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观察温和灸对慢性疲劳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并探讨其机理。方法 4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人参皂苷组、温和灸组。除正常组外,其他大鼠用饮食失节加冷水游泳制备慢性疲劳模型。正常组和模型组不给予任何治疗,温和灸组灸关元,人参皂苷组给予人参皂苷水溶液灌胃,每日1次。21 d后,被迫采取粪便,采用厌氧及需氧菌选择性培养基测定各组大鼠粪便中典型菌群数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菌群数量明显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温和灸组和人参皂苷组菌群数量明显增加(P<0.05);温和灸组与人参皂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元灸可有效升高肠道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2种厌氧菌及大肠杆菌、肠球菌2种需氧菌的菌群数量,调整肠道菌群失调。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关元""下巨虚"对应激性胃溃疡(SGU)模型大鼠肠道菌群及脑和肠组织内Toll样受体4(TLR4)含量的影响,探讨针刺治疗SGU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1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7只)、模型组(8只)、针刺组(8只)和药物组(8只)。除空白组外,其余3组采用束缚-浸水应激法的改良办法制备大鼠SGU模型。造模后,针刺组于"关元""下巨虚"行针刺干预,每次20 min,每5分钟捻转行针30 s;药物组予浓度20 mg/mL奥美拉唑肠溶片溶液2 mL灌胃。均每日1次,共干预5 d。干预结束后,应用Guth法计算胃黏膜损伤指数,HE染色法观察胃黏膜形态学改变,16S rDNA高通量测序法检测肠道菌群结构多样性,ELISA法测定脑和肠组织内TLR4的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黏膜损伤指数明显升高(P<0.01);胃黏膜形态改变明显;肠道菌群α多样性指数Observed Species与Shannon降低(P<0.05),β多样性显示模型组与空白组空间距离较远;脑和肠组织内TLR4含量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和药物组大鼠胃黏膜损伤指数降低(P<0.05),胃黏膜形态改善;针刺组大鼠肠道菌群α多样性指数Observed Species与Shannon升高(P<0.05),药物组大鼠Shannon指数升高(P<0.05);β多样性显示针刺组与空白组空间距离较近;针刺组大鼠脑及肠组织内TLR4含量降低(P<0.01)。与药物组比较,针刺组大鼠肠组织内TLR4含量降低(P<0.05)。结论:针刺"关元""下巨虚"能够缓解大鼠应激性胃溃疡,其机制可能与增加肠道菌群多样性,促使紊乱的肠道菌群趋于正常,降低脑和肠组织内TLR4的过度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健脾活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岩 《陕西中医》2010,31(10):1357-1359
目的:观察健脾活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5例服用叶酸片、多潘立酮片治疗,治疗组45例以健脾活血中药治疗(人参、茯苓、白术、山药、砂仁、桃仁、红花等)。结果: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活血法中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在缓解症状,促进胃黏膜恢复等方面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御寒暖胃膏贴敷胃经穴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大鼠胃黏膜的影响,探讨御寒暖胃膏贴敷胃经穴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大鼠胃黏膜损伤修复的作用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御寒暖胃膏贴敷胃经穴组、御寒暖胃膏贴敷对照点组、药物对照组,采用综合干预方法复制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大鼠模型,肉眼下观察大鼠胃黏膜损伤指数,光镜下观察胃黏膜组织的病理变化,彩色多普勒观察胃黏膜的血流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御寒暖胃膏贴敷胃经穴组和药物对照组大鼠胃黏膜损伤指数值均显著降低(P0.05),胃黏膜组织的病理损伤得到明显修复,胃黏膜血流量均显著升高(P0.05);御寒暖胃膏贴敷对照点组大鼠胃黏膜损伤指数值未见明显降低(P0.05),胃黏膜组织的病理损伤未得到明显修复,胃黏膜血流量未见显著升高(P0.05)。结论:御寒暖胃膏贴敷胃经穴可以促进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大鼠胃黏膜损伤的修复,增加胃黏膜的血流量,并且存在经脉-脏腑特异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制萎扶胃浓缩丸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模型大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和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探讨其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综合因素(30%乙醇与2%水杨酸钠混合液与10 mmol·L-1去氧胆酸钠交替ig,0.05%氨水日常饮用,结合主动免疫法,并令其饥饱失常)诱发大鼠建立实验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ig制萎扶胃浓缩丸(FW)高、中、低剂量(分别为1.67,0.84,0.42 g·kg-1)75 d后测定血清和胃黏膜SOD活性和MDA,NO含量。结果:制萎扶胃浓缩丸高、低剂量明显增高CAG模型大鼠血清SOD活性(P<0.01),高剂量明显增高CAG模型大鼠胃黏膜SOD活性;各剂量均能降低CAG模型大鼠血清和胃黏膜MDA含量(P<0.01,或P<0.05);高、中剂量能升高CAG模型大鼠胃黏膜NO含量(P<0.05),各剂量对血清NO含量有降低的趋势。结论:制萎扶胃浓缩丸能改变CAG模型大鼠胃黏膜组织和血液的SOD活性和MDA,NO含量,使其趋于正常水平,通过抗氧化、清除自由基作用有效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加味对肝胃气滞证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及胃黏膜病理组织学的影响。方法:选取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7年12月至2019年4月的73例肝胃气滞证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有4例患者脱落,最终纳入治疗组34例,对照组35例。对照组予胃复春片口服,治疗组予中药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两组均治疗6个月,在治疗前后,分别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及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IM)和异型增生(Dys)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其中治疗组主要症状积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胃黏膜萎缩、IM、Dys均显著改善(P<0.05),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加味能有效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对于延缓和逆转胃黏膜萎缩、IM、Dys有着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齐云菲  牛明了  张龙江 《中成药》2023,(7):2388-2392
目的 研究麻仁丸对功能性便秘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探究肠道菌群在麻仁丸发挥疗效中的关键作用。方法 将18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麻仁丸组。采用洛哌丁胺制备功能性便秘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灌胃给药14 d。采用16S rRNA技术分析各组大鼠肠道菌群组成,高通量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分析粪便中次级胆汁酸的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粪便总数和粪便含水率均降低(P<0.05),肠道菌群多样性增加(P<0.01),次级胆汁酸含量减少(P<0.05);经麻仁丸给药后,大鼠粪便总数和粪便含水率升高(P<0.05),多种次级胆汁酸含量恢复(P<0.05),肠道菌群多样性恢复(P<0.05),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普雷沃氏菌科(Prevotellaceae)、乳杆菌科(Lactobacillaceae)等物种丰度增加。肠道菌群与次级胆汁酸含量密切相关。结论 麻仁丸可改善功能性便秘大鼠的便秘症状,调节大鼠肠道微生态,增加益生菌丰度,影响次级胆汁酸代谢。  相似文献   

8.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9,(1):117-121
目的:研究人参配伍白术前后皂苷成分变化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人参配伍白术前后皂苷化学成分的变化;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配伍前皂苷组和配伍后皂苷组,用主动免疫法复制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治疗结束后观察各组胃黏膜组织病理学及超微结构改变。结果:经HPLC法测定,与配伍前皂苷组相比,配伍后皂苷组中7种皂苷含量均上升,并出现1个新的色谱峰。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胃组织病理评分明显改变;与模型组相比,配伍前皂苷60.3mg/kg组及配伍后皂苷132.6mg/kg组胃组织病理评分均显著降低。电镜观察表明模型组大鼠胃黏膜出现皱襞隆起,胃小凹变形,小凹壁上皮细胞萎缩等,各给药组与模型组相比较,胃小凹形状大小趋向规则,配伍后皂苷组萎缩程度轻于配伍前皂苷组。结论:人参皂苷可有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黏膜损伤,配伍白术后效果更佳;可能与人参皂苷含量增加并有新成分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百会""中脘"和"足三里"对应激性胃溃疡(SGU)模型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探讨针刺促进SGU恢复的机制。方法:将31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7只)、模型组(8只)、针刺组(8只)和药物组(8只)。模型组、针刺组及药物组大鼠选用束缚-浸水法的改良办法制备SGU模型。造模后,空白组和模型组每天固定束缚20 min,共5 d;针刺组选取大鼠"百会""中脘""足三里"穴针刺干预,每日1次,每次20 min,每5分钟捻转行针30 s,共5 d;药物组选用奥美拉唑肠溶片溶液(200 mg/mL)灌胃,每只2 mL,每日1次,共5d。应用Guth法计算胃黏膜损伤指数,HE染色法观察胃黏膜形态学改变,16Sr DNA测序法检测肠道菌群结构丰度。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黏膜损伤指数升高(P0.01),大鼠胃黏膜病理改变明显,肠道菌群丰富度指数Chao1、Observed species及多样性指数Shannon均降低(P0.05),多样性指数Simpson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药物组大鼠胃黏膜损伤指数均降低(P0.01,P0.05),胃黏膜病变程度减轻,肠道菌群丰富度指数Chao1、Observed species及多样性指数Shannon均升高(P0.05),多样性指数Simpson降低(P0.05);与药物组比较,针刺组大鼠胃黏膜损伤指数降低(P0.01),胃黏膜恢复程度优于药物组。结论:针刺能够有效改善SGU引发的胃黏膜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增加菌群多样性,促使紊乱的肠道菌群水平回调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胃黏膜PCNA表达变化的角度进一步探讨实验性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发病机理及消痞颗粒对其治疗作用的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采用综合法(幽门弹簧插入加高盐热糊法)复制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模型,免疫组化法显示胃黏膜PCNA表达。结果:模型组及自然恢复组大鼠胃黏膜PCNA阳性表达明显增强,消痞颗粒治疗组PCNA表达则明显减弱(P<0.05)。结论:消痞颗粒对CAG大鼠胃黏膜活跃的增殖状态有明显抑制作用,可能是消痞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有效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针药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卢泳  王家涛  陈日新 《中国针灸》2005,25(7):457-459
目的:寻求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肠化生的有效方法.方法:将51例经胃镜及病理检查确诊为伴有肠化生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结合组(26例)和单纯中药组(25例).单纯中药组以衍化四君子汤加减;针药结合组以中脘、足三里、内关、公孙为主穴针刺并加中药治疗,中药同单纯中药组.经3个月治疗后,复查胃镜和病理,以临床症状、胃镜观察、黏膜组织病理活检等为指标,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二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胃镜检查方面,针药结合组的总有效率88.46%优于单纯中药组的64.00%(P<0.05);对肠化生的病理改善方面,针药结合组的总有效率84.62%亦优于单纯中药组的64.00%(P<0.05).结论:针药结合可作为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较佳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埃索美拉唑治疗;治疗组予半夏泻心汤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2组均在治疗3个月后进行临床疗效观察比较。结果:治疗前2组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的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4.11%,对照组为66.05%,治疗组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好,临床观察无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乐胃饮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黏膜AQP3、AQP4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维酶素组、乐胃饮低、中、高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大鼠用2%水杨酸钠灌胃、自由饮用MNNG溶液结合饥饱失常等综合因素诱发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造模后各组予以灌胃治疗4周。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乐胃饮各剂量组胃黏膜AQP3、AQP4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或P0.05)。结论:乐胃饮可增强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黏膜AQP3、AQP4蛋白的表达,可能通过改善胃黏膜水盐代谢,调节胃酸分泌,进而达到治疗CAG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萎胃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胃黏膜上皮异型增生或/和不完全型结肠上皮化生的治疗效果及PTEN和ERK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萎胃消颗粒,对照组给予维酶素,疗程3个月。观察临床症状和体征、胃镜和病理组织学变化及PTEN和ERK2的表达。结果:治疗前后症状缓解总有效率:治疗组90.00%,对照组55.67%;胃镜和病理改变总有效率:治疗组70%,对照组33.33%;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PTEN和ERK2表达:治疗组治疗前后PTEN和ERK2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PTEN和ERK2表达水平变化不明显。结论:萎胃消具有良好的胃癌前病变逆转治疗效应,其上调抑癌基因蛋白PTEN的表达和有效抑制ERK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可能是萎胃消治疗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部分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乐胃饮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血清SOD和MDA含量及胃黏膜组织形态的影响。方法: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维酶素组、乐胃饮低、中、高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大鼠用2%水杨酸钠灌胃、自由饮用MNNG溶液结合饥饱失常等综合因素诱发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造模后各组予以灌胃治疗4周。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乐胃饮中、高剂量组的SOD含量显著升高(P0.01,P0.05),乐胃饮中、高剂量组和维酶素组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形态学结果显示乐胃饮具有改善胃黏膜形态的功能。结论:乐胃饮可提高大鼠血清SOD活性,减少血清MDA含量,能有效清除氧自由基,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形态改变也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参薏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参薏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及癌前病变的作用。方法 :将7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45例给予参薏汤 ,对照组30例给予硫糖铝、吗叮啉治疗 ,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疗效 ,治疗前后萎缩、肠化、异型增生等变化。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 % ,对萎缩、肠化、异型增生的有效率分别为64 %、67 %、65%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参薏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及癌前病变有改善作用 ,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药胃舒煎剂联合幽门螺杆菌(Hp)根治方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肠腺化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有肠上皮化生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予奥美拉唑、克拉霉素和替硝唑,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中药胃舒煎剂;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临床疗效、胃镜疗效及治疗后胃黏膜组织病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胃镜总有效率分别为86.0%和74.0%,对照组分别为60.0%、58.0%;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Hp感染情况及胃黏膜组织病理均有明显改善(P〈0.05),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舒煎剂联合幽门螺杆菌根治方案可以显著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肠腺化生患者的临床症状,抑制并且改善胃黏膜的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不同身体质量指数(BMI)人群肠道菌群的丰度及物种差异性。方法:将115例受试人群按BMI分为正常组、超重组和肥胖组,收集受试者粪便,运用16S rDNA基因测序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分析,比较不同BMI受试者肠道菌群组成和丰度差异。结果:Alpha多样性分析可见超重组和肥胖组群落丰度和多样性较正常组低;不同分组的肠道菌群组成在OTU水平有明显差异;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变形菌门是3组肠道菌群共有的优势菌门;埃希氏菌-志贺氏菌属和瘤胃球菌属为多组比较显著差异的菌属(P<0.05)。肥胖组和正常组相比,拟杆菌属、Lachnoclostridium菌属、柯林斯氏菌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不同BMI人群肠道菌群结构组成有差异,肥胖和超重人群肠道菌群多样性明显降低。拟杆菌属、Lachnoclostridium菌属和柯林斯氏菌属等菌属丰度变化明显,提示其可能参与人体脂肪的积累过程。调节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丰度可能是预防和治疗肠道微生态相关疾病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9.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57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和正常组对照 ,观察其疗效及血清BUN与Cr的变化。结果 :气阴两虚型、肝肾阴虚型以肾功能代偿期及氮质血症期为主 ;脾肾气(阳)虚型以氮质血症期及尿毒症期为多 ;阴阳两虚型以尿毒症期为最多。各型BUN与Cr明显高于正常组 ,而以阴阳两虚型最高 ;气阴两虚型、肝肾阴虚型、脾肾气(阳)虚型的疗效及降低BUN与Cr作用尤为显著。结论 :CRF患者各型与西医肾功能分期关系密切 ,中医辨证治疗对CRF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