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实验研究复方葛根芩连汤体内外改善脂肪胰岛素抵抗(IR)的药效及相关分子机制。采用高糖高脂饮食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葛根芩连汤给药干预3个月,检测糖尿病大鼠空腹血糖、胰岛素和糖化血清蛋白,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提取大鼠脂肪组织总RNA,q PCR检测糖尿病大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脂联素(ADPN)、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葡萄糖转运蛋白2(GLUT2)、乙酰辅酶A羧化酶α基因(ACACA)和乙酰辅酶A羧化酶β(ACACB)基因mRNA表达水平。1μmol·L~(-1)地塞米松诱导建立稳定IR-3T3-L1脂肪细胞模型,CCK-8法检测葛根芩连汤含药血清对细胞活力的影响,采用5%,10%,15%葛根芩连汤含药血清干预24 h检测细胞培养液葡萄糖含量、游离脂肪酸(NEFA)含量和外泌脂联素含量,测定细胞内甘油三酯(TG)含量。荧光定量q 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IR-3T3-L1细胞PPARγ,ADPN和GLUT4 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结果显示葛根芩连汤给药3个月可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的空腹血糖、胰岛素和糖化血清蛋白(P0.01),下调胰岛素抵抗指数(P0.05),具有较好的降糖效果。葛根芩连汤可显著升高糖尿病大鼠脂肪组织PPARγ,ADPN,GLUT4,GLUT2,ACACA和ACACB基因mRNA表达水平。5%,10%,15%葛根芩连汤含药血清均可显著性上调IR-3T3-L1脂肪细胞葡萄糖消耗量(P0.01);降低IR-3T3-L1细胞TG含量(P0.01);一定程度下调NEFA含量但并不显著。此外,葛根芩连汤含药血清剂量依赖上调外泌ADPN,15%含药血清上调ADPN非常显著(P0.01);各剂量含药血清显著上GLUT4表达(P0.01)。该研究显示葛根芩连汤激活PPARγ上调ADPN和GLUT4调节糖代谢改善脂肪IR。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降脂平肝汤含药血清对大鼠3T3-L1脂肪细胞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mRNA和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PPAR)-γ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影响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Wistar大鼠16只,诱导分化3T3-L1脂肪前体细胞为成熟的脂肪细胞并以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建立脂肪细胞的胰岛素抵抗模型,取诱导成功的胰岛素抵抗模型细胞分为对照组(基础培养液加入20%大鼠空白血清)、模型组(基础培养液加入20%大鼠空白血清和20ng/mlTNF-α)、罗格列酮组(基础培养液加入20%大鼠含药血清和20ng/mlTNF-α)、降脂平肝汤组(基础培养液加入20%大鼠含药血清和20ng/mlTNF-α)每组4只,培养48h,观察细胞IRS-1mRNA和PPAR-γ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模型组IRS-1mRNA和PPAR-γmRNA表达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罗格列酮组与降脂平肝汤组IRS-1mRNA和PPAR-γmRNA表达均明显增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脂平肝汤可能通过增强大鼠IRS-1、PPAR-γ基因的表达起到抑制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豆茶决明冲剂含药血清对前脂肪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制备豆茶决明冲剂含药血清,培养3T3-L1前脂肪细胞,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豆茶决明冲剂含药血清(5%、10%、20%)对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过程的影响;采用油红O脂肪染色观察及评价细胞分化情况;异丙醇萃取法、甘油三酯(TG)试剂盒检测分析不同浓度豆茶决明冲剂含药血清对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脂质合成的影响;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关键转录因子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C/EBPβ、C/EBPα)、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m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关键转录因子C/EBPβ、C/EBPα、PPAR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Control)相比,0.9g/kg豆茶决明冲剂含药血清(5%、10%、20%)对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无显著性影响;采用"鸡尾酒法"成功诱导前脂肪细胞成脂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豆茶决明冲剂含药血清(5%、10%、20%)干预前脂肪细胞,分化后胞浆中脂滴数量显著性降低。脂滴中TG含量显著性下降,C/EBPβ、C/EBPα、PPARγ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性降低。结论:豆茶决明冲剂含药血清对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有抑制作用,其分子机制可能与下调PPARγ、C/EBPα和C/EBPβmRNA和蛋白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4.
该实验通过检测葛根对胰岛素抵抗(IR)3T3-L1脂肪细胞葡萄糖消耗,甘油三脂(TG)含量及PPARγ,ADPN,GLUT4,LPL,FABP4,FASn表达量的影响来探讨葛根调节糖脂代谢改善脂肪IR的作用机制。先采用3T3-L1前脂细胞诱导分化的成熟脂肪细胞,地塞米松诱导建立IR模型,将脂肪细胞分为正常组,IR模型组,罗格列酮阳性组,低、中、高剂量葛根含药血清组,以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glucose oxidase-peroxidase,GOD-POD)法检测细胞培养液葡萄糖含量和甘油磷酸氧化酶(glycerol phosphate oxidase,GPO-POD)法测定胞内TG含量,荧光定量q PCR检测PPARγ,ADPN,GLUT4,LPL,FABP4(a P2),FASn基因mRNA水平。结果显示1μmol·L~(-1)地塞米松作用3T3-L1脂肪细胞96 h,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葡萄糖消耗量降低(P0.01),胞内TG含量增加(P0.01),由此确认建立IR模型;与IR组比较,葛根含药血清干预IR细胞24 h葡萄糖消耗量上升(P0.01),胞内TG含量降低(P0.01),中、高剂量葛根含药血清组升高PPARγ,ADPN和GLUT4表达(P0.01),PPARγ与后两者基因表达呈现一致性。脂代谢相关基因检测结果显示仅高剂量葛根含药血清显著升高LPL表达(P0.05);各剂量葛根含药血清下调FABP4表达(P0.01);中、高剂量的葛根含药血清上调FASn基因表达(P0.01)。该实验表明葛根提高IR-3T3-L1脂肪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能力,降低细胞内TG积聚,干预多个重要糖脂代谢基因,推测以PPARγ为中心多靶点调节糖脂代谢改善脂肪IR。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3′-羟基葛根素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3′-羟基葛根素对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的影响;油红O染色法检测其对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以地塞米松诱导分化成熟的脂肪细胞,建立胰岛素抵抗模型,分别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和比色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葡萄糖消耗量和游离脂肪酸(FFA)生成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析脂肪细胞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y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PPARγ)和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1B,PTP1B)的基因表达。采用嵌合蛋白基因试验检测3′-羟基葛根素的PPARγ配体结合活性和比色法检测其对PTP1B酶活性的影响。结果与溶媒对照组相比,1~10μmol/L 3′-羟基葛根素显著促进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及细胞分化(P<0.05、0.01)。与模型组相比,无论在基础状态还是胰岛素刺激状态,3′-羟基葛根素均能显著增加胰岛素抵抗脂肪细胞葡萄糖利用率、减少FFA的产生(P<0.05、0.01);同时显著上调胰岛素抵抗脂肪细胞PPARγ基因的表达,但对PTP1B基因表达无明显影响(P>0.05)。与溶媒对照组相比,3′-羟基葛根素在0.1、10.0μmol/L时能对PPARγ产生激活作用(P<0.05、0.01),但对PTP1B酶活性没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结论 3′-羟基葛根素能促进胰岛素抵抗脂肪细胞葡萄糖利用、抑制FFA产生,从而改善胰岛素抵抗,其机制可能与上调PPARγ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近年的实验研究表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具有多种生物效应,在脂肪细胞分化、糖和脂代谢、胰岛素抵抗、炎性反应中起重要作用。现将中药对核转录因子PPARγ的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苓桂术甘汤联合热量限摄对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模型大鼠空腹血糖(FPG)、IR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PPAR-γ)的影响。方法 4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限摄组和中药限摄组,每组12只。对照组喂以普通饲料,其他3组以高脂饮食喂养12周建立IR模型。造模成功后,对照组和模型组继续原饲料喂养4天,并灌胃生理盐水20 mL/(kg·d);限摄组给予热量限摄4天及生理盐水20 mL/(kg·d)灌胃;中药限摄组给予热量限摄4天联合苓桂术甘汤20 mL/(kg·d)灌胃。比较各组大鼠体重、FPG、血清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IRI)和大网膜脂肪组织PPAR-γ蛋白表达。结果 热量限摄4天后,与模型组比较,限摄组和中药限摄组大鼠体重明显下降(P<0.01),两限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限摄组大鼠FINS、IRI明显降低(P<0.01,P<0.05),中药限摄组大鼠FPG、FINS和IRI均显著降低(P<0.05,P<0.01);两限摄组大鼠PPAR-γ蛋白表达均明显下降(P<0.01),痰湿状态均得到改善,以中药限摄组作用更显著。结论 苓桂术甘汤联合热量限摄能降低IR模型大鼠体重、FPG及IRI,且较单纯热量限摄效果更佳,其改善IR作用可能与抑制PPAR-γ的活性有关,并可能同时具有抑制脂肪细胞分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对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巨噬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8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DM1组(40例):维持原治疗不变;DM2组(40例):加用黄芪注射液治疗;正常对照组:30例健康体检者。3组治疗前,DM1和DM2组治疗后的外周血经分离培养其单核巨噬细胞,采用RT-PCR技术扩增PPARγ基因片段,检测其表达水平,并测其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以稳态模式评估(HOMA)指数作为评价胰岛素抵抗(IR)指标。结果治疗前DM1及DM2组的PPARγmRNA表达比正常组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DM2组的FBG、FINS、HOMA指数、TC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而PPARγ的mRNA表达则明显增加(P<0.05)。治疗后DM1组和DM2组比较,后者HOMA指数及TC水平较前者降低,PPARγmRNA较前者升高。结论:黄芪能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调节脂质代谢,而通过激活PPARγ是其可能机制,从而达到防治糖尿病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心病(胸痹)痰瘀证型与胰岛素抵抗及外周血单核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信使核糖核酸(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γ messenger ribonucleic acid,PPARγ/mRNA)表达的关系。方法入选6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非痰非瘀组、痰凝心脉组及痰瘀互结组,每组各20例,另选健康志愿者20名为正常对照,测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PPARγ 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3个证型组患者FINS、HOMA—IR及PPARγ mRNA表达水平均增高(P〈0.01或P〈0.05);与非痰非瘀组比较,痰凝心脉组及痰瘀互结组患者FINS、HOMA—IR和PPARγ mRNA表达水平逐渐增高(P〈0.05或P〈0.01),且痰凝心脉组与痰瘀互结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抵抗和单核细胞PPARγ mRNA的表达变化可能是冠心病(胸痹)痰瘀演变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狼疮方含药血清对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K-2)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及干扰素(INFγ)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诱导的白细胞分化抗原40(CD40)、受激活调节的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因子(RANTES)表达的影响,探讨该复方体外抗炎效应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制备狼疮方含药大鼠血清;HK-2细胞株体外培养,分组如下(1)培养基对照组;(2)正常鼠血清对照组;(3)狼疮方含药血清组;(4)IFNγ TNFα刺激组;(3)刺激 10%狼疮方血清组;(4)刺激 10%正常鼠血清对照组.采用免疫印迹(Westem-blot)检测PPARγ蛋白表达,半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CD40 mRNA、RANTES mRNA表达水平.结果(1)正常HK-2细胞基础量表达PPARγ;10%狼疮方含药血清作用下,PPARγ蛋白表达呈现时间依赖性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2)正常HK-2细胞基础水平表达CD40、RANTES.IFNγ TNFα刺激后,CD40和RANTES表达显著升高;10%狼疮方含药血清可显著抑制IFNT TNFα诱导的CD40和RANTES表达;正常鼠对照血清对CD40和RANTES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狼疮方含药血清可能通过激活PPARγ途径抑制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CD40和RANTES表达,从而发挥抗炎效应.  相似文献   

11.
王爱丽  王雪  朱太卿 《新中医》2022,54(9):67-71
目的:观察复元醒脑汤辅助治疗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清低氧诱导因子-1α (HIF-1α)、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PPARγ)、白细胞介素-10 (IL-10)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IGF-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1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等常规对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复元醒脑汤辅助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清HIF-1α、PPARγ、IL-10及IGF-1水平。结果:治疗2周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9.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68%(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IGF-1水平升高(P<0.05),HIF-1α、PPARγ、IL-10水平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研究组血清IGF-1水平升高(P<0.05),HIF-1α、PPARγ、IL-10水平以及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2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参麦注射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炎症及氧化应激状态的改善效应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途径在该效应中的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PD组、参麦注射液5 ml/kg、10 ml/kg、15 ml/kg组、参麦注射液15 ml/kg+GW9662 10 mg/kg组、GW9662 10 mg/kg组、布地奈德0.2 mg/kg组,建立COPD模型后给予不同剂量的参麦注射液或联合使用PPARγ抑制剂GW9662干预。检测肺功能以及肺组织的病理特征、PPARγ表达量、炎症指标和氧化应激指标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OPD组大鼠的肺功能减退且出现了明显的病理改变,肺组织中PPARγ的基因和蛋白表达量及SOD、GPx的活力明显降低,TNF-α、IL-1β、IL-6、ICAM-1、MDA的含量明显增高;与模型组比较,参麦注射液5 ml/kg、10 ml/kg、15 ml/kg组大鼠的肺功能、病理改变均明显改善,肺组织中PPARγ的基因和蛋白表达量及SOD、GPx的活力明显增高,TNF-α、IL-1β、IL-6、ICAM-1、MDA的含量明显降低;与参麦注射液15 ml/kg组比较,参麦注射液15 ml/kg+GW9662 10 mg/kg组大鼠的肺功能及病理改变明显恶化,肺组织中SOD、GPx的活力明显降低,TNF-α、IL-1β、IL-6、ICAM-1、MDA的含量明显增高。结论:参麦注射液可能通过激活PPARγ途径改善COPD大鼠的炎症及氧化应激状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研究主要观察荔枝核总黄酮(TFL)对二甲基亚硝胺(DMN)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的防治效果,并从PPARγ、c-Ski等信号分子角度探讨TFL 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9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TFL(高、中、低)剂量组和秋水仙碱阳性对照组,每组15只。空白对照组不造模,其余各组按2mL?kg-1腹腔注射0.5%的DMN溶液制作肝纤维化模型(生理盐水稀释,每周前3天,共4周);造模同时TFL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以TFL200、100、50mg?kg-1?d-1灌胃给药,秋水仙碱组以秋水仙碱0.1mg?kg-1?d-1灌胃给药,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每日1次,共6周(上述灌胃药物均用适量生理盐水配置成混悬液);6周末处死大鼠,腹主动脉真空负压采血检测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转化因子-β1(TGF-β1)血清水平;Masson染色法观察大鼠肝纤维化程度,并进行肝纤维化半定量评分;运用免疫组化检测各组肝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和c-Ski的蛋白相对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AST、ALT、TGF-β1水平、肝纤维半定量评分和肝组织α-SMA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PPARγ和c-Ski蛋白相对表达明显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荔枝核总黄酮各组血清AST、ALT、TGF-β1水平、肝纤维半定量评分和肝组织α-SMA蛋白表达均明显减少(P<0.05);肝组织PPARγ、c-Ski的蛋白相对表达明显增加(P<0.05),且具有一定量效关系。结论:TFL能够有效地降低DMN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的肝损伤,改善其肝纤维化的程度;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PPARγ/c-Ski表达,下调α-SMA和TGF-β1表达,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来实现。  相似文献   

14.
利用酵母GAL4 BD-UAS反式激活分析(transactivation assay)系统在哺乳动物细胞中建立以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受体的配体结合结构域(PPARs-LBD,包括PPARα,PPARβ和PPARγ)为靶点的体外筛选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泽泻化学成分进行筛选,研究泽泻14种化学成分对PPARs的激活作用。首先构建GAL4 BD-PPARs LBD融合表达质粒p Bind-PPARs-LBD,采用Lipofectamine将表达质粒p Bind-PPARs-LBD与含有UAS:luciferase报告质粒p GL4.35共转染293T细胞。以PPARs的激动剂(PPARα:非诺贝特;PPARβ:L165041;PPARγ:罗格列酮)为阳性对照,通过测定萤火虫荧光素酶活性来验证系统是否构建成功,并用该系统来考察泽泻中14种化学成分对PPARs靶点激活的影响。PPARs的阳性激动剂结果显示系统构建成功,用该系统分析泽泻化学成分结果显示泽泻单体化合物5,6,7,8,13,14对PPARα有激活作用,化合物5,7对PPARβ有激活作用,而化合物6,7,8,12对PPARγ有激活作用,其中化合物12对PPARγ有显著激活能力。该研究在哺乳动物293T细胞中成功构建以PPARα/β/γ配体结合结构域为靶点的体外筛选细胞模型,并成功应用于泽泻PPARα/β/γ的天然激动剂的筛选。  相似文献   

15.
宓伟  练武  尹淑英  赵倩  杨晓慧  张爱萍  华蕾 《中草药》2016,47(4):625-629
目的探讨山楂原花青素(HPC)和维生素C(VC)联合应用对胰岛素抵抗(IR)大鼠肝脏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高脂饮食法制备IR大鼠模型,检测大鼠造模后体质量、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水平,试剂盒法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将IR大鼠分为模型组、HPC(56 g/kg)组、VC(180 g/kg)组、HPC(56 g/kg)+VC(180 g/kg)组和罗格列酮(122 g/kg)组,连续给药12周,测定各组大鼠肝匀浆中葡萄糖、胰岛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水平和肝线粒体中SOD、GSH-Px、Na+,K+-ATP酶、Ca2+,Mg2+-ATP酶及MDA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m 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PAR-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造模后大鼠体质量显著下降(P0.05),血糖、血清胰岛素水平、ALT、AST和ALP活性均显著升高(P0.01);模型组大鼠肝匀浆中SOD、CAT、GSH-Px、GSH活性均显著下降(P0.01),葡萄糖、胰岛素、MDA水平显著升高(P0.01),肝线粒体中SOD、GSH-Px、Na+,K+-ATP酶、Ca2+,Mg2+-ATP酶活性均显著降低(P0.01),MDA水平显著升高(P0.01);肝组织PPAR-γm RNA、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1)。HPC、VC、HPC+VC和罗格列酮对上述指标均有改善作用,HPC+VC组作用优于HPC组和VC组,与罗格列酮组效果相当。结论 HPC和VC联合作用可改善IR大鼠肝脏氧化应激状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二甲基肼(DMH)诱导的大鼠大肠癌发生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方法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20只)和姜黄素组(20只),同时设正常对照组(10只)。应用DMH 20mg/kg皮下注射诱导制备大鼠大肠癌模型。计算各组大鼠大肠肿瘤的诱癌率及抑制率;利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方法观察姜黄素对大鼠大肠黏膜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PPARγ)表达的影响。培养人结肠癌HT 29细胞株,分为正常对照组、姜黄素加2-氯-5-硝基-N-苯基苯酰胺(GW9662)干预组和姜黄素组。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姜黄素对人结肠癌HT 29细胞株生长的抑制作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姜黄素对人结肠癌HT 29细胞株PPARγ表达的影响。结果模型组大鼠诱癌率为80.00%(12/15),明显高于姜黄素组58.82%(10/17)(P0.05),姜黄素对DMH诱导的大鼠大肠癌的抑制率达26.46%。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和姜黄素组PPARγ表达均明显增强(P0.01);与模型组同期比较,姜黄素组PPARγ表达亦明显增强(P0.05)。MTT实验表明姜黄素可以抑制体外培养人结肠癌细胞株HT 29的增殖,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与对照组比较,GW9662干预组及姜素组PPARγ表达均增强(P0.01);与GW9662干预组比较,姜黄素组PPARγ表达亦增强(P0.05)。结论姜黄素可抑制DMH诱导的大鼠大肠癌的形成,抑制体外培养的大肠癌细胞增殖,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激活PPARγ途径实现。  相似文献   

17.
丹蛭降糖胶囊对胰岛素抵抗大鼠PPAR-γ 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丹蛭降糖胶囊对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加高热量饮食诱导的胰岛素抵抗(IR)模型大鼠大网膜脂肪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PPAR-γ)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治疗组(马来酸罗格列酮组、丹蛭降糖胶囊高剂量+马来酸罗格列酮组、丹蛭降糖胶囊低剂量组、丹蛭降糖胶囊高剂量组),正常组喂以普通饲料,模型组与治疗组注射小剂量STZ并喂以高热量饲料,常规测定各组大鼠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IG)和治疗后各组大鼠的空腹血清胰岛素水平(Fins),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提取大网膜脂肪组织总RNA,采用逆转录PCR技术扩增PPAR-γ基因片段,检测其表达水平。结果:丹蛭降糖胶囊能降低模型大鼠FIG水平和Fins含量。增加PPAR-γ mRNA表达,提高ISI。结论t丹蛭降糖胶囊对大鼠IR有显著的改善作用,提示其机制与中药复方的作用是多途径靶点的,可能与提高IR大鼠脂肪细胞PPAR-γ基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梓醇与小檗碱及其配伍对胰岛素抵抗3T3-L1脂肪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芳芳  杨明炜  王晓强  王开富  陆付耳 《中草药》2007,38(10):1523-1526
目的观察梓醇与小檗碱及其配伍对地塞米松诱导的胰岛素抵抗3T3-L1脂肪细胞葡萄糖消耗、转运及这一过程中过氧化物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地塞米松诱导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分别给予罗格列酮、小檗碱、梓醇、梓醇 小檗碱进行干预,以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培养液中葡萄糖消耗量,以2-脱氧-[3H]-D-葡萄糖摄入法观察葡萄糖的转运率,以RT-PCR检测PPAR-γmRNA的表达。结果含或不含10nmol/L胰岛素的条件下,梓醇、小檗碱及其配伍组胰岛素抵抗脂肪细胞的葡萄糖消耗量和转运率较模型组明显改善(P<0.05、0.01),配伍组效应优于梓醇、小檗碱单药组(P<0.05、0.01);且小檗碱组及配伍组PPAR-γmR-NA的表达降低(P<0.05、0.01)。结论梓醇、小檗碱均能增加葡萄糖消耗和转运,改善胰岛素抵抗,其作用不依赖胰岛素的存在,且小檗碱及两药配伍还能下调脂肪细胞PPAR-γmRNA的表达水平,提示梓醇、小檗碱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机制可能与罗格列酮不同。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沙苑子苷A对脂肪变L02细胞的降脂效果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游离脂肪酸(FFA)诱导肝L02细胞脂肪变性,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沙苑子苷A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组(1 μmol/L、10 μmol/L、50 μmol/L),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和脂肪堆积,按照试剂盒检测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三酰甘油水解酶(ATGL)、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mRNA的表达,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ATGL、PPAR-α、PPARγ、TNF-α、IL-6蛋白的表达。结果:沙苑子苷A能显著减少脂肪堆积,降低TG、TC、MDA含量,增加SOD活性,降低细胞凋亡率,减轻脂毒性造成的肝细胞损伤,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沙苑子苷A能升高ATGL、PPAR-α、PPARγmRNA和蛋白的表达,同时降低TNF-α、IL-6 mRNA和蛋白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沙苑子苷A可能通过上调PPARα、PPARγ的表达,使ATGL表达增加,促进肝脏TG的水解,减少肝脏脂肪的沉积,缓解氧化应激,抑制TNF-α和IL-6的分泌,减轻炎症反应,从而恢复肝细胞的正常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冠心病(胸痹)痰瘀证型与胰岛素抵抗及外周血单核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信使核糖核酸(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γ messenger ribonucleic acid,PPARγ/mRNA)表达的关系.方法 入选6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非痰非瘀组、痰凝心脉组及痰瘀互结组,每组各20例,另选健康志愿者20名为正常对照,测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PPARγ mRNA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3个证型组患者FINS、HOMA-IR及PPARγ/mRNA表达水平均增高(P<0.01或P<0.05);与非痰非瘀组比较,痰凝心脉组及痰瘀互结组患者FINS、HOMA-IR和PPARγmRNA表达水平逐渐增高(P<0.05或P<0.01),且痰凝心脉组与痰瘀互结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岛素抵抗和单核细胞PPARγ mRNA的表达变化可能是冠心病(胸痹)痰瘀演变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