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7 毫秒
1.
壳聚糖絮凝沉降法对蒽醌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壳聚糖絮凝沉降法对蒽醌类成分的影响。方法:选择大黄为研究对象,采用壳聚糖沉降法处理大黄水提液,以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质量分数和浸膏率为指标,选取药液质量浓度、壳聚糖加入量、药液pH为考察因素,通过正交试验优选壳聚糖絮凝沉降工艺;并与乙醇沉淀法比较。结果:优选的壳聚糖絮凝沉降工艺为药液质量浓度0.1 g.mL-1,壳聚糖加入量10%,药液pH 6。壳聚糖沉淀法和乙醇沉淀法均能较好地使水提液沉淀,但两者均会造成蒽醌类成分的损失,前者在降低浸膏率、保留有效成分方面优于后者。2种沉淀法纯化后,药液中蒽醌类成分与未纯化药液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壳聚糖絮凝沉降法对蒽醌类成分影响较乙醇沉淀法小,可用于含蒽醌类成分中药的沉淀,但是否适合于大生产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壳聚糖絮凝沉降法与乙醇沉淀法对二冬汤精制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比较壳聚糖絮凝沉降法与乙醇沉淀法对二冬汤提取液的精制效果.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考察药液浓缩程度、pH值、壳聚糖用量、絮凝沉降时保温的温度对壳聚糖絮凝沉降法精制二冬汤煎煮液的影响,并与乙醇沉淀法进行比较.结果 壳聚糖絮凝沉降法和乙醇沉淀法可以明显降低二冬汤煎煮液的浸膏率,但除壳聚糖澄清剂对总多糖的影响较小之外,二者均造成了二冬汤中活性成分的较大损失.结论 应该慎重对待壳聚糖絮凝沉降法.  相似文献   

3.
孙运从  林桂涛  盛华刚  王鹏 《中成药》2011,33(1):173-175
目的:比较壳聚糖絮凝沉降法与乙醇沉淀法对炙甘草汤的精制效果.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考察药液浓缩程度、pH值、壳聚糖用量、絮凝沉降时静置的温度对壳聚糖絮凝沉降法精制炙甘草汤煎煮液的影响,优选出壳聚糖精制炙甘草汤的最佳工艺并与乙醇沉淀法进行比较.结果:壳聚糖絮凝沉降法要优于乙醇沉淀法,最佳纯化工艺为药液浓度为1 g生药/mL、静置温度为70℃、1%壳聚糖溶液的加入量为药液体积的10%、药液pH值为6.结论:壳聚糖澄清剂可以用于炙甘草汤提取液的纯化.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研究壳聚糖絮凝沉降法对蒽醌类成分的影响。方法:选用含有蒽醌类成分的常用中药大黄,壳聚糖沉降法用于大黄水提液的沉淀,以水提液中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和浸膏率为观察指标,同乙醇沉淀法比较,研究壳聚糖絮凝沉降法对蒽醌类成分的影响。结果:壳聚糖沉淀法和乙醇沉淀法都能较好的使水提液沉淀,但两者均会造成蒽醌类成分的损失,前者在降低浸膏率,保留有效成分方面优于后者。两种沉淀法纯化后的药液与未纯化药液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壳聚糖絮凝沉降法对蒽醌类成分影响较乙醇沉淀法小,可以用于含蒽醌类成分中药的沉淀。  相似文献   

5.
壳聚糖絮凝沉降法对延胡索水提液的纯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壳聚糖絮凝沉降法对延胡索水提液的纯化效果.方法 以延胡索乙素和浸膏率为纯化考察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并结合指纹图谱,优选壳聚糖絮凝沉降法的最佳纯化工艺.结果 壳聚糖絮凝沉降法纯化延胡索水提液的最佳条件是药液质量浓度为0.25 g·mL-1,静置温度为5℃,不调pH值,加入药液体积20%的壳聚糖溶液.结论 壳聚糖澄清剂可用于延胡索水提液的纯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乙醇沉淀法与壳聚糖絮凝沉降法对疏郁复方颗粒提取液的精制效果。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药液浓度、醇浓度、静置时间对乙醇沉淀法精制疏郁复方颗粒提取液的影响,并比较乙醇沉淀法与壳聚糖絮凝沉降法对固形物与芍药苷含量的影响。结果最佳的乙醇沉降工艺为:药液浓度0.8 g原药材/mL、醇浓度20%、静置6 h。乙醇沉淀法和壳聚糖絮凝沉降法均降低了疏郁复方颗粒煎煮液的出膏率,但壳聚糖絮凝沉降法对疏郁复方颗粒中芍药苷含量造成了较大损失。结论低浓度的醇沉工艺可以用于疏郁复方颗粒提取液的纯化,壳聚糖絮凝沉降法是否适用于该提取液的精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壳聚糖絮凝法代替蛋清法用于排铅口服液澄清工艺的可行性,优化生产工艺。方法:以总黄酮、多糖和澄明度为衡量指标,通过单因素考察壳聚糖加入量、体系pH、絮凝温度判断因素水平的适宜范围,并运用正交设计试验综合优选最佳澄清工艺。结果:壳聚糖絮凝最佳工艺条件为:絮凝温度50℃,壳聚糖加入量0.20%,药液pH5.0。结论:壳聚糖絮凝法制备的口服液在有效成分和澄明度等方面均明显优于蛋清沉降法,且可节省生产成本。壳聚糖絮凝法可代替蛋清沉降法用于排铅口服液的澄清工艺。  相似文献   

8.
考察壳聚糖絮凝工艺用于知柏八味口服液的澄清效果以及替代乙醇沉淀法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药液浓度、药液pH值、壳聚糖加入量三个因素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并比较壳聚糖絮凝工艺与醇沉工艺对小檗碱含量和浸膏得率的影响。结果:药液浓度对絮凝效果有显著性影响;醇沉工艺与壳聚糖絮凝工艺相比,小檗碱保留率较高;而浸膏得率后者高于前者;综合评价指标,两种工艺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壳聚糖絮凝工艺可替代醇沉工艺用于知柏八味口服液的澄清。  相似文献   

9.
壳聚糖絮凝法用于脑清口服液澄清工艺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冬梅  路绪文  苏芳 《中成药》2003,25(6):448-450
目的:探讨壳聚糖絮凝法代替乙醇沉淀法用于脑清口服液(葛根,黄芪等)制备的可行性。方法:考察两种澄清法的沉淀效果、过滤难易、对主要有效成分含量影响并对稳定性进行了比较。结果:壳聚糖絮凝法与酵沉法同样能使药液澄清,前者能更有效地保留药液中的有效成分,又能保证制剂的稳定性,缩短生产周期,降低成本。结论:壳聚糖絮凝法可代替乙醇沉淀法用于脑清口服液的澄清工艺。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应用三维高效液相色谱,建立葛根芩连汤上清液和沉淀中异黄酮指纹图谱的方法,明确其上清液和沉淀中异黄酮类成分的异同,以便进一步探讨该方的配伍规律。方法葛根素、大豆苷元用甲醇溶解制成对照品溶液,葛根药材水煎液、葛根芩连汤上清液、沉淀用二甲基亚砜溶解制成供试品溶液,采用三维高效液相谱对葛根芩连制剂进行指纹图谱实验研究,流动相为甲醇-水-乙腈梯度洗脱,扫描波长为200~400 nm。结果在梯度洗脱条件下,葛根芩连汤上清液的HPLC指纹图谱中有6个标识性共有峰,葛根芩连汤沉淀的HPLC指纹图谱中有4个标识性共有峰。但峰面积仅占上清液的8%(以葛根素计)。结论葛根芩连汤配伍产生的沉淀中亦有异黄酮类有效部位,但与上清液比较,含量较低。说明君药葛根中异黄酮类成分与方剂中的其他物质络合而产生沉淀,且该沉淀溶于二甲基亚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析本原煎煮法与现代常规煎煮法对葛根芩连汤有效成分煎出率及浸膏得率的影响。 方法: 以干膏率和12个有效成分的含量为指标,选取经方不同量值(一两等于13.8 g及一两等于3 g),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2种煎煮方法对葛根芩连汤质量的影响。 结果: 一两等于13.8 g时,本原法煎煮的有效成分煎出量只能达到现代常规法的47%~74%,干膏率达67%;一两等于3 g时,本原法煎煮的有效成分煎出量为现代常规法的102%~148%,干膏率118%。 结论: 不同量值的经方采用不同煎煮方法会影响药物有效成分的煎出量,为经方的古为今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不同制备工艺葛根芩连汤抗炎抑菌作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混煎液、分煎液、有效成分提取物3种不同制备工艺制备的葛根芩连汤进行抗炎、抑菌作用实验研究,对比其抗炎抑菌作用的异同。方法: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实验: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混煎液组、分煎液组、有效部位提取物组及生理盐水组,ig给药1.95 g·kg-1,连续7 d。含药血清体外抑菌试验:ig给药20.475 g·kg-1,连续7 d,采集分离大鼠血清。以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模型以及含药血清体外抑菌实验模型,评价其三者的抗炎、抑菌作用。结果:与混煎液和分煎液比较,有效成分提取物(1.95 g·kg-1)明显缓解了小鼠耳廓肿胀(P<0.01),其含药血清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伤寒沙门菌等10种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结论:葛根芩连汤有效成分提取物对化学刺激所致炎症的缓解作用及其含药血清的体外抑菌作用,优于混煎液和分煎液。  相似文献   

13.
综合评分法优化葛根芩连汤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优选葛根芩连汤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设计法,以复方中12个有效成分含量为综合评分标准进行数据分析,对加水量、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进行优化。结果:煎煮次数具有极显著性影响,加水量和煎煮时间没有显著性影响。最佳煎煮工艺为8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1 h。结论:优化后的工艺稳定可靠,可为葛根芩连汤临床用药煎煮及相关制剂的工业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葛根芩连汤整方剂量变化治疗糖尿病大鼠的量效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葛根芩连汤整方剂量变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量效关系, 获得基于药效学的经方"剂量阈"。方法: SD大鼠给予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按30 mg·kg-1 尾 iv 新鲜配制的STZ(链脲佐菌素)诱导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正常对照组注射同体积的柠檬酸盐缓冲液。实验分组:正常组、 糖尿病模型组、葛根芩连汤整方剂量变化的9个剂量组(分别为生药1.65,4.95,8.25,11.55,14.85,18.15,21.45,24.75,28.05 g·kg-1,)、阳性药物对照组(二甲双胍200 mg·kg-1),取血检测血糖、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IR)、糖化血清蛋白(GSP)、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指标。结果: 给药10周后,葛根芩连汤明显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血清中的血糖水平与IR(P<0.05,P<0.01)、降低糖化血清蛋白、糖化血红蛋白水平(P<0.05,P<0.01),指标与葛根芩连汤剂量存在着一定的量效关系,在一定剂量范围内,随着葛根芩连汤整方剂量的增大,药效增强,其"剂量阈"为27.01~1.09 g·kg-1结论: 葛根芩连汤整方剂量变化治疗2型糖尿病具有良好的量-效特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药对黄连-黄芩在泻心汤和葛根芩连汤组方不同配伍情况下其中所含小檗碱、巴马汀、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的含量变化。方法:采用HPLC以乙腈-10 mmol·mL-1甲酸铵溶液(内含0.2%三乙胺,用甲酸调pH到4.00)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结果:组方中黄芩、大黄、甘草使黄连中小檗碱、巴马汀含量降低,葛根使小檗碱、巴马汀含量增加。组方配伍中黄连使黄芩中黄酮类成分含量降低,大黄和甘草对黄芩苷含量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但使黄芩素、汉黄芩素含量降低;葛根使黄芩苷含量降低,但使黄芩素、汉黄芩素含量增加。结论:该方法可以有效鉴定泻心汤和葛根汤中5种成分,不同配伍对5种有效成分含量有影响增加。  相似文献   

16.
葛根芩连汤及其药效组分红外光谱表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葛根芩连汤及其药效组分的红外指纹表征,为建立复方组分指纹鉴定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oruier transform infrared,FT-IR)进行测定,采用复方汤剂和化学药效组分指纹表征表述质量特征.结果:葛根芩连汤的主要特征峰出现在1 727,1 614,1 509,1 448,1 362,1 272,1 031,838,767,582 cm -1等,安徽产区药材煎煮全方与道地药材煎煮全方的相似度最高.葛根芩连汤药效组分主要指纹表征(1 800~400 cm-1)有1 726,1 607,1 509,1 451,1 364,1 238,1 037,891,834,591 cm-1等.结论:采用红外指纹表征鉴别法可评价葛根芩连汤的质量,可反映出本质的主要特征,具有明显的专属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考察葛根芩连汤对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宏观表征、肛温、抓力及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从而探索葛根芩连汤治疗2型糖尿病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合并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予以葛根芩连汤9.1 g·kg-1组(GGQL1),18.2 g·kg-1组(GGQL2)不同剂量的治疗方案,采集大鼠宏观表征、肛温、抓力及相关生化指标。结果:给药后,GGQL1组与模型组相比,血糖降低(P<0.05),给药后1~3周饮食量降低(P<0.05);GGQL2组与模型组相比,血糖降低(P<0.05),给药1周后的饮食量减少,给药后5周抓力值升高(P<0.05),甘油三酯(TG)值降低(P<0.05);GGQL1,GGQL2组大鼠轻响抬头、活动减少、抓取反抗、眼睛黯淡无神、唇少光泽不润、舌少津液、鼻少光泽不润、毛干燥、爪干涩不润等表征均有不用程度改善。结论:葛根芩连汤可维持2型糖尿病大鼠体重,具有降低空腹血糖,减少进食量,增加抓力,降低TG作用,对于倦怠乏力、津液亏虚的症状具有一定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尹爱武  田润  陈文衡  陈婷 《中成药》2012,34(7):1284-1287
目的建立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葛根芩连汤(葛根、黄连、黄芩、甘草)中微量元素的方法及探讨煎煮时间对微量元素析出的影响。方法采用HNO3-HClO4(4∶1)作消化液处理样品,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法同时测定葛根芩连汤60,90 min煎液中Ca,Mg,Zn,Fe,Mn,Cu,Sr,Co,Ni,Cd,Pb等11种微量元素的含有量。结果微量元素的检出限为0.001~0.272μg/mL,相对标准偏差为1.3%~3.8%(n=6),加样回收率在97.33%~102.92%。葛根芩连汤中未检测到Co、Ni、Cd和Pb 4种元素,60 min煎液中Ca、Mg、Zn、Fe、Mn、Cu和Sr的含有量分别为473.39、594.04、4.71、40.33、5.40、1.75、4.93μg/g。葛根芩连汤60 min和90 min煎液中微量元素的含有量基本没有差别。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从微量元素析出角度而言,葛根芩连汤宜煎煮60 min。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以网络药理学为载体探索葛根芩连汤治疗腹泻的基因靶点及作用通路。方法:初步检索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查找目标中药的有效成分和基因靶点,定义生物利用度≥30%,类药性≥0.18,确定药物的作用靶点; 然后查询OMIM、DisGeNET、GeneCards数据库,挖掘腹泻疾病的潜在靶点。最后对两种基因取交集,构建中药—成分—靶基因—疾病的中药调控网络,对网络里面的基因构建蛋白互作网络,找到核心基因,进行基因本体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分析。结果: 最终确定葛根芩连汤中有效成分总共486个,去除重复后获得有效成分121个,基因靶点221个; 腹泻的疾病靶点5217个,二者共同靶点基因182个,PPI网络蛋白分析发现AKT1、CASP3、JUN、PTGS2、RELA、ESR1是葛根芩连汤治疗腹泻的核心靶点。基因本体分析确定了157个条目(P<0.05),其中生物过程主要通过DNA、RNA的转录,细胞因子的结合,蛋白酶的激活及细胞的代谢等过程发挥作用; 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通路富集分析明确了167条信号通路,其中信号通路涉及炎症、细胞代谢、细胞衰老等方面,主要IL-17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等。结论: 葛根芩连汤对腹泻的治疗主要通过抗炎、缓解肌肉痉挛等机制发挥作用; 其具体分子机制尚未得到验证,后期需要借助分子生物学研究,完善葛根芩连汤的作用机制,为临床用药提供新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