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王宇卿  李淑娇 《中草药》2019,50(3):568-572
目的建立黄芩特征化学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相关联的二维指纹图谱,研究黄芩抗氧化活性物质。方法利用高效液相多检测器联用在线检测体系,对黄芩中化学成分进行检测,共鉴定出抗氧化活性的成分10种;然后采用清除效率为指标对各活性成分的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结果黄芩苷、5,7,2′,5′-四羟基-8,6′-二甲氧基黄酮、5,7,2′-三羟基-6-甲氧基黄酮、黄芩素等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清除自由基的活性;6-C-阿拉伯糖基-8-C-葡萄糖基白杨素、6-C-葡萄糖基-8-C-阿拉伯糖基白杨素、千层纸素苷、白杨素-7-O-葡萄糖醛酸苷、汉黄芩苷、去甲汉黄芩素等化合物清除自由基的活性次之。结论采用HPLC-ABTS-DADQ-TOF/MS对黄芩中的抗氧化活性成分进行快速分析鉴定,为黄芩的抗氧化物质基础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黄芩酒炙前后化学成分变化,为建立全面的黄芩饮片质量评价方法提供参考。方法 HPLC法建立黄芩片、酒黄芩的特征图谱,并生成对照特征图谱,标定共有峰并进行相似度评价。采用UPLC-Q-TOF/MS定性分析黄芩酒炙前后化学成分,利用UPLC-TQMS对2种饮片中11种黄酮类成分(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苷、汉黄芩素、千层纸素A、千层纸苷、野黄芩苷、芹菜素、高车前素、木犀草苷、白杨素)进行定量分析,并以含量为变量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建立了黄芩片、酒黄芩的特征图谱,标定9个共有峰,2种饮片相似度均在0.947以上。在黄芩饮片中,共发现50种成分,通过多级质谱数据分析,保留时间匹配,并结合对照品及数据库检索,鉴定了其中44种成分。UPLC-TQMS定量结果显示酒炙后黄芩中黄芩苷、汉黄芩苷等黄酮苷类成分含量略有下降,黄芩素、汉黄芩素等黄酮苷元类成分含量稍有增加。经多元统计学分析,2种饮片有明显的分离趋势,载荷图结果表明黄芩苷、汉黄芩苷、千层纸苷的含量差异可能是引起黄芩酒炙前后化学成分变化的主要因素。结论黄芩酒炙后没有新增或消失成分,但成分含量有所变化。所建立黄芩饮片的定性、定量方法重现性好,分析快速、准确,可用于黄芩饮片酒炙前后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UPLC法比较生黄芩、酒黄芩、黄芩炭中5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方法各样品溶液的分析采用Acquity UPLC HSS T3色谱柱(2.1 mm×100 mm,1.8μm);流动相乙腈-0.5%甲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3 mL/min;检测波长280 nm。结果5种黄酮类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100.17%~106.00%,RSD 2.00%~3.37%。黄芩酒炙后,野黄芩苷、黄芩苷和汉黄芩苷3种黄酮苷含量均有所下降,而黄芩素和汉黄芩素2种黄酮苷元含量有所增加;黄芩炒炭后,3种黄酮苷的含量下降更为明显,而2种黄酮苷元的含量明显增加。结论该方法准确稳定,重复性好,可用于黄芩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黄芩在干旱条件下的差异初生代谢和次生代谢产物含量变化的生物学本质。方法 利用超高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飞行时间质谱法(UHPLC-ESI-Q-TOF-MS/MS)分析代谢变化。结果 在干旱条件下黄芩根部得到具显著差异的化合物11种(VIP值≥2)。干旱条件下柠檬酸含量降低、莽草酸含量升高,表明在逆境条件下初生代谢减弱,次生代谢增强。在次生代谢产物中,干旱处理组通过生物合成和转化提高次生代谢产物的含量,调节各成分含量的比例,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苷,汉黄芩素,白杨素,圣草酚,5,2'',6''-三羟基-7,8-二甲氧基黄酮,5,8-二羟基-6,7-二甲氧基黄酮,3,5,7,2'',6''-五羟基黄酮等生物活性和药理活性较强的多酚羟基的游离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显著升高。黄芩大量的化合物犹如复杂的缓冲溶液,不断通过生物合成和转化来快速精确维持活性氧平衡,从而对不断变化的环境胁迫做出应答。该结果阐明了道地药材质量形成的本质和药材成分复杂的本质原因。结论 含量较低而活性较高的成分也是决定药材质量重要因素,高含量成分和高活性相结合可更好评价道地药材质量。  相似文献   

5.
刘金欣  孟繁蕴  张胜海  卢恒  周骁腾  侯静怡  李耿 《中草药》2014,45(10):1477-1480
目的 建立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同时测定黄芩中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苷、汉黄芩素、千层纸素A 5种成分的方法。方法 采用UPLC色谱系统,BEH C18色谱柱(50 mm×2.1 mm,1.7 μm);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0.6 mL/min;进样量为2 μL;检测波长为280 nm。结果 本方法可在15 min内完成1次色谱分析,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苷、汉黄芩素、千层纸素A色谱峰之间有良好的分离度,5种成分的浓度和各自峰面积之间有着良好的线性关系,精密度、重复性及加样回收率的RSD均小于3.0%。结论 本方法快捷、准确,重复性好,能同时测定黄芩中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苷、汉黄芩素、千层纸素A 5种成分的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水煎液中的化学成分,并对其中的主要成分进行定量研究,为黄芩质量标准的建立和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定性分析采用UHPLCLTQ-Orbitrap MS技术,0.1%甲酸水-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分析化合物的精确相对分子质量及碎片离子信息。通过对照品对比、分析化合物质谱裂解碎片推测未知物。定量分析采用HPLC-UV技术,1%乙酸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测定10批黄芩中主要成分含量。结果 从黄芩水煎液中分析鉴定了86种化合物,含65个黄酮、11个有机酸、7个氨基酸、2个苯乙醇苷、1个其他类化合物。对黄芩中黄芩苷、汉黄芩苷、千层纸素A-7-O-β-D-葡萄糖醛酸苷、黄芩素、汉黄芩素及千层纸素A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表明黄芩不同批次之间的黄酮类成分含量有一定差异,但6个黄酮的总量相对稳定(18.09%~25.33%,RSD为9.95%)。结论 全面分析了黄芩水煎液的化学成分,并建立了6个黄酮成分的定量分析方法,可为黄芩的质量控制和质量标准建立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7.
黄芩中主要黄酮类成分的含量分析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目的:建立黄芩中主要黄酮类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DAD)含量测定方法,并研究产地、生长年限、采收期、栽培和加工方法等对主要黄酮类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Thermo ODS-2 Hypersil色谱柱(4.6 min×250mm,5μm),以乙腈-0.1%磷酸水一四氢呋喃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74 nm,流速1.00 mL·min~(-1),柱温26℃,进样量20μL.结果:6个主要黄酮,黄芩苷(1)、千层纸素A苷(2)、汉黄芩苷(3)、黄芩素(4)、汉黄芩素(5)和千层纸素A(6),分别在选定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3),平均加样回收率介于96.6%~103.0%,RSD均小于5.0%(n=9).结果:不同产区黄芩质量差异很大.传统道地和传统非道地黄芩药材中黄酮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但现在道地与非道地、传统道地与现在道地黄芩药材之间化合物1,2以及6个黄酮含量之和存在较显著差异;生长年限对药材质量影响不是特别显著,但一、二年生药材中的黄酮含量稍高;春季采收比秋季采收的黄芩黄酮含量高;野生与栽培药材中的黄酮含量除化合物3,6外,其他没有显著性差异;与药材比较商品饮片中黄酮苷的含量较低,而黄酮苷元的含量则较高.结论:本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黄芩药材质量检测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胡恋琪  孙豪杰  熊优  邱婷  王雅琪  杨明 《中草药》2020,51(10):2618-2626
目的基于"成分-靶点-代谢"关系筛选黄芩酒炙前后质量标志物(Q-marker)。方法依据黄芩酒炙前后差异性化学成分,结合网络药理学与代谢组学,构建"差异成分-作用靶点-代谢组学"网络关系;将黄芩中黄酮苷类成分与苷元成分、差异成分与内源性代谢物进行相关性分析。挖掘生黄芩和酒黄芩Q-marker。结果整合网络药理学与代谢组学结果,预测分析得到黄芩苷、千层纸素A-7-O-葡萄糖醛酸苷为生黄芩潜在Q-marker;黄芩素、汉黄芩素为酒黄芩潜在Q-marker。结论酒炙促进黄芩中苷元类活性成分的溶解和吸收是其炮制的重要机制。中药饮片炮制前后的差异鉴定、网络药理学及代谢组学的结合为发现和确认中药质量标志物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苦参汤黄酮类成分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该指纹图谱与组方药味黄芩和苦参的相关性。方法:采用HPLC方法,在检测波长280 nm 和365 nm下,建立苦参汤黄酮类成分的指纹图谱;通过分析苦参汤不同配伍的HPLC图谱,探讨全方指纹图谱共有指纹峰与处方药味的相关性;采用添加对照品分析方法对共有指纹峰进行化学成分确认。结果:在检测波长280 nm下,苦参汤黄酮类成分的HPLC指纹图谱有19个共有指纹峰,除2个峰来源于苦参外,其余峰均来源于黄芩,其中8个峰分别为黄芩苷/三叶豆紫檀苷、汉黄芩苷、木犀草素、黄芩素、千层纸素A、 5,8-二羟基-6,7-二甲氧基黄酮、汉黄芩素和芒柄花素/白杨素。在检测波长365 nm下,有22个共有指纹峰,13个峰来源于黄芩,6个峰来源于苦参,其中11个峰分别为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千层纸素A、 5,8-二羟基-6,7-二甲氧基黄酮、汉黄芩素、白杨素/7-甲氧基黄酮、2′,4-二羟基-4′,6′-二甲氧基查耳酮、4,4′-二甲氧基查耳酮、黄腐醇和苦参啶。结论:在检测波长280 nm 和365 nm下获得的苦参汤黄酮类成分的HPLC指纹图谱共有指纹峰来源于组成药味黄芩和苦参,其中以365 nm为检测波长,建立苦参汤黄酮类成分的HPLC指纹图谱,更具代表性和全面性。  相似文献   

10.
一测多评法测定银黄制剂中4种黄酮类成分含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建立一测多评法测定银黄制剂中黄芩黄酮类成分含量的分析方法,证明一测多评法用于复方制剂的可行性。方法 以银黄制剂为研究对象,建立汉黄芩苷(wogonoside)、黄芩素(baicalein)和汉黄芩素(wogonin)与黄芩苷(baicalin)间的相对校正因子。分别采用外标法和一测多评法测定银黄制剂中4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并将一测多评法的计算值与外标法实测值用相对误差进行比较。结果 黄酮类成分间的相对校正因子分别为f 274 nm汉黄芩素/黄芩苷=1.20,f 274 nm黄芩素/黄芩苷=1.62,f 274 nm汉黄芩素/黄芩苷=1.68。一测多评法的计算结果与外标法的实测值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实验所得的相对校正因子可信。结论 一测多评法可作为一个新的质量评价模式用于银黄制剂中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1.
李会娟  宋殿荣 《河南中医》2016,(6):1076-1078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对中医治疗先兆流产文献分析时发现,白术、黄芩配伍使用频率较高。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尿、止汗安胎,两药配伍使用具有清热除湿,健脾安胎作用,临床治疗脾胃虚弱、湿热不化致先兆流产者。黄芩、白术乃"安胎圣药"起源于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篇》,被后世诸多医家用于治疗先兆流产,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文献和临床经验。目前对黄芩白术配伍治疗先兆流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调节母胎界面免疫作用、支持妊娠黄体功能作用、抑制子宫平滑肌收缩作用三个方面。对其胚胎毒性研究方法主要为动物实验、体外模拟实验等,研究对象也只是单味黄芩、白术或其单体成分,其体内配伍应用的胚胎毒理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聚类分析法在黄芩鉴别分类中的应用   总被引:34,自引:3,他引:31  
苏薇薇 《中国中药杂志》1991,16(10):579-581
对10个不同产地的黄芩样品进行了薄层色谱分析,从薄层色谱中提取反映样品间质量差异的数量化特征,全部数据用聚类分析的数学方法进行处理,准确地区分了中国药典规定的正品黄芩和4种非正品黄芩:甘肃黄芩、粘毛黄芩、滇黄芩、丽江黄苓。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栽培黄芩和野生黄芩的抗炎、解热作用和对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并比较它们的药效。方法:以巴豆油致小鼠耳肿胀法和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渗出法比较栽培黄芩与野生黄芩的抗炎作用;以干酵母致大鼠发热法比较其解热作用;采用碳廓清实验比较其对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栽培黄芩和野生黄芩均能明显抑制巴豆油致小鼠耳肿胀和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降低干酵母致大鼠发热模型的体温、提高小鼠碳廓清指数(K)值和吞噬指数(α)值。结论:栽培黄芩和野生黄芩都具有抗炎、解热作用,可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药效学比较两者无显著性差异,为栽培黄芩代替野生黄芩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黄连解毒汤的药动学-药效学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宋珏  路通  谢林  刘晓东 《中草药》2011,42(10):2042-2046
目的研究大鼠给予黄连解毒汤(HJD)、黄芩提取物及黄芩苷后,血清中黄芩苷和汉黄芩苷的经时变化及抗氧化作用的药动学-药效学(PK-PD)相关性。方法以HPLC法同步监测血清黄芩苷、汉黄芩苷的水平,求算其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并将含药血清抗氧化作用的效应-时间曲线下面积(AUE)与对应的AUC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HJD、黄芩提取物及黄芩苷的lgAUC-AUE均呈近似"S"形曲线。结论 HJD、黄芩提取物及黄芩苷的抗氧化作用与血清黄芩苷、汉黄芩苷水平呈正相关,黄芩苷可能是HJD及黄芩抗氧化作用的活性成分,汉黄芩苷也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柴胡黄芩配伍应用对小鼠急性癫痫模型的影响。方法:60只昆明小鼠被随机分为6组,即模型组(A组),柴胡黄芩5∶2组(B组),柴胡黄芩1∶1组(C组),柴胡组(D组),黄芩组(E组),地西泮组(F组),每组各10只,制备小鼠最大电休克(MES)急性癫痫模型;另取180只昆明小鼠按上述分组方法分别制备小鼠戊四氮(PTZ)、士的宁(STR)、匹罗卡品(PLCP)急性癫痫模型。结果:B、F组可显著降低MES小鼠惊厥率(P<0.05),明显延长PTZ小鼠发作性阵挛潜伏期、发作性强直潜伏期以及死亡潜伏期(P<0.05),以及STR小鼠死亡潜伏期(P<0.01)。仅F组可延长PLCP小鼠强直及死亡潜伏期(P<0.01)。结论:柴胡黄芩配伍应用有抗惊厥、抗癫痫作用,其中以柴胡黄芩5∶2组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本文概述了近年来黄芩所含特征性成分的代谢研究现状,表明肠道菌群在黄芩代谢中具有重要作用,为进步研究黄芩的自身生物利用度及代谢特征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子芩与枯芩对大鼠大肠湿热证的药效差异,通过现代药理实验验证将黄芩分为子芩与枯芩分别入药的科学性。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子芩低、高剂量组(0.9,3.6 g·kg~(-1)),黄芩组(0.9 g·kg~(-1)),枯芩低、高剂量组(0.9,3.6 g·kg~(-1)),复方黄连素片组(0.045 g·kg~(-1)),每组8只。选择大肠湿热证大鼠模型,选择体温、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回肠病理切片、结肠病理切片、炎症因子以及分泌型免疫球蛋白(SIg)A含量为指标评价子芩与枯芩对大肠湿热证的治疗作用,综合评价子芩与枯芩的药效差异。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对2种饮片抗大肠湿热证药理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剂量的子芩和枯芩均能降低大肠湿热证模型大鼠的体温、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2,IL-6,IL-1β和肠黏膜SIg A含量,且大部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与等剂量枯芩组比较,相应剂量子芩组效果更好,且大部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PLS-DA结果显示子芩与枯芩各聚类于一侧。结论:子芩与枯芩对大肠湿热证均具有治疗作用,但两者的作用强度有明显差异,子芩优于枯芩,验证了古方中用子芩专泻大小肠下焦之火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8.
酒黄芩HPLC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云  冯卫生  朱振华  冯云霞  孙维英 《中药材》2006,29(12):1289-1292
目的:对酒黄芩进行HPLC指纹图谱研究,为酒黄芩质量控制模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方法:选择HPLC-UV指纹图谱。色谱条件:Hypersil C18柱(200 mm×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4%磷酸水溶液-乙腈线性梯度洗脱;流速:1.0 m l/min;柱温28℃;检测波长277 nm。结果:对不同产地正品黄芩进行规范炮制加工后得到的酒黄芩指纹图谱无明显差异。结论:该方法重现性好,可为酒黄芩的质量控制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肖凌  姜涛  聂晶  程樱 《中国中药杂志》2016,41(12):2216-2220
硫磺熏蒸会导致中药材化学成分发生改变,国家对于中药材及饮片的加工贮藏已不再建议使用硫磺熏蒸的方法。该文为分析硫磺熏蒸对黄芩药材质量的影响,采用蒸馏-离子色谱法对180批黄芩饮片,26批黄芩药材,测定二氧化硫残留量;采用LC-MS结合主成分分析法,比较硫黄熏蒸前后,黄芩中化学成分的变化;并分析硫熏前后黄酮类成分的含量。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结果,以《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二氧化硫残留限量≤150 mg·kg~(-1)计算,74批不合格,不合格率35.9%。不合格样品全部为饮片。通过指纹图谱对比及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硫熏前后黄酮类成分未发生明显变化,但黄酮苷类成分呈下降趋势,黄芩苷含量变化明显。硫磺熏蒸过程中黄酮苷类成分水解成苷元,导致苷类成分下降,此问题对黄芩质量产生影响。黄芩饮片在炮制加工过程中的打硫现象非常严重,提示监管的重点环节在饮片生产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