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观察肠炎清合剂对慢性复发型溃疡性结肠炎(UC)大肠湿热证患者诱导缓解效果及维持治疗对复发的影响,并从神经-内分泌-免疫炎症网络方面探讨了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12例符合要求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57例。对照组内服美沙拉嗪肠溶片,1.0 g/次,4次/d;Mayo评分系统≥7分者,加服醋酸泼尼松片,0.75 mg·kg^-1·d^-1;加用双歧杆菌活菌散剂,1包/次,2次/d,餐后温水冲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肠炎清合剂,1包/次,分早晚2次服用。两组疗程均为连续治疗6周,再每周门诊复诊1次。进入缓解期后,两组患者均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0.5 g/次,3次/d,维持治疗;观察组仍内服肠炎清合剂内服,至大肠湿热证评分减少≥90%以上。记录进入6周内缓解期的人数和缓解时间;进行治疗前后结肠镜检查,并进行Geboes指数和Baron法评价;进行治疗前后大肠湿热证评分和Mayo评分;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介素-6(IL-6),IL-8,IL^-10,IL^-17,血管活性肠肽(VIP),胃动素(MTL)和神经肽Y(NPY);随访24周,记录复发情况。结果:经6周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100%,黏膜愈合率为96.4%,均分别高于对照组的89.09%和81.82%(P<0.05),两组患者内镜应答率均为100%;经6周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缓解率为91.23%,高于对照组的76.36%(χ2=4.581,P<0.05),观察组平均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结肠黏膜评分,Geboes指数、大肠湿热证评分和Mayo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外周血IL-6,IL-8和IL^-17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外周血VIP,MTL水平均低对照组(P<0.01),NPY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复发率为17.54%,低于对照组的38.18%(χ2=5.955,P<0.05);观察组平均复发时间长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肠炎清合剂用于慢性复发型UC大肠湿热证的治疗,可诱导病情缓解,缩短病程,并能降低复发率,推迟复发时间,并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炎症网络具有调节作用,从而可改善病情。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肠炎清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对TGF-β1/Smad3/ERK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将25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美沙拉嗪组、肠炎清低剂量组和肠炎清高剂量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大鼠均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建立UC模型。造模24 h后,模型组、空白对照组分别用0.9%生理盐水灌胃;美沙拉嗪对照组以30 mg/kg艾迪莎混悬液灌胃;肠炎清高剂量组以147.2 g/kg肠炎清灌胃;肠炎清低剂量组以36.8 g/kg肠炎清灌胃;1次/d,时间固定,持续7 d。检测结肠黏膜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1、Smad3、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磷酸化的水平及TGF-β1信号通路活化的程度。结果:模型组ERK表达水平最低,低于溶媒对照组、美沙拉嗪组、肠炎清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肠炎清剂量组该指标水平随剂量升高而上升,且高剂量肠炎清组ERK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模型组TGF-β1和Smad3高于美沙拉嗪组组、空白对照组和肠炎清低剂量组及高剂量组。结论:肠炎清对UC大鼠肠黏膜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通过下调TGF-β1-Smad3通路,提高ERK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詹原泉  丛龙玲 《山西中医》2014,30(11):22-22
目的 :观察六君子汤加味联合酮康唑治疗霉菌性食道炎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60例确诊霉菌性食道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应用酮康唑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六君子汤加味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3.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无不良反应。结论:六君子汤加味联合酮康唑治疗霉菌性食管炎疗效优于单用酮康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C D大鼠模型的作用及具体机制。方法: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rinitrobenzenesulfonicacid,TNBS)诱导建立实验性结肠炎大鼠模型,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罗格列酮组[20 mg/(kg·d)灌胃]及GW9662组[1 mg/(kg·d)灌胃]。对大鼠CD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结肠大体损伤指数(colon macroscopic damage index,CMDI)和结肠组织学损伤指数(tissues damage index,TDI)进行评分;心脏穿刺取血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y persensitiveC-reactiveprotein,Hs-CRP)以及红细胞沉降率(sedimentationrate,ESR)变化;RTPCR方法检测结肠组织PPAR-γ/活化T细胞核因子(nuclearfactorofactivatedT-cel ls,NFAT)/白介素-2 (interleukin-2,IL-2)上下游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罗格列酮干预有效降低DAI,CMDI及T D I评分(P 0. 0 5),下调血清炎性指标,促进大鼠肠黏膜P PA R-γ基因的表达,抑制N FAT及下游I L-2基因表达。结论:罗格列酮有效减少实验性结肠炎大鼠的临床活动,改善大体及组织学改变,其治疗作用可能通过调节PPAR-γ/NFAT/IL-2信号通路实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针刺联合肠炎清治疗大肠湿热证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6年7月在本院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并处于大肠湿热证活动期的患者共147例,按照入组顺序随机均分为两组,分组方法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入组后对照组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同时观察组给予针刺联合肠炎清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进行积分比较。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Ig A、Ig G、Ig M)、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的水平。采用黏膜病变活动指数、Baron评分和Geboes指数评价结肠黏膜病变及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67%;对照组总有效率77.78%,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改善,而观察组积分经治疗后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疾病活动指数,Baron评分,Geboes指数均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经治疗后Ig G、Ig M水平及TNF-α、IL-6、IL-8水平均明显下降,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Ig A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针刺联合肠炎清治疗大肠湿热证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血清免疫球蛋白和炎症因子水平,促进患者肠黏膜恢复。  相似文献   
6.
7.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证型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及不同分期UC中医证型的分布。方法选取2007年3月—2010年4月广州市中医医院消化内科病房及门诊UC患者110例。统计患者症状,采用系统聚类法分析,将症状条目作为变量进行聚类,根据聚类结果确立证型名称,进行辨证分型,并对证型进行分析。结果 UC患者症状主要有64个,包括腹泻、糊状便、稀水便、腹痛、便血等。病情分期属于活动期70例,缓解期40例。UC证型按比例由高至低依次为:大肠湿热、脾胃气虚、肝郁脾虚、脾肾阳虚、血瘀肠络、阴血亏虚,各证型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证型以大肠湿热证[28例(25.5%)]、肝郁脾虚证[14例(12.7%)]、血瘀肠络证[10例(9%)]为主,缓解期证型以脾胃气虚证[18例(16.4%)]、脾肾阳虚证[10例(9%)]为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湿热证患者典型症状按比例由高至低依次为:苔黄[31例(28.1%)]、里急后重[26例(23.6%)]、黏液脓血便[25例(22.7%)]、腹泻[24例(21.8%)]、肛门灼热[24例(21.8%)]、稀水便[21例(19.0%)]、腹痛[19例(17.2%)]、舌红[19例(17.2%)]、苔腻[19例(17.2%)];脾胃气虚证患者典型症状按比例由高至低依次为口淡[25例(22.7%)]、脉细[25例(22.7%)]、舌淡红[22例(20.0%)]、嗳气[21例(19.1%)]、乏力懒言[21例(19.1%)]、纳食减少[20例(18.2%)]、苔白[20例(18.2%)];脾肾阳虚证患者典型症状按比例由高至低依次为:腹痛[17例(15.5%)]、喜温[17例(15.5%)]、腹泻[16例(14.5%)]、遇寒加重[15例(13.6%)]、苔白[15例(13.6%)]、舌淡白[14例(12.7%)];肝郁脾虚证患者典型症状按比例由高至低依次为:情志诱发[18例(16.4%)]、嗳气[16例(14.5%)]、苔白[16例(14.5%)]、先硬后溏[15例(13.6%)]、矢气频作[15例(13.6%)]、善太息[15例(13.6%)];血瘀肠络证患者典型症状按比例由高至低依次为:腹痛[12例(10.9%)]、刺痛[12例(10.9%)]、腰酸[12例(10.9%)]、舌暗瘀点[12例(10.9%)]、苔厚[12例(10.9%)],除阴血亏虚证各证型症状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症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C活动期证型以大肠湿热证、肝郁脾虚证、血瘀肠络证为主,缓解期证型以脾胃气虚证、脾肾阳虚证为主。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肠炎清合剂联合美沙拉嗪肠溶片维持治疗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40例符合要求的缓解期UC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脱落、失访6例,剔除3例,完成61例;观察组脱落、失访5例,剔除2例,完成63例。两组均给予生活方式调整,并内服美沙拉嗪肠溶片,0.5 g/次,3次/d,维持治疗。观察组,肠炎清合剂,150 mL/次,每日早、晚2次服用,连续1个月;然后改为150 mL/次,1次/d,连续3个月;然后为隔日1次,连续8个月。对照组,口服肠炎清合剂模拟药,方法同观察组。两组连续治疗12个月,若治疗期间UC复发,采用美沙拉嗪肠溶片,1 g/次,3次/d,口服,直到病情缓解后继续采用以上干预方案。记录12个月内的复发率、首次复发时间(本次研究中病情缓期后至Mayo评分系统≥3分的时间)和复发时疾病活动程度;中医证评分和炎症性肠病问卷(IBDQ)每2个月评价1次;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各进行1次肠镜和黏膜组织学检查,进行肠镜下黏膜评分,黏膜组织学Geboes指数评价,并检测粪便钙卫蛋白(FC)水平。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 在12个月期间,观察组复发率20.63%(13/63),低于对照组的39.34%(24/61)(χ2=4.369,P<0.05);观察组平均复发次数少于对照组和首次复发时间长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在复发时疾病活动情况轻于对照组(χ2=5.947,P<0.05);在12个月期间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肠镜下黏膜评分,Geboes指数和FC水平逐渐升高(P<0.05),IBDQ评分逐渐下降(P<0.05),在治疗后2,4,6,8,10,12个月各时间点,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IBDQ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在治疗后6,12个月,观察组患者肠镜下黏膜评分,Geboes指数和F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未发现与肠炎清合剂相关不良反应。结论 肠炎清合剂联合美沙拉嗪肠溶片维持治疗缓解期UC患者,可控制FC水平,进一步降低复发率、推迟复发时间、减少复发次数和减轻复发时的病情活动度,可维持UC良好缓解状态,稳定患者的生活质量,且临床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