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药源性证候"是中医临床面临的新生学术问题,其发生源于药物不良反应引起的机体微环境变化,进而对原证候所产生的影响,属于药物在治疗确定病证时导致的继发新病证。结合对临床常见"药源性证候"的分析,认为应广泛深入开展"药源性证候"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研发"药源性证候"规范化与标准化动物模型,进而探究其发生的物质基础,以助于提高中西医结合治疗模式的整体疗效。  相似文献   

2.
病证结合的临床研究是中西医结合研究的重要模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具体的事例说明了西医疾病诊断与中医辨证相结合的病证结合临床诊疗和研究模式是重要的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模式。作者认为,病证结合的临床诊疗和研究模式是中医学历史发展的必然,病证结合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是对中医学发展的巨大贡献,充分体现了中西医两种医学的优势互补,是中西医两种医学有机结合的表现形式,也是较高层次中西医结合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3.
病证结合的临床研究是中西医结合研究的重要模式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通过具体的事例说明了西医疾病诊断与中医辨证相结合的病证结合临床诊疗和研究模式是重要的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模式.作者认为,病证结合的临床诊疗和研究模式是中医学历史发展的必然,病证结合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是对中医学发展的巨大贡献,充分体现了中西医两种医学的优势互补,是中西医两种医学有机结合的表现形式,也是较高层次中西医结合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4.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世界范围内具有高患病率和病死率的重大慢病。冠心病的发病过程中伴随着物质代谢紊乱和由此产生的慢性代谢性炎症,这提示代谢炎症有望成为防治冠心病的有效药物靶点。病证结合是中西医结合临床实践的重要模式,代谢免疫表型机制研究可帮助深入阐释病证结合的科学问题,深化病证结合和代谢免疫表型认识可为防治冠心病中药药效机制探索和创新药物研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寒热虚实是八纲辨证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宏观病性概念。基于寒热虚实指导下的病证结合模式,提纲挈领地为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提供了思路。对应用代谢组学技术在中医寒热证、虚实证本质方面的研究进行阐述,提示中医学整体、宏观的辨证体系与具有系统性、动态性的代谢组学具有内在相通性,可为病证结合的具体诊疗模式提供可行性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中西医"病证结合"方法学的科学性和建立"病证结合"医学体系。方法:采用现代科学先进设备和技术方法,在整体-组织-细胞-亚细胞-分子生物学-原子生物学水平,从机体结构态-代谢态-功能态的层次,系统研究了"病证结合"方法学的科学性。结果:通过20年对分子生物学和原子生物学指标(血cAMP、SOD、LPO、3H-TdR LCT与胃黏膜cAMP和Zn、Cu、ZnO、CuO,以及细胞核与线粒体内Zn、Cu)量变和机制以及胃黏膜组织细胞病理学(细胞形态结构变化,肠化生分型和不典型增生分度)和亚细胞病理学(细胞核与线粒体的超微结构)变化的研究,证明了中西医"病证结合"间存在密切的内在联系,明确"病证结合"方法学是科学的;创立"病证结合"医学体系框架结构("病证结合"病理生理学、"病证结合"病理学、"病证结合"临床分型和"病证结合"治疗学)并奠定了理论基础。结论:自从1999年提出"病证结合医学体系"以来,经历13年学术界实验和临床研究的考验,证明这是创新而实用的医学体系。  相似文献   

7.
《辽宁中医杂志》2013,(8):1722-1724
糖尿病冠心病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单纯西医治疗已经不能满足医疗需要,病证结合模式已经成为当今糖尿病冠心病重要的诊疗模式,适应了现代临床实际的需求。而病症结合的综合评价模式凸显了中医学临床优势的重要指征。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复制为临床和基础研究搭建了沟通桥梁。文章通过对糖尿病冠心病"病-证-效"的临床与实验探索,论述了糖尿病冠心病病证结合的思路与方法,认为病证结合的诊疗模式是糖尿病冠心病研究发展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8.
代谢组学作为系统生物学的一个分支近年来发展迅速。代谢组学的在体观察、代谢产物检测及动态观测等方法与中医学"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思维模式具有吻合性。以代谢组学为技术手段,以病证结合的方式对脏腑虚证进行研究,重视相关证候之间的比较研究,从临床病例和动物模型2个层次开展研究,将有助于明确脏腑虚证的本质,构建具有实用价值的证候诊断标准,并最终实现中医证候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近半个世纪的中西医结合临床科研实践已证明,病证结合的临床研究模式对临床治疗及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是中西医两种医学在临床研究层面结合的范例,也是中西医结合较高层次的表现形式。病证结合的临床研究能否取得突破性进展,与是否真正找到此种研究模式的研究切入点有关,唯有找准切入点方有可能取得医学顽疾在理论和治疗上的突破。现就病证结合在儿科临床研究的切入点谈一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0.
叶倩云  侯政昆  刘凤斌 《中医杂志》2018,(7):550-553,564
风险预后研究对于指导临床、防病治病具有重大意义。传统中医学"治未病"的概念为风险预后医学的形成及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医学在此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强调中西医结合,共同形成一个现代意义上的病证结合风险预后体系。基于传统医学对风险因素和预后因素的认识以及研究风险预后的方法,总结现代医学对风险预后各方面的发展。通过中医风险预后研究的古今对比,提出中医风险预后研究方向,即发挥在亚健康人群、慢性疾病、危重疾病中的作用以及构建中医病证结合模式下风险预后预测模型。以上研究可为中医"治未病"干预提供恰当的时机,并为中西医结合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1.
病证结合,因中、西医“病”的内涵不同,可分为传统病证结合及中西医病证结合。这两种病证结合模式虽有相同之处,但差异更为突出,体现在“病”“辨病”“辨病论治”“辨证论治”“疗效评价”和“应用范围”等若干个方面。通过梳理两者的“同”与“异”,知晓病证结合模式应当秉承中医内涵,“衷中参西”,才能更有助于中医诊疗特色和优势的发挥。  相似文献   

12.
中医药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临床疗效。当前“病证结合”为主的诊疗模式下,传统上以个人经验进行个案前后比较式的疗效判定方法已经不适应中医药学现代化发展的要求,直接用现代医学的临床疗效评价体系,也不适用于中医学的诊疗规律。因此,如何建立符合中医特点的临床疗效评价方法和评价体系已成为临床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总结目前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现状,针对中医临床的特点,认为针对中医临床疗效的评价当分为对中医“法”的疗效评价、对“方”的疗效评价和对“药”的临床疗效评价,并且以对“法”的评价为例进行探讨,进一步提出临床研究方案、证候以及来自患者和其家属的报告等当作为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着力点,为进一步探索符合中医特点的临床疗效评价模式并进行方法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探讨近代中西医汇通及其对当代中医学发展的影响。从明代万历年的西医传入到1949年的中西医结合,300余年的中西医汇通史经历了启蒙、创立到鼎盛发展的3个历史时期。近代中西医的碰撞、沟通,使得具有几千年发展历史的传统中医开始了第一次对自身生存命运的思考,汇通派的"实验中医观"、"以西补中观"和"新中医观"等思想主导了近代中医的变革与发展。认为现代医学的发展面临着危机,迫切需要中西医合力;现代中医只有与西医和其他学科加强深入汇通,加快发展步伐,才能适应世界医学重新调整医学目的和改变医学模式的需要。同时,在现代的中西医汇通中,坚持中医的思维方式,推进中医特色的科学研究,提高汇通人才的传统文化素养等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肖永庆首席研究员从事中药科研30余年,将中药化学、中药炮制学的理论和研究经验融汇于中药炮制学科及饮片产业的继承、创新与发展,对中药炮制学继承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着深入的理解和分析,并通过多年的科研实践,构建了基于中药饮片生产经验传承的中药饮片炮制工艺规范化研究模式、基于炮制前后科学内涵变化规律的中药饮片炮制原理研究模式、基于中药饮片炮制原理的具有饮片个性特色的质量评价模式、基于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中药饮片分级及质量评价模式。同时,他提出了通过开展中药标准饮片研究,进一步完善中药标准物质体系,稳定中药饮片质量及临床疗效;以大宗中药材产地为核心,构建中药饮片区域性、专业化和智能化生产模式等设想。其创新性的学术思想、前瞻性的科研模式及产业发展策略为中药炮制学科的发展以及中药饮片行业在新环境下重新布局指明了方向,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本文旨在通过对肖永庆首席研究员主要学术思想和多年科研实践的梳理,为中药炮制学科和中药饮片行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海洋中药是祖国中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之一,如何加快海洋中药的研发和产业化是现阶段海洋中药研究面临的重大问题。本文在中药“性-效-物质”三元理论指导下,基于“经验挖掘-临床验证-作用机制(靶标筛选)-组分筛选-组分配伍”的原则,探讨海洋中药研究的新思路;通过挖掘海洋中药名优验方,筛选海洋中药有效组分;根据药性寒热配伍原则进行配比,开发疗效确切、组分清楚的新型海洋中药复方。昆海姜辛汤是在中药药性理论指导下,应用数据挖掘技术从历代医家经验中挖掘的海洋中药复方,临床研究发现昆海姜辛汤可明显提高慢性支气管炎疗效,改善痰湿蕴肺证候,具有较好的临床安全性。采用“网络药理学”研究思路和方法,应用化学相似性计算、分子对接及受体-配体结合实验,对昆海姜辛汤中有效组分进行筛选,观察不同配比方案改善的药效作用,阐明昆海姜辛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物质基础,为其分子机制和配伍机制提供科学依据,为海洋中药研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中药炮制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一个特点,也是中医药学的一大特色。饮片炮制工艺的相关研究对于推动整个中医药现代化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从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现代化炮制设备的应用和毒性中药减毒新技术三方面对近些年炮制发展的新工艺进行了综述,并对目前存在的制约炮制工艺发展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旨在对中药饮片炮制工艺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效核四联法是以药效为核心,由“代效、毒效、质效、构效”组成的新药创制模式和方法,其内涵与中医临床药学要求一致。该研究将中药新药创制实践过程的研究方法系统化总结归纳,但为防止中药新药研究的西药化,而进行了中医临床药学结合度的分析。该研究将效核四联法的基本要素分别与中医临床药学进行关联分析,以保证该方法从各个角度与中医临床的紧密结合。因此,该方法坚持多成分研究的整体观,坚持产生疗效时的代谢过程运动观,坚持成分质量控制与构效阐述的分子物质观,为中医临床药学为根基的中药现代新药创制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中药组分配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研究概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中药组分配伍规律的研究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以中国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理论相结合的学术思想为指导,是整合调节与靶向效应相融合发展的趋势。冠心病心绞痛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中药方剂有效部位(群)经组分配伍而创制的新药制剂在防治冠心病心绞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关临床与实验研究相继取得了重要进展。组分配伍在时代科技与疾病谱的机遇下,基于中医药继承与创新的导向,朝向构建完善成熟的组分中药学学科体系发展。  相似文献   

19.
基于传统功效的中药寒热药性研究策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药药性是中医药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内容,寒热药性是药性理论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由于寒热药性的科学内涵深刻,而当前的思路及方法手段难以摆脱先入为主、循环论证的研究局限性,因此亟需为现代中药寒热药性研究注入新思维、启动新视角.本文在现有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以系统观为指导,以物质基础、生物效应和作用靶标为寒热药性的三大要素,融合多学科交叉的方法构建基于传统功效的中药寒热药性表征方法,基本揭示寒热药性的科学内涵.以期实现药性理论研究的重大突破,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为进一步提高中医临床诊疗与合理用药水平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中药药性理论是中医药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药性理论的物质基础研究一直是中医药科学研究领域中的热点,也面临一些困境。本文在中药药性"性-效-物质三元论"假说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中药药性及其成分结构之间的关联关系,提出中药"性-构关系"研究的构想,讨论在分子结构层次利用系统论的思想与信息论的科学方法从宏观角度解析中药药性,以期从中药"性-构关系"研究中探索寒热药性成分要素表征体系的构建,并对其研究方法做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Gibbs Free Energy等结构参数与中药寒热药性间存在非常强的关联关系,提示中药药性与相关成分的结构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关联关系,从中药"性-构关系"探索构建寒热药性成分要素表征体系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可以为中药药性理论现代研究和科学诠释探索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