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中草药》2012,(2)
中药物质基础研究是中药现代研究的基础。近年来,随着现代分析、分离技术的不断发展,中药物质基础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新思路和新方法不断涌现。为了促进中药物质基础研究和基于中药、天然药物资源的活性先导化合物及创新药物的发现,对当前中药物质基础研究的思路和方法进行综述,并重点介绍基于二维高通量制备液相色谱(2D-pHPLC)技术的中药化学成分高效分离技术、基于液相-质谱-数据库(LC-MS-DS)/制备液相色谱(pHPLC)技术的中药化学成分快速识别与高效制备技术、基于LC-DAD-MSn技术的中药化学成分研究与数据库的构建等中药物质基础研究的新方法、新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PLC-MS)的发展状况以及近年来该技术在中药化学成分分析、中药质量控制、中药代谢产物鉴定和中药药物动力学研究等方面的应用,为进一步扩大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探索新的何首乌物质基础研究方法.通过分析现行的何首乌物质基础研究方法的局限性,结合笔者近年来在中药物质基础研究和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研究中的体会,提出了用血清药物化学的研究方法进行何首乌物质基础研究并在研究中引入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陈列检测器-质谱联用(HPLC-DAD-MS)指纹图谱技术的设想.  相似文献   

4.
大黄化学成分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鉴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快速、准确鉴别大黄化学成分的液相色谱-质谱方法.方法 采用HPLC-MS技术,对大黄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别、结构分析.结果 根据负离子模式下获得各色谱峰质谱数据,参照文献,对主要色谱峰进行指认,共鉴别了25个化合物,其主要化学成分是多酚、蒽醌及其苷类化合物.结论 HPLC-MS可提高中药化学成分的分析效率,有利于化合物结构鉴别,可作为中药大黄化学成分的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5.
由于中药作用的整体性、成分和作用机制的复杂性,化学成分(群)作为中药及其复方制剂发挥治疗作用的物质基础,因此,采用多种方法分离分析中药及其复方中的化学成分一直是中药治病防病研究中一个有待解决的关键重要问题。传统方法存在操作繁琐、耗时耗事、浪费溶剂和样品的不可逆吸附等缺陷,并且分离过程中无法给出药理参数的基本信息,因而无法对活性成分进行高效准确定位。近年来从细胞层次研究药物成分与受体的结合为中药活性成分的筛选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目前研究二者相互作用的方法之一—细胞膜色谱法(CMC),将现有色谱及质谱技术、细胞生物学与受体药理学结合起来,能够正确反映活性部位、活性成分与细胞膜及膜受体的相互作用,对复杂中药体系中有效部位筛选、活性成分的分离和高通量筛选具有独特优势。该文综述了CMC的原理、特点、中药活性成分筛选领域中的细胞膜模型及其与气相色谱-质谱(GC-MS)及液相色谱-质谱(LC-MS)联用的研究现状,并对其今后研究方法和未来的开发前景进行了探讨,为CMC在中医药领域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6.
杨义芳 《中草药》2008,39(8):1259-1263
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高分离度快速液相色谱(RRLC)和超快速液相色谱(UFLC)是近几年来推出的一种新的液相色谱技术,峰容量、分析效率、灵敏度和分辨率较常规HPLC有了很大的提高。其主要用于中药成分分析、中药指纹图谱、中药及其复方定量测定。此外,与TOF-MS、MS/MS联用还可用于中药代谢产物、中药复方血清化学成分和药动学等复杂体系的生物分析,以及药物的研究与开发,是复杂体系中药分离分析的重要手段。着重就其在中药及其复方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7.
《山东中医杂志》2016,(7):641-644
目的:建立小花鬼针草化学成分的定性表征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色谱柱为HALO C18(150 mm×3.0 mm,2.7μm),流动相为0.1%甲酸水溶液-乙腈(梯度洗脱),采用化学成分数据库构建-液质数据采集-数据库检索-质谱数据验证的方法鉴定主要化学成分。结果:鉴定出小花鬼针草化学成分18种,主要包括Chalcone,α,3,2’,4’-tetrahydroxy-2'-O-β-D-glucopyranosyl、Rutin、Luteolin 7-O-β-D-glucopyranoside等黄酮类化合物和Chlorogenic acid、3,4-Di-Ocaffeoylquinic acid、3,5-Di-O-caffeoylquinic acid等有机酸类。结论 :液质联用技术能够有效鉴定小花鬼针草中的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8.
淫羊藿水提部位化学成分的HPLC-ESI-Q-TOF-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电喷雾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HPLC-ESI-Q-TOF-MS)技术对淫羊藿水提取部分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方法: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甲醇-0.1%甲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质谱使用ESI离子源,正离子与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结果:通过正、负离子质谱信息及元素组成,分析与相关文献数据对照,共鉴定出10个化合物。结论: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分离,质谱测定相对分子质量及相关文献数据信息检索确定淫羊藿水提取部分中的化学成分,为阐明淫羊藿水提部分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9.
该研究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对苗药头花蓼醇提物与水提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与鉴定。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_(18)色谱柱(2.1 mm×100 mm,1.7μm);以0.10%甲酸水溶液(A)-0.10%甲酸乙腈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35 mL·min~(-1);ESI-MS检测采用负离子模式。根据精确相对分子质量,结合数据库匹配进行结构鉴定。结果显示醇提物及水提物皆以黄酮类﹑多酚类及木脂素类成分为主,但醇提物与水提物化学成分具有明显差异,具体为:醇提物中的可水解类鞣质成分明显减少,鞣花酸的缺失,花青素类化合物的新增等。该研究为阐明头花蓼醇提物与水提物中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了重要依据。而且可以为基于"有效组分"的中药新药研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厚朴温中汤中化学成分的快速鉴定分析方法。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串联质谱联用(UPLC-Q-TOF-MS/MS)技术,Waters Cortecs UPLC T3色谱柱(150 mm×2.1 mm,1.6μm),以乙腈-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2 mL·min-1,柱温:40℃。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在正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通过分析各成分的精确质荷比和二级碎片离子信息,并结合质谱数据库信息、对照品的保留时间和文献报道,对其碎片离子的裂解规律进行匹配,实现厚朴温中汤中主要化学成分的快速鉴定,并明确成分的药材归属。结果共鉴定出制剂中的51个化学成分,其中黄酮类化合物31个,生物碱类5个,苯丙素类4个,有机酸类3个,三萜类、酚类、倍半萜内酯及柠檬苦素类各2个,并将各化合物归属到了各中药中。结论该方法快速、准确地鉴定了厚朴温中汤中的主要化学成分,为制剂的质量控制及物质基础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江振作  王跃飞 《中草药》2016,47(23):4127-4133
中药质量控制是保证中药临床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措施,也是制约中药现代化进程的瓶颈。针对当前中药质量标准评价模式,从中药真伪鉴别和优劣评价两方面综述现阶段中药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策略,阐述中药质量标准研究现状,探讨中药质量标准的发展趋势。提出以"药材基原为基础、物质基础研究为支撑,质量标志物(Q-markers)辨析为核心,质控方法为手段"的中药质量控制新模式。基于正品药材,深入研究物质基础,辨析Q-markers,构建质控方法,控制中药质量,制定符合中药特色的质量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12.
朱春胜  姜卓希  李佳静  张冰 《中草药》2020,51(13):3569-3574
目前,国内外对中药物质基础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植化分离法、药理活性示踪法、色谱法等,上述方法为阐明中药物质基础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如何形成一套既能较好的体现中药"整体观"特色,又能反映中药发挥药效的多成分特点研究模式,已成为业内学者探索的重要方向。中药血清谱效学是在谱效理论研究基础上,以体内血清化学指纹图谱及相应的药效学开展的中药物质基础研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中药血清谱效学的研究思路进行抽提,对其研究成果进行统计,对中药血清谱效学的研究瓶颈进行剖析和探讨,以期为更好地揭示中药发挥药效的实质提供参考和借鉴。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中药血清谱效学的研究思路进行抽提,对其研究成果进行统计,对中药血清谱效学的研究瓶颈进行剖析和探讨,以期为更好地揭示中药发挥药效的实质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叶霁  李睿旻  曾华武  柳润辉  张卫东 《中草药》2019,50(19):4529-4537
中药质量是中医药应用、发展和传承的重要因素,是中药发挥临床疗效的保障。长期以来,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特征的中药,特别是由多种中药组成的复方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尚不明确,限制了其质量标准的制定,影响了中医药国际化的进程。质量标志物主要依据中药属性、制造过程及配伍理论等特点提出,是中药及中药复方质量评价的指标性成分。近些年来关于质量标志物的解析和应用研究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为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更加科学、明确的方向。从中药方剂整体观研究体系出发,围绕中药复方的药理活性以及相关化学物质基础、整合系统生物学和网络药理学的前沿技术,对质量标志物的发现进行综述,介绍相关经验方法和研究进展,以期为发现与临床疗效相关的药效成分即质量标志物提供丰富有益的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14.
生化过程工程与中药现代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顾铭  欧阳藩 《中草药》2004,35(8):841-844
在生化工程20余年的研究工作基础上。结合中药现代化开展了一些技术、材料与设备的研究开发工作。研究植物细胞、组织、器官大规模培养增殖技术,应用于细胞代谢产物、生物转化和人工育种及发根,实现了工厂化生产,并成功研制多种类型的生物反应器;在原有化学工程提取分离技术的基础上,发展了反应分离耦合、微波辅助提取等新技术,实现了高效浸出,并且节能、节水;此外,又发展了包括反胶团萃取、一步三相萃取青霉素、泡沫分级分离、膜分离、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纯化等新技术。高速逆流色谱技术是一种没有固相载体的液一液多级逆流萃取技术,避免了不可逆吸附,已成功用于多种天然产物的分析和分离,作为研究中药指纹图谱的新方法具有很好的精密度和重现性。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毛细管电泳、质谱等技术在指纹图谱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还研制了多种分离介质,并在药物的修饰与包埋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另外,在海洋药物研究领域,创造了连续培养连续采收的新流程、新技术.进行了转基因藻的培养。用于生产基因工程产品。  相似文献   

15.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主要研究方法概述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研究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对于阐明中药作用机制和提高中药质量标准具有关键的作用,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血清药物化学、谱效相关和药动学-药效学(PK-PD)模型研究等方面。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主要研究方法进行综述,为阐明中药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中药是临床中医学长期实践的产物,具有多成分、多环节、多靶点的整体作用特点.由于中药的复杂性,目前尚未形成系统科学的中药研究思路,这严重制约着中药现代化的发展.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从药效物质基础、药理作用机制、结构优化、基于组分结构理论的质控研究、组分体内药动学研究5个方面进一步系统深入地阐述以组分为功能单位的中药研究新模式,以期为中药现代化发展提供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是中药现代研究的关键点之一,是阐释中药整体功效及其作用本质的核心环节,是中药安全、有效和质量控制的重要基础。但由于中药多成分和药效作用的复杂性,以及中药各有效成分的协同作用,使得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阐明成为难题,制约着中医药的现代化进程。因此,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目前已受到学术界的广泛重视,许多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本文通过回顾、分析近年来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相关文献,综述了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内涵、研究思路和方法,并探讨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期对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中药药效物质筛选与辨识的研究思路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肖林  马世堂  狄留庆  陈志鹏  刘陶世 《中草药》2018,49(22):5229-5234
中药及其复方所含化学成分复杂多样,药理作用具有多途径、多靶点协同作用的特征,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是中药现代化的重点和难点。目前,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不断创新,综述并归纳了中药药效物质筛选与辨识的思路及进展,指出应建立多学科交叉、多维立体筛选和评价的研究模式,以期为深入和全面地揭示中医药作用机制和配伍规律,以及构建中药质量评价体系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吴娜  杨诗龙  严丹  彭伟  胥敏  张超  李欣逸  刘玉杰  吴纯洁 《中草药》2015,46(10):1413-1419
粉末中药在医药行业中应用广泛,其真伪优劣直接影响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因此对粉末中药进行真伪优劣的鉴别,保证其质量尤为关键。通过查阅文献,在归纳总结现有粉末中药鉴别方法的基础上,展望了其发展趋势,认为鉴别技术的发展关键在于采用适当的技术和方法对中药特征的挖掘和拓展应用。随着仿生学技术的发展,性状客观化得以实现,因此提出以"气、味"性状特征为切入点,采用电子鼻与电子舌技术实现粉末中药鉴别的新思路,并以川贝母粉与浙贝母粉为例,探索技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张志龙  郜玉钢  臧埔  赵岩  何忠梅  祝洪艳 《中草药》2019,50(11):2736-2742
中药活性成分是其发挥药效的物质基础,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关键。如何提高中药活性成分含量,已成为研究的热点,微生物转化是其关键技术之一。实践证明,菌株不同,中药种类不同,转化效果不同。因此,就真菌转化萜类、生物碱类、苯丙素类、醌类、甾体类、有机酸类等中药活性成分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