型以大肠湿热证、肝郁脾虚证、血瘀肠络证为主,缓解期证型以脾胃气虚证、脾肾阳虚证为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慢性肾功能衰竭(CRF)中医不同证型患者的尿液蛋白差异。方法 选择251例2009年1月—2010年1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肾病科住院的CRF患者,其中肝肾阴虚组34例,脾肾气虚组75例,脾肾气阴两虚组56例,脾肾阳虚组32例,阴阳两虚组54例,另选择健康人50名作为对照组。应用SELDI-TOF-MS技术,采用H4蛋白芯片技术进行尿液蛋白质组学研究,用蛋白芯片阅读器PBSⅡ对芯片进行扫描、分析。结果 CRF中医各证型组与对照组间发现49个差异蛋白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证型组间ROC曲线下面积显示:肝肾阴虚组和脾肾气虚组、脾肾气阴两虚组、脾肾阳虚组、阴阳两虚组以及脾肾气阴两虚组和脾肾阳虚组组间差异度较明显,脾肾气虚组和脾肾气阴两虚组、脾肾阳虚组,脾肾气阴两虚组和阴阳两虚组及脾肾阳虚组和阴阳两虚组差异度一般,脾肾气虚组和阴阳两虚组差异度不明显。结论 尿液蛋白标志物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CRF各证型组间生物学特点的区别。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人类免疫缺病毒/艾滋病(HIV/AIDS)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艾滋病中医四诊信息采集表对133例HIV/AIDS患者进行临床调查与12个月的随访,使用人机结合的方法对四诊信息进行辨证分型,并同时监测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计数,分析T淋巴细胞亚群各项指标与中医证侯的相关性.结果 HIV/AIDS患者入组时出现频率居前4位的中医证型为肝郁气滞、气阴两虚、脾气虚弱、肝胃不和;随访12个月后出现频率居前4位的中医证型为肝郁气滞、气阴两虚、脾气虚弱、脾肾阳虚.其中入组时肝胃不和证患者的CD4+、CD8+计数均高于脾气虚弱证和气阴两虚证患者(P<0.05或P<0.01),肝郁气滞证患者CD8+计数高于脾气虚弱证患者(P<0.01);随访12个月后CD4+、CD8+计数在HIV/AIDS不同证型的患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时和高效抗逆转录病毒(HAART)治疗12个月后HIV/AIDS不同基本证型患者CD4+T淋巴细胞免疫重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始CD8+计数分层与HAART治疗12个月后的免疫学应答情况的关联系数r=0.384,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AIDS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计数与中医证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高脂血症住院患者中医证候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对高脂血症住院患者的中医证候临床调研,探讨高脂血症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采用自拟《高脂血症中医证候临床调查表》收集316例高脂血症住院患者的血脂分类、分级,合并症,以及中医症状、舌象、脉象等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16例高脂血症患者中医单证辨证以肝气郁证最为多见(66.46%)。肝郁脾虚证(35.44%)、肝肾阴虚证(16.77%)、脾肾阳虚证(13.61%)、痰瘀内阻证(13.29%)、阴虚阳亢证(9.18%)是高脂血症5个常见中医复合证型。肝郁脾虚证在所有类型、程度的高脂血症中均占有最高构成比。对高脂血症的分类研究结果表明,混合型合并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型最多见(108/316,34.18%),其次为混合型高脂血症(81/316,25.63%),总计混合型占59.81%(189/316),高于总胆固醇(TC)增高型(16.77%)和甘油三酯(TG)增高型(23.42%)。结论肝郁脾虚证可能是影响高脂血症脂质代谢的核心证型。高脂血症临床以混合型高脂血症多见,临床用药需兼具降TC、TG和升高HDL-C 3种作用。  相似文献   

19.
122例卵巢早衰患者中医证候分析及致病因素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卵巢早衰中医证候及分布规律、卵巢早衰发病原因与中医证候的关系。方法对122例卵巢早衰患者进行病情、病因调查及中医辨证。结果卵巢早衰中医症状临床呈多样趋势。122例卵巢早衰患者中,肝郁。肾虚证33.61%,肝。肾阴虚证18.03%,脾肾阳虚证15.57%,热盛伤津证15.57%,肾虚血瘀证8.20%。肝郁脾虚证7.38%。在68.03%卵巢早衰患者病史中可找到现代生活环境及生活方式因素对疾病发生的影响。因情致因素致病者占31.15%。因药物、疾病因素致病者占31.97%;因情志及药物、疾病双重因素致病者占4.92%。因情志因素致病组。以肝郁肾虚证比例最高(P〈0.05);因药物、疾病因素致病组,以热盛伤津证、肝郁肾虚证所占比例较高(P〈0.05);无诱因致病组37例,以肝肾阴虚、肝郁肾虚、脾肾阳虚三证为主,3组比较,P〉0.05。结论肝郁肾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热盛伤津为卵巢早衰常见证候;除患者个体先天禀赋不足、肾气未盛、冲任气血不充或由遗传因素致卵巢早衰外。现代生活环境及生活方式因素对卵巢早衰发病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新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继发骨质疏松症(OP)患者进行中医证候临床调查,初步得出该病的中医证候表现及其在新疆的主要证型和特殊证型。方法选择男性COPD继发OP患者110例,同时进行中医证候规律临床研究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调查、既往史、个人习惯史、体格检查、西医临床症状和中医四诊,并进行病情程度分级,结合患者体质、证候,分析COPD继发OP的中医证候特征和分型。结果 110例男性COPD继发OP患者的证型依次为肾虚血瘀证(35例,31.8%)、脾气虚弱证(18例,16.4%)、肝肾阴虚证(17例,15.5%)、阳虚湿阻证(12例,10.9%)、肾精不足证(10例,9.1%)、肾阳虚衰证(9例,8.2%)、气血两虚证(5例,4.5%),其他证型(4例,3.6%)。结论新疆COPD继发OP患者的中医证候以肾虚血瘀证为主,其次为脾气虚弱证、肝肾阴虚证和阳虚湿阻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