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灸感是气至病所的一种标志体现,也是影响艾灸疗效的重要前提。通过综合分析古代文献与现代研究,描述灸感的表现形式,分析灸感的影响因素与艾灸不同作用因素、机体不同状态、环境因素等有关。艾灸的不同作用因素主要从艾灸方法、灸量和灸温3个方面进行阐释;机体不同状态包括年龄、邪正盛衰、施灸部位;环境因素主要指四时和地域对灸感的影响。通过分析论述以上3个方面对灸感的影响,以期在临床中更加重视艾灸经络感传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梳理古医籍中关于灸感、灸温、灸量及灸效的记载,探讨其相关关系,提出艾灸的温通作用与灸感、灸温、灸量、灸效等密切相关,灸感、灸量和灸温相互影响,艾灸临床要严格操作,控制好灸量、灸温、灸感,才能取得最佳灸效。  相似文献   

3.
本案运用热敏灸疗法治疗室性早搏,主要论述笔者在治疗过程中对灸感观察、灸量分析,认为灸感是影响艾灸疗效最根本因素,灸量是影响艾灸疗效最直接因素。同时,本案例热敏灸疗效的可靠性、稳定性为临床上解决疑难杂症提供新途径、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隔物灸法源远流长。隔物灸所采取的隔衬物品种,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药物到复合药物,隔物灸的具体操作逐渐多样化、详尽化,隔物灸的治疗病症从少量到多类,总体上隔物灸最多见于外科病症的治疗。隔物灸具有集所隔衬物、艾灸、穴位三重刺激的功效,有其独特的优势。随着社会进步和对自然疗法的推崇,隔物灸不仅用于医疗,还被推广至养生保健。今后应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对隔物灸疗法制定统一的规范标准,使此疗法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更好地造福人类。  相似文献   

5.
言芳  阳仁达  谭静  孙希 《中国中医急症》2012,21(12):1989-1991
笔者搜索近5年隔物灸的临床应用报道,其主要施灸方法可归纳为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隔附子饼灸及复方隔药饼灸,将其治疗的疾病进行整理,梳理近年临床对隔物灸的应用方向及研究方法,指导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隔物灸脐法在卒中后患者的康复中广泛应用,对卒中后出现的排尿障碍、偏瘫、便秘、腹泻、抑郁、焦虑、失眠、认知功能障碍、失语、吞咽障碍等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目前临床多从中医经络理论和生物全息论以及西医脑-肠轴理论、炎性反应及脂类代谢等方面阐述隔物灸脐法对卒中后患者的干预机理,其中以脑-肠轴的作用机制研究最为深入。目前,隔物灸脐法尚无统一的临床操作规范及疗效评价标准,在今后的研究中可进一步完善隔物灸脐法的操作规范并建立艾灸的量效关系,使隔物灸脐法在卒中后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更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不同间接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观察不同间接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探讨不同的燃灸材料和隔垫材料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设隔附子饼艾灸组、隔附子饼微烟灸组、隔姜艾灸组作临床对比观察,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结果 隔附子饼艾灸组总有效率为93.33%,隔附子饼微烟灸组总有效率为81.25%,隔姜艾灸组总有效率为93.75%,3组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对递减激素,3组治疗前后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对血红蛋白和血沉的治疗前后的变化,隔姜艾灸组好于其他两组。结论 3组方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均有较好的疗效,灸治的燃灸材料和隔垫材料对治疗效果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摘要:大鼠在针刺动物实验中被广泛使用,但是目前大鼠腧穴定位和针刺时大鼠固定方法都存在问题,这会影响研究的准确性和可信度。大鼠腧穴定位存在不统一、位置描述简单粗略等;常见的大鼠固定方法有固定效果不稳定、易激惹大鼠、暴露面积少不利于针刺等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以期能提高针刺基础研究的水平。同隔物类型及不同灸量对灸温均存在差异性影响。此外,艾灸治疗中对灸温的效应研究在对隔物灸作用原因以及灸量选择等实验设计及观察内容方面尚存在不足,今后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9.
隔物灸温热刺激的作用途径与机理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结合生物物理学知识,分析了隔物灸温热刺激的作用途径与机理。隔物灸主要通过热传导和热辐射完成从间隔药物到穴位皮肤的传热过程,而穴位皮肤到深部组织和其他部位的热传递则主要通过生物传热效应完成。结合生物传热有关理论对隔物灸穴位后的生物传热过程进行研究对揭示隔物灸临床机理十分有益。除温热效应外,艾灸与穴位红外共振辐射可能是其发挥疗效的基础,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温和灸灸量相关参数(持续时间、间隔时间、疗程)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以高甘油三酯(HTG)患者为观察对象,以甘油三酯(TG)为指标,应用正交试验设计法,对影响温和灸降低TG疗效的3因素进行2水平搭配组合,并对血脂改变进行方案优选。结果:温和灸对降低HTG患者TG的影响因素主次顺序为BCA(即艾灸的间隔时间艾灸的疗程艾灸的持续时间),依据本研究设定的参数,每穴5分钟,1天1次,6周为优选方案。结论:温和灸不同时间参数组合与降低HTG患者TG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1灸疗量化依据 根据查阅2000~2008年《中国针灸》及国内中医刊物记载,针刺手法有量化标准,目前艾灸疗法仍没有量化标准记载,尤其对传统的艾炷灸,其中隔物灸(又称衬垫灸)它是古老针灸学中最为基础、简便易行的灸疗方法 。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隔姜灸、隔蒜灸、隔药饼灸于施术过程中产生药理作用的基本成分。方法 采用裂解气相色谱法(Pyrolysis gas chromatograph,PGC)测试分析隔介物底部的冷凝液。结果 谱图分析说明药饼在施灸全过程无相关中药成分分析出,隔姜析出少量成分物,蒜片灸烧后析出成分与蒜主要成分相同,并随灸量增加产生相应变化,结论 鲜质隔介物的析出成分可能是灸治作用基础,药饼存在其他作用环节,提示针灸临床药饼的制备需要从工艺方面更多改进。  相似文献   

13.
张华 《光明中医》2015,30(2):338-339
目的观察温针灸配合隔物灸治疗五更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五更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治疗组采用温针灸配合隔物灸治疗,对照组采用隔物灸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7%,对照组80.4%,两组总疗效对比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配合隔物灸治疗五更泻疗效显著,优于单纯采用隔物灸治疗五更泻。  相似文献   

14.
季辉  王玲玲 《中医杂志》2014,(11):905-907
通过对古代文献及现代临床观察的分析,描述艾灸灸感的产生与表现。提出施灸量与疗效关系密切,灸感为影响疗效的关键因素,而灸至局部出现均匀的潮红、汗出时,为最佳灸量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隔花椒饼灸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型大鼠穴位局部温度的影响,从温度角度探讨隔花椒饼灸对温热效应的影响意义。方法:用随机法将SD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实验组(隔花椒饼组)、对照组(隔附子饼灸组),用温度记录仪分别记录在隔花椒饼灸、隔附子饼灸刺激下,模型大鼠肾俞、足三里穴位局部的温度变化,并比较在同一穴位两种不同隔物灸法下穴位局部温度变化差异;同一种灸法下两个穴位间局部温度变化差异。观察3个疗程后4组大鼠的右足跖围。结果:隔花椒饼灸组的肾俞和足三里穴位表面温度上升最大幅值及升温幅度均显著高于隔附子饼灸(P<0.05);无论隔花椒饼灸组还是隔附子饼灸组肾俞穴位局部温度基础值和施灸后终末温度均显著高于足三里(P<0.05);隔花椒饼灸的抗炎效应强于隔附子饼灸(P<0.05)。结论:隔花椒饼灸的穴位局部温热效应显著高于隔附子饼灸组;同一灸法不同穴位的温热效应不同;温热效应与抗炎效应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母叶  粟胜勇  陈舒  蒋香玉  覃美相 《河南中医》2019,39(12):1941-1944
艾灸治疗中风后抑郁症,可针对中风后抑郁症的病因病机,达到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健脾益气、温化痰湿、祛除邪气等作用,主要包括单纯艾灸治疗及以艾灸为主的综合治疗,单纯艾灸包括悬灸和隔物灸;以艾灸为主的综合治疗包括艾灸结合针刺治疗、艾灸结合药物治疗、艾灸结合心理治疗、艾灸结合其他治疗等。目前,艾灸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试验设计尚有许多不足:①未涉及艾灸效应量的问题。今后可对灸量进行比较,探索出最佳灸量,以增强疗效。②中风后抑郁症辨证分型不明确,治疗原则、治疗方法、选穴原则及疗效标准不统一。可结合现有的研究基础,对本病进行统一的辨证分型和疗效标准化,对每个证型进行不同疗法之间的比较,优化治疗方案,为今后临床疗法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③艾灸方法种类繁多,艾灸方法的选择具有不同的作用,故值得进一步深入探索。④实验样本量小,随机对照不足,随访欠缺等,都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浅议梅花二十四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梅花针灸学派吹灸疗法、点灸笔灸、灸架熏灸、通脉温阳灸、脐腹灸、胸阳灸、头颈灸、按摩灸、肢体灸、管灸、足灸、温针灸、化脓灸、隔物灸等14种单式灸法的命名原则、治疗器械、操作方法、适应病症、理论依据,以及在远近配穴法、上下配穴法、前后配穴法的指导下,两种或多种单式灸法相互配合应用的10种组合灸法,提出将灸法分为化脓灸和温和灸、隔物灸和非隔物灸,将灸疗器械分为治疗性艾灸器械和辅助性艾灸器械.  相似文献   

18.
影响艾灸温度的因素众多,本文综述了不同施灸方法、不同灸量、不同灸材、不同灸距四个因素对艾灸温度变化的影响以及艾灸温度变化与灸效之间的关系。总结分析了不同因素对艾灸温度变化影响的特点和规律:不同施灸方法、不同灸量对不同层次的皮肤组织温度均有不同影响,不同施灸方法的刺激形式差别较大;艾灸温度与疗效相关,但并非艾灸温度越高,产生的灸疗效应越显著。本次综述为临床艾灸选择最合适的施灸条件及艾灸起效机理研究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9.
铺灸探新     
《辽宁中医杂志》2015,(7):1307-1309
铺灸疗法是由隔物灸发展而来的一种特殊的艾灸疗法,其施灸面积大,热力深透,主治范围广,具有其他灸法不可替代的作用,应在临床上积极推广。为了继承和发扬这一特色灸疗法,作者对其理论、特点、适应症、注意事项及其免疫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为铺灸进一步研究的方法和方向提出了建议,以期促进铺灸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隔药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观察隔药灸、隔麸灸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症状的改善作用和对结肠黏膜TNF-α及其受体的影响。方法将67例UC患者随机分为隔药灸组(35例)和隔麸灸组(32例),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症状的改善作用;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两组结肠黏膜TNF-α及其受体的变化。结果隔药灸组在腹泻、矢气、神疲乏力、里急后重、腰酸症状的改善方面优于隔麸灸组;隔药灸组结肠黏膜TNF-α、TNF-αR1、TNF-αR2的表达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隔麸灸组仅见TNF-αR1较治疗前显著下降。结论艾灸对UC患者各项症状均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在腹泻、矢气等部分症状的改善方面隔药灸优于隔麸灸;隔药灸能够下调结肠黏膜TNF-α、TNF-αR1、TNF-αR2的表达,隔麸灸仅能下调TNF-αR1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