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研究狼疮性肾炎(LN)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演变规律。方法:通过纵向研究73例LN临床病例,于第1,12,24周收集患者的中医证候四诊信息,作出中医证型诊断。运用统计方法,分析狼疮性肾炎中医证型分布及演变规律。结果:狼疮性肾炎病初热毒炽盛证较多,整个24周内脾肾阳虚证、瘀热痹阻证、风湿热痹证均较多。结论:狼疮性肾炎中医证型演变呈现一定的规律。这些规律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中医证型在福建地区分布情况,探寻其证型分布规律,为福建地区狼疮性肾炎辨证分型提供框架结构和依据。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研究采集5 a间狼疮性肾炎病例资料493例,总结分析福建地区狼疮性肾炎中医证型的构成比。结果狼疮性肾炎临床常见证型依次为热毒炽盛、阴虚内热、肝肾阴虚、风湿热痹、脾肾阳虚、脾肾气虚、湿毒痹阻、气滞血瘀等8种。结论以上8种证型反映了狼疮性肾炎的病变机理,为进一步探讨和制定福建地区狼疮性肾炎辨证分型的客观标准提供了一定的框架结构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急性盆腔炎(APID)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探讨APID血清炎性标记物水平与中医证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110例APID患者入院后按中医辨证分型,比较不同证型之间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等炎性标记物水平差异。结果本研究APID中热毒炽盛证所占比例(57.27%)高于湿热瘀结证(42.73%);热毒炽盛证患者炎性标记物水平显著高于湿热瘀结证(P0.01)。结论 APID中热毒炽盛证炎性反应较湿热瘀结证更为强烈,炎性标记物可以作为辨证分型和愈后判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中医证型急性乳腺炎患者与外周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 (IL-6)、白细胞介素-10 (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差异。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103例不同中医证型急性乳腺炎患者外周血清IL-6、IL-10和TNF-α的表达水平,并与对照组18例健康体验者进行比较。结果:103例急性乳腺炎患者中医证型中,热毒炽盛证最多,其次为正虚毒恋证,而气滞热壅证最少。与对照组比较,急性乳腺炎组IL-6、IL-10及TNF-α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03例急性乳腺炎组患者的证型分组中,热毒炽盛证、气滞热壅证、正虚毒恋证各组的IL-6表达水平比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热毒炽盛证、气滞热壅证、正虚毒恋证各组的IL-10、TNF-α表达水平均比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热毒炽盛证组的IL-6、IL-10和TNF-α的表达水平与气滞热壅证组、正虚毒恋证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6、IL-10及TNF-α水平可作为急性乳腺炎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为急性乳腺炎的中医辨证治疗提供可量化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初步探讨尿液中蛋白的差异与早期糖尿病肾病不同中医证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5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按中医辨证分型分为肝肾阴虚证组、气阴两虚证组和脾肾阳虚证组。用双向凝胶电泳(2-DE)结合质谱分析方法对3组患者尿蛋白进行比较蛋白质组学分析。结果:在肝肾阴虚证高表达的蛋白质有:Nogo蛋白、单克隆抗体Ig M。在气阴两虚证高表达的有:动力蛋白、转铁蛋白、Ig Kappa链、和两种白蛋白。脾肾阳虚证高表达的蛋白质有:白蛋白(分子量52 047.8)、转甲状腺素蛋白、αl-抗胰蛋白酶。结论:这些差异蛋白与早期糖尿病肾病不同证候的形成有关,也为进一步研究证候实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狼疮性肾炎中医证型与临床指标及肾脏病理分型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搜集狼疮性肾炎患者120例,搜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肾脏病理分型,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中医证型与临床指标及肾脏病理分型的相关性。结果:120例狼疮性肾炎中医证型以脾肾气虚型最多,肾脏病理分型以Ⅳ型最多,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热毒炽盛型和脾肾阳虚型狼疮活动评分(SLE-DAI积分)高于气阴两虚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瘀型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明显高于其它各型;脾肾阳虚型血清白蛋白(ALB)水平明显低于肝肾阴虚、脾肾气虚、风湿内扰型,脾肾阳虚型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EA)和胱抑素C(Cys-C)水平明显高于其余各型。结论:中医证型与肾脏病理分型、临床分型、免疫指标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中医证型与狼疮活动评分(SLE-DAI积分)和实验室指标(FIB、ALB、BUN、CREA和Cys-C)可能有关,说明西医相关指标可以作为中医辨证分型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性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疾病活动性程度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对91例SLE患者进行活动性评估并按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分为五种证型,比较各证型之间有无差异性。结果各证型之间差异有显著性;热毒炽盛和阴虚内热患者疾病活动性评估均在10分以上,占所有病例的60.44%;热毒炽盛和阴虚内热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热毒炽盛与肝肾阴虚、瘀热伤肝、脾肾阳虚之间均有显著差异,阴虚内热与肝肾阴虚、瘀热伤肝、脾肾阳虚之间均有显著差异。结论SLE疾病活动性与中医热毒炽盛和阴虚内热密切相关,其活动程度依次为热毒炽盛>阴虚内热>肝肾阴虚>瘀热伤肝及脾肾阳虚,瘀热伤肝及脾肾阳虚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测定 30例活动期狼疮性肾炎患者肾小球中Fas、Bcl- 2、Bax蛋白的表达 ,以探讨其与热毒炽盛型狼疮性肾炎的关系。方法 :30例狼疮活动期热毒炽盛型的患者 ,全部进行肾活检 ,分别进行常规病理检查 ,并通过连续切片和免疫组化法 ,测定Fos、Bcl- 2、Bax在肾小球中的表达。结果 :1、30例患者 ,SLEⅠ -Ⅱ 10例 ,SLEⅢ -Ⅳ 2 0例 ,2组病例肾小球球性硬化 ,节段硬化无显著性差异。 2、所有病例肾小球中Fas、Bcl - 2、Bax均在胞浆或胞膜中表达。Fas表达显著高于Bcl- 2 ,Bcl- 2几乎无表达 ,Bax表达高于Bcl- 2 ,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3、SLEⅠ -ⅡFas表达与SLEⅢ -Ⅳ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结论 :活动期狼疮性肾炎肾小球中Fas蛋白表达增多并随病理分型的升级而增多 ,Bax蛋白表达较Bcl- 2蛋白的表达增多 ,而与病理分型无明显相关。Fas蛋白与Bax蛋白的增多与中医狼疮肾的热毒炽盛型的病情发展有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SLE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自身抗体等免疫学指标的内在联系,为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化提供依据。方法:将符合标准的75例SLE患者辨证分为热毒炽盛、阴虚内热、脾肾阳虚、气血两虚4型,比较各证型患者的免疫学指标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结果:阴虚内热型的抗SSA/SSB抗体分别与热毒炽盛型、脾肾阳虚型及气血两虚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肾阳虚型的抗组蛋白抗体(AHA)与热毒炽盛型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阴虚内热型、热毒炽盛型的抗双链DNA抗体、SLEDAI积分及血清C3水平分别与脾肾阳虚型和气血两虚型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SLE患者的自身抗体等指标可作为中医辨证分型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同中医证型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患者血清IL-17、TNF-α水平。方法选择68例皮肌炎患者,按中医辨证分型分组,热毒炽盛证20例,湿热蕴结证14例,寒湿痹阻证12例,脾肾两虚证12例,肝肾阴虚证10例,并选择64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各证型组及健康对照组血清IL-17、TNF-α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热毒炽盛组、湿热蕴结组、寒湿痹阻组患者血清IL-17升高(P0.01),各证型组TNF-α升高(P0.01,P0.05)。与热毒炽盛组比较,寒湿痹阻组、脾肾两虚组、肝肾阴虚组患者IL-17降低(P0.01),脾肾两虚、肝肾阴虚组患者TNF-α降低(P0.01)。与湿热蕴结组比较,寒湿痹阻、脾肾两虚、肝肾阴虚组患者IL-17降低(P0.01),脾肾两虚、肝肾阴虚组患者TNF-α降低(P0.01)。与寒湿痹阻组比较,脾肾两虚、肝肾阴虚组患者IL-17、TNF-α降低(P0.01,P0.05)。结论不同中医证型皮肌炎患者血清IL-17、TNF-α水平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1.
李春一  姚美玉  王秀霞  马静 《光明中医》2016,(20):2931-2932
经行口糜是指女性每值临经或经行之际,出现的口腔、舌黏膜溃破糜烂,经净后自愈,月月周期性发作为特点的疾病。历代医家多从阴虚火旺、心火上炎、胃火炽盛等方面论治。临床医生常用导赤散、知柏地黄丸等清热解毒,滋阴祛火之剂。临证中偶见1例脾肾阳虚型的患者,王教授认为,对于该型经行口糜,温肾健脾治疗才是根本,疗效确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以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而不能明确诊断或被误诊为其他肾脏疾病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ery the matosus,SLE)患者的早期临床表现及其肾活检病理分型,分析可能存在的相互关系,探讨以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不典型SLE患者的早期诊断。方法:选取31例首发症状为肾脏损害,肾活检病理检查确诊为SLE住院患者,观察其早期的临床症状、病理类型,综合分析两者间的相互关系。结果:31例患者中临床表现为急进性肾炎1例,急性肾炎1例,慢性肾功能衰竭2例,慢性肾炎11例,肾病综合征16例;肾活检病理结果显示:Ⅰ型1例(3.23%),Ⅱ型4例(12.9%),Ⅲ型5例(16.13%),Ⅳ型10例(32.3%),Ⅴ型9例(29.0%),Ⅵ型2例(6.45%);肾脏病理分型中Ⅳ、Ⅴ型所占比例最多表现为肾病综合征;以慢性肾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为Ⅱ、Ⅲ型。结论:SLE临床表现与肾脏病理分型之间存在相关性;肾活检对SLE早期的诊断与治疗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并且为疗效及预后的评估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狼疮性肾炎的病因病机及分期论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狼疮性肾炎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最常见的脏器损害 ,中医认为肝肾阴虚、血热瘀毒为其病机特点。确立滋阴凉血、解毒化瘀的治疗原则。临床根据活动期和缓解期 ,以及病人兼证的不同 ,治则方药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名老中医对狼疮性肾炎的治疗现状,吸取经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检索了2002~2012年公开发表的名中医治疗狼疮性肾炎的经验、体会等文献,最终纳入分析的文献29篇,涉及26位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家,对文中涉及的邪实因素、中医辨证治疗中各证型及用方在文献中出现的次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专家认为狼疮性肾炎病变过程中涉及邪实因素以热毒、瘀血、湿热出现频率最高,三者分别占34.92%、30.16%及14.29%。②辨证分型中以热毒炽盛、气阴两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阴虚内热占有主导地位。③方剂使用频率排在前八位的分别为知柏地黄汤、犀角地黄汤、六味地黄丸、二至丸、清瘟败毒饮、真武汤、金匮肾气丸、参芪地黄汤。  相似文献   

15.
《慢性肾脏病34期中医诊疗方案》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中医药防治慢性肾脏病取得了较肯定的疗效,但因慢性肾脏病的中医辨证论治尚不能在全国范围内达到统一,阻碍了中医药疗法的推广应用。本研究旨在对慢性肾脏病3、4期的中医诊疗方案进行优化,力求形成共识度较高的中医辨证论治诊疗方案。方法:采用专家咨询法,通过两轮专家咨询向全国20位资深中医专家发送问卷调查,从慢性肾脏病3、4期基本证型、基本方剂、方剂组成等方面进行咨询。结果:慢性肾脏病3、4期中医基本证型可分为本虚证(脾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阴阳两虚证),标实证(湿浊证、湿热证、血瘀证、水气证、浊毒证)。脾肾气虚证可选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气阴两虚证可选用参芪地黄丸加减,肝肾阴虚证可选用六味地黄丸合二至丸加减,脾肾阳虚证可选用济生肾气丸加减,阴阳两虚证可选用金匮肾气丸合二至丸加减。标实证均在本虚证的基础上加减用药。结论:通过此研究,初步制定了目前全国共识度较高的慢性肾脏病3、4期中医基本辨证分型及选方用药,有助于中医辨证论治防治慢性肾脏病的推广运用,为慢性肾脏病中医诊疗规范的制定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6.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初期以(风邪、热邪)为主,后期以虚(气阴两虚、肾阴亏虚、脾肾阳虚)为主。分风热兼湿、血热夹瘀、湿热瘀阻、气阴两虚、脾肾两虚等型。指出:凡治血者,必先以去瘀为要,故补气健脾,化瘀通络,解毒祛湿,与疏利少阳并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补肾生血法对CAA患者骨髓细胞外调节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将60例CAA患者按照中医辨证分为肾阴虚型33例,肾阳虚型27例,均予以补肾生血之中药补髓生血颗粒治疗,另取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蛋白质印迹方法(Western-blot)观察CAA患者治疗前后骨髓单个核细胞ERK1、ERK2的蛋白水平表达。结果:CAA患者治疗前骨髓单个核细胞ERK1、ERK2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经补肾中药治疗后,ERK1、ERK2表达均有所上升(P均0.05);治疗后肾阳虚型的ERK1、ERK2上升程度均较肾阴虚型明显(P均0.05)。结论:CAA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ERK1、ERK2均表达异常,提示ERK信号通路异常与CAA发病相关,补肾中药可能通过调节ER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ERK1、ERK2的表达来改善CAA骨髓造血功能,且存在中医证型的疗效差异。  相似文献   

18.
陈以平教授治疗狼疮性肾炎的经验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王海颖 《新中医》2001,33(9):9-10
陈以平教授以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认为本病以本虚标实为辨证特点,临床以扶正祛邪兼顾为治则,辨证分为热毒炽盛、脾肾两虚、阴虚内热、气虚血阏4例,分别治以清热凉血、温补脾肾、养阴清热、益气活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的相关因素。方法:检侧符合诊断标准的38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层粘连蛋白(LN)、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等指标的水平及208例患者肝组织病理,观察上述指标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瘀血阻络组HA、PCⅢ、LN、Ⅳ-C、TGF-β1高于其它各型(P<0.01);肝郁脾虚型HA、PCⅢ、LN、Ⅳ-C、TGF-β1、TNF-α高于正常水平(P<0.01或P<0.05),明显低于其他各型(P<0.01);湿热中阻、瘀血阻络组TNFα、TGF-β1高于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组(P<0.01),而湿热中阻组TNF-α高于瘀血阻络组(P<0.01);肝郁脾虚、湿热中阻型S1~S2级G1~G2期较多,肝肾阴虚型和脾肾阳虚型S3级G2~G3期较多,瘀血阻络型以S3~S4级G3~G4期为主。结论:慢性乙肝的肝组织病理改变、HA、PCⅢ、LN、Ⅳ-C、TGF-β1、TNF-α等指标的异常变化与中医证型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张铎 《光明中医》2021,36(2):225-226
目的探讨温阳利水方治疗脾肾阳虚型肾病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3月在沈阳市骨科医院承基医院的90例脾肾阳虚型肾病综合征患者,按照信封法随机分组,对照组45例患者采用临床传统常规西医方法治疗;试验组4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温阳利水方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24 h尿蛋白、肌酐、尿素氮的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24 h尿蛋白、肌酐、尿素氮的情况好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脾肾阳虚型肾病综合征患者来说,温阳利水方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肾功能和24 h蛋白尿,改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