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登革热与登革出血热的中医辨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惠德 《新中医》1992,24(6):48-50
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是登革病毒引起的由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本病好发于夏秋季,以6~10月为高峰,患者多为青壮年,其发病急骤,传变迅速,流行广泛。登革热以畏寒、高热、头痛、周身肌肉、骨关节痠痛、皮疹为主要临床表现;登革出血热是登革热的一种严重类型,它除有典型登革热的临床表现外,还可出现出血、休克等危重证候。近年来本病已成为  相似文献   

2.
林良国 《新中医》1993,(9):51-52
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经蚊虫传播的急性传染病。登革热以恶寒,发热,头痛,肌肉、骨关节痠痛,斑疹为主要表现;登革出血热是登革热的一种严重类型,它除有典型登革热的表现外,还可有出血、休克等证候。本病归属中医“温疫”的范畴,按其不同的发病季节和证候特征,可称为“暑热疫”、“湿热疫”、“暑湿挟疠”。“湿温”、“伏暑”等。目前西医对本病未有特异性治疗方  相似文献   

3.
疫疹是由疫疠毒邪所致的急性外感热病 ,本病发病急 ,传变快 ,临床上以壮热、肌肤斑疹及各种出血为特征。根据疫疹的特征 ,岭南常见的传染病登革热、登革出血热、流行性出血热等属本病范畴。1 登革热、登革出血热的证治研究岭南炎热多湿 ,有利蚊子生长繁殖 ,人易感受疫疠之毒而引发本病。登革热、登革出血热以热毒壅盛 ,毒瘀交结为其病机 ,疫疠毒邪中的热邪与毒邪同属阳热性质 ,一般来说 ,热毒比热邪致病更急更重 ,故有毒为热之甚之说。临床上将疫毒引起的高热证称为热毒证或火毒证 ,以示区别一般热证 ,余师愚《疫病篇》中说 :“此烈毒鼎沸…  相似文献   

4.
阴阳毒与登革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登革热是一种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临床有两种表现:一为典型登革热,仅见寒战高热、头疼、肌肉关节疼痛、皮疹等,极少死亡;一为登革出血热,除有上述症状外,还有严重出血,甚则休克、昏迷、抽搐等,病势凶险。  相似文献   

5.
<正>感染34926例,死亡6例—广东省卫计委2014年10月16日通报全省今年确诊登革热数据。鉴于登革热由广东地区局域"公共卫生安全"事件有向"公共安全危机"事件转化的趋势,普及相关医学知识和防控措施来遏制该病的蔓延便成为当务之急。登革热的由来:古老的疾病现实的困惑登革热以及登革出血热是由于蚊虫传播的登  相似文献   

6.
<正>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发病率高,每年均有小范围的散发流行。主要临床特点为突发高热。三红征(面红、颈红、胸背红),伴头痛,全向肌肉关节痛、皮疹、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一般预后良好。登革出血热具有典型登革热的临床表现,同时有出血、休克等,病情凶险,预后较差。目前西医对该病尚缺乏特效疗法。广东省中医院急症科主任梅广源教授于五六十年代赴海南进行登革热的防治工作,在用中药治疗该病方面有着丰富  相似文献   

7.
论20世纪中医外感热病临床学术的创新发展(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续上期)3.4.7治疗登革出血热何氏曾报道(新中医1987,10:8)用凉血化瘀方药为主治疗登革出血热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具体治法:药用大黄5~10 g,赤芍、生地各30 g,丹皮、紫草各20 g,人中白10 g。腹痛者,加四逆散、木瓜、槟榔;恶心呕吐者,加法夏、竹茹;发热甚者,加石膏、知母、白花蛇舌草、青蒿、金银花;头身痛者,加葛根;尿血者,加白茅根、小蓟、大蓟;大便脓血者,加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湿重者加苍术、茵陈蒿。每日2~3剂。另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9~60 m l加入糖盐水中静滴,局部填塞止血,休克者抗休克。共治疗登革热出血热27例,结果:治疗1周痊愈1…  相似文献   

8.
<正>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或白纹伊蚊叮咬传播。一、病原学登革病毒属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登革病毒颗粒呈球形,直径45~55 nm。登革病毒共有4个血清型(DENV-1、DENV-2、DENV-3和DENV-4),4种血清型均可感染人,其中2型重症率及病死率均高于其他型。登革病毒对热敏感,56℃30分钟可灭活,但在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用中医药辨治登革热及登革出血热102例,总有效率94.1%;与对照组107例(总有效率40.2%)比较,两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同时,治疗组在截断其疾病的传变途径、减少出血发生及尽早恢复血小板正常方面亦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0.
登革热1029例临床治疗小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德芳 《新中医》1994,26(6):36-38
根据登革热发病的临床特点,认为本病属于“瘟疫”范畸。应用协定处方登革汤治疗1029例,结果治愈1013例,好转11例,转院1例,死亡4例。  相似文献   

11.
汤宝宁 《光明中医》1998,13(6):46-46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属中医“温病”范畴,多尿是EHF的特征,如果尿量24小时超过6000ml或更多,可出现酸中毒、电解质紊乱、营养障碍综合征、感染、休克、意外脑出血等,并由此而猝死。因此,对多尿期的治...  相似文献   

12.
猪苓汤治疗流行性出血热休克期报告——附2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行性出血热(以下简称出血热)临床表现复杂,病死率较高,休克期稀释性低钠综合征(以下简称低钠综合征)是造成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980年冬至1981年春,我们根据休克微循环学说,结合中医理论,选用《伤寒论》猪苓汤为主治疗本病休克期患者13例,并以西药治疗的同期患者12例为对照,初步认为猪苓汤治疗出血热休克期的疗效较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运用回顾性分析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索中医治疗普通登革热的辨证论治规律。方法 以2014— 2020 年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普通登革热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挖 掘普通登革热的证型和方药;并对研究对象进行二次辨证与计数;再利用网络药理学探索中药的潜在作用机 制。结果 普通登革热有3 个证型,按频数由高到低排序为:“风热夹湿,邪在卫气”证、“湿热伤络,邪侵营 血”证、“肺脾气虚,余邪未尽”证。共挖掘出3 首新方,登革1 号方可疏风清热、兼以祛湿;登革2 号方功 善清热解毒、疏风祛湿;登革3 号方擅长清热祛湿、凉血止血;3 首新方均可能含有槲皮素、木犀草素,可能 作用于TNF、IL6、AKT1,可能通过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活性的正调节、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 信号通路等发挥治疗作用。结论 该研究挖掘了普通登革热的3 个证型与3 首中药新方,并认为3 首新方可能 有病毒抑制作用,且可能与炎症、免疫、凋亡调节等相关,但又各有差异。  相似文献   

14.
本期导读     
<正>登革热是登革病毒经蚊媒传播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临床表现为高热、头痛、肌肉、骨关节剧烈酸痛、皮疹、出血倾向、淋巴结肿大、白细胞计数减少、血小板减少等。是东南亚地区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新流行区各年龄组均易感但以青壮年发病者居多。蚊虫是本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其中伊蚊是传播登革病毒的主要蚊种,包括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本病潜伏期2~15日,平均为6日左右。目前西医对本  相似文献   

15.
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鼠类传播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以发热、出血、低血压、休克、肾脏损害为主要表现。典型的肾综合征出血热包括五期: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此病发病急,病情复杂多变,病死率高,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护理,配合治疗,以便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6.
<正>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蚊媒传播传染病,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登革热重要的传播媒介埃及伊蚊和白蚊伊蚊在云南边境地区分布广泛,而且邻国登革热流行严重,边境居民登革热抗体阳性率高[1]。2013年8月中旬至12月初,景洪市首次发生登革热流行,我院是当地唯一的一家传染病院,共收治患者217例,现将护理情况报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217例,男132例,女85例。年龄最小2岁,  相似文献   

17.
正1前言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ENV)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是全球传播最广泛的蚊媒传染病之一。近年来,我国登革热疫情逐渐由东南沿海地区向全国各地蔓延。我国登革热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与国外地方性流行地区报道有较大差异,绝大多数患者为成人,重症病例多为伴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临床医师对登革热早期诊断及重症救治经验不足。为规范登革热的诊断、治疗和预防,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相似文献   

18.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2014年广东全省累计报告登革热病例38753例。目前登革热尚未有特效疗法,主要以对症和支持疗法为主。在2014年7-10月间作者以《伤寒论》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减治疗以腹泻、发热为主诉的登革热患者15例,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正> 对流行性出血热(下称出血热)危证的治疗,是出血热治疗成败的关键;而要提高中医对出血热的疗效,必须抓住危证治疗研究这关键一环。近年报道各期主要死因是:发热期为严重与凶险型输液反应所致的超高热与高热性脑水肿以及难治性休克;休克期为难治性休克与多脏器功能衰竭(MSOF)、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以及腔道大出血、脑水肿、脑出血;少尿期为尿毒症、心衰、肺水肿、脑水肿、脑出血、腔道大出血、高血容量综  相似文献   

20.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属病毒引起的以啮齿类动物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本病毒的典型临床表现是发热、出血、肾脏损害三类主要症状及发热、低血压休克、少尿、多尿和恢复期五期经过。重症病人五期中前二、三期可以重叠。少数暴发型病人发热期明显缩短,并迅速出现休克和急性肾功能衰竭。2000-2004年,我院应用血液净化对流行性出血热病人进行治疗护理,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