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1篇
外科学   50篇
综合类   66篇
预防医学   19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静息态脑磁图伽马频带的脑功能网络特征。方法:ASD儿童6名,健康对照9名。采集静息态脑磁图信号和磁共振数据,在信号源水平进行伽马频带信号在大脑皮层的功率谱密度分析,并计算相位转移熵,构建脑网络,用于患儿组和对照组比较。结果:在脑网络节点激活程度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患儿的伽马频带激活程度偏低(均P<0.05),受到显著抑制的脑区主要集中在双侧额叶、双侧颞叶和双侧岛叶,少量分布在右侧边缘叶及右侧顶叶。在脑网络节点间信息传递方面,信息汇集点存在组间差异(均P<0.05),患儿组为左侧角回中部,对照组为右侧枕中回腹部和左侧舌回后部。另外,信息发散点也有组间差异(均P<0.05),患儿组为右侧前眶额回和右侧岛盖部上部以及左侧梭状回前部,对照组则无显著的信息发放核心脑区。结论:ASD儿童大脑静息态伽马频带激活程度较低,提示患儿大脑存在兴奋-抑制失衡。ASD儿童伽马频带脑网络中,信息接收和发放的核心脑区分布模式与对照组存在差异,信息发放失衡。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治疗前原发性骶尾部脊索瘤(PSC)CT图像分型,并分析其CT征象,为诊断和个性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01例PSC患者治疗前的CT图像,包括肿瘤的部位、范围、大小、密度、肿瘤与邻近结构的关系。按照肿瘤的部位由上及下分为Ⅰ~Ⅳ型,并根据肿瘤侵犯的范围从小到大分为a^d亚型。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PSC各亚型的占比,并对各亚型之间进行两两比较。采用R×C列联表精确概率检验比较分型和亚型肿瘤钙化的发生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LSD-t检验对各分型和亚型肿瘤的大小和密度进行分析、比较。结果101例PSC中,Ⅰ~Ⅳ型的发生率分别为17.8%、30.7%、36.6%、14.9%,a^d亚型的占比分别为9.9%、25.7%、58.4%、5.9%。各亚型的占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c亚型明显高于a亚型(P=0.039),d亚型明显低于a亚型(P=0.036),其余各型之间无明显差异。各分型肿瘤内钙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3);各亚型肿瘤内钙化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a^d亚型肿瘤钙化的比率逐渐增加。Ⅰ型肿瘤的左右径及上下径明显大于Ⅱ~Ⅳ型(P<0.05)。a亚型与b亚型肿瘤之间前后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2),b^d亚型之间前后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亚型肿瘤之间的左右径、上下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亚型径线最小,d亚型径线最大。结论101例PSC中,Ⅱ、Ⅲ型最多见,肿瘤较少累及第一骶骨;各亚型中,a型较少见,c亚型最多见,d亚型最少见。肿瘤的密度与分型无关,肿瘤内钙化与亚型有关。Ⅰ型肿瘤侵犯的范围较Ⅱ~Ⅳ型广泛,a^d亚型肿瘤的径线逐渐增大,CT分型有利于判断肿瘤的范围。PSC诊断延迟现象比较明显,但很少发生远处侵犯和转移。CT图像可对治疗前PSC分型,为诊断和个性化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应用振荡法分离小鼠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并进行总RNA提取的效果.方法 实验研究.应用机械法对4只小鼠眼制作眼杯,去除视网膜后应用RNA保护试剂及振荡的方法对小鼠RPE进行分离,将应用振荡法分离后的眼杯铺片,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分离后RPE细胞残留情况;收集分离的细胞,提取总RNA.同时分别应用自发分离法、酶法、眼杯法各对4只小鼠眼RPE进行分离,提取总RNA,比较不同方法提取的RPE细胞总RNA量,并应用实时定量PCR方法对RPE细胞中RPE65、vWF及COL6A1 mRNA表达水平进行比较.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比较.结果 采用4种方法进行RPE分离得到的总RNA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538,P<0.01),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证实应用振荡法可以使RPE细胞与脉络膜完全分离,得到的总RNA量为(234.47±49.13)ng,与自发分离法及酶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低于眼杯法(P<0.05).4种方法得到的RPE65的mRNA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453,P<0.01),通过实时定量PCR法检测振荡法RPE65的mRNA表达量与自发分离法相当(P>0.05),低于酶法(P<0.01),但要高于眼杯法(P<0.01).体现脉络膜细胞污染程度的标志物vWF及COL6A1 mRNA相对表达量,4种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432、90.498,P<0.01).振荡法vWF mRNA表达水平低于自发分离法(P<0.05),与酶法相似(P>0.05),远低于眼杯法(P<0.01);COL6A1 mRNA表达水平与自发分离法及酶法相似(P>0.05),远低于眼杯法(P<0.01).结论 应用振荡法可有效分离小鼠RPE细胞,并最大限度地降低来自脉络膜的污染,经总RNA提取后可得到较多的总RNA量及较好的质量,此方法方便快捷、稳定性较好,适合小样本量的RPE细胞的基因转录水平分析.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Cooney腕关节评分和腕关节活动范围的变化观察掌侧Henry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8年8月中国解放军海军特色医学中心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86例,按手术入路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n=46)和对照组(n=40)。研究组患者采用Henry入路的锁定钢板内固定,对照组患者采用背侧入路的锁定钢板内固定。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优良率(采用Cooney腕关节评分来评价)和术后2周、6个月的腕关节活动范围。结果研究组患者的Cooney腕关节评分结果的优良率(95. 65%)显著高于对照组(80. 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 101,P=0. 024);其中评价为优的比率(73. 9%)也明显高于对照组(55. 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 753,P=0. 017)。术后2周,两组患者腕关节各活动度无显著差异(P0. 05);术后6个月,研究组患者的腕关节背伸(55. 2±7. 4°vs. 69. 5±5. 4°)、掌屈(71. 3±11. 5°vs. 54. 5±10. 2°)、桡偏(20. 1±3. 2°vs. 15. 1±3. 5°)、尺偏(38. 9±7. 1°vs. 32. 3±7. 5°)和前臂旋前(84. 3±13. 5°vs.75. 3±12. 7°)和前臂旋后(74. 6±10. 5°vs. 69. 4±12. 2°)度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 874、7. 873、5. 872、4. 962、3. 572,P 0. 05)。结论从Cooney腕关节评分和腕关节活动范围的变化来看,掌侧Henry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桡骨远端骨折能获得更好的腕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脊柱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瘤(p PNET)的CT、MRI及病理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 PNET。结果:单发病灶10例,多发病灶3例。11例伴有椎体、附件骨质破坏。8例累及椎管内外,1例脊髓受侵,5例患者可见不典型哑铃征,4例伴有转移。CT平扫为等或低密度,MR平扫T1WI为等或低信号,T2WI为高或混杂高信号;增强扫描明显不均匀强化。病理上光镜下以小圆细胞及HomerWright玫瑰结为特征,免疫组化有两项以上神经源性抗体表达阳性,以CD99为著。结论:p PNET无明显特异性影像学表现,诊断主要靠病理和免疫组化。CT、MRI可以清楚的显示病灶的范围、内部结构及肿块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手术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御寒暖胃膏贴敷胃经穴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大鼠胃黏膜的影响,探讨御寒暖胃膏贴敷胃经穴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大鼠胃黏膜损伤修复的作用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御寒暖胃膏贴敷胃经穴组、御寒暖胃膏贴敷对照点组、药物对照组,采用综合干预方法复制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大鼠模型,肉眼下观察大鼠胃黏膜损伤指数,光镜下观察胃黏膜组织的病理变化,彩色多普勒观察胃黏膜的血流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御寒暖胃膏贴敷胃经穴组和药物对照组大鼠胃黏膜损伤指数值均显著降低(P0.05),胃黏膜组织的病理损伤得到明显修复,胃黏膜血流量均显著升高(P0.05);御寒暖胃膏贴敷对照点组大鼠胃黏膜损伤指数值未见明显降低(P0.05),胃黏膜组织的病理损伤未得到明显修复,胃黏膜血流量未见显著升高(P0.05)。结论:御寒暖胃膏贴敷胃经穴可以促进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大鼠胃黏膜损伤的修复,增加胃黏膜的血流量,并且存在经脉-脏腑特异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总结脊柱原发性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HE)的CT和MRI表现并复习文献,以提高该病的影像学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5年12月间经病理证实的6例脊柱EHE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6例均以脊柱区疼痛为主要症状,其中3例伴周围神经症状。4例行CT检查,5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影像学观察内容包括病灶的部位、骨质改变、密度/信号特点、强化特征及周围组织侵犯。结果:6例骨EHE中,发生于椎体5例,附件1例。病灶多呈皂泡状(2例)或蜂窝状(2例)溶骨性骨质破坏,3例伴硬化边,1例伴椎体压缩性骨折。CT平扫呈稍低密度,且密度不均,内伴小点状/斑点状高密度影。T1WI上呈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信号欠均匀。CT/MRI增强扫描病灶呈中等/明显强化,密度/信号不均。椎间盘均未受累,1例伴脊膜尾征。结论:脊柱EHE多表现为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呈皂泡状或蜂窝状;伴或不伴硬化边;可伴脊膜尾征;骨膜反应、累及椎间盘少见。  相似文献   
8.
目的 运用DTI初步探讨无创评价活体椎间盘纤维环退变.方法 选择2010年9月至2011年3月腰椎门诊就诊行腰椎MR检查患者,排除脊柱畸形、肿瘤及相关手术患者,共纳入研究对象88例,年龄16 ~63岁,平均(37±13)岁.对研究对象进行快速自旋回波及平面回波成像.剔除磁敏感重的图像,共获得428个椎间盘,测量其平均扩散系数(MD)、各向异性分数(FA)并获得其纤维环成像图,根据纤维环示踪图(FT)图形态学改变,对纤维环进行分型并测量其MD和FA,并进行比较.数据资料为非正态分布,以四分位间距及中位数表示.采用SPSS11.0软件包,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运用纤维环示踪技术每个椎间盘均可得到纤维环成像图,且不同Pfirrmann级别其纤维环类型不同,纤维环分型与Pfirrmann分级密切相关:规则型FT图135个,其中PfirrmannⅡ级(92个)比例最高,占68.15%;杂乱型纤维环FT图195个,以PfirrmannⅢ(93个)、Ⅳ级(30个)为主,占63.07%;团块型纤维环FT因98个,以PfirrmannⅣ(39个)、Ⅴ级(43个)为主,占83.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antel-Haenszel x2检验,x2=183.90,P<0.01).完整型FA值为0.32(0.29 ~0.35),MD值为12.40(11.50 ~13.20)×10-10 mm2/s;杂乱型FA值为0.35(0.33 ~0.38),MD值为11.10(9.92 ~ 12.00)×10 10mm2/s;团块型FA值为0.54(0.46~0.62),MD值为6.30(5.03~7.72)×10-10mm2/s.纤维环结构越杂乱,其MD值越低,FA值越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x2值分别为219.74、243.88,P值均<0.01).结论 DTI可无创性评估活体椎间盘结构变化,MD值及FA值有助于评价椎间盘退变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新西兰大白兔炎性和转移性腘窝淋巴结模型弥散加权成像图像质量定性和定量评价,选择合适的成像参数即b值。方法分别建立炎性和转移性淋巴结新西兰大白兔动物模型12只,分别选择b值=300、600、900对两组进行弥散加权成像,计算信噪比,进行非参Kruskal-WallisH检验。所有淋巴结经病理证实。结果肿瘤组当b=300、600、900三组的平均秩次分别为54.00、29.67、25.83,χ2值(即H值)为25.574,p=0.000,可认为三组信噪比(SNR)有差异。炎症组当b=300、600、900三组的平均秩次分别为54.13、37.04、18.33,χ2值(即H值)为35.574,p<0.05SNR有差异。结论选择合适的扩散梯度系数能够得到较佳的信号对比度,同时也能较准确地区分炎性和转移淋巴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4种口服补钙制剂对大鼠生长发育的促进作用及钙吸收率。方法:将4周龄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乳酸钙颗粒组、葡萄糖酸钙锌口服液组、肾骨颗粒组、维D钙咀嚼片组及低钙对照组,低钙组饲以低钙饲料,其他各组饲以相应补钙制剂配制的饲料,进行3周饲养实验和3 d钙代谢实验。结果:肾骨颗粒组与维D钙咀嚼片组体质量增加量显著高于低钙对照组(P<0.05),各组之间的体质量增长率和食物利用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肾骨颗粒组和维D钙咀嚼片组钙吸收率高于其他补钙制剂实验组(P<0.05)。结论:4种补钙制剂对大鼠的生长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钙摄入水平相同时,肾骨颗粒和维D钙咀嚼片对大鼠生长的促进作用较明显,吸收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