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目的:从免疫原性上探讨中药药性的物质基础.方法:以高良姜、肉桂与仙茅3味典型热性中药水提物的混合品作为热性对照抗原,以黄连、大黄与知母3味典型寒性中药水提物的混合品作为寒性对照抗原,免疫家兔后,制备相应多克隆抗体,分别应用寒、热性对照抗原抗体与9味中药水提物作斑点免疫印迹,杂交信号应用Quantity One定量扫描分析.结果:9味中药与热性对照抗原多克隆抗体的印迹信号大小顺序为:干姜、附子、杜仲、秦皮、金银花、知母、黄连、大黄、黄柏;与热性对照抗原多克隆抗体的印迹信号相似度分别为:57.33%,43.56%,34.16%,30.2%,28.81%,26.53%,21.68%,17.62%,14.85%;9味中药与寒性对照抗原多克隆抗体的印迹信号大小顺序为:大黄、知母、黄连、黄柏、干姜、金银花、秦皮、杜仲、附子;与寒性对照抗原多克隆抗体的印迹信号相似度分别为:55.22%,54.23%,46.72%,34.08%,30.3%,24.48%,24.33%,20.35%,15.17%.以印迹信号相似度为聚类变量,经wistar's Method聚类分析,9味中药被聚为2大类,一大类为:黄柏、知母、黄连、大黄,该大类与寒性对照抗原距离小,与寒性对照抗原的距离依次增大;另一大类为:干姜、附子、杜仲、秦皮、金银花,该大类与热性对照抗原距离小,与热性对照抗原的距离依次增大.结论:总体上,测试中药与对照抗原抗体的印迹信号相似度越小,其药性与对照抗原的距离越大;斑点免疫印迹法是中药药性物质基础研究的一种实用、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免疫原性上探讨中药药性的物质基础。方法:以黄连、大黄与知母3味典型寒性中药水提物的混合品作为寒性对照抗原,免疫家兔后,制备相应多克隆抗体,应用该寒性对照抗原抗体与9味中药水提物作斑点免疫印迹,杂交信号应用Quantity One定量扫描分析。结果:9味中药免疫印迹信号轨迹的大小顺序为:大黄、知母、黄连、黄柏、干姜、金银花、秦皮、杜仲、附子;与寒性对照抗原的相似度分别为:22.75%,11.60%,6.99%,2.05%,2.02%,1.66%,1.61%,1.30%,0.75%;经Wistar‘s Method聚类分析,大黄、知母、黄连被聚为一大类,与对照抗原距离最小;其他6味中药被聚为3小类,分别为:黄柏、干姜,金银花、秦皮,杜仲、附子,后者与对照抗原距离最大。结论:9味中药的免疫印迹信号总体上随着药性由寒转热而变弱,斑点免疫印迹法是中药药性物质基础研究的一种实用、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文献学研究方法对中药药性与功效进行归纳分析,寻求药性与功效之间的规律性。方法:利用数据挖掘技术,从中药功效与药性的关系出发,建立肝经归经的预测模型。基于生物热动力学探讨炮制对中药药性的影响,以热动力学参数反映中药复方的寒热药性。用电子得失理论研究中药四性的物质基础,用红外成像扫描技术研究中药的寒热属性,用斑点免疫印迹技术探讨中药药性物质基础,以支持向量机用于中药药性识别的可行性考察,以微量元素含量水平探讨与中药四性的关系,并以食用菌总糖含量测定方法(费林氏容量法)探讨总糖含量与寒热药性关系。结论:多学科的渗透用于中药药性研究,为科学阐释中药药性的内涵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中药不同药性与无机元素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中药不同药性与无机元素关系的研究黎晓敏贾仁勇王健宋维平杨本登李明元(四川畜牧兽医学院荣昌632460)中药的寒凉温热药性是传统中药的核心理论之一。寒病热治,热病寒治是临床用药的基本法则。关于中药药性的研究自古有之,但决定中药药性的物质基础何在,至今仍不为人知。不少研究表明,有机物质可能是中药性能和药效的物质基础。但近年来的研究已提示,中药的元素含量及比例与中药疗效、性能有密切关系。柴立等称,用补肾益精的  相似文献   

5.
王厚伟  田景振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9):2193-2195
目的:测定4批次水蛭炮制品水蛭素水解产物含量,建立斑点免疫印迹法评价相应生药材药效成分明确的中药炮制品质量新方法。方法:以鼠抗水蛭素单抗为一抗,应用斑点免疫印迹法对水蛭炮制品中水蛭素水解产物作定性检测,杂交信号应用Quantity one软件作定量分析。结果:4批次水蛭炮制品所含水蛭素水解产物的质量分数分别为296.51,165.47,95.58,298.05 μg·g-1。结论:不同批次水蛭炮制品之间水蛭素水解产物含量差异显著,斑点免疫印迹法简便快捷,结果准确,无需大型设备,可用于水蛭与类似中药材炮制品的品质评价。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出分子标记法检测中药药性物质基础研究的新思路,探讨全电性离子色谱技术用于筛选中药药性蛋白质分子标记的可行性。方法:联合应用阴、阳离子交换色谱技术,将特定pH条件下中药的全部水溶性蛋白的色谱峰呈现出来,形成全电性离子色谱图,平行比较不同药性中药的全电性离子色谱图,筛选出相同药性中药间共有的药性标识峰,对药性标识峰组分作SDS—PAGE,比较分析药性相关的共有蛋白条带,作为中药药性的蛋白质分子标记。结果:干姜、肉桂、仙茅3味热性中药在阴离子交换色谱的收集部分编号为30附近,存在多个共有特征峰;黄连、知母、金银花3味寒性中药在阴离子交换色谱的收集编号为35附近会存在多个共有特征峰;3味热性中药的共有特征峰组分在分子质量为50ku(1u=1.66054×10^-27)附近存在一条共有条带,在分子质量约为31ku处,存在2条共有条带;3味寒性中药共有特征峰组分在分子质量为31ku附近,存在2条共有条带。结论:收集编号为35和30附近的共有色谱峰在3次重复中稳定呈现,可以作为6味测试中药的寒、热药性标识峰。标识峰的共有条带分别是3味寒性中药与3味热性中药所特有的,在3次重复中稳定呈现,可以作为6味测试中药药性的蛋白质分子标记。全电性离子色谱法是一种可行的中药药性分子标记研究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出分子标记法检测中药药性物质基础研究的新思路,探讨全电性离子色谱技术用于筛选中药药性蛋白质分子标记的可行性。方法:联合应用阴、阳离子交换色谱技术,将特定pH条件下中药的全部水溶性蛋白的色谱峰呈现出来,形成全电性离子色谱图,平行比较不同药性中药的全电性离子色谱图,筛选出相同药性中药间共有的药性标识峰,对药性标识峰组分作SDS—PAGE,比较分析药性相关的共有蛋白条带,作为中药药性的蛋白质分子标记。结果:干姜、肉桂、仙茅3味热性中药在阴离子交换色谱的收集部分编号为30附近,存在多个共有特征峰;黄连、知母、金银花3味寒性中药在阴离子交换色谱的收集编号为35附近会存在多个共有特征峰;3味热性中药的共有特征峰组分在分子质量为50ku(1u=1.66054×10^-27)附近存在一条共有条带,在分子质量约为31ku处,存在2条共有条带;3味寒性中药共有特征峰组分在分子质量为31ku附近,存在2条共有条带。结论:收集编号为35和30附近的共有色谱峰在3次重复中稳定呈现,可以作为6味测试中药的寒、热药性标识峰。标识峰的共有条带分别是3味寒性中药与3味热性中药所特有的,在3次重复中稳定呈现,可以作为6味测试中药药性的蛋白质分子标记。全电性离子色谱法是一种可行的中药药性分子标记研究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王厚伟 《中药材》2008,31(11):1619-1621
目的:测定4品种家蚕蛾下颚溶茧酶含量,并建立斑点免疫印迹法在中药材药效成分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以兔抗溶茧酶多抗为一抗,应用斑点免疫印迹法对4品种家蚕蛾下颚溶茧酶含量作定性检测,杂交信号应用Quantity one软件作定量分析。结果:4品种家蚕蛾下颚的个体溶茧酶平均含量分别为6.41、8.09、7.62、1.88μg/头。结论:不同品种家蚕蛾间下颚溶茧酶含量差异显著。斑点免疫印迹法简便快捷,结果准确,无需大型设备,可用于类似中药材药效物质的含量测定与品质评价。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药寒热药性与游离脂含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种寒性中药和20种热性中药,提取总游离脂,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总游离脂含量与寒热药性的相关性。结果:热性中药的总脂含量明显高于寒性中药,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总脂含量与中药药性存在相关性,脂类是中药寒热药性的物质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和建立中药药性实验检测方法.方法 采用正常小鼠、酵母发热造模大鼠、优甲乐内热造模小鼠、环磷酰胺虚寒造模小鼠等,以及大鼠和小鼠标准化诊法和辨证方法,分别检测了黄柏、生晒参、淫羊藿等10味中药饮片对被试动物证候的影响,探索和建立中药药性实验检测方法.结果 所选用寒热不同药性中药饮片确能不同程度地影响被试动物的寒热证候表现;同一药性药物对于不同模型动物的证候影响或存在差异,提示其作用途径和机制可能不同;一些热性中药如吴茱萸,未见促进体温升高的作用,提示其热性评价可能来自口感和消化道温热的感觉.通过综合研究初步建立起中药药性实验检测方法.结论 中药的药性是可以通过实验方法检测和准确描述的;所建立中药药性实验检测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中药分子印迹技术对中医药理论的特殊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根据分子印迹技术与实验研究现状探讨中药分子印迹现象对中医药基础理论的影响.方法:结合分子印迹理论基本原理,分析中药分子产生印迹现象的物质基础,结合中医药学科基础理论与中药现代化的要求,寻找更直接的中药作用物质基础.结果:与单成分结构相比,中药及复方成分可以相互络合、复合、螯合、包合、中和、自组装、化学反应形成超分子化合物,中药的物质基础是包括了单成分群在内的超分子体的混合物,超分子与分子之间存在印迹现象,因此在进行中药药性、质量控制、炮制、药物制剂制备、药理学研究时,应特别重视中药超分子之间的印迹作用,中药复方配伍能显著性地改变这一作用形式.结论:中药的物质基础是基于单分子群的超分子混合物,超分子与分子群之间按印迹规律形成作用,这是中药复方区别于单分子药物又一显著的地方.  相似文献   

12.
中药药性理论是中医药的核心理论之一,是中医、中药衔接的桥梁,是临床应用的纲领,是保持中医特色、发挥中医优势的关键环节。中药药性是否与中药中所含的物质有关,一直是医药界研究的难题。近几年对于次生物质和初生物质与药性的相关性研究日益广泛,继而产生了对于药性与物质基础关系研究的新观点。文章从次生物质、初生物质、中药药性物组学和"组群中药四性组合性效谱"假说的角度,对近年来中药药性与物质基础相关性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试图进一步阐明中药药性与物质基础的关系,为科学表征中药药性理论的内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冯帅  李峰  王心 《辽宁中医杂志》2010,(8):1412-1414
目的:初步探讨中药寒热药性与蛋白质含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考马斯亮蓝法测定50味中药的蛋白质含量,以蛋白质含量为指标,采用SPSS16.0软件对寒热药性与蛋白质含量之间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中药药性与蛋白质含量的相关关系。结果:方法学考察的所有RSD值均小于2%,实验的精密度、稳定性和重现性良好,热性中药的总蛋白含量是寒性中药的2.37倍,统计结果显示,P=0.033<0.05,以α=0.05为水准,说明热性中药与寒性中药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蛋白质含量与中药寒热药性有一定的相关性,蛋白质是寒热药性的物质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中药“四气”定性分析法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儒飞  陈涌 《中医杂志》1991,32(5):9-11
“四气”是中药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是古人根据药物作用于人体所发生的不同反应与获得的不同疗效而概括归纳出来的。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认识到凡是能使人体阴气增强或偏盛,可以治疗热性病证的药物便认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基于脂类成分气-质(GC-MS)联用图谱数据的中药寒热药性识别模型,建立药性特征标记统计模式识别方法。方法:以60种寒或热性中药脂类成分的GC-MS图谱为研究对象,建立数据库,比较5种建模策略,筛选识别脂类成分GC-MS指纹图谱药性特征标记的最优模型。结果:支持向量机(SVM)为筛选60味中药的寒热药性特征标记的最佳模型,能够有效标记中药寒热药性特征区域。趋于寒性最强的标记在保留时间61.550 min处,趋于热性最强的标记在保留时间31.395 min处。结论:中药寒热药性与脂类成分密切相关,脂类成分是中药药性的物质基础之一,基于物质成分与药性建立的数理统计模型可识别和预测中药的寒热药性。  相似文献   

16.
王厚伟 《中草药》2008,39(11):1652-1655
目的测定参环毛蚓、秉氏环毛蚓、日本杜拉蚓和天锡杜拉蚓炮制品中蚓激酶及其水解产物,建立斑点免疫印迹法评价相应生药材药效成分明确的中药炮制品质量新方法。方法以兔抗蚓激酶单抗为一抗,应用斑点免疫印迹法对地龙炮制品中蚓激酶及其水解产物作定性检测,杂交信号应用Quantity One软件作定量分析。结果现行中药材参环毛蚓与山东产地方品种:秉氏环毛蚓、日本杜拉蚓、天锡杜拉蚓炮制品中蚓激酶及其水解产物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25.23、118.34、81.05、72.13μg/g。结论秉氏环毛蚓炮制品中蚓激酶及其水解产物与现行地龙炮制品参环毛蚓无显著差异,理论上可作为广地龙的替代品。斑点免疫印迹法简便快捷,结果准确,无需大型设备,可用于地龙与类似中药材炮制品的品质评价。  相似文献   

17.
《辽宁中医杂志》2013,(8):1665-1667
目的:探讨中药物质成分与寒热药性的相关性,寻找适合解释此相关性的统计模式识别方法。方法:选取寒、热性植物药各30种测定其HPLC指纹图谱,经数据预处理后,采用穷举建模法中的试验修正法比较七大类80种统计模式识别方法在识别中药药性特征标记的优劣,建立候选适宜模型集。结果:候选适宜模型中,有4种(Bayesian Lo-gistic Regression、Ridge Logistic、SMO、PLS)对中药药性特征标记识别较好,且识别能力差异较小。通过比较实际寒热标记图谱与4者理论识别图谱,发现偏最小二乘PLS的理论图谱与实际寒热图谱相似度最高。结论:采用统计模式识别方法可以从HPLC图谱信息中筛选出识别中药药性的物质基础,即中药药性特征标记。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是目前识别中药寒热药性特征标记的最优模型。  相似文献   

18.
中药药性的物质基础研究是中药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针对此问题,提出了“物质决定药性,物质基础共同属性与药性之间存在内在相关性”这一假说,并提出了基于药效团的药性物质基础的研究方法和预期研究成果。本文利用中药有效成分族辨识技术,以活血化瘀中药为研究载体,初步探讨了以药效团为代表的物质基础共同属性与中药药性的内在相关性,从而为药性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药寒热药性与游离脂的相关性,进一步阐明中药四性与物质基础的关系。方法:选取10种寒性中药和10种热性中药,提取粗脂,2%硫酸-甲醇于70℃水浴进行甲酯化反应,GC-MS法测定,并运用支持向量机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运用支持向量机法建立了区分20种中药寒热药性的数学判别模型,其判别结果与传统中药药性理论一致。结论:20种中药游离脂成分与其寒热药性存在明显的相关性,支持向量机可以作为区分寒热药性的统计学工具,游离脂是中药寒热药性的物质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鲁府禁方内之八白散为我国有名的美容方剂,有着使皮肤白晰的作用。本研究旨在观察方中个别中药水提物之活性,及探讨使用80%乙醇作替代提取媒介之可行性。方法 通过酪氨酸酶活性之抑制测试,并用曲酸作阳性对照,来评价个别中药水提物之有效程度。并将抑制作用明显较高的中药用80%乙醇提取,以和其水提物作一对比。结果 白水蔹提物的抑制作用最高,白芷及白及之水提物也有相当高的抑制效果。但白蔹、白芷及白及之80%乙醇提物抑制酪氨酸酶效果较差,其IC50比水提物之数值大5.9~23.8倍左右。结论 在提取白蔹、白芷及白及作美白用途时,在单纯考虑其提取物生物活性之基础上,水比80%乙醇为更好的提取媒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