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17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回顾性分析针刺结合康复治疗对缺血性中风病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分析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通过我院住院医生电子病历系统检索2014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符合标准病历共521例,在口服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根据软瘫期、痉挛期、相对恢复期,采用相应的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针刺以手足十二针、火针为主,康复训练以运动治疗、作业治疗为主,每周治疗5次,共治疗20次,以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以评价疗效。结果:①治疗后总体运动功能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软瘫期组与痉挛期组、相对恢复期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痉挛期组和相对恢复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青年组与中年组、老年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中年组和老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康复治疗方案对缺血性中风病运动功能障碍有改善作用,其疗效可能与运动功能分期、年龄有关。  相似文献   
2.
多数学者从风、火、痰、瘀、阴虚阳亢等角度论治颤证。周德安教授认为许多颤证的发生与阳虚水泛有关,临床上应用温阳利水的方法治疗颤证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中药使用真武汤加减,针灸方面秉承针灸治神的学术观点(取四神方、督脉十三针、背俞穴),同时注重补肾健脾利水、调畅气血。针药并用,共奏温阳利水、熄风止痉之功,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刺络拔罐及纳米波照射配合药物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带状疱疹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予口服阿昔洛韦、甲钴胺片及外用冰黄肤乐软膏等对症治疗;观察组60例,采用和对照组相同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患处疱疹刺络拔罐及纳米波照射治疗。疗程均为14天。治疗后分别对两组的疱疹、疼痛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8.3%和80.0%,差异有显著性( P <0.05),后遗神经痛发生率分别为5.0%和16.7%,差异有显著性( P <0.05)。结论:刺络拔罐及纳米波照射配合药物治疗能有效加快带状疱疹愈合,明显减少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正针刺蝶腭神经节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李新吾教授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按照中西结合的理论及方法发明,从大量临床实践中论证的,运用55mm长度的针灸针从面颊部进针经由特定通路以针尖碰触刺激位于翼腭窝的"蝶腭神经节"以治疗各种疾病的一种特殊针刺方法。现代临床常称之为"新吾针刺法"。从1968年开始临床应用至今,主要用于治疗各型鼻病,后发现此方法对于耳,眼,面瘫,面痛,痛经,胃酸过多等多系统病症也起到良好效果。尤其近年大量医院与医师对此法进行更广泛的临床运用及更深入研究和探讨,涌现  相似文献   
5.
许世闻 《北京中医》2011,(7):553-555
面肌痉挛是以阵发性、不规则的单侧面部肌肉不自主抽搐为特点的疾病,常起始于眼周,日久扩散至面肌的许多肌肉。抽搐程度轻重不等,劳累、紧张、激动等因素可加重症状。西医对面肌痉挛的治疗主要采取口服卡马西平、A型肉毒毒素肌肉注射、射频以及微血管减压术等,但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和禁忌症[1]。面肌痉挛属于中医学的“筋惕肉惕”范畴。针灸疗法对此病有较好的疗效,现将近10年来针灸治疗面肌痉挛的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许世闻 《北京中医药》2011,30(7):553-555
面肌痉挛是以阵发性、不规则的单侧面部肌肉不自主抽搐为特点的疾病,常起始于眼周,日久扩散至面肌的许多肌肉。抽搐程度轻重不等,劳累、紧张、激动等因素可加重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变应性鼻炎患者多中心无对照研究资料中相关症状改善的程度、时间、持续性进行观察,分析该针刺法对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 2017年4月—2018年6月在北京地区7个分中心对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每周2次,共4周),共纳入符合标准患者222例;在治疗前(第0周),治疗第2、3、4周(第2、3、4周)及随访(第8周)共5个时点记录患者的鼻炎症状量表(TNSS)中鼻塞、流涕、鼻痒、喷嚏4个主要症状不同程度例数和鼻炎伴随症状量表(TNNSS)中鼻涕从咽部流过、流泪、鼻或眼部瘙痒、鼻或口腔上颌疼痛、头痛5个伴随症状例数.比较主要症状及伴随症状分布的变化情况,以随访结束时较治疗前症状是否缓解、消失或不变、加重的例数为依据,比较针刺蝶腭神经节对诸症状疗效的差别.结果 治疗前后,鼻塞、流涕、鼻痒、喷嚏症状分数总体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每2个相邻时点比较,后一时点症状更轻(P<0.01);伴随症状中鼻涕从咽部流过、流泪、鼻或眼部瘙痒、鼻或口腔上颌疼痛、头痛症状分数总体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鼻涕从咽部流过、流泪、鼻或眼部瘙痒、鼻或口腔上颌疼痛后一时点较相邻的前一时点均症状减轻(P<0.01).结论 针刺蝶腭神经节可减轻变应性鼻炎主要症状及伴随症状,疗效确切;而以喷嚏、鼻塞、流涕、鼻痒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变应性鼻炎患者采用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可能获得较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8.
针刺运动疗法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刺运动疗法包括针刺和运动两个因素,即在针刺的同时运动患部(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影响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变应性鼻炎(AR)疗效的医患因素。方法:回顾2017年4月至2018年6月北京地区7个分中心收集的222例AR患者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的病例报告,提取可能影响疗效的医患因素,计算患者针刺前后症状改善率,采用χ2检验对提取因素进行筛选,再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筛选因素,并评估该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患者体质,医师年龄、年门诊量、学历是可能影响针刺疗效的因素,相比阳虚质,气虚质患者获得满意疗效的概率降低了79.489%,而平和质患者该概率增加了198.937%;相比30岁以下医师,40~49岁医师的患者获得满意疗效的概率降低了76.018%,50~59岁医师的该概率降低了97.472%;相比本科学历医师,研究生学历医师的患者获得满意疗效的概率疗降低了85.925%,该模型ROC曲线的AUC值为0.751。结论:平和质患者针刺治疗效果最佳,规范培训可以帮助针灸医师掌握该项技术,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AR遵循中医针灸学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