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登革热与登革出血热的中医辨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惠德 《新中医》1992,24(6):48-50
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是登革病毒引起的由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本病好发于夏秋季,以6~10月为高峰,患者多为青壮年,其发病急骤,传变迅速,流行广泛。登革热以畏寒、高热、头痛、周身肌肉、骨关节痠痛、皮疹为主要临床表现;登革出血热是登革热的一种严重类型,它除有典型登革热的临床表现外,还可出现出血、休克等危重证候。近年来本病已成为  相似文献   

2.
林良国 《新中医》1993,(9):51-52
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经蚊虫传播的急性传染病。登革热以恶寒,发热,头痛,肌肉、骨关节痠痛,斑疹为主要表现;登革出血热是登革热的一种严重类型,它除有典型登革热的表现外,还可有出血、休克等证候。本病归属中医“温疫”的范畴,按其不同的发病季节和证候特征,可称为“暑热疫”、“湿热疫”、“暑湿挟疠”。“湿温”、“伏暑”等。目前西医对本病未有特异性治疗方  相似文献   

3.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由伊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本文报道的是登革热并发颅内感染这种较少出现的重症登革热。治疗上以中医的"透热转气"法为主要治疗手段,同时配以适当的西医治疗,患者神志状况、发热、斑疹等不适症状明显改善。中西医结合的特色治疗方案为这类急性的重症传染性热性疾病提供新的思路和发挥空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登革热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特点,为登革热的临床预防和诊疗提供思路。方法纳入2014年9月至10月就诊于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的登革热患者193例。采用标准化的9种中医体质类型评定标准对所有登革热患者进行中医体质判定。从总体质分布、性别差异、年龄差异等角度对登革热患者的体质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193例登革热患者中湿热质和痰湿质的分布最多,分别为81例(41.97%)和49例(25.39%);不同性别和年龄段的登革热患者的体质均以湿热质和痰湿质为主;不同性别和年龄段登革热患者的体质分布类型没有差异。结论登革热患者以湿热质和痰湿质最为常见,可指导临床有针对性地对易感人群进行体质调整,依据体质类型对已患病者进行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5.
2014年广东地区登革热爆发流行,中医药积极参与当地的登革热诊治。笔者在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对登革热患者进行查看并参与部分患者的诊治,结合相关资料对登革热的中医证治提出几点思考:登革热的命名尚不统一,称为“登革热疫”较“温疫、疫疹”等更为合适,亦可与传统命名如“暑温、湿温”等相结合或并列;登革热患者多具有消化系统症状、舌苔腻等,夹杂湿邪,与当地湿热气候相关;登革热初起多有类似于表证症状,如恶寒、头身痛、无汗等,但实无表邪,并非伤寒,因此不当辛温发汗解表,而重在透散邪气。治疗应当采用余师愚败毒散之意,去其爪牙,促邪外透。登革热的出血是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异常所致,初期、极期的出血与热入营血相关,但恢复期的皮肤斑疹考虑是正气鼓舞祛邪外出、气血渐复的表现;中医药参与登革热的治疗关键在于注重初期和重症的治疗,初期中医药介入治疗,促邪外透、去其爪牙,避免轻症转为重症登革热。  相似文献   

6.
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属于中医“温疫”范畴。1986年海南岛流行的登革热,起病急,发病率高,并发症多,病情比往年加重。目前,此病西医尚缺乏特效治疗,中医治疗登革热的报道亦不多。为摸索中医药对此病的作用,我们于1986年  相似文献   

7.
<正>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发病率高,每年均有小范围的散发流行。主要临床特点为突发高热。三红征(面红、颈红、胸背红),伴头痛,全向肌肉关节痛、皮疹、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一般预后良好。登革出血热具有典型登革热的临床表现,同时有出血、休克等,病情凶险,预后较差。目前西医对该病尚缺乏特效疗法。广东省中医院急症科主任梅广源教授于五六十年代赴海南进行登革热的防治工作,在用中药治疗该病方面有着丰富  相似文献   

8.
正1前言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ENV)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是全球传播最广泛的蚊媒传染病之一。近年来,我国登革热疫情逐渐由东南沿海地区向全国各地蔓延。我国登革热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与国外地方性流行地区报道有较大差异,绝大多数患者为成人,重症病例多为伴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临床医师对登革热早期诊断及重症救治经验不足。为规范登革热的诊断、治疗和预防,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相似文献   

9.
<正>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所引起的由埃及伊蚊或白纹伊蚊传播的急性、自限性发热疾病。在东南亚经常有流行,其发病与发热消退和血小板减少有关。查阅以往医学文献,登革热病例少数并发出血,或出血症状轻微,一般仅限于牙龈出血、鼻出血、血尿或月经增多等,眼部症状过去认为除结膜充血、出血外无其他眼部改变~([1,2)],登革热并发视网膜出血的病例少有报道。从2014年9月开始,广东接连报道有登革热病例发生,至今,广东全省共有20个地级市累计报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广东省登革热患者发病特点与五运六气的关系。方法纳入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中国疾病监测报告中所记录的广东省确诊的登革热病例共52960例,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该省的气候特点和登革热的高发时间,通过五运六气理论推算并进行印证,探讨五运六气与登革热发病特点的相关性。结果通过五运六气理论推算出2014年为登革热爆发年,每年9至11月为登革热高发月份,与实际结果一致。结论登革热的发病与五运六气之间有明显相关性,可以利用中医学五运六气理论去推测未来登革热疫情发生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林路平  艾香英  贾士杰  谭颖 《新中医》2016,48(7):224-226
正登革热(Dengue fever,DF)是一种由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V)引起、由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近年来,登革热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流行区域也不断扩大~([1~2])。2014年广东省出现登革热疫情爆发,截至2014年10月31日,全省共有20个地级市累计报告登革热病例42358例,其中接近90%病例发生在广州市~[3]。谭行华主任是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广州中医药大学和广州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导  相似文献   

12.
<正>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蚊媒传播传染病,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登革热重要的传播媒介埃及伊蚊和白蚊伊蚊在云南边境地区分布广泛,而且邻国登革热流行严重,边境居民登革热抗体阳性率高[1]。2013年8月中旬至12月初,景洪市首次发生登革热流行,我院是当地唯一的一家传染病院,共收治患者217例,现将护理情况报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217例,男132例,女85例。年龄最小2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广东省登革热发病周期与五运六气学说周期之间的关联性,并预测登革热流行病学趋势。方法:采用复Morlet小波对广东省1981~2014年34年间登革热年发病率进行周期分析,探讨其与运气周期的关联性,分析波峰对应年份的干支特点。结果:登革热年发病率有9年和17年2个准周期。9年和17年时间尺度所对应的波幅都逐年下降,表明登革热的年发病率有逐渐下降的趋势。9年准周期和五运的10周期有一定的吻合,高发年份为土运和火运之年;17年准周期和六气中的18年准周期也有一定的吻合。在9年准周期中,登革热的发病高峰对应六气中的君火在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金银花治疗登革热的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方法 运用TCMSP、UniProt数据库筛选金银花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CTD和DisGeNET数据库检索登革热疾病相关靶点;对金银花活性成分作用靶点与登革热疾病相关靶点取交集(共同靶点),即得金银花治疗登革热的潜在作用靶点;采用Cytoscape 3.8.2软件构建金银花治疗登革热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网络;对共同靶点进行蛋白互作(PPI)网络分析、MCODE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共得到金银花活性成分12种,活性成分作用靶点209个,登革热疾病相关靶点3 374个,共同靶点124个。关键活性成分包括槲皮素、木犀草素、山柰酚和β-胡萝卜素等;核心靶点包括ALB、AKT1、TP53、IL6、TNF、VEGFA等;主要生物学过程包括外源性刺激引发自身免疫、氧化应激反应、细胞凋亡等;关键KEGG通路包括IL-17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C型凝集素受体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和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等。结论 金银花治疗登革热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主要...  相似文献   

15.
正在今年6月中旬,武汉天河机场海关工作人员从来自柬埔寨航班的旅客中,发现一名中国籍发热病人,这名病人曾有头痛、眼眶痛等症状;自述于2个月前赴柬埔寨工作,停留2个月后,又经武汉入境。随后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医学排查,发现这名病人背部出现大片红色皮疹,立即采集该病人的血样和咽拭子样本送检,结果显示为登革热,这是近来发现的首例输入性登革热病例。  相似文献   

16.
最近关于登革热在广东出现的病情,引起读者的广泛关注。对此,北京友谊医院、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甘绍伯研究员称,登革热是一种热带病,北京不是流行区。感染者只限于热带疫区居民或者去热带疫区的旅游者。  相似文献   

17.
运用回顾性分析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索中医治疗普通登革热的辨证论治规律。方法 以2014— 2020 年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普通登革热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挖 掘普通登革热的证型和方药;并对研究对象进行二次辨证与计数;再利用网络药理学探索中药的潜在作用机 制。结果 普通登革热有3 个证型,按频数由高到低排序为:“风热夹湿,邪在卫气”证、“湿热伤络,邪侵营 血”证、“肺脾气虚,余邪未尽”证。共挖掘出3 首新方,登革1 号方可疏风清热、兼以祛湿;登革2 号方功 善清热解毒、疏风祛湿;登革3 号方擅长清热祛湿、凉血止血;3 首新方均可能含有槲皮素、木犀草素,可能 作用于TNF、IL6、AKT1,可能通过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活性的正调节、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 信号通路等发挥治疗作用。结论 该研究挖掘了普通登革热的3 个证型与3 首中药新方,并认为3 首新方可能 有病毒抑制作用,且可能与炎症、免疫、凋亡调节等相关,但又各有差异。  相似文献   

18.
刘仕昌教授治疗登革热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志云 《新中医》1994,26(10):11-12
刘仕昌教授治疗登革热经验史志云主题词登革热/中医药疗法,辨证分型,刘仕昌登革热是登革热病毒通过伊蚊为媒介所致的急性传染病。好发于夏秋季节,尤以6~10月为高峰,患者多为青壮年。临床上以高热,畏寒、头痛、肌肉关节疼痛、皮疹为特征。本病起病急骤,传变迅速...  相似文献   

19.
<正>登革热是登革病毒感染引起,除常见的登革热外,登革病毒感染还可造成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出血热和休克综合征的病死率高。登革病毒属黄病毒属,是一种由蚊媒传播的急性传染病毒。近年来,登革热流行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已成为目前世界上分布最广、发病最多的虫媒病毒病,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但目前对登革热的发病机制仍然不是很清楚,主要是由于感染登革病毒后,只有人类才表现出临床症状,所以急需某种合适的动物模型,来探讨登革病毒及  相似文献   

20.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2014年广东全省累计报告登革热病例38753例。目前登革热尚未有特效疗法,主要以对症和支持疗法为主。在2014年7-10月间作者以《伤寒论》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减治疗以腹泻、发热为主诉的登革热患者15例,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