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中风痉挛性瘫痪是临床的疑难病症,在国际上也是公认的难治之证。过去认为痉挛是脊髓、神经元、肌梭和梭内肌过度活跃导致。治疗痉挛的手段主要体现在神经生理学的方法上。然而随着神经药理学的快速发展,学者们发现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导致的痉挛的产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上、下运动神经元、神经元GABA-B受体、神经干、神经肌肉接点、肌肉等不同的解剖部位,有着十分复杂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通督开喑针刺法治疗脑卒中构音障碍患者构音功能改善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针刺组(A)、功能性电刺激组(B)、药物组(C),每组各30例,A组:取主穴百会、哑门、天鼎、廉泉、通里、合谷、太冲针刺法。B组:用功能性电刺激治疗仪贴置于后枕部两侧乳突,选择持续刺激模式治疗。C组:口服药物尼莫地平。结果:通督开喑针刺法治疗脑卒中构音障碍疗效明显优于其他组(P0.05)。同时,通督开喑针刺法对脑出血导致的构音障碍与脑梗死和脑栓塞导致的构音障碍不同病种间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督开喑针刺法治疗脑卒中构音障碍在改善构音功能方面疗效优于功能性电刺激、药物,是脑卒中后构音障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人体仿真体模来测量选择不同曝光剂量在胸-腹部联合扫描中实质器官的吸收剂量及辐射剂量评估。方法对京都科学生产的X线/CT全身可动体模PH2B进行低剂量胸-腹部联合扫描,以管电压120kV,固定管电流400mA组为对照组,相同管电压条件下,低剂量组为实验组,管电流分别为240、200、160、120、80、60、40mA,记录每组扫描方案CT扫描自动生成体模X线剂量参数,包括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剂量(ED)及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指标图像噪声值(SD)、对比噪声比(CNR);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以常规剂量与七组低剂量CT扫描的图片质量、辐射剂量进行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ANOVA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Dunnett-t检验;主观评分资料为非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多组间主观评分资料的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人体仿真体模胸腹部主要脏器与正常人体CT图像相似。肝脏平均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肺、心脏、脊柱及肾脏平均CT值与人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分别较对照组毫安量降低40%、50%、60%、70%、80%、85%、90%,均属于低剂量扫描;随着mA值逐渐降低,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剂量(ED)均随之下降。图像噪声(SD)随着mA值减小而增大,肺、心、肝、骨的图像噪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比噪声比(CNR)随着mA值减小而降低,肺、心、肝、骨的图像对比噪声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三名医师分别对不同组别的肺、心脏、肝脏、骨骼的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胸-腹部联合"一站式"低剂量扫描技术可确保图像质量同时降低辐射剂量,管电压为120kV时,降低管电流为240、200mA,显示胸腹部脏器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针刺推拿分期治疗脑中风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脑中风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现代康复技术治疗加分期针刺、推拿(治疗组)50例,现代康复方法治疗(对照组)50例。每天治疗1次,15次为1个疗程进行疗效评定。采用国际通用的Brunnstrom评估法、FMA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估法评定患者运动功能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各组治疗后Brunnstrom、FMA、Barthel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2组之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推拿分期治疗脑中风患者运动功能障碍有显著的疗效,是目前比较科学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对母胎界面孕酮诱导阻断因子(PIBF)及孕酮受体(PR)表达的影响.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米非司酮药物流产成功(药流成功组,n =30)、失败(药流失败组,n=30)及正常早孕负压吸宫流产(手术组,n=30)绒毛及蜕膜组织中PIBF及PR的表达情况. 结果 PIBF表达于绒毛合体滋养层细胞、细胞滋养层细胞和蜕膜细胞胞质,PR表达于蜕膜组织细胞核.与手术组相比,药物流产的两组绒毛滋养层细胞中PIBF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蜕膜细胞中,药物流产的两组PIBF、PR的表达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药流成功组PIBF及PR的表达低于药流失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期妊娠可能与PIBF及PR的表达降低有关,其成功率与PIBF、PR表达降低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通督推拿法治疗脑卒中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30例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30例通督推拿法治疗,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2组均采用Ashworth分级法(ASS)、Fugl-Meyer评定法(FMA)对治疗前后肌张力,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者肌张力、肢体运动功能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患者肌张力、肢体运动功能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变(P0.01),治疗后2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督推拿对脑卒中痉挛性瘫痪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乳腺多发良性肿瘤的B超引导下真空辅助旋切术与传统手术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于2012年2月-2013年9月间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乳腺多发性良性肿瘤患者(单侧或双侧肿块,2个≤肿块数目≤10个)200例,其中行真空辅助旋切术治疗的患者100例,传统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从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后乳腺外形满意度、术后切口并发症(出血血肿)、切口愈合时间、术后3个月局部有无复发再发6个方面进行优劣势比较。结果真空辅助旋切术组患者的住院平均时间为2.5d、手术平均时间为40min、术后乳腺外形满意度99%、术后血肿1例、切口愈合平均时间3d、术后3个月复查局部无复发再发。传统手术治疗组患者的住院平均时间为6d、手术平均时间为60min、术后乳房外形满意度85%、术后并发症(积液裂开感染)7%、切口愈合平均时间7d、术后3个月复查局部无复发再发。结论对于乳腺多发良性肿瘤患者,B超引导下行真空辅助旋切术的治疗是安全可行的.且优于传统手术。  相似文献   
8.
针刺配合吞咽训练治疗脑中风后吞咽障碍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吞咽训练对脑中风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33例给予吞咽训练,包括温度刺激、吞咽器官基础训练和进食训练;治疗组31例进行针刺治疗和吞咽训练。1d1次,每周6次,2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采用饮水实验、临床疗效评价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2组治疗后饮水试验评分及临床疗效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配合吞咽训练对脑中风后吞咽障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吞咽训练对脑中风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33例给予吞咽训练,包括温度刺激、吞咽器官基础训练和进食训练;治疗组31例进行针刺治疗和吞咽训练。1d1次,每周6次,2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采用饮水实验、临床疗效评价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2组治疗后饮水试验评分及临床疗效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配合吞咽训练对脑中风后吞咽障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芒针透刺拮抗肌结合肌张力平衡促通技术对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确诊为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治疗组采用芒针透刺拮抗肌结合肌张力平衡促通技术疗法,对照组采用芒针透刺拮抗肌疗法。应用改良的Ashworth评分标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表及Barthel指数评分法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估,进而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①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患者的肌痉挛程度、肢体运动功能及Barthel指数的评分结果均较治疗前明显有所改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②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治疗组的肌痉挛程度、肢体运动功能及Barthel指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芒针透刺拮抗肌结合肌张力平衡促通技术疗法在改善中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的肌痉挛程度、肢体运动功能及Barthel指数方面均优于芒针透刺拮抗肌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