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王敏  唐金模  梁惠卿  龚先琼  宫嫚 《新中医》2020,52(12):53-56
目的:引用肝脏病理学指标阐明中医证候实质,探索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小于参考值上限2倍(ALT2×ULN)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医微观辨证要素。方法:对300例ALT2×ULN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及肝组织病理分级、分期,探讨中医证型与肝脏病理之间的关系。结果:全部患者肝组织结果显示,肝脏炎症分级≥G2者占46.00%,纤维化分期≥S2者占38.67%;肝组织病理≤G2或≤S2的患者以无证可辨型、肝郁脾虚型为主。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肝脏炎症分级(G)和(或)纤维化分期(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瘀血阻络型较非瘀血阻络型在肝组织炎症程度及纤维化程度病变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瘀血阻络证肝组织炎症程度以G3、G4为主,肝组织纤维化程度以S4为主。结论:患者的中医证型与其肝组织病理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中医证型与肝脏组织病理分级(G)、分期(S)的关系及对肝纤维化无创性诊断的意义.方法:对符合诊断标准的106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均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同时行肝组织活检,对肝组织进行病理炎症分级、纤维化分期,分析中医证型与肝组织病理分级、分期的相关性.结果:不同证型之间肝组织病理分级、分期有明显差异,肝郁脾虚型S1、G1、G2较多,湿热中阻型S2、G2、G3较多,肝肾阴虚型及脾肾阳虚型S3、G2、G3较多,瘀血阻络型S4、G3、G4较多.结论: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病理分级、分期与中医证型有良好的相关性.随着肝脏病理炎症活动度的逐渐加剧,纤维化程度的不断加重,中医证型由实至虚,由气及血,久病入血入络是其最终的病理转归.  相似文献   

3.
90例慢性乙肝患者ALT、HBVDNA水平与肝脏病理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ALT)、HBVDNA水平与肝脏病理的关系。方法:90例慢性乙肝患者接受彩色B超指引下经皮肝穿刺活检术,病理切片由病理科医生读片,肝穿前完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及HBVDNA检测,并与肝脏组织炎症及纤维化程度相比较。结果:90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肝脏炎症及纤维化,异常率100%。肝脏炎症在G2~G4的共72例(占80.0%),其中ALT〈2ULN的共38例(占52.8%),ALT≥2ULN的共34例(占47.2%),两组在肝脏炎症程度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XG2=3.942,PG〉0.05)。纤维化在S2-4的患者工有67例(占74.4%),其中ALT〈2ULN的共36例(占53.7%),ALT≥2ULN的共31例(占46.3%),两组在肝脏纤维化程度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XS2=2.151,PS〉0.5)。血清HBVDNA水平与肝脏不同炎症及纤维化程度之间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肝脏病理检查可直接反应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程度,并作为慢性肝炎患者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129例隐证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病理及病毒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隐证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病理及病毒学特点。方法选取隐证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9例进行肝组织活检,并参照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分级(Grading,G,G0~G4)和纤维化程度分期(Staging,S,S0~S4),同时检测血清生化指标、血清HBV-DNA定量、HBVM。结果129例隐证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炎症分级:G0 0例,G1 22例(17.05%),G2 58例(44.96%),G3 44例(34.11%),G4 5例(3.88%);肝组织纤维化分期:S0 3例(2.33%,)S1 39例(30.23%,)S259例(45.74%,)S3 25例(19.38%,)S4 3例(2.33%)。结论隐证型慢性乙型肝炎存在由轻微病变至肝硬化的系列慢性肝病谱,传统中医四诊对诊断慢性乙型肝炎存在辨证盲区。  相似文献   

5.
260例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肝组织病理改变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中医证型和肝组织病理改变的关系,为中医辨证提供依据。方法 对260例慢性乙肝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且所有病例均行肝穿刺检查,从而确定肝组织病理分级、分期,探讨中医证型与肝脏病理改变的相关性。结果 (1)肝组织炎症:肝郁脾虚型主要为G1、G2;湿热中阻型主要为G2;肝肾阴虚型和脾肾阳虚型主要为G3;瘀血阻络型主要为G4。(2)肝组织纤维化分期:肝郁脾虚型和湿热中阻型主要为S1和S2;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主要为S3;瘀血阻络型主要为S3和S4。(3)肝组织病理程度:瘀血证以G3~G4、S3~S4为主,非瘀血证以G1~G2、S1~S2为主。结论 慢性乙肝的肝组织病理改变与中医证型有一定相关性,其中瘀血证、非瘀血证与肝组织病理关系最为密切。随着肝组织病理损害的加重,中医证型由实至虚,由气及血,瘀血阻络是其最终的病理转归。治疗中要注重活血化瘀,并结合三期分治。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中医证型与肝组织病理分期,分级的关系,对133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并分析各种证型与病理分期,分级的关系。结果:按传统辨证方法133例患者可分为5型:肝郁脾虚,湿热中阻,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瘀血阻络;不同证型之间肝组织病理分期,分级有明显差异,肝郁脾虚型S1,G2较多,湿热中阻型S2,G2,G3较多,肝肾阴虚型S3,G2,G3较多,瘀血阻络型S3,S4,G4较多。提示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中医辨证分型,具有一定的病理学基础;肝郁,湿阻,阴虚,阳虚,瘀阻的发展变化,其病理学基础是肝脏炎症的逐渐加剧,纤维化程度的不断加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肝脏病理与五行体质及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4月我院200例慢性HBV携带者,均行肝穿刺检查、五行体质辨识及中医辨证分型,比较肝脏病理与五行体质及中医证型构成情况。结果 G0、G1级木型、火型所占比例高于G2+G3级,土型、水型所占比例低于G2+G3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0、S1级木型、火型所占比例高于S2+S3级,土型低于S2+S3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0、G1与G2+G3患者中医证型构成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0、S1与S2+S3患者中医证型构成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慢性HBV携带者肝脏炎症分级纤维化分级加重五行体质也随之发生变化,故可通过对患者五行体质观察间接评价患者肝脏病理组织炎症及纤维化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开展全国范围内多中心慢性乙型肝炎(ALT≥2×ULN)患者证候调查,归纳该病的证候分布特点以及主要证型。方法:调查全国共计1 003例慢性乙型肝炎(ALT≥2×ULN)患者,采集舌象、脉象及中医症状指标,通过量化评价确定症状分布频次及构成比,分析该病的主要证候分类及占比。结果:慢性乙型肝炎(ALT≥2×ULN)常见中医症状(前10位)依次为:困倦乏力(84.55%)、胁痛(75.67%)、尿黄(75.37%)、口干(66.20%)、烦躁易怒(60.42%)、胃部满闷(58.33%)、口苦(54.24%)、食欲不振(53.24%)、面色晦暗(51.94%)、腹部胀满(48.16%)等;在单一证候及有兼证存在的情况下,肝胆湿热和肝郁脾虚证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复合证候“肝胆湿热,肝郁脾虚”证为慢性乙型肝炎(ALT≥2×ULN)临床最常见相兼证候,肝郁脾虚及肝胆湿热证患者常见症状构成比及肝功能指标有显著差异。结论:“肝胆湿热”“肝郁脾虚”及复合证候“肝胆湿热,肝郁脾虚”证为慢性乙型肝炎(ALT≥2×ULN)核心病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分期、炎症分级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80例为研究对象,肝穿作病理检查进行肝纤维化分期及炎症分级诊断,并四诊合参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复合证候按单证统计,分析肝纤维化分期及炎症分级中医证候的关系。结果:S0期以湿困中焦、肝气郁结多见;S1期以湿困中焦、肝郁脾虚多见;S2期以肝郁脾虚、瘀血阻络多见;S3期以瘀血阻络、肝肾阴虚多见;S4期以瘀血阻络、肝胆湿热多见。G1级以肝气郁结、湿困中焦多见;G2级以肝郁脾虚、湿困中焦多见;G3级以瘀血阻络、肝郁脾虚、肝胆湿热多见;G4级以瘀血阻络、肝胆湿热多见。瘀血阻络呈现明显的规律性变化,即随肝脏纤维化及炎症程度加重,瘀血阻络增加。结论: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分期及炎症分级存在中医辨证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分期、炎症分级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80例为研究对象,肝穿作病理检查进行肝纤维化分期及炎症分级诊断,并四诊合参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复合证候按单证统计,分析肝纤维化分期及炎症分级中医证候的关系.结果:S0期以湿困中焦、肝气郁结多见;S1期以湿困中焦、肝郁脾虚多见;S2期以肝郁脾虚、瘀血阻络多见;S3期以瘀血阻络、肝肾阴虚多见;S4期以瘀血阻络、肝胆湿热多见.G1级以肝气郁结、湿困中焦多见;G2级以肝郁脾虚、湿困中焦多见;G3级以瘀血阻络、肝郁脾虚、肝胆湿热多见;G4级以瘀血阻络、肝胆湿热多见.瘀血阻络呈现明显的规律性变化,即随肝脏纤维化及炎症程度加重,瘀血阻络增加.结论: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分期及炎症分级存在中医辨证差异.  相似文献   

11.
慢性肝炎肝郁脾虚证的肝组织病变程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肝炎肝郁脾虚证的肝组织病变情况。方法对慢性肝炎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和肝活检组织病理分级分期,将肝组织炎症分为G0—2、G3—42个级度,纤维化分为S0—2、S3—42个级度,比较肝郁脾虚证与湿热中阻证、瘀血阻络证肝组织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的差异。结果肝郁脾虚组、湿热中阻组、瘀血阻络组在G0—2级度者分别占96%,74%,11%,在S0—2级度者分别占96%,91%,10%;肝组织炎症级度:肝郁脾虚<湿热中阻<瘀血阻络;肝组织纤维化级度:肝郁脾虚证与湿热中阻证大致相同,但均轻于瘀血阻络证。结论慢性肝炎的5个中医证型中,肝郁脾虚证的肝组织炎症程度相对较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组织胶原纤维沉积、CD34及细胞角蛋白19(cytokeratin 19,CK19)水平对慢性乙型肝炎血瘀病机判识的价值,以期为中医辨治慢性乙型肝炎提供参考。方法以128例行肝组织活检术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医四诊信息将患者分为血瘀证组和非血瘀证组。对患者肝组织切片进行苏木素-伊红、网状纤维、Masson染色,以及CD34及CK19免疫组化染色;采用图像分析软件计算肝组织切片全片胶原纤维(Masson染色)、CD34及CK19的阳性表达水平,比较血瘀证组和非血瘀证组肝组织胶原纤维、CD34及CK19表达差异。结果①肝组织纤维化分期S2、S3和S4期的胶原纤维、CD34和CK19阳性面积显著大于S1期(P0.05),S4期的胶原纤维和CD34的阳性面积显著高于S2和S3期(P0.05)。②炎症活动度G4级的胶原纤维阳性面积显著大于G1级、G2级和G3级(P0.05),G1级、G2级和G3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炎症活动度分级之间的CD34和CK19阳性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血瘀证与非血瘀证患者的纤维化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瘀证患者胶原纤维、CD34阳性表达显著高于非血瘀证患者(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胶原纤维与CD34阳性表达可作为肝纤维化程度的量化指标;胶原纤维沉积及血管新生可能是慢性乙型肝炎血瘀病机肝病理组织学的主要变化,可为中医辨证治疗提供部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HBV携带者肝脏病理与五行体质及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对273例慢性HBV携带者进行五行体质辨识及中医辨证分型,并且所有病例均行肝穿刺检查,根据病理组织炎症分级(G)和纤维化(S)分组,比较各组间五行体质及中医证型的分布差异。结果:慢性HBV携带者不同肝脏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级五行体质的分布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两两比较,G0、G1组分别与G2+G3组,S0、S1组分别与S2+S3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中医证型分布以肝郁脾虚型最为常见,不同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级中医证型分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肝脏病理结果提示随着组织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加重,其五行体质也相应地发生变化,通过评价慢性HBV携带者的中医体质、中医证候,能够为间接评价患者肝脏病理组织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性别和年龄判别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的效能。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91例,其中病理学诊断为G0、G1、G2、G3、G4的患者分别为0,136,203,140,12例,诊断为S0、S1、S2、S3、S4的患者分别为34,96,138,105,118例。统计分析采用SPSS 13.0软件。肝组织不同病理学分级和分期患者性别比例和平均年龄之间的比较分别采用2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性别和年龄判别肝组织不同病理学分级和分期的评价采用Bayes逐步判别分析。结果性别比例在不同病理学分级和分期患者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平均年龄在不同病理学分级和分期患者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符合模型纳入变量、进入判别函数的指标只有年龄。根据判别不同病理学分级和分期的判别函数,当患者年龄≤33岁和≥44岁时,其肝组织病理学分级分别被判别为G1和G4的可能性较大;当患者年龄≤33岁和≥40岁时,其肝组织病理学分期分别被判别为S0和S4的可能性较大。结论性别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病理学状态没有判别意义,年龄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有一定判别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体格检查慢性肝病体征对评估乙型肝炎病毒(HBV)慢性感染者肝病理程度的价值。方法回顾362例肝活检的HBV慢性感染者慢性肝病体征阳性、阴性以及阳性者单项、多项存在情况,比较各组的肝组织炎症分级(G)及纤维化分期(S),计算慢性肝病体征阳性与阴性判断肝组织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的曲线下面积。结果体征阳性组和阴性组各181例,2组在各肝组织G及S分布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多项体征阳性147例,单项体征阳性34例,多项体征阳性组与单项体征阳性组在各G及S分布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体征阳性组≥G2者178例占98.34%,≥S2者174例占96.13%;体征阴性组≤G2者142例占78.45%,≤S2者167例占99.27%;慢性肝病体征阳性与阴性判断肝组织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8和0.919。结论慢性肝病体征的阳性与阴性对判断肝组织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的敏感度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颈动脉血管内-中膜厚度与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223例冠心病患者依临床症状及体征辨证分8组,并常规彩超检查颈动脉血管内-中膜厚度分轻、中、重度.结果:223例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为,心血瘀阻占30.04%(67/223,95%CI =24.02%~36.06%);痰浊闭阻占24.66%(55/223,95%CI=19.00% ~ 30.32%);气滞心胸占12.56%(28/223,95%CI=8.21%~16.91%);心肾阳虚占10.31%(23/223,95%CI=6.32%~14.30%);心肾阴虚占9.42%(21/223,95%CI =5.59% ~ 13.25%);气阴两虚占8.52%(19/223,95%CI =4.86% ~ 12.18%);寒凝心脉占4.48%(10/223,95%CI=1.76% ~7.20%);其中,心血瘀阻、痰浊闭阻与气滞心胸、心肾阳虚、心肾阴虚、气阴两虚、寒凝心脉比较(95%CI不重叠,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痰浊闭阻与寒凝心脉比较(95%CI不重叠,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223例冠心病中医证型颈动脉内-中膜病变分级比较(x2 =26.695 3,f=6,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组间比较,心血瘀阻、痰浊闭阻、气滞心胸、心肾阴虚的颈动脉血管内-中膜厚度显著高于寒凝心脉组(P<0.05).结论:冠心病的中医辨证分型分布之间存在差异;冠心病的中医证型颈动脉内-中膜病变分级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抗纤软肝胶囊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脾肺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方法]对65例脾肺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口服抗纤软肝胶囊(丹参30g,茵陈蒿、薏苡仁各20g,炮山甲、三七各6g,鳖甲、桃仁、当归、莪术、土鳖虫、白术、黄芪各10g),5g/次,3次/d;阿德福韦酯片,10mg/次,1次/d,口服;保肝、降酶、营养支持等常规药物,戒烟酒。连续治疗6个月为1疗程。观测病毒学应答、HBV-DNA平均水平、不良反应。连续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病毒学应答比较HbeAg阳性、HbeAg阴性间无明显差异(P>0.05),核苷初治优于LMV耐药(P<0.05),ALT≤2×(ULN)、2×(ULN)5×(ULN)间无明显差异(P>0.05)。HBV-DNA平均水平治疗后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抗纤软肝胶囊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不同类型慢性乙型肝炎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HBeAg阳性慢性HBV携带者常见的中医证型肝气郁结、脾气虚、湿热中阻、肾阴虚与肝组织纤维化分期、炎症分级的关系,为HBV携带者进行早期积极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HBeAg阳性慢性HBV携带者根据温病学三焦传变规律对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选取4种证型:肝气郁结、脾气虚、湿热中阻、肾阴虚各30例,并对其进行肝穿刺检查,确定肝组织病理分级、分期,以温病学三焦传变规律为理论指导,找出以上4个中医证型与肝组织病理改变的相关性。结果:(1)肝气郁结、脾气虚证炎症分级主要为G0~G1,湿热中阻证主要为G1~G2,肾阴虚证主要为G3。肝气郁结、脾气虚纤维化程度主要为S0~S1,湿热中阻证主要S2,肾阴虚证主要以S3~S4。结论:慢性HBV携带者中医肝气郁结、脾气虚、湿热中阻、肾阴虚证4个证型与肝组织病理改变有一定的相关性符合温病学三焦传变之规律;从脾气虚、肝气郁结到湿热中阻再到肾阴虚,肝组织病理损害的有逐渐加重的趋势,这与温病三焦传变规律存在着许多不谋而合之处。  相似文献   

19.
赵中琴 《山西中医》2012,28(10):51-52
目的:探讨脾虚证候在哮病急性期中的构成比及脾虚证候学特点.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哮病急性发作期患者272例,统计脾虚在哮病急性期(热哮、浊哮、寒哮)的构成比,并对脾虚在该病的中医证候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哮病患者272例中,脾虚证型的哮病患者164例,占60.29%(95% CI=52.80%~67.78%);经过辨证分型,其中脾虚证寒哮型患者52例,占寒哮型患者的57.78% (95% CI =44.36%~71.20%);脾虚证热哮型患者36例,占热哮型患者的64.29% (95% CI=48.64%~79.94%);脾虚证浊哮型患者76例,占浊哮型患者的73.08% (95% CI =63.11%~83.05%).结论:脾虚证候在哮病发作期占有重要地位,提示中医治疗脾虚型哮病采用补肺固卫、益气健脾治则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乙肝患者转氨酶、HBVDNA水平与肝脏病理的关系.方法 :90例病例均HBSAg(+),病程6个月以上,接受彩色B超指引下经皮肝穿刺活检术,病理切片由病理科医生读片,肝穿前完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及HBVDNA检测,并与肝脏病理相比较.结果 :90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肝脏炎症及纤维化,异常率100%.转氨酶<2ULN和≥2ULN组在肝脏病理改变没有明显差异(PG>0.05、PS>0.5),血清HBVDNA水平与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程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 :肝脏病理检查可直接反应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程度,并作为慢性肝炎患者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