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姜黄素缓释微丸的制备工艺和最优处方,并对体外释药机制进行探讨。方法利用挤出滚圆法制备姜素丸芯,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设计筛选最优处方,并对最优处方进行包衣。通过体外释药实验探讨释药机制。结果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的姜黄素缓释微丸外观圆整。筛选的最优处方姜黄素、卡波姆、乙基纤维素、硬脂酸、微晶纤维素的比例为5∶6∶5∶3∶50。包衣干燥的最佳工艺因素为60℃,24 h。包衣处方为100 g水分散体滑石粉用量为1 g,增塑剂PEG6000为2 g,包衣增重为10%。结论通过挤出滚圆方法制备的姜黄素丸芯外观圆整,收率高。缓释微丸12 h释药量达90.54%,释放曲线符合Weibull方程。  相似文献   

2.
朱莉  沈岚  冯怡  林晓  胡蓉婉 《中成药》2011,33(2):249-252
目的:采用挤出滚圆-流化床包衣法制备麦冬皂苷肠溶微丸,借鉴粉体学评价指标与体外释药性能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评价微丸质量.方法:采用国产球形微九造粒机制备麦冬皂苷微丸丸芯,采用L9(34)正交设计实验优化工艺条件;用Mini Glatt 3型流化床包衣设备,将微丸包肠溶衣,考察微丸的各项粉体学评价指标及体外释药性能.结果:挤出滚圆的最优工艺参数为挤出速度30 Hz,滚圆转速45 Hz,滚圆时间6 min,制得的丸芯粉体学评价指标(圆整度、粒径分布、堆密度、脆碎度、收率)优良;12%包衣增重的微丸体外释药理想,符合现行版药典肠溶制剂要求.结论:采用挤出滚圆-流化床包农法制备麦冬皂苷肠溶微丸,工艺简便,粉体学评价指标测定结果及体外释药性能评价表明成品符合质量要求,为中药缓控释制剂提供一种便捷可行的制备方法及评价手段.  相似文献   

3.
含阿魏酸的川芎效应组分缓释微丸的 制备及性质考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以流化床包衣法制备含阿魏酸的川芎效应组分(ACC)的缓释微丸.方法: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ACC速释微丸,以阿魏酸的体外释放度为考察指标,优化ACC缓释微丸的包衣液处方,并评价该缓释微丸的粉体学性质和缓释效果.结果:ACC缓释微丸圆整度好,在12 h内体外缓慢释药,尤特奇(Eudragit RS 100)的用量是影响微丸释药的主要因素.结论:制备的ACC缓释微丸在体外达到较好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4.
致孔剂调节布地奈德肠溶缓释微丸释放速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比较不同致孔剂及其用量对水难溶性药物布地奈德肠溶缓释微丸释药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化床空气悬浮包衣法制备载药丸芯,Surelease 缓释衣及Eudragit L30D-55肠溶衣制得布地奈德微丸。比较了缓释层中不同致孔剂及其用量对微丸释药速率的影响。结果布地奈德肠溶缓释微丸的释放速率随致孔剂的用量增加而加快,释药基本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式,且药物释放速率常数与致孔剂用量成正比关系。相同用量的致孔剂对布地奈德释放的影响为Tween80,SDS>HPMC,Lactose>PVP>PEG400>PEG4000。结论不同致孔剂及其用量对布地奈德肠溶缓释微丸释放速率的影响较大,选择合适的致孔剂及其用量对获得适当的释药速率很重要。  相似文献   

5.
pH敏感型苦参结肠靶向微丸的处方筛选及其释药性能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筛选确定pH敏感型苦参结肠靶向微丸的制剂处方,评价其释药性能。方法: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丸芯,以圆整度、脆碎度、得率、粒度分布、溶出度为评价指标,对丸芯处方进行筛选。采用流化床包衣技术,以释药性能为评价指标,对pH敏感包衣处方进行筛选,以浆法对包衣微丸的体外释药性能进行评价。结果:以主药4倍量的微晶纤维素为稀释剂,加入6%羧甲基淀粉钠混匀,加入28%水润湿,制软材,挤出滚圆得丸芯;以Eudragit S100为膜控材料,加入25%滑石粉,20%柠檬酸三乙酯,以95%乙醇为溶剂,配制包衣液,包衣使丸芯增重30%,得包衣微丸。该微丸在人工胃液、小肠液中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的累积泄漏率为21.6%,结肠液中累积释放率达95.3%。结论:拟定了苦参结肠靶向微丸的制剂处方,制备得微丸质量稳定,具有良好结肠靶向释药性能。  相似文献   

6.
《中药材》2017,(8)
目的:研制黄芩苷缓释微丸。方法:采用速释与缓释相结合的双释原理制备了黄芩苷缓释微丸,并通过单因素实验以溶出度为指标对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得到最佳处方工艺为:速释包衣时黄芩苷∶聚乙烯吡咯烷酮(PVP)=1∶1.5,黄芩苷∶聚乙二醇400(PEG 400)=1∶0.1,黄芩苷∶吐温80=1∶0.3;缓释包衣时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用量为8 g,滑石粉用量为HPMC用量的30%,PEG 4000用量为HPMC用量的30%。结论:黄芩苷缓释微丸制备工艺简单易行,值得进一步的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7.
pH依赖型新雪缓释微丸的制备与体外释放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制备pH依赖型新雪缓释微丸,考察其在模拟胃肠道pH值连续变化的体外环境中的释药行为.方法 采用包衣锅滚制法,水为粘合剂,以蔗糖型空白丸芯制备含药微丸,分别用一种胃溶型包衣材料(丙烯酸树脂Ⅳ号)和二种肠溶型包衣材料(丙烯酸树脂Ⅱ号、Ⅲ号和聚丙烯酸树脂乳胶液)对微丸进行包衣,将上述3种微丸按1:1:1比例装袋,制备成pH依赖型缓释微丸剂.并以栀子苷为指标进行体外释放度的研究.结果 释放度测定结果表明,释放曲线呈现出pH依赖型的梯度释药特征.结论 用丙烯酸树脂包衣材料制备pH依赖型新雪缓释微丸工艺可行,质量可靠,可达到较好的梯度释药效果.  相似文献   

8.
《中成药》2014,(7)
目的探讨温心舒滴丸的包衣制备工艺,以及该滴丸包衣后的稳定性。方法采用单因素法筛选滴丸包衣工艺,优选出温心舒滴丸最佳包衣工艺。并通过测定冰片的量,来研究其稳定性。结果筛选出的包衣材料为OpadryII85G66817,其在包衣液中用量为18%,包衣增重15%;该滴丸包衣后稳定性有了很大提高。结论新型欧巴代Ⅱ型高效薄膜包衣系统可生产出颜色均匀、稳定的包衣滴丸。所制备的滴丸外观圆整度和光滑度均符合要求。该工艺简单实用,并能满足大生产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孙彩霞  赵俊霞  苏建春  史玉荣  尹蓉莉 《中草药》2014,45(19):2782-2786
目的 制备水蜈蚣总黄酮固体分散体微孔渗透泵控释片,考察片芯及包衣处方对其体外释药行为的影响,并优选最佳片芯及包衣处方。方法 用以溶剂法制备的水蜈蚣总黄酮固体分散体作为含药片芯,以提高难溶性药物的体外溶出度;制备微孔渗透泵控释片,利用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试验设计,优化筛选出最佳处方。结果 最佳处方为促渗透剂为氯化钠,用量为100 mg,聚乙二醇400(PEG 400)用量为150%,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用量为20%,包衣膜增重率为2%。结论 按最佳处方制得的水蜈蚣总黄酮固体分散体微孔渗透泵控释片,在12 h内可稳定释药且累积释药率大于90%,其体外释药行为符合零级释放规律。  相似文献   

10.
蓟贞滴丸的制备及溶出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蓟贞滴丸进行制备工艺优选,确定最佳制剂工艺,并对其进行溶出度考察.方法 以滴丸的硬度、圆整度、丸重差异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实验法研究滴丸成型的最佳工艺条件,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考察了样品的溶出度.结果 最佳成型工艺条件为选用复合PEG作为基质,基质一药物配比为4.0:1,料罐温度为85℃,冷却液温度为16℃,滴距为4cm.结论 筛选出的制备工艺可行,所得滴丸溶出度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穿心莲内酯缓释滴丸的制备工艺,并考察其体外释放度。方法以硬脂酸为缓释基质,PEG6000为速释基质,采用熔融法制备穿心莲内酯缓释滴丸。采用正交试验法,以丸重差异、圆整度、载药率为指标,优选制备工艺,并进行体外累积释放度的测定。结果最佳处方和制备工艺条件为:药物与基质配比为1∶3.5,基质配比硬脂酸-PEG6000为1∶4,滴距为12 cm,冷凝温度为8℃,料液温度为90℃;缓释滴丸在体外释放达12 h,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结论该缓释滴丸处方工艺稳定可行,缓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张立超  全山丛  胡晋红  周德波  吕艳红 《中成药》2006,28(10):1414-1416
目的:制备阿魏酸钠(SF)缓释小丸,初步评价其体外释药特性及释药机制。方法:离心造粒法制备空白丸芯及载药小丸;以乙基纤维素水分散体Surelease为包衣材料,流化床制备SF缓释小丸;释放度试验考察小丸的体外释药特性及释药机制。结果:包衣小丸表面光滑圆整,不同批次间小丸释药重现性良好;2种小丸配比而成的SF缓释胶囊释药随包衣膜厚的增加而减慢;后处理时间为24 h;小丸的体外释药符合H iguch i方程。结论:SF缓释小丸具有较理想的体外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制备芦丁缓释微丸,建立质量控制方法。方法:以乙基纤维素水分散体(Surelease)为缓释材料,空白丸芯为载体,采用低喷流化床包衣技术制备芦丁缓释微丸,单因素考察隔离层增重、控释层增重、致孔剂种类和用量对释放度的影响。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量,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体外释放度。结果:最优包衣处方工艺为隔离层增重10%,控释层增重18%,15%的乳糖为致孔剂。所得缓释微丸的体外释放度接近一级释药模型。结论:以流化床包衣技术制备的缓释微丸体外释放效果理想,工艺简单。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可用于其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4.
白芍总苷缓释滴丸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宁  冯兆佳  叶秀金  高崇凯 《中草药》2009,40(9):1388-1392
目的 通过优化设计,研究白芍总苷缓释滴丸的处方和制备方法 .方法 以滴丸的硬度、圆整度和黏连度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考察影响滴丸成型的因素.以12 h的累积释放度为指标,采用均匀设计试验确定渗透性丙烯酸树脂缓控释包衣的最佳工艺和包衣组成.结果 白芍总苷缓释包衣滴丸和体外释放符合缓释设计的要求,体外12 h间隔的释放度符合一级动力学缓释特征.结论 以渗透性丙烯酸树脂包衣的白芍总苷缓释滴丸制备工艺简便,具有良好的缓释特征.  相似文献   

15.
乌索酸滴丸剂的制备及其体外溶出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武  邹盛勤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0):2358-2359
目的经过筛选处方和优化工艺,将乌索酸制成滴丸剂,同时考察其体外溶出度。方法采用滴制法制备乌索酸滴丸。以滴丸的圆整率、重量差异及硬度等作为综合评定指标,优选出滴丸的最佳处方和成型工艺,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测定含量。结果筛选出了最佳的处方和成型工艺,合理可行,制备的乌索酸滴丸质量稳定,质控方法准确可靠。结论制备的乌索酸滴丸外观性状好,丸重差异小,含量准确,溶出度得到了显著提高,45m in内乌索酸滴丸的体外溶出度比片剂提高229.2%,比乌索酸胶囊提高13.4%。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制备丹参总酮缓释微丸并优选其处方工艺.方法:采用固体分散体增溶技术及流化床上药技术制备载药丸芯,选取丙烯酸树脂NE30D(Eudragit NE30D)对载药丸芯进行包衣,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包衣增重、致孔剂种类和用量、抗黏剂、熟化时间和温度对包衣工艺的影响.结果:优选的包衣工艺为Eudragit NE30D包衣增重5%,以20%乳糖为致孔剂,50%滑石粉为抗黏剂,熟化时间12 h,熟化温度40℃,包衣微丸呈良好缓释效果,体外释药过程基本符合一级释药模型.结论:流化床上药法和流化床包衣法可用于制备丹参总酮缓释微丸,其体外释药缓慢、平衡.  相似文献   

17.
天舒滴丸成型工艺及体外溶出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天舒滴丸的制备成型工艺,并建立体外溶出度的测定方法。方法:以滴丸光滑圆整率、丸重差异、溶散时限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试验对影响因素进行考察;以阿魏酸为溶出指标,采用小杯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溶出度测定。结果:滴丸成型最佳工艺-药物基质1∶2,PEG6000-S40 3∶1,冷却剂管口温度(25~30)℃,滴速60~65 d.min-1;滴丸在10 min内阿魏酸累积溶出率超过85%,15 min内基本溶出完全。结论:制备工艺合理,对工业化生产有帮助,所得滴丸溶出度好。  相似文献   

18.
泮托拉唑钠肠溶缓释微丸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以丙烯酸树脂(Eudragit)为包衣材料,制备泮托拉唑钠(PAZ-Na)肠溶缓释微丸,并对其体外释药性能以及粉体学性质进行考察。方法采用溶液上药法(流化床底喷装置)制备PAZ-Na微丸,用Eudragit RS/RL作为缓释包衣材料,制备缓释微丸;用EudragitL 100-55作为肠溶包衣材料,利用微型流化床进行包衣,制备肠溶缓释微丸,并通过单因素实验优化处方及其工艺条件,建立HPLC测定微丸中PAZ-Na,且测定了包衣微丸体外释放度。结果制备的肠溶缓释微丸质量良好,在pH1.2盐酸溶液中2h的释放度<10%;在PBS(pH6.8)中,释放曲线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具有明显的缓释特征。结论PAZ-Na肠溶缓释微丸具有良好的体外缓释效果,制备工艺简单,重现性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制备钩藤碱双层渗透泵控释片,并进行处方优化.方法 以释药线性和累积释放度为评价指标,单因素试验考察PEO N750用量、PEO Coagulant用量、PEG 4000用量、包衣增重对体外释药的影响,正交试验优化处方,对体外释药过程进行模型拟合.结果 最优处方为PEO N750用量165 mg,PEO Coagulant用量55 mg,PEG 4000用量8%,包衣增重7%,12 h内累积释放度为93.36%,体外释药符合零级模型(r=0.989 5).结论 双层渗透泵控释片可有效控制钩藤碱体外缓释.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龙胆苦苷缓释滴丸的制备工艺并考察其体外释放度。方法以聚乙二醇-6000和单硬脂酸甘油酯为基质制备龙胆苦苷缓释滴丸,以圆整度、拖尾情况和体外释放度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滴丸的最佳成型工艺。结果龙胆苦苷缓释滴丸优选的最佳制备工艺为:药物与基质的比例为1∶6,PEG6000与单硬脂酸甘油酯的比例为2. 5∶1,药液温度为80℃,滴距为5cm,冷凝液选择运动粘度为500 mm~2·s~(-1)的甲基硅油,冷却温度5~10℃。该缓释滴丸2h的平均累积释药率为29. 16%,6h为60. 33%,12h可达90. 59%,药物释放度符合缓释制剂要求。FTIR分析表明药物与基质之间无化学相互作用,粉末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滴丸中药物主要以无定型共沉淀物形式存在。结论所制备的龙胆苦苷缓释滴丸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制备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