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合理性与安全性是中药注射剂上市后临床再评价的关键问题之一。该研究随机抽取某医院2011年1月—12月份出院患者病历240份,通过12种中药注射剂药品说明书一致性与配伍禁忌评价、药物利用研究(DUR)以及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综合评价该医院2011年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情况,初步探讨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合理性与安全性再评价方法。研究结果显示该医院2011年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给药剂量、给药浓度、溶媒选择、辨病辨证及四项指标与说明书一致性普遍偏低,其中中药注射剂临床超剂量与超浓度使用情况严重,而给药浓度作为保护因素对于评价和预测中药注射剂ADR/ADE发生具有借鉴意义。因此应进一步加强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合理性与安全性再评价研究,可以综合借鉴药品说明书一致性与配伍禁忌评价、DUR以及ADR/ADE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多种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医院中药药品说明书格式项目,考察中药药品说明书存在问题以及用药安全.方法 收集医院使用的全部中药注射剂说明书28 份与儿科常用口服中成药说明书15 份进行分析以及评价用药安全.结果 43 份中药说明书中成分的缺项率达到39.53%,儿童用法用量缺项率达到79.07%,不良反应缺项率达到39.53%,禁忌症缺项率达到37.21%,注意事项的缺项率达到13.95%,药理毒理的缺项率达到62.79%.结论中成药说明书存在项目不完整及儿童用法与用量含糊不清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中药注射剂说明书解读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药注射剂是近几十年来兴起的中药新剂型,因疗效显著而被广泛应用,说明书是医护人员获取用药信息的主要来源,但由于各种原因制约,目前中药注射剂说明书存在内容缺项、有效成分不明确、主治范围过窄等缺点。不合理的超范围、超剂量用药案例层出不穷,不良反应也屡见报道,严重制约了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笔者以为应重视中药注射剂上市后再评价工作,在大量临床证据的基础上,逐渐完善说明书内容,一方面使医师用药有据可依,另外也可避免不合理的超范围用药情况发生,促进中药注射剂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0期临床试验与中药注射剂上市后临床安全性再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时有发生,临床安全性问题亟待解决,需要进行上市后临床安全性再评价,过敏反应是不良反应评价的主要内容之一.对含有毒药材的中成药、有安全问题的中药注射剂需要开展0期临床试验,0期临床试验使用“微剂量”研究周期内收集必要的药物安全性及药代动力学试验数据,微剂量可以反映中药注射剂的致敏情况.0期临床试验为上市后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再评价提供了新的方法,是否进行0期临床试验,应依据品种是否有安全性问题而定,中药注射剂初始剂量以及样本含量的确定是研究设计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5.
中药注射剂突破了中医传统给药方式,已被众多医者与患者接受,尤其在急危重症抢救、感染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等治疗中,具有其他剂型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中药注射剂的临床使用过程中,确实存在着不辨证、超剂量、超说明书等不规范使用的问题,严重影响用药安全与疗效。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应该重视突出中医特色,明确适应症,规范用药,同时应该重视上市后再评价,以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淄博市中心医院中药注射剂超说明书用药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淄博市中心医院使用中药注射剂的住院患者病历200份,对中药注射剂的溶媒选择、用药剂量或浓度、用药疗程、超适应症用药等进行分析评价。结果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广泛。中药注射剂存在一定程度溶媒选择不当、超剂量、超浓度或超疗程用药等超说明书用药的情况,超说明书用药处方占42%。结论加强处方点评与反馈,对超说明书用药进行有效干预,促进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病例报告中存在的不合理用药问题进行分析,以减少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根据《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结合中药注射剂说明书,回顾性分析部分文献报道的药品不良反应和医院临床上报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病例。结果:不合理用药情况存在于部分不良反应的报告病例中。结论:遵循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提高临床医师、护士和药师的专业素质,可减少中药注射剂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抗肿瘤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情况,促进抗肿瘤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方法调取西安市中心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使用抗肿瘤中药注射剂出院病历1080份,对相关药物构成、患者情况、适应症、用法用量及联合用药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不合理病历459份(占42.5%),不合理用药医嘱570例次(占47.2%)。不合理用药类型为适应证不适宜(占41.8%),其次为用量不适宜、溶媒不正确、联合用药不适宜及疗程偏长。肿瘤科与非肿瘤科在抗肿瘤中药注射剂使用方面相比,在符合说明书适应症、用量及疗程方面有显著性差异,而溶媒选择及联合用药方面差异不明显。结论抗肿瘤中药注射剂使用广泛,以适应症不适宜为主要问题,存在用药安全隐患,应规范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9.
《中成药》2015,(9)
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超说明书用药情况,以促进中药注射剂合理应用。方法通过医院信息系统,随机抽取2013年门急诊中药注射剂处方和住院中药注射剂医嘱进行点评,统计超说明书使用率、超说明书用药类型分布,并评价其合理性。结果共抽取门急诊中药注射剂处方24 543张、住院中药注射剂病例519份,共包括21种中药注射剂,门急诊超说明书使用率为27.32%,住院为56.07%;超说明书类型主要表现为超溶媒(门急诊42.81%、住院83.16%)、超单次剂量(门急诊70.50%、住院55.67%)、超疗程(住院31.62%)、超适应症(住院20.62%)。结论医院中药注射剂超说明书用药现象较为严重,大部分为没有依据的不规范用药,应加强干预措施,规范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住院病患者中成药的应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使用中成药。方法:在医院信息科抽取有使用中成药的病历287份,按照《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药品说明书》以及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相关文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使用中成药的病历占病历总数的26.52%;中医师开具中成药病历为11.8%,医师开具中成药病历为88.2%;有中医理论描述的病历为10.8%;使用超说明书的病历为31.7%;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7.3%,主要为静脉用药;国家基本药物使用率为85.4%;静脉用药占首位(72.1%),其次为口服(18.8%),再其次为外用和肌内注射。结论:住院患者对中成药的应用基本合理,应进一步提高中成药的临床应用能力与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1.
中药安全性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中成药上市后临床安全性评价亟需开展。然而,关于如何开展相关研究,具体操作步骤尚无标准可循,故此,急需建立一种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模式和方法以指导实践。笔者根据课题组前期开展的一系列研究,提出在中成药上市后临床安全性评价工作中的几点看法,包括明确临床安全性评价的目的与内容,确定评价工作的流程,制定安全性评估项目清单,并提出三级风险分类控制,最终探索性的形成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模式。该评价模式根据前期研究基础,通过项目清单评估的方式对中成药目标品种进行风险分级,并分别针对不同风险级别的品种采取相应措施,目的是使药品从高风险级别降到低风险级别,最后进入五步骤循环无端的常态化风险管理,即广泛收集风险信号,通过数据挖掘等技术对风险进行识别,以过程质量控制进行风险评估,采取风险最小化措施的风险管理,再次应用于临床进行后效评估。希望该文提出的评价模式和方法能够为将来开展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政策、市场和学术等方面的研究,分析中成药上市后临床再评价的现状和需求,归纳和整理当前存在的问题,对中成药上市后临床再评价整体设计的原则和基本思路进行探讨。通过整体设计,可以为中成药的中长期发展建立规划,确定研究周期、研究目标,研究步骤,将学术研究和市场拓展、经费投入等关联起来,从而高效高质的促进中成药的二次开发过程;通过整体设计,可以有效利用社会资源,进一步提高中成药上市后临床再评价的水平和质量,对相关产品的临床再评价提供建议和参考,促使上市后临床再评价更具有客观性、科学性、可行性和可信性。  相似文献   

13.
中药上市后药物经济学评价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谢雁鸣  王昕  王诺  常艳鹏 《中国中药杂志》2013,38(18):2925-2929
药物经济学评价是中药上市后再评价的一个重要环节,经过药物经济学的评价能更好的体现中药上市后的临床价值和市场价值,制定《中药上市后药物经济学评价技术规范》,其目的是使中成药药物经济学评价过程及结果更加科学合理。该技术规范参照各国的药物经济学指南,结合中药的特殊性,初步制定适用于已上市中药的药物经济学评价。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开展更全面的中成药临床应用资料收集,并对非定量化资料进行定性处理。方法 运用专家深度访谈的方法,以某中成药的临床应用为例,对临床上使用过该中成药的专家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记录并整理访谈资料,引入扎根理论方法进行访谈资料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访谈了10位专家,经扎根理论分析编码,将该中成药的临床应用编码为该药的背景、有效性、安全性、经济便宜性、依从性、临床定位6个主范畴,最终提炼出一个核心类属,并围绕这几个方面的具体信息进行详细分析。结论 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专家经验性信息,丰富了中成药上市后再评价的临床证据集,明确了已上市中成药的临床应用范围,可为后续的临床和科研研究提供证据支持,同时,专家深度访谈和扎根理论分析是对专家经验的挖掘和利用,还可应用于中医经验传承、医者诊疗思维研究等领域。本研究进行了方法探讨和实例验证,以期为后续更高阶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中药上市后再评价关键问题商榷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谢雁鸣  田峰 《中国中药杂志》2010,35(11):1494-1497
由于中药上市前研究目的比较单纯、试验人群范围较窄、临床试验病例数有限、用药条件控制较严格、用药时间较短等,很难得出药品全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这不利于药品上市后的合理安全应用.安全性再评价是中药上市后再评价的首要环节,包括中药不良反应/事件的报告、监测和评估3方面,必须采取严格的规范措施.有效性再评价仍然是中药上市后再评价的重要内容,包括临床适应病证、剂量和疗程的再评价,这是保证用药安全性的重要前提之一.同时,要关注中药在特殊人群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高度重视中药注射剂的上市后再评价,以及采取合适的研究方法开展再评价研究.国家药品管理部门要加强管理和监督,制定和健全中药上市后再评价的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使相关工作的开展有法可依、有理可循.  相似文献   

16.
王桂倩  廖星  谢雁鸣 《中国中药杂志》2016,41(24):4483-4487
针对当前药品(中成药)安全性监测报告规范存在的问题,制定安全性监测报告规范的核心要素,提高有关中成药安全性监测研究报告的质量,提供完整、准确和透明的报告,该研究对药品安全性监测的核心要素进行了探讨。按照由国际EQUATOR网工作组制定的健康研究报告指南中规定的国际上比较公认的报告规范制定的方法和程序进行,基于团队长期开展的中成药安全性医院集中监测工作经验,参照WHO、欧盟、美国等药品安全性监测的不良反应报告表和国际上公认的报告规范中有关药品安全性的内容,形成药品安全性监测报告规范核心要素初稿,听取采纳专家论证修改意见和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最终制定出药品安全性监测报告核心要素"DPSDQAS",共包括7个条目,D为drug监测中成药,P为population监测人群、S为setting监测机构,D为design监测设计,Q为quality监测质量控制,A为adverse监测中成药的不良反应/不良事件,S为statistics监测中成药的统计分析。该核心要素需要更多专家形成共识意见,并在更多药品安全性监测研究中使用得到完善。  相似文献   

17.
针对临床研究实施过程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是研究结果真实性和科学性的有效保障.中药上市后临床再评价要求针对已上市药品的疗效、不良反应、联合用药和有效剂量等采用扩大化的临床试验进行考察,即要求在更大样本量、更广泛的患者群体中对药物进行再评价,上述情况增加了临床实施质量控制的难度.该研究结合“抗病毒口服液治疗感冒的上市后再评价”临床实施质量控制经验,以提高临床实施质量控制效率为目标,基于整体观角度综合研究目的、方案设计、临床实施过程,分析中药上市后再评价研究特点和质量控制风险,针对质量影响因素设计质量控制内容、明确重点核查内容、总结临床实施质量控制注意事项.期望本研究为开展中药上市后再评价的临床单位和质量控制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刘红旭 《世界中医药》2020,15(4):637-642
传统中成药的临床使用历史悠久,应用广泛,具有性质稳定、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服用及携带方便等特点。但是源于历史的原因,中成药临床应用面临较多现实问题。认真梳理传统中成药的临床前研究、系统评价上市后研究的相关文献、分析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信息,同时结合现代医学研究的最新进展与相关领域专家的临床经验,制定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成为指导临床医生更加精准、更加安全、更加广泛地应用传统中成药的重要途径。养心氏片由上海医药集团青岛国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生产,是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中成药制剂(国药准字Z37021102),收录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介入心脏病专业委员会、心脏康复专业委员会,以及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共同发起,组织国内中医、西医及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专家,历时近2年,对养心氏片组方基础、药理作用、临床研究、安全性数据,进行系统回顾与总结,讨论并起草了《养心氏片治疗冠心病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作者对共识的核心内容做进一步解读。  相似文献   

19.
目前已经开展大量中成药上市后研究,对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都有探索,但缺乏全面解读.建立中药上市后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和风险评估模型,是解决用药安全问题、保障人民健康的关键所在.中成药临床风险因素与化学药存在相同之处,可以借鉴国外经验,但也具有中成药自身多因素、多变量、多层面的复杂特点.针对用药安全风险评估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指标权重进行赋权,基于AHP-模糊神经网络法建立中成药上市后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和风险评估模型,并在应用中不断完善是符合中医特色的可行之路和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我院中成药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调取我院2007-2009年中成药的年消耗金额和用量数据,对年消耗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等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我院2007-2009年中成药消耗金额呈上升趋势,其中妇科用药、感冒类常用药在消耗金额上居于前列;清热凉血、补血类药日均费用较高,消耗金额排前10位的药物过于集中,对于中成药总消耗状况有重要影响,日均费用较高的品种的消耗金额和DDDs的排序比值有不少小于1。结论:中成药的监管应重视DDDs的排序,加强上市后的再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