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李洁新 《北京中医药》2012,31(5):360-362
目的探讨芒针透刺配合放血疗法对中风后上肢肌张力增高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确诊为中风后上肢肌张力增高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其中治疗组采用芒针透刺配合放血疗法,对照组采用一般物理康复疗法。应用改良的Ashworth评分标准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估,进而比较2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患者的Ashworth分级0~4级评定的评分结果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2组间比较,治疗组的肌痉挛程度Barthel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芒针透刺配合放血疗法在改善中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的肌痉挛程度Barthel指数优于芒针透刺拮抗肌疗法。  相似文献   

2.
《陕西中医》2015,(11):1518-1519
目的:探讨芒针透刺法对中风后偏瘫肌张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对芒针透刺组(治疗组)和常规针刺组(对照组)肌张力Ashworth量表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进行评分。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芒针透刺法能显著改善中风后偏瘫肌张力及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3.
张力平衡针法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肌痉挛3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张力平衡针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肌痉挛的疗效。方法:采用张力平衡针法结合康复训练疗法对脑卒中后肌痉挛患者进行治疗4周。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痉挛等级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上、下肢肌张力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观察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较对照组明显升高。结论:张力平衡针法同现代康复训练相结合的方法相对于康复训练治疗具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电针拮抗肌穴位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132例脑卒中后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电针拮抗肌穴位结合运动疗法组)和对照组(单纯运动疗法组),每组各66例,分别于治疗前后应用MAs评分和Barthel指数变化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9.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MAS评分和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同组MAS评分和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明显(P〈0.05);2组治疗后MAs评分比较差异性显著(P〈0.01);2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明显CP〈0.05)。结论:电针拮抗肌穴位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肌痉挛效果明显,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痉挛程度,提高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强迫疗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神经科基本治疗和康复科基础治疗(包括肌力训练、降张训练、神经促通技术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采用针刺拮抗肌配合强迫疗法治疗,对照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单纯加用强迫疗法治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肢体痉挛状态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定。结果:在肢体肌张力改善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STEF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方面,两组治疗后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拮抗肌结合强迫疗法的治疗方法较单纯运用强迫疗法治疗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疗效明显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分析拮抗肌透刺法和阳明经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同时都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其中治疗组40例,予以拮抗肌透刺法治疗;对照组40例,予以阳明经针刺法治疗。两组均每周治疗6次,4周为1个疗程。结果:①治疗组患者的痉挛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肢体运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②对照组治疗前后患者的痉挛程度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拮抗肌透刺法能有效缓解脑卒中患者肢体痉挛程度,疗效优于阳明经针刺法。  相似文献   

7.
头针结合促通技术对脑卒中偏瘫康复疗效的观察   总被引:36,自引:3,他引:36  
目的:探讨头针配合促通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头针配合促通技术进行康复治疗,对照组单纯进行促通技术治疗,以Fugl-Meyer评分法、Barthel指数进行治疗前后的功能评价.结果:观察组在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ADL)方面治疗后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头针配合促通技术有助于脑卒中患者尽快恢复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芒针阴阳透刺法与常规针刺治疗中风后痉挛性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痉挛性肢体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接受基础治疗,观察组采用芒针阴阳透刺法,穴取患侧阳陵泉透悬钟、曲池透温溜、环跳透风市、肩髃透曲池等;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穴取患侧内关、水沟、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肩髃等。两组均每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5次,2周为一疗程,共计2个疗程。于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改良肌张力Ashworth量表(MAS)评级、Fugl-Meyer肢体功能活动评定量表(FMA)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Barthel指数记分法)评分,并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MAS评级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MA、ADL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0.0%(24/30),高于对照组的70.0%(21/30,P0.05)。结论:芒针阴阳透刺法可改善中风后痉挛性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肌张力、痉挛程度及运动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疗效优于常规针刺。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张力平衡针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肌痉挛的疗效。方法:采用张力平衡针法结合康复训练疗法对脑卒中后肌痉挛患者进行治疗4周。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痉挛等级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lt;0.05);治疗后上、下肢肌张力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lt;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观察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较对照组明显升高。结论:张力平衡针法同现代康复训练相结合的方法相对于康复训练治疗具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张力平衡针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肌痉挛的疗效。方法:采用张力平衡针法结合康复训练疗法对脑卒中后肌痉挛患者进行治疗4周。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痉挛等级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lt;0.05);治疗后上、下肢肌张力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lt;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观察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较对照组明显升高。结论:张力平衡针法同现代康复训练相结合的方法相对于康复训练治疗具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聂文彬  赵宏 《四川中医》2012,(3):109-111
目的:温针经筋刺法治疗卒中后痉痉挛性肩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共纳入6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肩痛患者,温针经筋刺组(治疗组)和常规针刺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温针灸结合经筋刺法配合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配合康复治疗,两组在治疗前后进行VAS评分、肩关节活动度测量(ROM)、Barthel指数评分、改良的Ashworth量表评定。结果:两组在疼痛VAS评分、肩关节活动度、Ashworth分级等方面的评价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温针经筋刺组优于常规针刺组。结论:温针经筋刺法可以有效缓解痉挛性肩痛,缓解肌肉痉挛,增加肩关节活动角度,提高日常生活能力,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方法,且安全无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Bobath、Rood及PNF技术对脑血管病偏瘫痉挛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10月阳江市人民医院神经内、外科及康复科收治的脑血管病偏瘫痉挛患者108例,随机分为Bobath技术组、Rood技术组、PNF技术组以及对照组各27例,四组均进行基础治疗4周,三组技术组患者分别进行相应的抑制降低痉挛的康复训练,采用MAS、FMA、MBI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定。结果:Bobath技术组、Rood技术组、PNF技术组肌张力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四组患者FMA、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Bobath技术组、Rood技术组、PNF技术组FMA、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三组间FMA、M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介入Bobath技术、Rood技术或PNF技术都可以降低脑血管病偏瘫痉挛患者的肌张力,促进偏瘫侧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ADL功能,改善预后;三种康复技术对脑血管病偏瘫痉挛患者的康复疗效无明显差异,在临床实践中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火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名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火针组和常规针刺组,每组各40例。火针组以火针点刺患侧肩髃、臂臑、曲池、手三里、外关、阳池等穴,常规针刺组常规针刺患侧肩髃、极泉、曲池、手三里、外关等穴,每日治疗1次,每2d治疗1次,共治疗30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痉挛侧上下肢肌张力、肢体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上下肢肌张力均减轻,肢体运动功能均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后,火针组上肢肌张力低于常规针刺组,肢体运动功能优于常规针刺组(P0.05,P0.01),两组下肢肌张力及肢体运动功能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比较,火针组总有效率为87.5%(35/40),而常规针刺组为65.0%(26/40),火针组优于常规针刺组(P0.05)。结论:火针疗法在降低中风后患者偏瘫侧肢体肌张力和改善患侧肢体运动功能方面具有较好临床疗效,尤其是改善上肢肌张力和肢体运动方面疗效优于常规针刺。  相似文献   

14.
三棱针刺血治疗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观察三棱针刺血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三棱针刺血疗法治疗偏头痛119例,并与毫针刺法80例对照,分别观察了即时疗效(治疗后30min)和远期疗效(治疗后6个月)。结果与结论 刺血组的总有效率(即时疗效和远期疗效)优于毫针组(P<0.05);刺血组的显效率(即时疗效)明显优于毫针组(P<0.01);刺血组的临床治愈率(远期疗效)优于毫针组(P<0.05)。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理筋推拿配合骨盆PNF技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理筋推拿配合骨盆PNF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拿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WOMAC评分及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理筋推拿配合骨盆PNF技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刺络疗法与西药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疗效对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刺络疗法与西药强的松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疗效差异。方法:将70例紫癜性肾炎急性肾炎综合征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分实证和虚证,实证采用三棱针点刺合谷、曲池、血海等穴,虚证采用毫针浅刺脾俞、肾俞、足三里等穴;对照组口服西药强的松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24 h尿蛋白定量、尿沉渣红细胞数的变化,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37/40),优于对照组的80.0%(24/3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24 h尿蛋白定量、尿沉渣红细胞数均显著改善(均P0.05),且观察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实证组中医症状积分低于虚证组(P0.05)。结论:刺络疗法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口服强的松治疗,且实证疗效优于虚证。  相似文献   

17.
李红波 《上海针灸杂志》2012,31(11):797-798
目的观察十宣刺血对脑卒中患者手指集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5例脑卒中后不能完成手指集团运动的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50例。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十宣刺血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八邪穴治疗。两组治疗后采用上田敏偏瘫手指功能"2-6级判断标准"评定患指集团运动功能。结果治疗2星期后,两组手指集团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十宣刺血可以改善脑卒中后患指集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毫针点刺加参麦针痛点注射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患者随机分成3组。试验Ⅰ组33例,采用毫针点刺加参麦针痛点注射疗法;试验Ⅱ组32例,采用毫针点刺法治疗;对照组31例,采用局部封闭治疗。结果:通过对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比较观察,显示患者术后症状均立即缓解,治疗1疗程后随访1周总有效率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对照组分别达96.9%、90.6%和87.1%,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1疗程后随访3月总有效率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对照组分别达93.9%、75.0%和74.2%,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应用毫针点刺加参麦针痛点注射法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可取得良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头针配合张力平衡针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9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6例)。治疗组采用头针配合张力平衡针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均1次/d,每次留针30min。观察治疗前后评定患者肌张力、肌痉挛状态变化。两组均以14d为1个疗程,疗程之间间隔2d,连续治疗2个疗程,疗程结束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50%,对照组总有效率63.04%,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肌张力、肌痉挛状态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头针配合张力平衡针法能显著改善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的肌张力、肌痉挛状态。  相似文献   

20.
沈巍  孙曌  庄礼兴 《辽宁中医杂志》2010,(11):2228-2230
目的:探讨靳三针结合康复治疗对中风后痉挛瘫患者偏瘫肢体肌力、肌张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77例分为康复组33例,靳三针加康复组34例,在药物对症治疗基础上,分别应用康复治疗、靳三针针刺加康复治疗,治疗前后评定患者肌力、肌张力,以及用Fugl-Meyer评分评定两组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上、下肢肌力较前均有明显改善,靳三针加康复组对上肢肌力的改善优于康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肌张力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经治疗后Fugl-Meyer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靳三针加康复组及康复组均能改善痉挛瘫患者肌力﹑肢体肌张力和运动功能评分,靳三针能提高康复对上肢肌力﹑肢体肌张力和运动功能障碍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