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药毒理研究对于明确毒性作用、阐明减毒机制、确保临床安全用药非常重要。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新技术和新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中药毒理研究中,并在该领域飞速发展。近十年来,中药毒理研究在中药的主要毒性作用、毒代动力学、减毒方法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多组学、网络毒理学、体内外新模型等方法也在中药毒理研究中得到应用。同时,关于新技术与新方法在中药毒理研究中的应用前景的展望,可以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中医药研究》2011,(3):321-321
一、征文内容 1.神经系统疾病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研究成果。2.神经系统疾病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新技术、新方法、新成果;3.神经系统疾病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新技术、新方法、新成果;4.神经系统疾病中西医结合实验研究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成果;5.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新经验、新体会  相似文献   

3.
《中药鉴定新技术新方法及其应用》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黄璐琦研究员、胡之璧院士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出版。本书遵照新颖性和实用性并重的原则,收载了传统“性状鉴别”和“显微鉴定”方法的最新发展,化学鉴别实用新技术,生物技术及分子生物鉴别技术、热分析鉴别技术、人工神经网络鉴别技术和电子鼻鉴定技术等中药鉴定的最新技术和方法。在每一种新的鉴定技术介绍过程中,详细阐述了各新技术的概念、原理、研究现状与优势、具体操作步骤,应用范围与展望以及应用举例等几部分内容。本书内容丰富新颖、技术先进实用,是中药鉴定研究进展的重要参考书和实用工具。  相似文献   

4.
《中药鉴定新技术新方法及其应用》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黄璐琦研究员、胡之璧院士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出版。本书遵照新颖性和实用性并重的原则,收载了传统“性状鉴别”和“显微鉴定”方法的最新发展,化学鉴别实用新技术,生物技术及分子生物鉴别技术、热分析鉴别技术、人工神经网络鉴别技术和电子鼻鉴定技术等中药鉴定的最新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中药物质基础研究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屠鹏飞  史社坡  姜勇 《中草药》2012,43(2):209-215
中药物质基础研究是中药现代研究的基础。近年来,随着现代分析、分离技术的不断发展,中药物质基础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新思路和新方法不断涌现。为了促进中药物质基础研究和基于中药、天然药物资源的活性先导化合物及创新药物的发现,对当前中药物质基础研究的思路和方法进行综述,并重点介绍基于二维高通量制备液相色谱(2D-pHPLC)技术的中药化学成分高效分离技术、基于液相-质谱-数据库(LC-MS-DS)/制备液相色谱(pHPLC)技术的中药化学成分快速识别与高效制备技术、基于LC-DAD-MSn技术的中药化学成分研究与数据库的构建等中药物质基础研究的新方法、新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中药鉴定学新技术新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49,自引:30,他引:19  
作者对近20年中药鉴定学研究和应用的新技术、新方法进行了综述,介绍和评述了每种技术或方法的原理、特点、应用实例及发展方向,探讨了现有新技术在鉴定中的客观性和准确性。DNA条形码技术鉴定能力较强,在鉴定没有背景信息的中药样品及在方法通用性和可数字化方面具有优势,应用前景广阔。光谱鉴定具有指纹特征性,在中药材及饮片的质量管理和鉴定中具有一定的实用性。显微鉴定新技术、色谱鉴定、特定引物PCR标记鉴定、生物效应鉴定、DNA芯片以及仿生技术等其他技术在特定中药鉴定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草药》2012,(2)
中药物质基础研究是中药现代研究的基础。近年来,随着现代分析、分离技术的不断发展,中药物质基础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新思路和新方法不断涌现。为了促进中药物质基础研究和基于中药、天然药物资源的活性先导化合物及创新药物的发现,对当前中药物质基础研究的思路和方法进行综述,并重点介绍基于二维高通量制备液相色谱(2D-pHPLC)技术的中药化学成分高效分离技术、基于液相-质谱-数据库(LC-MS-DS)/制备液相色谱(pHPLC)技术的中药化学成分快速识别与高效制备技术、基于LC-DAD-MSn技术的中药化学成分研究与数据库的构建等中药物质基础研究的新方法、新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李认书  朱永宏  孙鹤 《中草药》2010,41(12):2095-2098
面对药物研发的低效率,FDA积极引导药物研发者运用新技术、新方法降低研发成本,缩短研发周期,定量药理学与基于模型的药物研发理念是FDA近20年来倡导的新技术与新思维,并已将其应用于药物审评决策.在这种新理念、新方法的研究、应用、推广、教育方面,FDA承担着重要角色.实践证明,定量药理学在影响药物审批决策、药品说明书的确定与修订、临床试验方案的建议、QT试验设计与分析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重点综述FDA运用定量药理学思维与方法影响审批决策,供从事药物研发管理者借鉴.  相似文献   

9.
中药提取与精制现代新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中药材及中成药复方制剂的研究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型、高效的提取与精制新技术、新方法。提取方法有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微波萃取法、超声提取法,荷电提取法,酶法提取技术,半仿生提取法等。精制方法有:分子蒸馏技术、超速离心法,膜分离法,大孔吸附树脂法,澄清剂吸附法等。  相似文献   

10.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尤其在当今“回归自然”思潮的影响下,中药和天然产物作为药物的重要来源倍受全世界研究人员的关注。在对中药和天然产物中有效成份进行研究中,近年来涌现了许多新技术、新方法,如高通量药物筛选技术、生物芯片技术、亲和层析(affinity chromatography)技术、血清药理学(Plasma pharmacology)等。随着这些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必将推进中药现代化的进程。本文作者就目前最新筛选技术做一概述。1高通量药物筛选(Highthroughput screening,HTS)1.1概述[1]此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种寻找新药物的高新技…  相似文献   

11.
藏药南寒水石热制炮制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藏药南寒水石的热制最佳炮制工艺.方法:通过文献、典籍记载的查阅及实地走访各藏医院调查了解,对南寒水石热制炮制方法进行归纳总结.据此确定各单因素实验条件并进行正交试验,对不同炮制条件下所得南寒石炮制品中钙(Ca),铁(Fe),锰(Mn),锌(Zn),铜(Cu)元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粒径10~20 mm,生草乌与火硝比例1:2,煮沸3h为南寒水石最佳炮制条件.结论:本实验为研究南寒水石热制炮制机制及制定最佳炮制工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钟凌云  龚千锋  杨明  潘蕾 《中国中药杂志》2013,38(19):3405-3408
中药炮制学是我国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饮片炮制技术是我国所特有的,是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结晶,也是中华中医药文化的瑰宝和精髓.该文对传统炮制技术流派分类特点进行分析,并对传统炮制技术的现代研究进行整理,以提高对传统炮制技术及其内涵文化重要性的认识,促使各流派炮制技术、加工方法及特色的进一步传承、弘扬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毫针针刺操作医院感染管理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毫针应用中医院感染管理控制及毫针针刺无菌技术操作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现状是针灸医师对医院感染管理认识不足,缺乏无菌观念及消毒隔离意识,存在未严格遵循无菌技术原则及消毒隔离制度不健全的情况,医务人员手卫生状况差,传统长毫针操作方法存在缺陷。今后应从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相应制度并实施监管、进一步研究长毫针针刺操作方法、制定毫针无菌技术规范入手,探索毫针针刺治疗的医院感染管理新模式。  相似文献   

14.
色谱指纹谱在中药质量标准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4,自引:9,他引:35  
洪筱坤  王智华 《中成药》2001,23(3):157-159
本文简要介绍了色谱指纹谱的原理及其中在中药质量标准研究中的应用,同时探讨了建立中药质量标准的基本原则,即既要符合中医临床用药的习惯,又要能与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医切开挂线疗法治疗高位肛瘘的有效性。方法:对79例经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诊断为高位肛瘘并需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行切开挂线法治疗,对照组行内口缝合术治疗,术后3个月再次进行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并观察治疗前后瘘管的改善情况。结果:患者疗效自身对照统计学差异显著(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医切开挂线疗法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治疗肛瘘的方法。可达到与缝合术相同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正> 含量在毫微克分子以下的神经肽一般是用生物检定或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的。这两种方法虽然灵敏度高,检出量小,但生物检定往往因动物品种不同或季节不同,实验的数  相似文献   

17.
针灸是独特具特色的传统医疗技术。针灸技术的进一步提高,服务面的进一步扩展,有赖于对传统文化的深刻认识。针灸的文化性和技术性是统一的。针灸科的建设应使其更具文化特色。针灸科的建设包括人员,环境,对外宣传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18.
微透析技术及其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透析技术作为一项新兴技术,应用领域广泛,对其研究已渐成显学。该项技术在临床上的特点与中医学的作用一脉相承,其在中医、中药和针灸方面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作者系统阐述了微透析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基本原理,对微透析系统的组成、探针的设计及种类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并在中医药研究方面,提出了新的研究途径和应用方向,为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炮制方法对杜仲中绿原酸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杜仲生品及6种不同炮制品中绿原酸的含量。结果:绿原酸的含量:盐蒸制>盐制砂炒2>盐制砂炒1>盐炒制2>盐炒制1>清炒>生品。结论:炮制方法对杜仲中绿原酸的含量有影响,且以盐蒸法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取甘草中抗癌活性物质角鲨烯,对提取溶剂、提取方法及工艺参数进行选择优化。方法:以浸膏得率和角鲨烯含量为评价指标,对提取溶剂和提取方法进行选择,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对实验参数进行优化。结果:以石油醚为提取溶剂,采用超声波法,在50℃下超声处理40min。在此条件下,浸膏得率为0.78%,浸膏中角鲨烯含量为0.33%。结论:超声波法提取简便易行,优化后的工艺能有效提取甘草中的角鲨烯,为甘草综合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