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病证结合模式为中医临床的重要诊疗模式,陈可冀院士不仅在应用病证结合方法治疗心血管病、老年病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而且对于如何开展病证结合临床研究有独到的见解。他认为,病证结合是中西医结合研究的最佳切入点之一,“病”与“证”在研究中的碰撞,不仅为进一步优化疾病辨识方法、提高临床疗效奠定了基础,对中西两种医学的互补融合、乃至新医学体系的创建也具有重要意义。病证结合临床研究涉及范围广泛,包括疾病证候分布特点研究、疾病证候演变规律研究、疾病证候客观化研究、疾病证候分类及诊断标准研究、病证结合干预性治疗研究等,陈可冀院士认为,病证结合临床研究的最终目的是进一步凸显中医药治疗的优势和特色,以提高疗效、应用推广为目标,力争所研究的治疗方案或中药制剂为中医、中西医结合界普遍认可。  相似文献   

2.
病证结合模式及临床运用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证关系研究是当前中西医结合研究的热点和关键。病证结合的临床研究模式来自半个多世纪中西医结合医学实践的总结,是两种医学体系交叉融合的良好切入点,是较为成功的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模式,体现了中医学整体思维、意象思维、辩证思维与现代医  相似文献   

3.
病证结合的临床研究是中西医结合研究的重要模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具体的事例说明了西医疾病诊断与中医辨证相结合的病证结合临床诊疗和研究模式是重要的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模式。作者认为,病证结合的临床诊疗和研究模式是中医学历史发展的必然,病证结合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是对中医学发展的巨大贡献,充分体现了中西医两种医学的优势互补,是中西医两种医学有机结合的表现形式,也是较高层次中西医结合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4.
病证结合的临床研究是中西医结合研究的重要模式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通过具体的事例说明了西医疾病诊断与中医辨证相结合的病证结合临床诊疗和研究模式是重要的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模式.作者认为,病证结合的临床诊疗和研究模式是中医学历史发展的必然,病证结合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是对中医学发展的巨大贡献,充分体现了中西医两种医学的优势互补,是中西医两种医学有机结合的表现形式,也是较高层次中西医结合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5.
《中成药》2016,(7)
病证结合是目前中医药领域中正在积极探索的研究模式之一,也是构建中西医结合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之一,病证结合的临床研究模式是"以人为本"的诊疗思想的具体体现,是较高层次中西医结合的表现形式。将此理论其用于流感动物模型建立能更好地服务临床。本文分析流感动物模型建立的思路与方法,并结合流感的病因病机等对流感动物病证结合模型的建立与评价提出自己思考,为建立操作性强、重复性好、具有代表性的流感病证动物模型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病证效"结合的临床模式是中西医结合医学发展的趋势,该模式在病证结合的基础上进行综合的疗效评价,能够凸显中医临床诊疗的优势。机体在病证状态和药物作用下,引起全身水平的内源性代谢物及代谢网络变化。运用代谢组学技术考察和分析这些代谢的变化,可以探究病证本质,阐明药物作用机理。本文对近年来代谢组学在"病证效"结合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将代谢组学运用到"病证效"结合研究中,有助于促进中西医结合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当归补血汤是一首补气生血的经典方剂,中医临床多将之用于血虚证,因其疗效确切,自问世以来广为使用。从目前的相关研究中,显示出中、西医学对其所涉及病证、治疗机理等认识存在着某些共性,为寻找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切入点,从中、西医学两方面对当归补血汤进行探索研究,以便进一步探讨中西医结合的内在规律及联系。  相似文献   

8.
中西医结合六十余载成绩斐然,但在结合的过程中出现了中医整体观、辨证论治等自身特征丧失等问题,并且中药西化问题日趋严重,因此,中西医结合研究模式饱受争议,以上问题限制了中西医结合的进一步发展,探索新的中西医结合研究范式势在必行。本文以库恩的范式理论为切入点,剖析了中西医两种范式存在差异的原因,对当前中西医结合研究范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当前中西医结合研究的热点问题——中医基础理论的解读方法、中药研究、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构建及临床研究模式四个方面,对中西医结合研究新范式进行了探索性的思考,以期为中西医结合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方向性的指导。  相似文献   

9.
病证结合是目前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临床采用的主要诊疗模式,以获得临床疗效最大化为目标,充分体现了中医、西医优势互补的特点。但在目前的临床研究与应用中,面临着诸多问题需要思考并逐步解决,如规范统一的证候分类与诊断标准、高级别科学证据支持的诊疗方案、突出病证结合模式的疗效评价标准与方法等问题,限制了其优势的充分发挥。本文就病证结合模式临床研究与应用中的几个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中西医结合对糖尿病肾病分期辨治是一种独特的病证结合诊疗理念,西医治疗同时对糖尿病肾病进行分期中医辨证论治取得新进展。现从证候病机、专家经验、临床研究3个方面汇总梳理有关研究,以期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提供系统化的分期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11.
浅谈目前临床中的病证结合与方证相应的应用性研究及其意义,并以此为切入点探讨在中西医结合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精准医学是生物和信息技术在医学临床实践的交汇融合应用,个体化医学的更精确定位与升华。基于精准医学理念,如肺癌、白血病、乳腺癌等疾病的基因诊断与靶向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基因诊断、基因多态性与病证结合研究均取得了较多进展,但也提示了很多问题。如何在大数据分析时代,将病证实质研究与精准医学有机结合,建立基于中医学基础理论,并符合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临床实际的方法学新体系,是中医药研究发展的难点和突破点,对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中医学长期发展中,逐渐形成了病证结合的诊疗模式,这一模式适于发挥中西医双方优势,在临床诊疗中广泛应用。麻柔教授是中西医结合血液学专家,“参西而不背中”,运用西医方法诊断疾病、中医方法治疗疾病的诊疗思路,在疾病诊疗过程中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根据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的发病特点,认为此病本在“毒瘀”,治以青黄散为主,解毒祛瘀,“去其所害”;同时根据患者证候表现,总结出脾肾阳虚、肝肾阴虚两种常见证型,配合培补脾肾中药治疗,取得良好疗效。近年来临床研究与实验研究均取得一定成果,为进一步探讨麻柔教授病证结合治疗MDS学术思想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中西医结合方法论与发展趋势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通过对中西医结合方法论和发展趋势进行探讨,指出病证结合模式是中西医结合临床及科研的基本方法。功能与结构有机结合是中西医结合的核心方法,中西医结合应该广泛应用循证医学的思路和方法,以“提高临床疗效”为突破口,建立动态联系和综合的思维模式;并认为中西医结合是社会的需要,是学科发展的需要,今后中西医结合的成果将会不断涌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中西医"病证结合"方法学的科学性和建立"病证结合"医学体系。方法:采用现代科学先进设备和技术方法,在整体-组织-细胞-亚细胞-分子生物学-原子生物学水平,从机体结构态-代谢态-功能态的层次,系统研究了"病证结合"方法学的科学性。结果:通过20年对分子生物学和原子生物学指标(血cAMP、SOD、LPO、3H-TdR LCT与胃黏膜cAMP和Zn、Cu、ZnO、CuO,以及细胞核与线粒体内Zn、Cu)量变和机制以及胃黏膜组织细胞病理学(细胞形态结构变化,肠化生分型和不典型增生分度)和亚细胞病理学(细胞核与线粒体的超微结构)变化的研究,证明了中西医"病证结合"间存在密切的内在联系,明确"病证结合"方法学是科学的;创立"病证结合"医学体系框架结构("病证结合"病理生理学、"病证结合"病理学、"病证结合"临床分型和"病证结合"治疗学)并奠定了理论基础。结论:自从1999年提出"病证结合医学体系"以来,经历13年学术界实验和临床研究的考验,证明这是创新而实用的医学体系。  相似文献   

16.
中医药的生命力在于疗效,临床疗效是中医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科学、客观评价中医药临床疗效,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病证结合模式是中医学发展的必然,体现了中西医两种医学的优势互补。本文分析了当前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现状,同时指出了病证结合模式下的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着力点。  相似文献   

17.
通过近10年来对多种性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和观察,从约5000多例次实践中总结出8型中医证治和中西医结合对有关病例的病证诊断、治疗及4级疗效评定的整体医学模式,使有利于改进以往单一的生物医学模式为中西医结合的整体医学模式而有效提高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18.
通过近10年来对多种性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和观察,从约5 0 0 0多例次实践中总结出8型中医证治和中西医结合对有关病例的病证诊断、治疗及4级疗效评定的整体医学模式,使有利于改进以往单一的生物医学模式为中西医结合的整体医学模式而有效提高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19.
中西医结合作为中国特色医学诊疗模式,在防治疾病的科研及临床实践中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在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中,基于中西医治疗本病现状、辨病与辨证结合、宏观与微观结合、中西药结合、循证医学构建等多角度来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文章拟从中西医对"病"及"证"的基础理论和临床认识差异角度,探讨中西医结合的发展走向"病证结合"的必然,并提出"病—证—方"的科研思路最终将会是中西医结合的根本切入点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