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从抗炎及关节保护方面探讨风湿宁(FSN)胶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药物作用机制。方法:将120只雄性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甲氨蝶呤组、风湿宁低、中、高剂量组,每组2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建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加风寒湿刺激的风寒湿痹动物模型,造模成功以后,风湿宁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按剂量0.33,0.66,1.32 g·kg~(-1)给予风湿宁胶囊水溶液,甲氨蝶呤组给予1.0 mg·kg~(-1)的甲氨蝶呤片水溶液,正常组灌胃生理盐水,各组按剂量4 m L·kg~(-1)灌胃,每日1次,连续7 d。观察风湿宁胶囊对RA白兔风寒湿痹模型的一般情况、关节肿胀程度,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各组关节滑膜组织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信使核糖核酸(mRNA)的表达量及核转录因子-κB(NF-κB)受体激活剂配体(RANKL)mRNA的表达量。结果:风湿宁胶囊可明显改善RA兔生存状态,减轻RA兔后肢膝关节的肿胀,降低膝关节表面温度和关节炎积分,能够显著降低RA兔滑膜组织IL~(-1)β,IL-6,TNF-α,RANKL mRNA的表达。结论:风湿宁胶囊具有抑制关节滑膜组织中炎症因子和RANKL的表达的作用,可有效减轻RA的炎症反应和骨质破坏,从而对RA取得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观察风湿宁胶囊(FSN)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外周血Th17/Treg平衡和对关节腔滑液中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其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作用机制。方法:制备II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模型,采用流式细胞学检测方法观察风湿宁胶囊对CIA模型大鼠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亚群中Th17(IL-17+CD4+)细胞水平和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细胞)平衡状态的影响,并采用流式多重液相芯片技术检测CIA模型大鼠关节腔滑液中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IL-17A、IL-4、IL-10)的含量,同时与正常大鼠、CIA模型大鼠和雷公藤多苷片(TPT)治疗大鼠比较。结果:与模型组比较,FSN中、高剂量组大鼠Th17细胞比率明显降低(P<0.05),各治疗组调节性T细胞比率有上调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各治疗组对Th17细胞和Treg细胞的影响与TPT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FSN中、高剂量可明显降低大鼠关节滑液炎症因子TNF-α、IL-6、IL-17A水平(P<0.05),FSN各组对关节滑液IL-4、IL-10水平未见明显的上调作用(P>0.05),与TPT组比较,各治疗组对局部细胞因子IL-6、TNF-α、IL-17A、IL-4、IL-10的影响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FSN能够明显降低外周Th17细胞比率,减少关节滑液炎症因子IL-6、TNF-α、IL-17A的分泌,但对外周Treg细胞比率和关节滑液中抗炎相关因子IL-4、IL-10的分泌无明显影响。风湿宁胶囊调节Th17细胞、改善机体免疫失衡状态、抑制滑膜细胞炎症介质过度分泌等作用可能是其治疗RA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脊痛宁胶囊(JTN)对风寒湿痹型类风湿关节炎大鼠的治疗作用,为祛风通络活血法治疗风寒湿痹关节炎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90只雄性Wistar大鼠,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分2次在大鼠背部、尾根部多点皮内注射牛Ⅱ型胶原与完全弗氏佐剂,制备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风、寒、湿"环境因素连续刺激14 d复制类风湿关节炎风寒湿痹大鼠模型。设模型组、雷公藤多苷组(0.02 g·kg~(-1))和脊痛宁低、中、高剂量组(0.2,0.4,0.8 g·kg~(-1)),ig给药,连续28 d。观察各组大鼠体重、关节肿胀和多发关节炎指数的影响,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踝关节病理变化情况,并对病理损伤程度进行评分。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体重增长较慢,关节炎指数明显升高,后肢关节严重肿胀,血清IL-6和TNF-α的水平明显升高(P0.05),踝关节可见严重滑膜炎症、软骨侵蚀及骨破坏。与模型组大鼠比较,各治疗组可改善风寒湿痹型类风湿关节炎大鼠体重,降低关节肿胀率、关节炎指数(P0.05,P0.01),明显降低血清中IL-6和TNF-α水平(P0.05)。病理结果显示,脊痛宁和雷公藤组较模型组踝关节炎症细胞浸润减轻,软骨及骨破坏减弱,病理评分降低(P0.05,P0.01)。结论:脊痛宁胶囊可明显减轻风寒湿痹大鼠关节炎症和病理损伤,降低血清中炎性因子水平,提示脊痛宁胶囊对风寒湿痹型类风湿关节炎大鼠有积极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湿热痹阻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1、IL-6、IL-17的表达水平,探索苦寒燥湿法配方三黄一龙汤联合甲氨蝶呤(MTX)对RA细胞因子IL-1、IL-6、IL-17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月成都军区总医院中西医结合风湿科住院的RA湿热痹阻型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产生的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45例,对照组45例,治疗组用重剂苦寒燥湿药配方三黄一龙汤联合MTX治疗,对照组用MTX治疗。采用ELISA法检测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时血清中IL-1、IL-6、IL-17的表达水平,并检测治疗前后的ESR、CRP及DAS28评定。结果治疗2、4周时,治疗组较对照组ESR、CRP、DAS28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4周时,治疗组IL-1、IL-6、IL-17、ESR、CRP、DAS28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同期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三黄一龙汤联合MTX在2周内有改善炎性指标,4周内抑制细胞因子IL-1、IL-6、IL-17表达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通痹胶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及对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1(IL-1)、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 100例活动期RA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来氟米特+甲氨蝶呤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通痹胶囊,观察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及IL-1、IL-6、TNF-α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症状体征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ESR、CRP、IL-1、IL-6、TNF-α水平均有明显下降(P均<0.05),且治疗组下降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常规西药联合通痹胶囊治疗RA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对改善关节功能及降低活动期炎性指标具有较好的作用,且能明显降低外周血清中IL-1、IL-6、TNF-α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风湿宁(FSN)胶囊含药血清对JAK2/STAT3信号通路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技术分别从基因和蛋白的角度来观察各组CIA-FLS细胞中P-JAK2、PSTAT3及其负反馈调节因子SOCS1和SOCS3的含量;采用Real-time PCR技术分别对各组CIA-FLS细胞中VEGF和RANKL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Tofacitinib含药血清+IL-6组、FSN含药血清+IL-6组CIAFLS细胞JAK2、STAT3的mRNA含量和蛋白表达都明显下降(P<0.05),该通路相关细胞因子VEGF和RANKLmRNA的含量也明显减少(P<0.05)。20%FSN含药血清+IL-6组CIA-FLS细胞SOCS3mRNA含量和蛋白表达上升(P<0.05),10%FSN含药血清+IL-6组中VEGF和RANKLmRNA的含量不同程度的减少(P<0.05)。结论:风湿宁胶囊含药血清可能通过对CIA-FLS细胞JAK2/STAT3信号通路的抑制作用进而影响了相关细胞因子VEGF和RANKL的表达,这也可能是风湿宁胶囊能够改善类风湿关节炎血管翳形成和骨破坏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的宣痹汤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1β、IL-2和IL-17)和免疫球蛋白(IgA、IgG和IgM)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甲氨蝶呤组、宣痹汤大、中、小剂量组。除空白组和模型组外,各组大鼠造模当天灌胃给药1次/日,连续28日。观察大鼠关节肿胀程度、关节炎指数、血清炎性因子和免疫球蛋白的水平。结果:与甲氨蝶呤组比较,用药14、21、28天,宣痹汤大、中、小剂量组关节肿胀度、关节炎指数、血清炎性因子和免疫球蛋白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宣痹汤可有效改善RA大鼠血清TNF-α、IL-1β、IL-2、IL-17、Ig A、Ig G和Ig M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观察和痹方联合甲氨蝶呤(MTX)对胶原诱导的关节炎(CIA)大鼠Th细胞促炎与抗炎平衡及相关细胞因子及骨保护素(OPG)、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表达水平的影响,了解其联合治疗的抗炎作用及骨保护作用。方法利用完全弗氏佐剂和牛Ⅱ型胶原建立大鼠关节炎(CIA)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甲氨蝶呤(MTX)治疗组、和痹方治疗组和联合用药组,采用容积法和计分法分别评价后肢肿胀度和四肢关节炎症程度;用ELL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IL-6、IL-17、IL-4、IL-10、OPG、RANKL的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干预组均可降低关节肿胀度及A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同期比较,MTX组、和痹方组、联合组IL-17、IL-6表达水平降低,IL-4、IL-10、OPG、OPG/RANKL表达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与和痹方组及MTX组比较,联合组显著降低IL-17、IL-6、RANKL水平,升高IL-4、IL-10、OPG、OPG/RANKL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和痹方可能通过降低CIA模型大鼠血清中IL-17、IL-6及RANKL表达水平,升高OPG表达水平,而起到延缓关节炎性损伤所致的骨质破坏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转录组测序技术探索风湿宁胶囊(FSN)治疗RA的关键基因。方法: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CIA、复合模型、FSN-CIA低、中、高及FSN-复合低、中、高、Tofacitinib、塞隆风湿组各12只,正常组、模型组生理盐水灌胃,给药组FSN每日1次28 d,通过关节肿胀度、关节病理、相关炎性细胞水平观察FSN治疗效果;Illumina Hi Seq 4000测序分析正常、CIA、复合模型、FSN-CIA高剂量、FSN-复合高剂量5组大鼠,对差异基因进行GO、KEGG分析。结果:模型组大鼠关节肿胀度、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明显升高,治疗组关节红肿减轻、关节病理特征改善,炎性细胞因子水平降低,共检测9070个新转录本,GO分析表明,差异基因富集在细胞进程、代谢、免疫等;KEGG分析表明,差异基因富集在遗传信息进程、人类疾病等,复合模型与其给药组、CIA与复合模型组、CIA与其给药组差异基因分别上调54、1和65个以及下调30、2和0个。结论:FSN胶囊可明显改善CIA大鼠相关生理指标及关节病理特征,YB-1可能为FSN胶囊治疗RA的关键蛋白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热痹康汤对实验性关节炎大鼠血清白介素-2(IL-2)及白介素-10(IL-10)的影响。方法:采用牛Ⅱ型胶原蛋白诱导实验性关节炎大鼠模型,以甲氨蝶呤作对照,观察不同剂量热痹康汤对模型大鼠的关节肿胀指数以及血清IL-2、IL-10水平的影响。结果:不同剂量热痹康汤均能降低大鼠的关节肿胀指数及升高IL-10的水平(P0.01),其中在改善IL-10水平方面热痹康汤高剂量组优于甲氨蝶呤组(P0.01)、热痹康汤中剂量组作用与甲氨蝶呤组相当(P0.05)。高剂量热痹康汤能显著降低模型大鼠的IL-2水平(P0.01),作用优于甲氨蝶呤(P0.01)。结论:热痹康汤能下调实验性关节炎大鼠血清IL-2水平,提高IL-10的水平,提示可能是其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蕲蛇水提取物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10(IL-10)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IA模型组,蕲蛇水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醋酸泼尼松组(PAT)。用牛Ⅱ型胶原诱导大鼠CIA模型。治疗过程中观察大鼠的关节肿胀程度、关节炎指数。治疗21d后处死大鼠,采用ELISA方法观察大鼠血清中的TNF-α、IL-6和IL-10的水平。结果:给药后治疗组能降低大鼠的踝关节肿胀程度,关节炎指数及大鼠血清TNF-α,升高血清中IL-10。结论:蕲蛇可以显著减轻CIA大鼠踝关节肿胀程度和关节炎指数,并且呈剂量—效应相关。蕲蛇水提取物高剂量组可以抑制CIA大鼠异常的自身免疫反应,通过下调血清中TNF-α含量,上调IL-10的含量,调节其免疫状态,达到治疗CIA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袁慧  吴茜  楚曼  徐军建  白艳荣 《陕西中医》2021,(12):1684-1687
目的:观察虎威通痹汤对佐剂关节炎大鼠IL-23/IL-17炎症轴的影响。方法:将40只雄性 SD 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虎威通痹汤组、甲氨蝶呤组,每组10只。虎威通痹汤组、甲氨蝶呤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灌胃,对照组和模型组予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干预28 d后,比较各组大鼠足跖肿胀程度、关节滑膜组织病理学形态及血清IL-23、IL-17、IL-6、TNF-α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足跖肿胀度增加,关节滑膜损伤明显,血清IL-23、IL-17、IL-6、TNF-α水平上调。与模型组比较,虎威通痹汤组大鼠足跖肿胀程度减轻,滑膜损伤改善,血清IL-6、TNF-α、IL-17、IL-23水平下调。与甲氨蝶呤组比较,虎威通痹汤组血清IL-23、IL-6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虎威通痹汤可减轻佐剂关节炎大鼠炎症反应,改善滑膜组织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IL-23/IL-17炎症轴有关。  相似文献   

13.
段小云  万军  曾琳琳  沈灵  吴传红  仲瑞雪 《陕西中医》2022,(8):1009-1013,1018
目的:分析静脉血栓方对大鼠股骨骨折后深静脉血栓(DVT)的防治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简单随机分组法将36只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物组及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每组6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他五组共30只大鼠行机械损伤性造模成股骨骨折模型,在造模前7 d与造模后7 d期间对各组大鼠灌胃干预,阳性药物组给予利伐沙班片11.1 mg/(kg·d)灌胃,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采用等体积蒸馏水灌胃,各剂量组按照4.48、2.24、1.12 g/(100 g·d)静脉血栓方灌胃,1次/d。于造模后7 d取各组大鼠静脉血,检测凝血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及D-二聚体(D-D)]、炎症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并取各组大鼠血栓形成处静脉组织,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切片,观察静脉血管形态改变。结果:造模后7 d,造模的五组PT、APTT、TT水平均较空白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DD 及血清MDA水平则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 模型对照组PT低于阳性药物组、中剂量组与高剂量组(P<0.05),APTT、TT均低于阳性药物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与高剂量组(P<0.05),DD 及血清MDA水平则高于阳性药物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与高剂量组(P<0.05); 阳性药物组PT、APTT、TT均高于低剂量组、中剂量组(P<0.05),DD及血清MDA水平则低于低剂量组、中剂量组(P<0.05); 各剂量组PT、APTT、TT均随剂量的增加而升高(P<0.05),DD及血清MDA水平则随剂量的增加而降低(P<0.05)。造模后7 d,除阳性药物组外其他造模的四组血清TNF-α、IL-6水平均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模型对照组高于阳性药物组及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P<0.05),阳性药物组则低于低剂量组、中剂量组(P<0.05),各剂量组血清TNF-α、IL-6水平随剂量的升高而降低(P<0.05); 除阳性药物组外其他造模的四组血清SOD水平较空白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模型对照组低于阳性药物组及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P<0.05),阳性药物组高于低剂量组(P<0.05),低剂量组血清SOD水平低于高剂量组(P<0.05)。模型对照组见血栓形成,静脉内膜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剥脱,血管壁炎性细胞浸润; 阳性药物组及高剂量组未见明显血栓形成改变,但存在少量血管壁炎性细胞浸润; 低剂量组及中剂量组可见血栓形成,血管壁炎性细胞浸润,但血栓体积及静脉血管形态损伤小于模型对照组。结论:静脉血栓方可减轻股骨骨折大鼠术后炎性反应及氧化应激反应,改善凝血状态,防治DVT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4.
董宏丹 《陕西中医》2021,(6):696-700
目的:探讨黄芩苷对结肠癌HT-29细胞移植瘤小鼠IL-6/STAT3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方法:选取SPF级健康雄性昆明种小鼠96只,采用人结肠癌HT-29细胞悬液右前肢腋窝处皮下注射建立结肠癌移植瘤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黄芩苷低剂量组、黄芩苷中剂量组、黄芩苷高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各16只,均腹腔注射给药10 ml/kg、1次/d,连续14 d。检测比较各组肿瘤体积、肿瘤质量、抑瘤率,肿瘤组织细胞凋亡指数(AI),血清IL-6、IL-10水平,以及肿瘤组织IL-6、STAT3、p-STAT3、Bcl-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组小鼠抑瘤率、肿瘤组织AI较高,且黄芩苷低剂量组<黄芩苷中剂量组<黄芩苷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组小鼠肿瘤体积和质量、血清IL-6、IL-10水平、肿瘤组织IL-6、p-STAT3、Bcl-2蛋白表达水平较低,且黄芩苷低剂量组>黄芩苷中剂量组>黄芩苷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黄芩苷能剂量依赖性的抑制结肠癌HT-29细胞移植瘤小鼠肿瘤生长,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其作用可能与抑制IL-6/STAT3信号转导通路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药活性成分姜酚对类风湿关节炎(RA)模型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IL)-17、IL-23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姜酚组和雷公藤组。采用胶原诱导制备RA模型,于造模第7日开始,姜酚组给予姜酚灌胃,雷公藤组给予雷公藤多苷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治疗4周后采血并处死大鼠,镜下观察大鼠关节滑膜病理,ELISA检测大鼠血清IL-17、IL-23的表达。结果病理观察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姜酚组关节滑膜组织血管新生及滑膜增生减轻,炎细胞浸润、水肿改善。模型组IL-17、IL-23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与模型组比较,姜酚组和雷公藤组均能下调IL-17、IL-23表达(P0.05,P0.01),姜酚组优于雷公藤组(P0.05)。结论姜酚通过下调RA大鼠血清IL-17、IL-23的表达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OMT)对Ⅱ型胶原蛋白诱导的关节炎(collagen induced arthritis,CIA)大鼠关节炎症及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雷公藤多苷片组以及OMT高、中、低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其他5组建立大鼠胶原蛋白诱导的关节炎模型,自加强免疫后第1天分别灌胃给药4周,末次给药后取血,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亚群,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取关节滑膜4%多聚甲醛固定,观察滑膜病理改变情况。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OMT能降低关节炎指数评分(P<0.05),降低CD4+T细胞水平(P<0.05),升高CD8+T细胞水平 (P<0.05),CD4+/CD8+比值降低(P<0.05),使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1β水平下调(P<0.01)。形态学观察OMT对滑膜细胞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结论 OMT通过调节T细胞及细胞因子水平而发挥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oxygenspecies,ROS)水平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edarthritis,CIA)大鼠T细胞活化和滑膜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风湿宁胶囊(FSN)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治疗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IA模型组,雷公藤多苷片组,FSN低、中、高剂量组[剂量分别为0.33、0.66、1.32g,(kg·d)],每组10只。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ELISA法检测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白细胞介素-4(inter.1eukin-4,IL-4)含量,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羟自由基水平,Westernblot法检测滑膜天冬氨酸特异的半胱氨酸酶(cysteinylaspartatespecificproteinase,Caspase)-3、9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FSN各给药组均可升高ROS水平(P〈0.01),FSN中剂量组能够显著降低CD4+/CD8+水平(P〈0.01),FSN各组的IFN-γ含量明显降低(P〈0.01),FSN高剂量组的IL-4含量明显升高(P〈0.01)。同时,FSN各给药组的Caspase-9、Caspase-3表达亦显著上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FSN低、中剂量组Caspase-9蛋白平均灰度值显著高于雷公藤多苷组(P〈0.05,P〈0.01)。结论FSN调节CIA大鼠免疫功能亢进及抑制滑膜细胞增殖的机制可能与上调体内ROS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增液润节汤对家兔膝骨关节炎软骨组织学和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关节液中白介素-1(IL-1)含量的影响。方法健康的新西兰大白兔38只,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组(A组)8只、模型组(B组)10只、仙灵骨葆胶囊组(C组)10只、增液润节汤组(D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3组按照关节腔内注射木瓜蛋白酶的方法造模。在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清SOD和关节液IL-1的含量。并于治疗后行关节腔大体观察及关节软骨组织学的病理检查。结果 1)增液润节汤组SOD水平(92.82±20.35)U/L与模型组(74.24±15.26)U/L比较明显升高(P<0.05),增液润节汤组IL-1水平(125.73±4.27)μg/mL与模型组(180.26±4.59)μg/mL比较明显降低(P<0.05);2)增液润节汤可减轻模型动物关节软骨病理积分。结论增液润节汤可提高血清SOD水平,降低关节液IL-1水平,从而保护关节软骨,减轻炎症对关节软骨的破坏及所产生的疼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断藤益母汤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取SPF级DBA/1雄性小鼠48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甲氨蝶呤组,断藤益母汤高剂量组、断藤益母汤中剂量组、断藤益母汤低剂量组,除空白组外,其它组建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小鼠模型,所有小鼠连续灌胃28 d,观察各组小鼠足肿胀度变化,记录小鼠关节炎评分,检测小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的水平,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小鼠足踝关节滑膜病理改变。结果与模型组小鼠比较,甲氨蝶呤组及断藤益母汤不同剂量组小鼠的足肿胀度均明显降低,足关节炎评分下降,病理显示用药组小鼠踝关节病理炎性细胞浸润少,滑膜增生明显减少,软骨及骨侵蚀减弱,病理评分降低(P<0.05),血清IL-1β、MMP-1炎症因子水平对比模型组明显下降(P<0.05),其中断藤益母汤高剂量组显示更好的治疗效果。结论断藤益母汤对CIA模型小鼠关节炎症有良好治疗效果,可能是与降低血清IL-1β、MMP-1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二仙除痹汤对大鼠胶原诱导型关节炎(CIA)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取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二仙除痹汤低、高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建立大鼠CIA模型。二仙除痹汤低、高剂量组于造模后第7日起分别给予二仙除痹汤8、16 g/kg灌胃,每日1次,连续4周。评估发病率及临床积分,观察关节组织病理形态和放射学改变,检测关节组织匀浆上清和血清中促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以及血清炎症介质前列腺素(PG)E2的含量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CIA发病率100%,关节炎最高临床积分8.2,踝关节出现明显的炎症细胞浸润、血管翳形成、软骨和骨破坏等组织病理学变化以及关节间隙狭窄或增宽、关节面虫蚀样破坏等影像学改变,关节和血清中IL-1β、TNF-α、IL-6以及血清PGE2含量明显升高。与模型组相比,二仙除痹汤低、高剂量组可显著降低关节炎的发病率(分别为60%、40%)、临床积分(分别为5.7、3.8)和改善关节组织病理学改变,二仙除痹汤高剂量组还能明显抑制骨破坏程度,降低关节和血清中IL-1β、TNF-α、IL-6及PGE2的含量,二仙除痹汤低剂量组的亦显著抑制血清中IL-1β、IL-6以及关节中IL-6的含量。结论二仙除痹汤能控制大鼠CIA病情的发生发展,其机制可能与对系统和关节局部促炎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的有效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