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水栀子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对水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var.radicans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通过NMR等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12个化合物,其中3个为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分别为京尼平苷(1)、去乙酰车叶草苷酸甲酯(2)、6′-O-sinapoylgeniposide(3);4个为二萜类化合物,分别为西红花苷-1(4)、西红花酸(5)、西红花苷-2(6)、西红花苷-3(7);4个为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芦丁(8)、5,7,3′,5′-四羟基-6,4′-二甲氧基黄酮(9)、5-羟基-7,3′,4′,5′-四甲氧基黄酮(10)、麦黄酮(11);1个三萜类化合物为熊果酸(12)。结论化合物2、3、5~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9和1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大花胡麻草环烯醚萜苷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廖立平  张紫佳  胡之璧  侴桂新  王峥涛 《中草药》2012,43(12):2369-2371
目的 研究大花胡麻草Centranthera grandiflora的化学成分.方法 运用硅胶柱色谱方法及制备液相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大花胡麻草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环烯醚萜苷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桃叶珊瑚苷(1)、玉叶金花苷(2)、8-表番木鳖碱(3)、8-表番木鳖酸(4)、玉叶金花酸(5)、梓醇(6)、栀子新苷甲酯(7)、京尼平苷酸(8)、6-O-methylaucubin (9).结论 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胡麻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栀子果实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柱色谱方法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栀子的果实中分离并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山栀子苷(1),去乙酰车叶草苷酸(2),8-羟基-十五烷二酸(3),肌醇(4),densispinin D(5),3,4-二羟基哌啶酸(6),3-羟基哌啶酸(7),α-D-吡喃葡萄糖基-(1→1')-3'-氨基-3'-去氧-β-D-吡喃葡萄糖苷(8),β-D-吡喃木糖基-(1→6')-O-β-D-吡喃葡萄糖苷(9),β-D-吡喃半乳糖基-(1→6')-O-β-D-吡喃葡萄糖苷(10)。结论:化合物2~10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植物化学和现代谱学分析相结合的手段,针对性地开展条叶龙胆中特征性成分——环烯醚萜类化学成分的研究,并对所分离得到的环烯醚萜类单体成分进行细胞毒活性试验,为新的抗肿瘤药物研发提供物质基础。方法:运用现代植物化学的研究手段对条叶龙胆进行针对性的提取、分离,并利用包括核磁共振(1D,2D NMR)、质谱等多种谱学手段对其进行结构鉴定,采用MTT方法测定各单体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细胞毒活性。结果:从条叶龙胆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9个环烯醚萜类成分,分别鉴定为天目地黄苷A(1),天目地黄苷E(2),6-酮基-8-乙酰钩果草苷(3),6,7-去氢-8-乙酰钩果草苷(4),齿叶玄参苷A(5),大花木巴戟苷C(morinlongoside C,6),3'-O-β-D-吡喃葡萄糖基獐牙菜苷(7),地黄新苷B(8)和地黄新苷C(9)。采用MTT方法对化合物1~9进行细胞毒活性评价,结果显示化合物1、4、5、8对人源肝癌细胞Hep G2增殖具有抑制活性,IC50值分别为13.6、12.0、7.5、9.0μmol·L-1。结论:环烯醚萜类化合物1~9均为从该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且发现了对人源肝癌细胞Hep G2增殖有一定抑制活性的环烯醚萜类成分。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栀子蓝色素的化学结构及其对单胺氧化酶B(MAO-B)的抑制活性,为栀子环烯醚萜类资源性化学成分的合理利用及价值提升寻求潜在可行途径。方法:采用纤维素酶催化水解栀子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得到其苷元,经与氨基酸反应,D101型大孔树脂柱色谱及制备液相色谱分离纯化,获得栀子蓝色素单体,综合运用核磁共振波谱和质谱技术鉴定其结构;以苯甲胺为MAO-B反应底物,与栀子蓝色素单体体外孵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苯甲胺的代谢产物苯甲醛生成量,以甲醇(A)-50 mmol·L-1磷酸钾缓冲液(B,pH 3.2)(2∶3)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45 nm,以评价栀子蓝色素化合物对MAO-B的抑制效果。结果:合成并鉴定了8种栀子蓝色素(栀子蓝色素A~H)。在MAO-B抑制试验中,与栀子苷比较,栀子蓝色素D,E的抑制活性明显增强(P<0.05);与6β-羟基京尼平苷比较,栀子蓝色素G,H的抑制活性明显增强(P<0.05,P<0.01),这4种栀子蓝色素均表现出比原型化合物更好的MAO-B抑制活性。结论:栀子蓝色素为一分子氨基酸与一分子环烯醚萜形成的简单化合物,部分栀子蓝色素具有比原型化合物更好的MAO-B抑制活性,不同底物生产出的栀子蓝色素存在活性差异,可基于试验优选制备高价值栀子蓝色素,扩展栀子蓝色素的应用范围,丰富栀子环烯醚萜类成分的综合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课题在前期化学研究的基础上,对野蚕豆根中的环烯醚萜类化合物进行系统的化学分离及结构鉴定,从而为其抗炎、抗肿瘤、心血管疾病防治等药理活性成分研究提供化学物质基础和科学依据。方法:综合运用常压柱层析、中压柱层析、制备型和半制备型高效液相层析、重结晶等现代分离分析技术和大孔树脂、正相硅胶、反相硅胶、凝胶等分离材料,对野蚕豆根进行化学成分分离。结果:从野蚕豆根中分离并鉴定了9个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分别为:桃叶珊瑚苷、玉叶金花苷、8-epiloganin、8-epiloganic acid、玉叶金花苷酸、梓醇、栀子新甙甲酯、京尼平苷酸、6-O-methylaucubin。结论:以上9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胡麻草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软枣猕猴桃Actinidiaarguta果实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SephadexLH-20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和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根据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软枣猕猴桃75%工业乙醇冷浸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物中共分得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R,6R,9R)-三羟基-大柱香波龙烷-4,7E-二烯-3-酮-9-O-β-D-吡喃葡萄糖苷(1)、(6S,9R)-玫瑰花苷(2)、槲皮素-3-O-β-D-半乳糖苷(3)、紫云英苷(4)、香草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5)、1-O-feruloyl-β-D-glucopyranoside(6)、阿魏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7)、红景天苷(8)、3-hydroxy-1-(4-O-β-D-glucopyranosyl-3-methoxyphenyl) propan-1-one(9)、5-O-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10)、5-O-咖啡酰基奎宁酸丁酯(11)、5-O-阿魏酰基奎宁酸甲酯(12)、5-O-香豆酰基奎宁酸甲酯(13)、咖啡酸(14)和原儿茶酸(15)。结论化合物1为1个未见文献报道的甲基环己烯型降倍半萜苷类化合物,命名为软枣猕猴桃苷A;化合物2、5和7~13为首次从猕猴桃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为首次从软枣猕猴桃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轮叶马先蒿的环烯醚萜苷成分及其抗补体活性。方法:通过溶血实验,以抗补体活性为导向分离手段,对轮叶马先蒿各部位进行抗补体活性测试,采用各种色谱法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确定化合物的抗补体活性成分。结果:轮叶马先蒿正丁醇部位抗补体活性较强,从中分离鉴定了12个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分别为:玉叶金花苷酸甲酯(1)、小米草苷(2)、龙船花苷(3)、桃叶珊瑚苷(4)、玉叶金花苷酸(5)、山栀苷甲酯(6)、京尼平苷(7)、7-去氧栀子新苷(8)、乙基胡桃苷(9)、乙基表桃叶珊瑚苷(10)、7-去氧-8-表番木鳖酸(11)、kankanoside A(12)。化合物5、6、11对经典途径的补体激活具有抑制作用。结论:其中,化合物7、8、12为首次从马先蒿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6、9、10、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显示出较强的抗补体活性,50%抑制溶血浓度(CH_(50))为164μg/mL,可作为今后开发天然补体抑制剂的候选化合物。  相似文献   

9.
白花蛇舌草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永勇  罗佳波 《中药材》2008,31(4):522-524
目的:对中药白花蛇舌草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应用波谱技术及文献对照方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自白花蛇舌草中初步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为鸡屎藤次苷甲酯(Ⅰ),去乙酰车叶草苷酸甲酯(Ⅱ),10-去氢京尼平苷(Ⅲ),2-羟基-3-甲基蒽醌(Ⅳ),豆甾醇(Ⅴ)。结论:化合物Ⅱ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得的环烯醚萜类成分,Ⅲ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的环烯醚萜类成分。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八仙花Hydrangea macrophylla叶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和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1H-NMR、13C-NMR、MS等波谱学技术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八仙花叶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断马钱子苷乙基甲基缩醛(1)、断马钱子苷二甲基缩醛(2)、断氧化马钱子苷(3)、7-去氧马钱子酸(4)、马钱子酸(5)、8-表马钱子苷(6)、马钱子苷(7)、7-脱氢马钱子苷(8)、獐牙菜苷(9)、表断马钱子苷半缩醛内酯(10)、断马钱子苷半缩醛内酯(11)。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八仙花叶苷。化合物3、8为八仙花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珍珠母超微粉蛋白、寡肽对小鼠镇静安眠作用。方法利用PCPA制造小鼠失眠模型,观察小鼠的自主活动情况,ELISA法测小鼠血中ATCH含量并计算脑及脑系数。结果阳性对照组、寡肽组小鼠的自主活动次数显著降低,小鼠血中ACTH的含量增加,但脑干系数无影响。结论超微粉寡肽类成分(MCP)镇静安眠活性最强,为镇静安眠主要活性部位,调节ACTH可能是其镇静安眠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2007年11月至2008年11月就诊的主观性耳鸣患者246例,排除其他中医证型,主要研究肾精亏损型耳鸣患者耳鸣的临床特征,变化规律及耳鸣产生的影响等.[方法]选择肾精亏损型耳鸣患者,记录临床症状及体征,采用电测听及耳鸣匹配、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等方法检查,并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年龄以51~60岁最多见,其次为61~70岁.耳鸣响度的自我评分与响度匹配值之间无关联.大多数病例的耳鸣病程在一年之内.大部分患者受耳鸣困扰的程度在中度以下.ABR测试结果听力正常者占25%,右侧和左侧听神经传导至脑干功能障碍患者分别占13%和19%,双侧听神经传导功能障碍占16%.[结论]临床耳鸣患者多数为肾精亏损型,年龄以51~60岁最多见,男女比例相当,大部分患者听神经传导障碍和脑干功能障碍,高音调耳鸣患者居多.  相似文献   

13.
股骨颈骨折是发生于老年人的常见骨科病,以女性多见。因老年人骨质疏松,有机质少,应变力差,所以只需较小扭转暴力就能引起骨折。骨折后,由于骨折部位血供差,骨折不愈合的可能性大,加之患者年老体弱、长期卧床,易发生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因此恰当的护理非常重要,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蔚晓慧 《山东中医杂志》2003,22(10):585-586
简要论述了《老老恒言》中有关老年养生的思想和方法 ,认为饮食以调理脾胃为要 ,应注意饮食有节、五味调和、清淡为补 ;起居以养静为要 ,应注意调顺四时、起居有常、静养与导引相结合 ;养性以安命为要 ,应注意清心寡欲、修心养性  相似文献   

15.
探讨乳腺增生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依据,泌免疫变化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进行了总结和研究,医药辨治乳腺增生病的新思路。对乳腺增生病的红外光扫描诊断、病理分类、内分以期能够使微观医学与宏观辨证相结合,以开拓中医药辨治乳腺增生病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中石斛药材的演变。结果:1963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石斛来源为兰科石斛属Dendrobium植物的新鲜或干燥茎;1977—200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石斛来源为金钗石斛、环草石斛、马鞭石斛、黄草石斛或铁皮石斛;200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石斛来源为金钗石斛、铁皮石斛或马鞭石斛;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石斛的来源为金钗石斛、鼓槌石斛或流苏石斛,铁皮石斛也从石斛项下都单列出来。讨论:石斛药材基源的变化、铁皮石斛的单列体现出石斛用药的科学性。但铁皮石斛与石斛的性味、功效一致,值得商榷;DNA条形码、分子标记技术等新方法可以应用到石斛药材的鉴别中。  相似文献   

17.
陈斌  苗林 《西部中医药》2005,18(7):17-19
收集我院门诊自2000年10月至2003年9月接诊的往来寒热证患者58例,实验室检查排除疟疾(血涂片均未找见疟原虫),分别从少阳辨证论治33例,从膜原辨证论治25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了竞争力理论与战略理论,分析了中药产业竞争力提升的环境与条件,提出了提升中药产业竞争力的三大战略目标、三大总体战略、四条战略举措及三个实施阶段与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姜黄根茎不同部位外在物理性状和内在化学成分的差异,为姜黄药材的等级划分提供数据基础。方法:在姜黄道地产区收集样品,每份样品按母姜、子姜一级、子姜二级进行分类,分别测定根茎的长度、宽度、厚度、质量、颜色值[明亮度(L*)、红绿度(a*)和黄蓝度(b*)]及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姜黄素、挥发油含量。结果:不同部位姜黄根茎的长度、宽度、厚度、质量、折干率差异较大,其中宽度、厚度、质量在鲜品和干品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子姜二级的折干率显著低于母姜与子姜一级。姜黄不同部位颜色值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姜黄鲜品断面颜色值a*的变异系数最大,颜色值b*次之,颜色值L*最小,姜黄干品粉末颜色值b*的变异系数最大,颜色值L*、a*变异系数较小。姜黄不同部位的姜黄素类成分含量存在差异,子姜一级的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姜黄素含量均高于母姜和子姜二级。结论:综合以上指标,姜黄子姜一级的理化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20.
病性的变化和转化以及疾病的传变是中医病理学的2个核心问题。它们可分别从阴阳五行数学的公理1和公理2、3得到圆满的解释。病性变化,其症结在于主导属性明晰度的大小发生变化;病性转化,其症结则在于主导属性明晰度的正负号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