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研究丁香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丁香中分离得到2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阿魏醛(1)、高根二醇(2)、白桦酸(3)、山柰素(4)、山楂酸(5)、香草酸(6)、3,5,3′,4′-四羟基-7-甲氧基黄酮(7)、5-羟甲基糠醛(8)、3,3′,4′-三甲基鞣花酸(9)、2α,3β,19α,23-四羟基乌苏-12-烯-28-酸(10)、eugenol 4-O-β-D-(6′-O-galloyl)glucopyranoside(11)、对-羟基-反式肉桂酸(12)、山柰酚-3-O-β-葡萄糖醛酸苷(13)、木犀草素(14)、杨梅素(15)、鼠李秦素-3-O-β-D-(6″-乙酰)葡萄糖苷(16)、鼠李秦素-3-O-β-D-葡萄糖苷(17)、3,4,3′-三甲基鞣花酸-4′-O-β-D-葡萄糖苷(18)、大豆脑苷Ⅰ(19)、iotroridoside-B(20)、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苷(21)、丁香苷Ⅱ(22)、丁香苷Ⅰ(23)、异槲皮苷(24)、槲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甲酯(25)。结论:其中,化合物6、8、10、12、18~2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10、12、19和20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软枣猕猴桃Actinidiaarguta果实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SephadexLH-20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和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根据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软枣猕猴桃75%工业乙醇冷浸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物中共分得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R,6R,9R)-三羟基-大柱香波龙烷-4,7E-二烯-3-酮-9-O-β-D-吡喃葡萄糖苷(1)、(6S,9R)-玫瑰花苷(2)、槲皮素-3-O-β-D-半乳糖苷(3)、紫云英苷(4)、香草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5)、1-O-feruloyl-β-D-glucopyranoside(6)、阿魏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7)、红景天苷(8)、3-hydroxy-1-(4-O-β-D-glucopyranosyl-3-methoxyphenyl) propan-1-one(9)、5-O-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10)、5-O-咖啡酰基奎宁酸丁酯(11)、5-O-阿魏酰基奎宁酸甲酯(12)、5-O-香豆酰基奎宁酸甲酯(13)、咖啡酸(14)和原儿茶酸(15)。结论化合物1为1个未见文献报道的甲基环己烯型降倍半萜苷类化合物,命名为软枣猕猴桃苷A;化合物2、5和7~13为首次从猕猴桃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为首次从软枣猕猴桃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地肤子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地肤子乙醇提取物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方法通过大孔树脂、硅胶和凝胶柱色谱分离;利用多种波谱技术并结合文献对照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16个化合物,分别为正十八烷酸(1)、β-谷甾醇(2)、齐墩果酸(3)、胡萝卜苷(4)、5,7,4’-三羟基-6,3’-二甲氧基黄酮(5)、5,7,4’–三羟基-6-甲氧基黄酮(6)、异鼠李素(7)、槲皮素(8)、异鼠李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9)、芦丁(10)、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11)、齐墩果酸-3-O-β-D-吡喃木糖(1→3)-β-D-吡喃葡萄糖醛酸甲酯苷(12)、齐墩果酸-3-O-β-D-吡喃木糖(1→3)-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13)、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酯苷(14)、3-O-β-D-吡喃木糖(1→3)-β-D-吡喃葡萄糖醛酸-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酯苷(15)、3-O-{[β-D-吡喃葡萄糖(1→2)]-[β-D-吡喃木糖(1→3)]}-β-D-吡喃葡萄糖醛酸-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酯苷(16)。结论化合物5~10为首次从地肤子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彭冰  马维思  金航  王自琼  韩旭阳  杨斌  李莉 《中草药》2023,54(2):453-456
目的 研究万丈深Crepis phoenix地下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 运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制备型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质谱等波谱学方法并结合文献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万丈深乙醇提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O-[6-O-(4-羟基苯乙酰基)-O-β-D-吡喃葡萄糖基]-γ-丁内酯(1)、3’-O-甲基-3,4-O,O-亚甲基鞣花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2)、丁香酸-4-O-α-L-鼠李糖(3)、4-烯丙基-2,6-二甲氧基苯基葡萄糖苷(4)、白花前胡苷(5)、烟酸(6)、(+)-松脂素-4-O-β-D-吡喃葡萄苷(7)和taraxinic acid-14-O-β-D-glucopyrnaoside(8)。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万丈深苷A;化合物2~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地骨皮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地骨皮(枸杞Lycium chinense根皮)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大孔树脂,正、反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及制备液相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及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地骨皮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1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大麻酰胺G(1)、茄根酰胺甲(2)、7-hydroxy-1-(4-hydroxy-3-methoxyphenyl)-N2,N3-bis(4-hydroxyphenethyl)-6-methoxy-1,2-dihydronaphthalene-2,3-dicarboxamide(3)、2-羟甲基-5-羟基-吡啶(4)、4-羟基-3,5-二甲氧基-苯酚(5)、绿原酸乙酯(6)、阿魏酸十二烷基酯(7)、邻苯二甲酸(2,5-二甲基己基)二酯(8)、二氢红花菜豆酸3′-O-β-D-吡喃葡萄糖苷(9)、苯乙醇吡喃木糖基-(1→6)-吡喃葡萄糖苷(10)、2-苯乙基-α-L-吡喃阿拉伯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11)、它乔糖苷(12)、丁香酸葡萄糖苷(13)、异东莨菪苷(14)、东莨菪苷(15)、地骨皮苷甲(16)、(+)-南烛木树脂酚-3α-O-β-D-吡喃葡萄糖苷(17)、(-)-南烛木树脂酚-3α-O-β-D-吡喃葡萄糖苷(18)。结论化合物1~5、7~13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4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文摘     
359 樟桂属植物 Ocotea leucoxylon 中新拓扑异构酶Ⅰ抑制剂的分离和生化特性[英]/Zhou B-N…∥J Nat Prod.-2000,63(2).-217~221曾从喜树 Camptotkeca acuminata 中分得重要的抗癌天然产物喜树碱,在研究其作用机理过程中,发现它是 DNA 拓扑异构酶Ⅰ抑制剂,因而促使人们寻找其他新的拓扑  相似文献   

7.
中药枸骨叶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对中药枸骨叶的化学尬发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溶剂提取和柱层析色谱分离,根据化合物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6个化合物;七叶内酯(1)、槲皮素(2)、异鼠李素(3)、金丝桃苷(4)、3-O-α-L-阿拉伯吡喃糖-28-O-6’-O-甲基葡萄糖坡摸醇酸苷(5)、23-羟基乌索酸-3-O-α-L-阿拉伯吡喃糖(1→2)β-D-葡萄糖醛酸-28-O-β-D-葡萄糖苷(6)。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目的寻找高效低毒的9-硝基喜树碱类抗肿瘤新化合物。方法设计合成了7个9-硝基喜树碱季氨盐类衍生物,经1H-NMR,IR,MS分析确证化合物的结构,利用MTT法考察了这些化合物的体外抑制肿瘤细胞活性,并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评价了这些化合物的拓扑异构酶Ⅰ抑制活性。结果7个化合物的体外细胞毒活性都低于喜树碱和topotecan,其中化合物7,9,11的细胞毒活性与氟尿嘧啶相似。化合物7,9,10,12显示了较好的拓扑异构酶Ⅰ抑制活性。结论该类水溶的9-硝基喜树碱衍生物的抗肿瘤活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艾凤伟  张嵩  李艳凤  马英丽 《中草药》2010,41(2):201-203
目的研究白附子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溶剂提取和多种色谱方法分离和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醋酸乙酯、正丁醇、石油醚部位分离鉴定了16个化合物,分别为松柏苷(1)、5-羟甲基-2-呋喃甲醛(2)、松脂素-4-O-β-D-葡萄糖苷(3)、松脂素(4)、新橄榄脂素(5)、落叶松脂醇(6)、乙基松柏苷(7)、β-谷甾醇(8)、天师酸(9)、棕榈酸(10)、桂皮酸(11)、胡萝卜苷(12)、尿苷(13)、腺苷(14)、单癸酸甘油酯(15)、3-单十八烯酸甘油酯(16)。结论6个木脂素化合物(1、3~7)均为首次从天南星科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0.
罗勒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目的:为阐明唇形科植物罗勒Ocimun basilicum L.的有效成分,对其地上部分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方法:运用各种层析手段和波谱方法分离并鉴定了17个化合物。结果:其结构分别鉴定为槲皮素(1),(17R)-3β-羟基-22,23,2,4,25,26,27-六去甲达玛烷-20-酮(2),槲皮素-3-O-β-D-半乳糖苷(3),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2”-没食子酸酯(4),异杨梅树皮苷(5),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6),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7),软脂酸1-甘油单酯(8),芦丁(9),槲皮素-3-O-(2”-没食子酰基)-芸香苷(10),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11),丁香苷(12),(6S,9S)-长寿花糖苷(13),山柰酚(14),7-羟基-6-甲氧基香豆素(15),β-谷甾醇(16)和胡萝卜苷(17)。结论:化合物2为新化合物,化合物1,3,4,5,7,8,10,11,12,13,15为首次从罗勒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经PTPIB酶活性抑制测试,化合物1IC50值为23.3(M,其余均没有明显的PTP1B酶活性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水栀子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对水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var.radicans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通过NMR等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12个化合物,其中3个为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分别为京尼平苷(1)、去乙酰车叶草苷酸甲酯(2)、6′-O-sinapoylgeniposide(3);4个为二萜类化合物,分别为西红花苷-1(4)、西红花酸(5)、西红花苷-2(6)、西红花苷-3(7);4个为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芦丁(8)、5,7,3′,5′-四羟基-6,4′-二甲氧基黄酮(9)、5-羟基-7,3′,4′,5′-四甲氧基黄酮(10)、麦黄酮(11);1个三萜类化合物为熊果酸(12)。结论化合物2、3、5~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9和1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丁癸草的化学成分。方法 通过硅胶柱色谱、Sephdex LH20凝胶柱色谱、反相硅胶C-18及高压液相色谱等方法对丁癸草进行分离,运用现代光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并通过MTT法对其抑制人食管癌细胞TE13和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的增殖进行了研究。结果 从丁癸草中分离得到6个具有抗肿瘤作用的异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7,4′-二甲氧基异黄酮(1);7-羟基-4′-甲氧基异黄酮(2);7,3′-二羟基-4′-甲氧基异黄酮(3);7,8-二羟基-4′-甲氧基异黄酮(4);7,4′-二羟基-8-甲氧基异黄酮(5);7,4′-二羟基异黄酮(6)。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首次从丁癸草植物中分离得到,并且具有抑制人食管癌TE13细胞的作用,其中化合物3对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的增殖也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In our continuing program to identify bioactive compounds from marine invertebrates, the MeOH-EtOAc (1:1) extract of the sponge Plakortis aff simplex, collected in Madagascar, was found to be cytotoxic to a series of human tumor cells. From this sponge, three new compounds and one known one, two new 1,2-dioxane peroxylactones named plakortolides H (1) and I (2), and one new 1,2-dioxolane, designated andavadoic acid (3), have been isolated and their structures elucidated. In addition, the known N(3)-methyladenine (4) was isolated, to the best of our knowledge, for the first time from a marine source. Andavadoic acid (3) showed significant activity against 13 tumor cells with GI(50) values in the submicromolar range.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番荔枝Annona squamosa的化学成分,并对分离化合物进行活性筛选.方法:综合运用各种色谱方法分离纯化番荔枝中的化学成分;采用NMR等波谱方法鉴定其结构;运用SRB法测定化合物对肿瘤细胞体外增殖能力的抑制作用.结果:从番荔枝皮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是annosquamosin C(1),15,16-epoxy-17-hydroxy-ent-kau-ran-19-oic acid(2),16,17-dihydroxy-ent-kauran-19-oic acid(3),annosquamosin A(4),ent-kaur-16-en-19-oic acid (5),19-nor-ent-kauran-4-ol-17-oic acid(6),16-hydroxy-ent-kau-ran-19-oic acid(7),ent-15β-hydroxy-kaur-16-en-19-oic acid (8),annosquamosin B (9),ent-16β,17-dihydroxykauran-19-al(10),16,17-dihydroxy-ent-kauran-19-oic acid methyl ester(11).抗肿瘤活性实验表明,化合物1,2,3,5,9对人肺癌95-D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化合物5的活性最强,IC50为7.78 μmol·L-1;化合物2,5,9对人卵巢癌A2780细胞有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2和9的抑制作用较强,IC50分别为0.89,3.10 μmol·L-1.结论:化合物2,8,11分别为首次从该科、该属和该种植物分离得到;化合物5对人肺癌95-D细胞的抑制作用较强;化合物2和9对人卵巢癌细胞A2780的抑制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15.
研究玄参的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柱色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玄参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质谱等波谱技术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从玄参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鉴定出23个化合物,分别为苄基-β-D-(3',6'-二-O-乙酰基)葡萄糖苷(1)、5-O...  相似文献   

16.
槟榔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Yang WQ  Wang HC  Wang WJ  Wang Y  Zhang XQ  Ye WC 《中药材》2012,35(3):400-403
目的:研究槟榔种子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反相RP-18柱、Sephadex LH-20柱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与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13个化合物,分别为:异鼠李素(1)、槲皮素(2)、甘草素(3)、5,7,4'-trihydroxy-3',5'-dimethoxyflavanone(4)、(+)-儿茶素(5)、反式白黎芦醇(6)、阿魏酸(7)、香草酸(8)、过氧麦角甾醇(9)、豆甾-4-烯-3-酮(10)、β-谷甾醇(11)、环阿尔廷醇(12)、de-O-methyllasiodiplodin(13)。结论:其中,化合物2~4、6、7、9、10、12、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and antitumor activities of Euonymus alatus. METHOD: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and purified repeatedly by silica gel, Sephadex LH-20 column chromatography, and their chemical structures were elucidated by thei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spectral data, such as 1H-NMR, 13C-NMR and EI-MS. The trypan blue experiments in vitro were used to observe the antitumor activity of several compounds. RESULT: Ten compounds were obtained and identified as (+)-usnic acid (1), benzoic acid (2), 2-hydroxy-4-methoxy-3, 6-dimethyl benzoic acid (3), lupeol (4), 3 beta-hydroxy-30-norlupan-20-one (5), (2R, 3R)-3, 5, 7, 4'-tetrahydroxy flavanone (6), kaempferol (7), 5, 7, 4'-trihydroxy flavanone (8), quercetin (9) and daucosterol (10). CONCLUSION: Compounds 1, 2, 5 and 8 were isolated from this genus for the first time. The trypan blue experiments in vitro showed that compounds 1, 4 and 5 had growth inhibitory effects on HL-60 cells.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核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 Maxim)未成熟外果皮中酚酸类成分。方法:青龙衣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ODS柱色谱和半制备HPLC等进行分离纯化,通过HR-ESI-MS和NMR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对苯二酚(1)、2,5-二甲基间苯二酚(2)、咖啡酸(3)、香草酸(4)、丁香酸(5)、原儿茶酸(6)、对羟基苯甲酸(7)、2-羟基-4-甲氧基-3,6-二甲基苯甲酸(8)、3′-O-(E-4-coumaroyl)-quinic acid(9)、5′-O-(E-4-coumaroyl)-quinic acid(10)、3,3′-二甲氧基鞣花酸(11)、阿魏酰乳酸二甲酯(12)、没食子酸乙酯(13)、(S)-3-羟基-1,5-二苯基-1-戊酮(14)、Z-P-coumaryl-hexacosanoate(15)。结论:化合物8~1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土荆皮抗真菌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徐云辉  张帅  张念  孔德云  华茉莉 《中草药》2012,43(2):220-222
目的对土荆皮Pseudolaricis Cortex抗真菌活性部位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土荆皮粗粉以95%乙醇回流提取,所得浸膏采用溶剂法分为不同提取部位,体外抗真菌活性测试显示其醋酸乙酯部位对白色念珠菌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对土荆皮醋酸乙酯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波谱数据分析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土荆皮醋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土荆皮酸B(1)、土荆皮酸C(2)、香草酸(3)、香草酸-4-O-β-D-阿洛糖苷(4)、17-羟基土荆皮酸B(5)。结论化合物5为一新化合物,命名为土荆皮酸I;化合物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体外抗真菌活性测试显示,化合物1对白色念珠菌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化合物2和5仅显示微弱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20.
毛莲蒿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毛莲蒿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和聚酰胺柱层析进行分离,运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谱与标准品对照的方法鉴定15个化合物。结果:分离鉴定了3个倍半萜类:taurin(1)、1,11-bis-epi-artesin(2)、yomogin(3);3个黄酮类:5,7,3′,4′-四羟基-6,8-二甲氧基黄酮(4)、5,7,3′,4′-四羟基-6-甲氧基黄酮(5)、5,6,3′,4′-四羟基-7-甲氧基黄酮(6);3个三萜类:蒲公英赛醇乙酸酯(7)、木栓酮(8)、α-香树脂醇(9);2个甾体类:β-谷甾醇(10)、胡萝卜苷(11),2个香豆素类:莨菪亭(12)、7-羟基-6,8-二甲氧基香豆素(13);2个有机酸类:异阿魏酸(14)、咖啡酸(15)。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