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水蛭免加热提取物抗凝血及抗血栓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水蛭免加热提取物的抗凝血、抗血栓作用,并与水蛭煎煮浓缩物进行比较.方法小鼠灌胃给水蛭两种提取物5.72g生药/kg,2.86g生药/kg,1.43g生药/kg,采用玻片法测定小鼠凝血时间;剪尾法测定小鼠出血时间.大鼠灌胃给水蛭两种提取物4g生药/kg,2g生药/kg,1g生药/kg,观察对大鼠下腔静脉结扎后静脉血栓湿重及干重的影响、对电刺激颈总动脉闭塞性血栓形成时间的影响、对大鼠动-静脉旁路血小板血栓湿重的影响.结果水蛭免加热提取物延长正常小鼠凝血时间和出血时间,减轻大鼠静脉血栓的湿重和干重,延长大鼠颈总动脉血栓形成时间、减轻大鼠血小板血栓的湿重.结论水蛭免加热提取物具有强大的抗凝血作用,抑制大鼠静脉血栓、动脉血栓及血小板血栓的形成.水蛭免加热提取物在抑制大鼠静脉血栓形成、延长小鼠凝血时间等方面优于传统的煎煮提取物.  相似文献   

2.
灵芝多糖活血化瘀作用实验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灵芝多糖200、100及50mg/kg小鼠ig给药7d,可明显地延长小鼠凝血时间,降低高脂血症小鼠血清中TG含量;灵芝多糖140、70及35mg/kg大鼠ig给药7d,能明显延长大鼠体内血栓形成时间,抑制血瘀大鼠体外血栓的形成并降低血瘀大鼠的血浆比粘度。  相似文献   

3.
红花注射液对大鼠血栓形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岳海涛  李金成  吕铭洋  吕文伟 《中草药》2011,42(8):1585-1587
目的研究红花注射液对大鼠血栓形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体外血栓形成法观察红花注射液对大鼠血栓长度和干质量、湿质量的影响;建立血瘀模型,观察红花注射液对血瘀大鼠血液黏度、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聚集率和凝血时间的影响。结果红花注射液50.0、100.0 mg/kg可缩短体外血栓长度(P<0.05),降低体外血栓湿质量和干质量(P<0.05)。红花注射液50.0、100.0 mg/kg可明显降低血瘀大鼠红细胞压积、血液黏度(P<0.05、0.01),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延长凝血时间(P<0.05、0.01)。结论红花注射液具有抗血栓形成作用,其机制与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血液流变性有关。  相似文献   

4.
大蒜多糖对凝血系统及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不同分级沉淀的大蒜多糖对凝血系统及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方法:腹腔注射给药后,小鼠以剪尾法测定出血时间(BT);以摘眼球采血,毛细玻璃管法测定凝血时间(CT)。大鼠心脏采血,按吴氏法测定血小板聚集率,手工法测定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原时间(PT)。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大蒜多糖C在200mg/(kg·d)和400mg/(kg·d)剂量下均能明显延长小鼠BT与CT,降低大鼠血小板聚集率,延长APTT。大蒜多糖B仅在高剂量下延长小鼠BT,并降低大鼠血小板聚集率。结论:大蒜多糖C具有明显的抗凝血活性,大蒜多糖B的抗凝血活性较弱。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蓬子菜活性成分-香叶木苷的抗凝血和抗静脉血栓作用.方法:通过结扎大鼠下腔静脉造成下肢静脉血栓模型,通过对凝血四项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的观察,及下腔静脉在光镜下的组织学变化,研究香叶木苷对血栓大鼠凝血功能的影响.结果:香叶木苷90、180、360mg/kg能明显延长PT和TT时间;180、360mg/kg能明显延长APTT时间;90、180、360mg/kg能显著降低FIB含量(P<0.05或P<0.01).光镜观察香叶木苷高、中、低剂量组均能明显抑制大鼠下腔静脉血栓形成,保护血管内皮细胞,且中剂量组与阿司匹林组作用相当.结论:香叶木苷具有抗凝血和抗静脉血栓形成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药药理与临床》2020,(2):126-132
目的:探讨药根碱对大鼠动、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并分析其是否会导致出血倾向。方法:采用体外凝血实验,检测药根碱对家兔血浆凝血四项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的影响;采用大鼠FeCl_3诱导的颈总动脉血栓模型和下腔静脉结扎静脉血栓模型,检测血栓形成阻塞时间(OT)、血栓重量、凝血、抗凝及纤溶等相关指标,分析药根碱对血栓形成的影响;小鼠尾静脉给药后,测定出血时间,初步分析药根碱是否存在导致出血的风险。结果:①体外实验表明,药根碱在浓度0.4 mg/ml~1.2 mg/ml呈浓度依赖地延长APTT(P<0.01),但不延长PT和TT(P>0.05)。②在大鼠颈总动脉、下腔静脉血栓模型,药根碱2、3 mg/kg静脉注射可显著延长OT(P<0.05或0.01),降低血栓重量(P<0.01);同时药根碱4 mg/kg可显著延长APTT(P<0.05)。但药根碱对PT、TT和血浆血小板、抗凝系统、纤溶系统均无显著影响(P>0.05)。③小鼠尾出血实验表明,药根碱2、4 mg/kg对出血时间均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药根碱具有确切的抗动、静脉血栓的作用,其抗栓作用与血小板、抗凝系统、纤溶系统无显著相关,可能主要通过作用于内源性凝血途径而发挥抗血栓作用。该药不显著延长出血时间,提示其出血副作用较轻。  相似文献   

7.
[目的]亚硒酸钠与丹参注射液伍用的抗凝血作用研究。[方法]采用体外血浆法测定药物对凝血作用的影响;采用玻片法测定药物对小鼠凝血时间的影响;采用剪尾法测定药物对小鼠出血时间的影响。[结果]亚硒酸钠与丹参注射液伍用明显延长大鼠血浆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明显延长小鼠凝血时间(P<0.05);非常显著地减少大鼠血小板计数,延长小鼠出血时间(P<0.01)。[结论]亚硒酸钠与丹参注射液伍用有抗凝血作用。  相似文献   

8.
赤芍总苷静脉给药抗血栓形成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赤芍总苷(TSP)静脉给药时抗凝和抗血栓形成作用.方法:TSP按18.8,37.5,75mg/kg三种剂量尾静脉注射,测定其对于小鼠凝血时间、复合诱导剂致肺栓塞的死亡率和角叉菜胶致尾血栓的长度比值及电刺激大鼠动脉血栓形成时间的影响.结果:TSP能显著延长小鼠凝血时间,降低肺栓塞死亡率,缩短尾血栓的长度比值,延长动脉血栓形成时间,0.375%浓度下未见溶血反应.结论:TSP静脉给药时具有显著抗凝和抗血栓形成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抗血栓形成作用初步探讨丹红化瘀口服液(Danhong Huayu Koufuye,DHK)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毛细管法检测新西兰兔凝血时间,断尾法检测昆明种小鼠出血时间,同时考察DHK对大鼠下腔静脉结扎诱导的静脉血栓、动-静脉旁路血栓和Fe Cl3诱导颈动脉血栓3种血栓形成的作用。凝血时间、出血时间、下腔静脉血栓和动静脉旁路血栓实验动物分为4组:溶剂组,DHK低剂量组(各实验剂量分别为0.60,2.25,1.60,1.60 g·kg-1·d-1),DHK高剂量组(各实验剂量分别为1.20,4.50,3.20,3.20 g·kg-1·d-1),阿司匹林组(各实验剂量分别为2.88,11.26,7.81,7.81 mg·kg-1·d-1);Fe Cl3诱导颈动脉血栓实验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DHK低、高剂量组(1.60,3.20 g·kg-1·d-1),氯吡格雷组(30 mg·kg-1·d-1)。凝血时间实验采用单次及连续ig给药5 d后进行指标检测,其余实验均连续ig给药5 d后进行指标检测。结果:与溶剂组比较,DHK高剂量组显著延长新西兰兔凝血时间(P0.05)和小鼠出血时间(P0.05)。与模型组比较,DHK高、低剂量组抑制大鼠下腔静脉血栓、动-静脉旁路血栓和Fe Cl3诱导的大鼠动脉血栓的形成(P0.05)。结论:DHK有明显的活血化瘀和抗血栓形成作用。  相似文献   

10.
香椿子抗凝血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饶娅琦  陈超  赵博 《四川中医》2008,26(11):58-61
目的:观察香椿子的抗凝血作用.方法:采用小鼠毛细玻管法及玻片法观察香椿子对小鼠凝血时间的影响.以断尾法观察香椿子对小鼠出血时间的影响.对小鼠血浆复钙时间(Re-calcium Time,RT)、大鼠凝血酶原时间(PT)、大鼠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大鼠凝血酶时间(TT)进行测定来观察香椿子对这些指标的影响.结果:①毛细玻管法:香椿子1000、1200、1400、1600mg/kg剂量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能显著延长小鼠的凝血时间.②玻片法:香椿子400、1000mg/kg剂量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能显著延长小鼠的凝血时间,但高剂量组与生理盐水组没有明显差异.③对小鼠出血时问的影响:香椿子三个剂量组的出血时间均明显长于生理盐水组.④对血浆复钙时间的影响:香椿子1000、1400mg/,kg剂量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均明显延长了血浆复钙时问.400mg/kg剂量组与生理盐水组没有明显差异.⑤对大鼠PT、APTT及,TT的影响:香椿子三个剂量组均显著延长了大鼠PT及TT.980mg/kg剂量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能显著延长大鼠的APTT.结论:香椿子有较强的抗凝血作用.  相似文献   

11.
火棘提取物对血液凝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实验对火棘浸膏和火棘浸膏的不同极性段进行了小鼠玻片法测凝血时间、体外血浆复钙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的研究,结果表明火棘浸灌胃给药可显著缩短小鼠的玻片凝血时间(P<0.05),体外给药可明显缩短血浆复钙时间(P<0.01)和血浆血酶原时间(P<0.01,P<0.50);而火棘浸膏的不同极性段中,氯仿相灌胃人药后缩短小鼠的玻片凝血时间(P<0.01)及体外给药缩短血浆复钙时间(P<0.01)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0.01)作用最为显著,其次是乙酸乙酯相(P<0.01,P<0.05),而石油醚相(P>0.05)无此作用,由此可筛选出火棘凝血活性部位在氯仿和乙酸乙酯相,石油醚相无凝血活性。  相似文献   

12.
硅胶吸附法制备红花总黄色素抗凝血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观察硅胶吸附法制得的红花总黄色素 (简称SY1)抗凝血及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方法 以比浊法测定家兔洗涤血小板聚集作用 ;观察家兔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PT)与血浆复钙时间 (RT) ;以小鼠尾尖出血时间试验观察SY1灌胃对出血时间的影响 ,并进行小鼠急性毒性试验。结果 SY1抑制家兔血小板聚集 ,延长家兔血浆PT与RT的作用均呈现体外浓度依赖性 ;小鼠灌胃SY1延长尾尖出血时间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性 ;小鼠腹腔注射LD50 =(7.5 4± 0 .2 4 ) g·kg-1。结论 SY1具抗血栓作用 ,抑制血小板聚集及抗凝为其重要机制 ,SY1为红花抗血栓形成的有效部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标本的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在不同温度和不同放置时间后的结果差异,以确定最佳的测定条件。方法采集29例血标本,即刻分离血浆,每例标本分成2份,分别置室温及4℃放置2,4,8,12,24 h测定PT和APTT,与即刻测定结果进行配对比较。结果室温及4℃放置2,4,8,12,24 h后测定结果与即刻测定结果比较,PT及APTT测定结果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且PT与APTT的测定结果均延长。结论PT与APTT在4℃、20℃条件下适宜保存的时间分别为4 h和2 h。建议PT与APTT测定应在采血后2 h内完成。  相似文献   

14.
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凝血功能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胆红素血症对早产儿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对56例出现高胆红素血症的早产儿和28例未出现高胆红素血症的早产儿进行PT,APTT,TT,FG检测。结果出现高胆红素血症的早产儿PT,APTT均延长,FG降低,与无高胆红素血症的早产儿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TT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出现高胆红素血症的早产儿处于低凝血因子状态,易患出血性疾病,应及早监测凝血指标,采取有效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5.
留针时间规律及与针刺疗效关系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原理  何扬子 《山西中医》2002,18(3):36-37
留针是针刺治疗的一个重要环节,意在候气、补泻和巩固疗效。留针时间原则上应根据病证、针刺经脉腧穴、患者体质、病程长短及治疗季节等的不同而定。分析有关文献认为,留针时间古今变化较大,临床存在很大随意性;针刺疗效与留针时间密切相关,研究针刺时效关系,寻找不同状况下最佳留针时间,对于提高针刺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蛇床子素抗凝血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蛇床子素的抗凝血作用。方法:通过测定小鼠凝血时间(CT)、大鼠的凝血酶原时间(PT)和优球蛋白溶解时间(ELT),观测蛇床子素的抗凝作用。结果:蛇床子素能显著处长CT、PT,缩短ELT。结论:蛇床子素具有明确的抗凝血作用。  相似文献   

17.
蛇床子素抗凝血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蛇床子素的抗凝血作用。方法:通过测定小鼠凝血时间(CT)、大鼠的凝血酶原时间(PT)和优球蛋白溶解时间(ELT),观测蛇床子素的抗凝作用。结果:蛇床子素能显著处长CT、PT,缩短ELT。结论:蛇床子素具有明确的抗凝血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医强调根据疾病的节律变化择时治疗,择时用药。风湿病因其复杂多变,临床往往较为难治。因此,在治疗上也应根据其节律变化选择适宜的时间治疗和服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清血通脉颗粒抗凝血作用及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大鼠腹主动脉采血,取血浆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家兔耳中动脉采血,取富血小板血浆(PRP)及穷血小板血浆(PPP),ADP作为诱导剂,利用血小板聚集凝血因子分析仪,观察2 min、4 min、6 min时血小板聚集功能,记录聚集百分率,计算最大聚集百分率及聚集抑制百分率。结果:清血通脉颗粒明显延长大鼠血浆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明显降低大鼠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显著抑制由二磷酸腺苷引起的家兔血小板聚集。结论:清血通脉颗粒具有抗凝血作用,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17-甲氧基-7-羟基-苯并呋喃查尔酮(YLSC)对体内外血小板聚集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含0.5% DMSO的生理盐水),YLSC低、中、高剂量组(2.5,5,10 mg·kg-1),阳性药阿司匹林组(10 mg·kg-1).尾静脉注射相应药物1周后,腹主动脉采血,分别加入二磷酸腺苷(ADP)、胶原和花生四烯酸(AA)诱导血小板聚集,测定大鼠体内外血小板聚集率;同时观察YLSC对大鼠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APTT)及凝血酶时间(TT)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YLSC能显著抑制ADP和胶原诱导的大鼠体内、外血小板最大聚集率(P<0.05或P<0.01),最大抑制率分别为38.4%,42.5%,对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无明显抑制作用;YLSC能显著延长大鼠血浆TT,APTT(与对照组比较,P<0.05或P<0.01),对PT无显著影响.结论:YLSC具有对抗血小板聚集和抗凝血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