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比较芒针阴阳透刺法与常规针刺治疗中风后痉挛性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痉挛性肢体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接受基础治疗,观察组采用芒针阴阳透刺法,穴取患侧阳陵泉透悬钟、曲池透温溜、环跳透风市、肩髃透曲池等;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穴取患侧内关、水沟、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肩髃等。两组均每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5次,2周为一疗程,共计2个疗程。于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改良肌张力Ashworth量表(MAS)评级、Fugl-Meyer肢体功能活动评定量表(FMA)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Barthel指数记分法)评分,并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MAS评级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MA、ADL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0.0%(24/30),高于对照组的70.0%(21/30,P0.05)。结论:芒针阴阳透刺法可改善中风后痉挛性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肌张力、痉挛程度及运动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疗效优于常规针刺。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针刺督脉结合筋膜松解手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临床确诊为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调控血压、血糖、血脂等基础治疗,对照组以口服巴氯芬片结合常规中风后康复训练为治疗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施以针刺督脉穴位为主的针刺治疗联合筋膜松解手法治疗。在治疗前后,采用改良的Ashworth痉挛状态量表(MAS)、简化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UE)、改良Barthel指数(MBI)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上肢痉挛程度、上肢功能及自理能力进行评估,根据MAS分级结果对两组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并检测两组血清γ-氨基丁酸(GABA)水平。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MAS分级、FMA-UE及MBI评分、血清GABA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4周后对照组除MBI评分无明显改善外(P>0.05),FMA评分、MAS分级及血清GABA水平均有改善(P<0.05,P<0.01),而观察组MAS分级、FMA-UE评分、MBI评分及血清GA...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芒针阴阳透刺法联合温阳通络汤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及对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110 例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55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联合温阳通络汤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芒针阴阳透刺法治疗。比较2 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 评分、Berg 平衡功能(BBS) 评分、神经递质、血液循环相关指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舌质紫暗、肢体麻木、脉络瘀血、感觉障碍评分及谷氨酸(Glu)、同型半胱氨酸(Hcy)、三酰甘油(TG)、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上述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FMA 评分、BBS 评分、γ-氨基丁酸(GABA) 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且研究组上述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芒针阴阳透刺法联合温阳通络汤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疗效确切,能够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恢复兴奋、抑制神经递质的平衡。  相似文献   

4.
《陕西中医》2016,(8):1068-1069
目的:对比阴阳经穴透刺与独取阳明经穴针刺在中风后遗症痉挛性瘫痪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2例中风后遗症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6例。对照组接受独取阳明经穴针刺治疗,治疗组接受阴阳经穴透刺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8周治疗完成后,治疗组上肢及下肢Ashworth评分均低于对照组,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治疗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治疗期间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阴阳经穴透刺治疗可有效的提高中风后遗症痉挛性瘫痪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微创透穴埋线法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配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对照组各脱落1例。在基础治疗上,观察组给予微创透穴埋线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两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 assessment,FMA)、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修订Barthel指数计分法(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各项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1),治疗后组间差异P0.01,观察组的各项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微创透穴埋线法可提高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改善肌张力异常增高的程度,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6.
李洁新 《北京中医药》2012,31(5):360-362
目的探讨芒针透刺配合放血疗法对中风后上肢肌张力增高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确诊为中风后上肢肌张力增高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其中治疗组采用芒针透刺配合放血疗法,对照组采用一般物理康复疗法。应用改良的Ashworth评分标准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估,进而比较2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患者的Ashworth分级0~4级评定的评分结果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2组间比较,治疗组的肌痉挛程度Barthel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芒针透刺配合放血疗法在改善中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的肌痉挛程度Barthel指数优于芒针透刺拮抗肌疗法。  相似文献   

7.
《陕西中医》2015,(11):1518-1519
目的:探讨芒针透刺法对中风后偏瘫肌张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对芒针透刺组(治疗组)和常规针刺组(对照组)肌张力Ashworth量表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进行评分。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芒针透刺法能显著改善中风后偏瘫肌张力及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芒针透刺拮抗肌结合肌张力平衡促通技术对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确诊为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治疗组采用芒针透刺拮抗肌结合肌张力平衡促通技术疗法,对照组采用芒针透刺拮抗肌疗法。应用改良的Ashworth评分标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表及Barthel指数评分法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估,进而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①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患者的肌痉挛程度、肢体运动功能及Barthel指数的评分结果均较治疗前明显有所改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②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治疗组的肌痉挛程度、肢体运动功能及Barthel指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芒针透刺拮抗肌结合肌张力平衡促通技术疗法在改善中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的肌痉挛程度、肢体运动功能及Barthel指数方面均优于芒针透刺拮抗肌疗法。  相似文献   

9.
摘 要:目的:探讨筋骨三针疗法联合Bobath疗法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疗效分析。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116例分为对照组(n=58,Bobath疗法)和治疗组(n=58,筋骨三针疗法联合Bobath疗法),对比治疗后临床疗效、FMA评分、MBI评分和CSI评分、MAS分级及血清TGF-β1和NSE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76%);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83%);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较高(P<0.05);治疗前两组FMA评分、MBI评分和CSI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FMA评分和MBI评分明显升高,CSI评分明显降低(P <0.05);且治疗组改善较多(P<0.05);治疗后两组MAS分级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较明显(P <0.05);治疗前两组血清TGF-β1和NSE水平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TGF-β1和NSE水平明显改善(P <0.05);且治疗组降低较多(P <0.05)。结论:采用筋骨三针疗法联合Bobath疗法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患者上肢功能。  相似文献   

10.
段凌云  徐军  石卉 《四川中医》2023,(2):213-216
目的:对“王氏夹脊穴”合“督脉十三针”逆针灸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114例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57)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n=57)采用“王氏夹脊穴”合“督脉十三针”逆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痉挛程度、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2.98%(53/57)显著高于对照组78.95%(45/57),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痉挛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痉挛程度均有缓解,观察组患者痉挛程度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FM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MA评分均有上升,观察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M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BI评分均有上升,观察组M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王氏夹脊穴”合“督脉十三针”逆针灸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效果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神经促通技术联合阴阳经穴透刺治疗中风后遗症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8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均用阴阳经穴透刺治疗,实验组加用神经促通技术治疗,结果:治疗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Ashworth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改良Barthel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组FMA上肢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下肢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总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促通技术联合阴阳经穴透刺治疗中风后遗症痉挛性瘫痪比单一用阴阳经穴透刺治疗中风后遗症痉挛性瘫痪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析康复训练联合巨刺带针运动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诊治的10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资料,其中行康复训练医治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行康复训练联合巨刺带针运动医治的50例患者为研究组,比较两组Fugl-meyer评分、FMA与MBI评分。结果:医治前两组Fugl-meyer评分、FMA与MBI评分比对(P0.05);医治后研究组上肢及下肢Fugl-meyer评分(24.52±3.39)分、(29.69±6.58)分,较对照组高;FMA与MBI评分(67.48±9.39)分、(70.23±9.22)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行康复训练联合巨刺带针运动医治可提高运动功能与自理能力,改善痉挛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体针巨刺法联合八段锦练习治疗卒中上肢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收治的卒中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均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指导,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体针巨刺法联合八段锦练习,均治疗8周。对比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评级、上肢运动功能量表评分(FMA-UE)、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并统计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上肢痉挛MAS评级分布、上肢运动功能FMA-UE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上肢痉挛MAS评级均有降低,且治疗后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上肢运动功能FMA-UE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均较本组有提高,且治疗后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46/5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0%(38/50),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体针巨刺法联合八段锦练习可有助于改善卒中上肢痉挛的患...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筋骨针治疗缺血性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缺血性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应用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筋骨三针疗法治疗,对照组应用单纯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对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肌张力、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改良Ashworth量表MAS分级、上肢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MAS分级、上肢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醒脑开窍结合筋骨针疗法与单纯醒脑开窍针刺法相比,可更有效地减轻缺血性中风患者痉挛上肢的肌张力、改善运动能力并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5.
芒针治疗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50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评价芒针透刺治疗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芒针透刺天突、全知、鸠尾等穴治疗,随机设立毫针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62%,对照组愈显率为24%,两组愈显率对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芒针透刺疗法对改善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的症状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通经解痉针刺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6例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按照1∶1∶1的比例随机分为针刺组、康复组和针刺康复组(针康组),每组3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针刺组采用通经解痉针刺法针灸治疗,康复组采用康复训练治疗,针康组采用通经解痉针刺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每日1次,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于治疗前后分别用改良Ashworth肌张力分级评分法(MA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评定法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3组患者治疗前MAS分级、FMA评分、FC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3组患者MAS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其中针康组治疗后MAS分级优于康复组(P0.05),但与针刺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FMA评分、FC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均0.05);针康组FMA评分、FCA评分均高于其他2组(P均0.05),并且针刺组FMA评分、FCA评分显著高于康复组(P均0.05)。结论通经解痉针刺法配合康复训练能够更好地改善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的痉挛程度,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张春运  张维 《上海针灸杂志》2013,(12):1004-1005
目的观察芒针深刺阿是穴治疗中风后肩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入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芒针深刺阿是穴及毫针针刺"肩三针"治疗,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肩痛频度评估疼痛程度,修订的Barthel指数(MBI)评估日常生活能力,治疗结束后评价两组患者治疗满意度。结果依据VAS评价,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0%,对照组为43.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VAS评分、MBI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1),组间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组间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肩痛频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芒针深刺阿是穴可明显减低中风后肩痛患者的疼痛程度、频度,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中医针药结合治疗脑血管病后痉挛性瘫痪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脑血管病后痉挛性瘫痪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仅采用芍药甘草汤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施以针刺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CSI评分、MAS评分、BI评分及FMA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CSI评分、MAS评分、BI评分、FMA评分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BI评分和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CSI评分和M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针药结合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脑血管病后痉挛性瘫痪患者预后,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留针时间浮刺治疗中风后偏瘫肩痛的临床疗效,寻找浮刺治疗中风后偏瘫肩痛的最佳留针时间。方法将120例中风后偏瘫肩痛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和D组,每组30例。4组均采用浮刺治疗,治疗后分别留针10 min、20 min、30 min、40 min。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4组治疗前后VAS评分、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 4组治疗后不同时间VAS评分、上肢FMA评分和MBI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组治疗后VAS评分、上肢FMA评分和MB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组治疗后VAS评分、上肢FMA评分和MBI评分均呈下降趋势。经10 d、20 d治疗后,C组、D组VAS评分改善明显优于A组、B组(P0.01,P0.05)。结论浮刺能明显缓解疼痛,留针30 min可取得最佳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芒针透刺法对中风偏瘫患者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影响。方法将纳入研究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芒针透刺组和常规针刺组,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ADL)及神经功能缺损(NIHSS)进行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ADL(Barthel)指数及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芒针透刺法能显著提高中风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