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基于TCA循环(三羧酸循环,tricarboxylic acid cycle)关键酶测定研究督灸治疗早期强直性脊柱炎(AS)肾虚督寒证患者关节活动度的疗效及生物学机制。方法 110例早期AS肾虚督寒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口服甲氨蝶呤+洛索洛芬钠,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督灸,疗程均为12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病情活动指数(ba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disease activity index,BASDAI)、功能指数(ba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fundation index,BASFI)、活动度衡量指数(bath ankylosing measure index activity index,BASMI)、总和指数(ba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patient slobal,BAS-G)、指-地距、枕-墙距、胸廓活动度、Schober试验水平和早期AS肾虚督寒证中医辨证(肾虚督寒证)评分;检测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8(IL-18)、血沉(ESR)和C-反应蛋白(CRP)含量;检测TCA循环关键酶柠檬酸合成酶(citrate synthase,CS)、异柠檬酸脱氢酶(isocitrate dehydrogenase,IDH)及α-酮戊二酸脱氢酶(α-ketoglutarate dehydrogenase,α-KGDHC)的水平;比较治疗12周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随访6个月复发率。结果 临床研究过程脱落6例。观察组总有效率96.2%,明显高于观察组的82.4%(P<0.05);观察组随访6个月复发率5.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6%(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患者BASDAI、BASFI、BASMI、BAS-G、指-地距、枕-墙距和肾虚督寒证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胸廓活动度和Schober试验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TNF-α、IL-18、ESR、CRP、CS和IDH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α-KGDHC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督灸可以有效改善早期AS肾虚督寒证患者的临床症状,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茯苓多糖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平衡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选取45例SLE患者和35例健康对照者,应用磁珠分选法分离外周血CD4~+ T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CD4~+ T细胞中Th17和Treg细胞的比例。用茯苓多糖分别处理健康对照者及患者的CD4~+ T细胞,MTT法检测细胞活力以测定茯苓多糖毒性,ELISA检测细胞中白细胞介素17(IL-17)、IL-6、IL-10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含量,RT-q 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测定维甲酸相关孤儿受体γt(RORγt)与叉头框蛋白P3(Foxp3)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SLE患者的Th17细胞比例显著升高,Treg细胞比例明显降低(P0.05)。用100μg/L的茯苓多糖处理SLE患者CD4~+ T细胞,与空白对照组相比,IL-17和IL-6的含量显著降低,IL-10和TGF-β的含量明显上升(P0.05);RORγt的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下降,同时Foxp3的表达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明显增加(P0.05);并且Th17/Treg的比值降低(P0.05)。结论:茯苓多糖可以通过升高Treg并降低Th17细胞的比例,对SLE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郑国萍  王慧莲 《现代保健》2009,(27):176-176
笔者所在医院是一所县市级综合性医院,担负着全市100多万人口的医疗保健任务。开放病床620张,年住院人次20807,门诊人次249181,年经济收入11225万元。随着笔者所在医院医疗规模的不断发展,各种新业务、新项目、新设备、新材料的不断增加,丰富和增加了该院档案的内容和种类,拓展了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内涵。特别是电子技术的应用,更对医院档案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医院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4.
宫颈糜烂有很多种治疗手段,而对于重度宫颈糜烂的患者,物理治疗是最常用的有效治疗方法.其原理是以各种物理方法将糜烂面单层柱状上皮破坏,使其坏死脱落后,为新生的复层鳞状上皮覆盖.临床常用的方法有激光、冷冻、红外线凝结、微波及射频等,其中射频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本站采用射频联合保妇康栓治疗重度宫颈糜烂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电针与中药熏蒸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效应特点与差异。方法选取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电针组和熏蒸组,每组30例;电针组采用针刺结合电针法,熏蒸组采用针刺结合中药熏蒸法,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电针组与熏蒸组在治疗周围性面瘫上都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熏蒸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9%优于电针组的93.33%,熏蒸组H-B量表与症状评分改善也优于电针组,但2组对比不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电针与中药熏蒸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都能达到较好疗效,中药熏蒸疗法创伤小、疗效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瘀热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变过程中产生的病理因素。因先天禀赋不足,复加外感六淫、内伤七情,进而化生火毒,酿生瘀热。致病特点主要表现为缠绵难愈、多脏同病、易致出血、耗气伤津。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基本病机是肝肾阴虚为本,瘀热、风毒痹阻为标,而瘀热痹阻是病理机制中的重要环节,故治疗采用凉血化瘀、祛风解毒法,主方选《千金要方》犀角地黄汤,并常与解毒法、蠲痹通络法、补肝益肾法、益气养阴法配伍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大黄素、小檗碱对HepG2细胞产生胰岛素抵抗的预防作用及机制。方法:首先用MTT法筛选大黄素、小檗碱作用于HepG2细胞的实验浓度,然后用软脂酸诱导HepG2细胞,同时分别加入大黄素、小檗碱干预,并设正常组、对照组进行比较,通过葡萄糖氧化酶法、蒽酮法、RT-PCR法,观察大黄素、小檗碱对HepG2细胞上糖代谢及瘦素长型受体、短型受体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对照组成为具有胰岛素抵抗的HepG2细胞,且细胞上瘦素长型及短型受体mRNA的表达水平较正常组显著下降(P < 0.01);而大黄素、小檗碱组培养液中葡萄糖含量、细胞内糖原含量以及细胞上瘦素长型及短型受体mRNA的表达水平较正常组无明显改变(P > 0.05)。结论:大黄素、小檗碱均能预防HepG2细胞产生胰岛素抵抗,这一作用与它们影响 HepG2细胞上糖代谢及瘦素受体mRNA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8.
大黄素、小檗碱对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的预防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大黄素、小檗碱对HepG2细胞产生胰岛素抵抗的预防作用及机制。方法:首先用MTT法筛选大黄素、小檗碱作用于HepG2细胞的实验浓度,然后用软脂酸诱导HepG2细胞,同时分别加入大黄素、小檗碱干预,并设正常组、对照组进行比较,通过葡萄糖氧化酶法、蒽酮法、RT-PCR法,观察大黄素、小檗碱对HepG2细胞上糖代谢及瘦素长型受体、短型受体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对照组成为具有胰岛素抵抗的HepG2细胞,且细胞上瘦素长型及短型受体mRNA的表达水平较正常纽显著下降(P〈0.01);而大黄素、小檗碱组培养液中葡萄糖含量、细胞内糖原含量以及细胞上瘦素长型及短型受体mRNA的表达水平较正常组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大黄素、小檗碱均能预防HepG2细胞产生胰岛素抵抗,这一作用与它们影响HepG2细胞上糖代谢及瘦素受体mRNA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大黄素和小檗碱对高浓度游离脂肪酸(FFA)诱导HepG2细胞的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用高浓度的FFA培养HepG2细胞,诱导为IR的细胞模型,测定培养液中葡萄糖浓度及细胞内糖原含量作为模型鉴定指标;MTT法分别检测大黄素和小檗碱的最适药物浓度;RT-PCR方法检测细胞中脂联素受体2(AdipoR2)、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的mRNA表达。结果: (1) IR的模型组培养液中葡萄糖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细胞内糖原含量显著减少,AdipoR2和PPARγ mRNA表达下降,PEPCK mRNA表达升高(P<0.01)。(2)培养液中分别加入大黄素、小檗碱和吡格列酮可明显改善IR。结论: 高浓度的FFA培养HepG2细胞,能够诱导IR,大黄素、小檗碱能显著改善FFA引起的IR,并且可能通过AdipoR2、PPARγ、PEPCK而起作用。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