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清空分散片对大鼠的长期毒性反应,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将1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清空分散片高、中、低剂量组,连续给药3个月,观察大鼠一般体征,并分别于给药3个月及停药4周后,每组解剖20只大鼠进行血液学、血液生化学检查。结果:给药第1周后,高剂量组体质量、摄食量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试验结束(3个月)时高剂量组大鼠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或P0.01)。停药4周后高剂量组大鼠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清空分散片大鼠灌胃给药安全剂量为7.35 g生药/kg以下,约为临床成人拟用量的13.48倍(成人按60 kg计)。推测清空分散片可能对红系细胞有损害作用,停药4周不足以恢复其对红系细胞的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桑胶颗粒对大鼠所产生的长期毒性反应.方法:SD大鼠分别经口灌胃77.0g生药/kg、38.5g生药/kg、19.3g生药/kg3个剂量的桑胶颗粒连续6个月,观察SD大鼠在给药中期、停药次日、恢复期的一般情况、体重、血液学、血液生化学、脏器系数及病理形态学和组织学的变化.结果:桑胶颗粒3个剂量组雄性大鼠给药、恢复期间体重增长慢于对照组,高剂量组大鼠给药后表现轻度流涎,个别血液生化学指标(AST、CK、K+)轻微下降,无其它明显毒副反应出现.结论:桑胶颗粒长期给药无明显毒性,安全剂量大于77.0g生药/kg·d-1.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复方楂金颗粒长期灌胃给药对实验大鼠可能产生的毒性反应,评价其长期用药的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毒理学依据。方法: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复方楂金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相当于原生药为62.5、35.7和17.8 g/kg,为临床推荐用量的35、20和10倍),每组20只,雌雄各半。每周灌胃6天(每周六停药1次),连续给药13周。观察大鼠的一般症状、体质量变化、耗料量,测定血液学指标、血清生化学指标。动物剖检后,称重主要脏器并计算脏器系数,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给药13周后,各组大鼠一般状况良好,体质量增长,摄食情况、血常规和血液生化学指标未见明显异常,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雌性大鼠高剂量组(62.5 g/kg),雄性大鼠中剂量组(35.7 g/kg)肝脏和肾脏脏器系数升高,胸腺脏器系数降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主要脏器的组织形态学检查,高、中剂量大鼠肾小球血管周围可见少量炎细胞。结论:复方楂金颗粒对SD大鼠的安全剂量为17.8 g/kg,雌性大鼠开始出现毒性剂量为62.5g/kg,雄性大鼠在35.7 g/kg剂量可能产生毒性,建议加大用量或延长疗程使用时定期进行血液学指标检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葛黄解酒颗粒长期反复灌胃给药对大鼠血液学、血液生化学及肝脏酒精代谢酶、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采用SD大鼠160只,分为4组,分别为葛黄解酒颗粒11.97、23.94、47.88g(原生药)/kg·d 3个剂量组及蒸馏水对照组。连续给药6个月,每日观察大鼠一般情况,每周记录大鼠进食量和体重1次,于给药满13周(10只)、26周(20只)及停药4周(10只)后对实验大鼠进行血液学、血液生化学、肝组织ADH、ALDH2、CYP2E1、MDA、SOD、GSH-PX检测。结果:给药期间23.94、47.88g(原生药)/kg·d剂量组RBC、HGB、HCT低于对照组;47.88g(原生药)/kg·d剂量组AST、TBIL、CREA降低;11.97g(原生药)/kg·d剂量组ADH降低,23.94g(原生药)/kg·d剂量组MDA升高,47.88g(原生药)/kg·d剂量组GSH-PX升高。结论:葛黄解酒颗粒长期反复给药对大鼠血液学、血液生化学及肝脏酒精代谢酶、氧化应激无较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大鼠和小鼠口服同仁牛黄清心丸的急性毒性及长期毒性作用,为临床试验设计人用安全剂量和主要观察指标提供参考。方法:以SPF级ICR小鼠测定最大给药量的急性毒性试验;用SPF级SD大鼠进行长期毒性试验,160只大鼠按性别与体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同仁牛黄清心丸高[3.06 g生药/(kg·d)]、中[1.53 g生药/(kg·d)]、低[0.77 g生药/(kg·d)]剂量组,每日按1.0 m L/100g灌胃给药1次,每周给药6 d,连续灌胃26周,并分别于给药13、26周和停药4周时分批处死动物,观察大鼠的一般行为、体重增长、食量消耗,进行血常规及血液生化学指标、尿常规检查、系统尸解及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小鼠体重增长、摄食量及大体解剖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试验过程中未见动物死亡。长期毒性各给药组大鼠的外观体征、行为活动、粪便性状及摄食量等未见明显异常,各剂量组的血常规、生化学、脏器指数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病理学检查对照组及给药组均有少数动物个别组织出现异常,但与对照组比较,各给药组均未出现相关毒性病理病变。结论:小鼠灌胃同仁牛黄清心丸允许的最大给药量为28.235 g生药/(kg·d),相当于人日用剂量的461倍;在本实验条件下大鼠口服同仁牛黄清心丸高[3.06 g生药/(kg·d)]、中[1.53 g生药/kg·d]、低[0.77 g生药/(kg·d)]剂量组26周均未见明显毒性反应,该剂量下同仁牛黄清心丸对SD大鼠无明显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仙茅乙醇提取物重复给药对大鼠所产生的毒性作用和靶器官,毒性损害的可逆性,剂量-反应(效应)关系,并探讨可能的毒性作用机制。方法:设仙茅醇提物120g生药/kg、60g生药/kg3、0g生药/kg和空白对照组(等容量蒸馏水),每日灌胃给药1次,连续给药30天、90天以及停药恢复性观察15天。观察一般症状和体征、血液细胞学、血液生化学及肉眼、光镜和电镜病理学观察。结果:仙茅乙醇提取物灌胃给药30天后,未见明显异常;90天后1,20g/kg组血清BUN高于对照组(p<0.05)1,20、60、30g/kg组CREA高于对照组(p<0.01),1206、0g/kg组ALT高于对照组(p<0.05~0.01)。高、中、低剂量组雌、雄大鼠肝脏和肾脏器系数高于对照组(p<0.01),高、中剂量组雄性大鼠睾丸脏器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中剂量组子宫脏器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光镜下仙茅醇提物大剂量组大鼠的主要脏器无明显改变,透射电镜下观察发现给药高剂量组大鼠肝、肾无明显改变,而雄性大鼠的睾丸及雌性大鼠的卵巢均呈现线粒体肿胀,空泡等病理改变。停药15天后观察,上述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仙茅乙醇提取物120g/kg长期反复给药,可能引起血清BUN、CREA及ALT升高,肝脏、肾脏、睾丸和卵巢系数增加,透射电镜可见睾丸和卵巢主要表现为线粒体肿胀,空泡变性等超微结构病理学改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药乳岩宁方对SD大鼠的长期毒性反应,确定其安全剂量范围,评价中药乳岩宁方的安全性,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乳岩宁低、中、高剂量组。给药组大鼠灌胃不同剂量(相当临床成人用量的10、25、62.5倍剂量)的乳岩宁方,连续给药60d后一半大鼠处死取材,停药后继续观察2周(恢复期),另一半大鼠处死取材。观察给药期和恢复期大鼠的毒性反应,记录死亡情况。检测给药期及恢复期大鼠的血液学指标,包括红细胞(RBC)总数、白细胞(WBC)总数及其分类(L、S、M、E、B)、血小板(PLT)计数、血红蛋白(Hb)含量,血液生化学指标,包括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尿素氮(BUN)、肌酐(Cr)及重要脏器(肝、心、脾、肺、肾)的病理组织学变化情况。结果:给药期与恢复期期间,实验大鼠的外观体征、行为活动、饮食、呼吸等均正常,体重逐渐增加,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乳岩宁方低、中、高剂量组大鼠的血液学和血液生化学主要指标均在正常范围,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肉眼及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各给药组大鼠重要脏器均未见病理学异常改变。结论:乳岩宁方无明显的慢性毒性反应,安全性较好,可按照推荐剂量临床长期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甜茶多酚的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将40只小鼠随机分为给药组与空白组,给药组每天给予小鼠灌胃0.4mL·20g~(-1) Body weight(BW)的甜茶多酚,空白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给药7天,观察小鼠的体重、进食量及组织病理学等变化以评价甜茶多酚的急性毒性。将120只大鼠分为甜茶多酚低、中、高剂量(27g·kg~(-1)·d~(-1)、54g·kg~(-1)·d~(-1)、108g·kg~(-1)·d~(-1))组及空白对照组,每天灌胃1次,空白对照组给予等量蒸馏水。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状况及给药12周、停药2周后大鼠的体重、脏器指数、血液学、血液生化学及病理组织学变化以评价甜茶多酚的长期毒性。结果:急性毒性:小鼠给予大剂量甜茶多酚,第3天后,小鼠的进食量、体重、肝病理切片与空白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长期毒性: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大鼠的体重均明显降低(P0.05);中剂量组大鼠的心脏指数明显增高(P0.05),高剂量组大鼠的脾脏指数明显降低(P0.05),停药恢复后心、肝、脾、肺、肾的脏器指数与空白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剂量组大鼠Na~+浓度显著性增高外(P0.05),血液生化学、血液电解质与空白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甜茶多酚口服给药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观察补正续骨丸对糖皮质激素致肾虚模型大鼠体质量、免疫器官重量及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含量的影响。探讨其对糖皮质激素致肾虚的影响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将77只雌性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7组,空白对照组(等体积蒸馏水),模型对照组(等体积蒸馏水),补骨丸低、中、高剂量组(1.11、2.22、4.44 g生药/kg),中药阳性对照药仙灵骨葆胶囊组(0.54 g/kg),西药阳性对照药组阿仑磷酸钠片(0.9 mg/kg),每组11只,除空白对照组肌注生理盐水外,其余各组均后肢交替肌注地塞米松1.50 mg/kg,每周2次,共8周,从第3周起,按15 m L/kg灌胃给药,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灌胃给予等体积蒸馏水,每天1次,连续给药6周。结果:补骨丸中、高剂量组给药1周后(试验第3周)体质量逐渐升高,中(2.22 g生药/kg)剂量组给药5、6周后(试验第7、8周)体质量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高(4.44g生药/kg)剂量组给药3、4、5、6周后(试验第5、6、7、8周)体质量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补骨丸低、中、高(1.11、2.22、4.44 g生药/kg)剂量组脾重量与胸腺重量高于模型对照组,并且中、高剂量组脾重量与胸腺重量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P<0.01);模型对照组血清钙与碱性磷酸酶含量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模型对照组血清磷含量高于空白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补骨丸中、高(2.22、4.44 g生药/kg)剂量组血清磷含量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补骨丸低、中、高(1.11、2.22、4.44 g生药/kg)剂量组血清钙含量低于模型对照组,但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补骨丸低、中、高(1.11、2.22、4.44 g生药/kg)剂量组碱性磷酸酶高于模型对照组,但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补骨丸中、高剂量组给药后体质量逐渐升高,具有改善糖皮质激素致肾虚模型大鼠体质量下降的作用。补骨丸低、中、高剂量组脾重量与胸腺重量高于模型对照组,并且中、高剂量组脾重量与胸腺重量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P<0.01)。表明补骨丸具有改善糖皮质激素致肾虚模型大鼠免疫器官重量下降的作用。补骨丸中、高剂量组血清磷含量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具有提高糖皮质激素致肾虚模型大鼠血清磷含量的作用,同时具有提高血清碱性磷酸酶、降低血清钙含量的作用趋势(P>0.05)。  相似文献   

10.
方法:试验用大白鼠分为空白对照组、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每组30只,雌雄各半.灌服剂量分别为16g药材/kg、12g药材/kg、8g药材/kg,连续灌服24周,每周灌服6天,每日1次,分别于试验12周及24周时各取1/3群大鼠进行血液学、血液生化学、病理组织学各项指标检测,余鼠于停药2周后重复上述指标检测.结果:给药12周试验结果表明:大鼠一般情况、摄食量、体重增加、血液学、血液生化学、心、肝、脾、肺、肾、肾上腺、甲状腺、胸腺、子宫、卵巢、睾丸、附睾、前列腺、胰腺、大脑等脏器指数、病理组织学等各项指标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均未见明显改变;24周大鼠试验结果表明:在给药12周试验基础上,继续灌服12周各项检测指标均与对照组一致,未见因长期灌服引起的毒性反应.结论:未见动物因长期灌服森登四味胶囊产生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11.
头皮静脉穿刺是儿科护士必备的技术,其成功率的高低直接危机患儿的痛苦乃至生命,掌握这门过硬的技术,尽量做到一针见血,是儿科护士的天职,也是衡量合格护士的标准之一。本人从事儿科护理工作已多年,现将这方面的体会做一报告。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伤寒与温疫的证治特点、《伤寒论》与《温疫论》的篇章结构、张仲景与吴又可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现代医学对出血热与鼠疫的认识,梳理热病证治的发展历史与脉络。  相似文献   

13.
《伤寒论》这一中医经典著作,指导临床,疗效显著,活人无数,尤其是对外感热病的发展影响颇深.伤寒学派是以研究或阐述张仲景《伤寒论》辨证论治及理法方药为中心的医学学术群体,该学派学术璀璨,连绵千年.现就以古代此派的形成、发展、争鸣3个阶段进行初步探析,认为其形成于晋唐,发展于宋元,争鸣于明清.  相似文献   

14.
近百年来,公开发表的研究《伤寒论》的学术论文约3万篇,内容涉及张仲景生平事迹、《伤寒论》版本传承、《伤寒论》学术思想和临床应用研究等多个方面。民国时期是近代仲景学术研究的萌芽——发动期,这一时期的文章具有以下时代特点:①期刊和作者群有明显的地域和社团性;②体现了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方向;③研究空间不断扩大;④学术争鸣空前活跃。  相似文献   

15.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到文化大革命爆发的近20年间,是新时期仲景学说研究队伍的形成———发展期。在这一时期,对《伤寒论》原著的注释和校正工作,揭开了新中国教材编写的序幕;对《伤寒论》中一些有代表性问题或关键性字词的考订,是一个特点;对《伤寒杂病论》方法论的研究,也是这一时期出现的新特点。此外,这一时期,对六经的研究逐渐深入;对方证的研究仍是热门话题;对伤寒方中用药规律的研究出现热潮;对张仲景治疗方法原理的研究开始活跃;比较性研究热度不减;专题性研究渐成趋势。  相似文献   

16.
根据“穴位组学概念”的提出,针对针刺机理进行深入研究。目的在于揭示针刺的生物学基础,阐明针刺的科学性,并对相关针刺处方进行优化,围绕临床针刺治疗手段中的关键技术进行标准化与规范化研究,实现针刺科学机理转化为实际应用,从而更好的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17.
中药蛇床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姜涛  李慧梁 《中草药》2001,32(2):181-183
概述近年来有关蛇床子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腧穴热敏化艾灸对压疮患者的治疗护理效果。方法:对Ⅰ、Ⅱ期压疮患者治疗组采用腧穴热敏化艾灸治疗,每次灸至感传现象消失,每日1次。对照组不避热敏化穴,在患者压疮部位附近穴区采用红外线照射40min后,将百多邦软膏敷于压疮疮面,以无菌纱布覆盖,每日1次。两组同时加强专科护理措施,并在疗程(包括不足7d痊愈者)结束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100%、72.4%。二者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腧穴热敏化艾灸疗法对压疮患者疗效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艾灸足三里在脾胃病的临床疗效肯定,其机制研究也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不断完善。大量研究证明,艾灸足三里促进胃黏膜修复的信号传导是通过神经实现的,其作用机制是系统而复杂的,既可以直接调节胃肠内分泌激素的水平,也可以作用于胃黏膜损伤的信号传导途径上。因此,艾灸足三里对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病变及病变的各个阶段都有一定作用,且作用机制不尽相同。据现有研究,对未来艾灸足三里的机制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0.
《宋以前伤寒论考》是日本汉方现代医家研究《伤寒论》的成果。是书既重视古代文献的梳理,又结合临床的诊疗实际,考据宋以前的《伤寒论》,提出时态系列伤寒论、痰饮伤寒论、阳明病胃家寒及《金匮要略》杂病是伤寒的伴随症状等很多独到见解,对我国的《伤寒论》研究有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