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肠道菌群与慢性乙型肝炎(CHB)存在密切关系。近年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的失调与CHB病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且随着疾病的进展,肠道菌群环境也可能发生变化,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本文综述了肠道菌群影响CHB及其相关肝病的病情发展和菌群的调节在CHB及其相关肝病诊治中的作用,以期为CHB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肠道菌群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日益引起国内外关注。肠道菌群与肝病发生发展的相关研究也越来越多。肠道菌群不但直接影响肠道疾病,其也能通过"肠肝对话"影响肝脏代谢和免疫,在多种慢性肝病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肠道菌群与多种肝病的相互作用及在肝病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慢性肝病的发病率、死亡率持续上升,肝脏直接从富含微生物群及其代谢产物的肠道接收大量血液供应,因此肠道微生物群与肝脏的健康情况息息相关。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肠道微生物群失衡参与了慢性肝病的发生、发展,而且肠道菌群在不同疾病中的改变情况不尽相同。本文将从肠道微生物群在慢性肝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目前可用治疗策略等方面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4.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一种多系统受累的代谢性疾病,与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密切相关。目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已成为我国乃至全球最常见的慢性肝病。本文就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诊断和评估、非药物治疗、合并慢性乙型肝炎、靶向肠道菌群治疗策略以及更名争议等专家论坛的热点话题进行述评。  相似文献   

5.
正常肠道菌群是人体的一道天然屏障,对维持机体健康起着重要作用.当机体内、外环境发生变化时,便会造成肠道菌群失调.肠道菌群失调会引发或加重很多疾病,尤其是慢性肝病,而慢性肝病也可反过来加重肠道菌群失调,两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因此,临床上需关注肠道菌群与慢性肝病之间的特殊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瞬时弹性扫描仪(Fibroscan)在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及丙型肝炎肝硬化四种不同慢性肝病中检测的cut-off值对肝纤维化测量的准确性及影响因素。方法我院2009年4月-2010年6月临床诊断的肝病患者共1 458例,其中慢性乙型肝炎398例、慢性丙型肝炎44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438例、丙型肝炎肝硬化176例,分别行Fibroscan测量cut-off值,分析其在不同肝病符合率及可能影响因素。结果 Fibroscan检查的cut-off值以12.4 KPa为分界线,通过与临床诊断对比,Fibroscan检查在慢性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肝硬化、乙型肝炎肝硬化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4.17%、70.60%、85.80%、85.39%。其中在丙肝和乙肝诊断符合率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117例慢乙肝患者的Fibroscan检测的cut-off值与临床诊断不符合,其中34例患者BMI﹥25 kg/m2,占29.06%;74例肝功能ALT﹥80 U/L,占63.25%。结论 Fibroscan可协助诊断慢性肝病,尤其在慢性丙肝诊断方面意义重大。肥胖和肝脏炎症活动是影响Fibroscan检测结果的重要因素,合适人群的界定、恰当时机的选择对提高Fibroscan检测准确性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各种急性损伤因素作用于慢性肝病后,可导致病情急剧恶化,发展为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肝病患者体内,肠道菌群毒素可通过门静脉或体循环至肝脏导致肝细胞死亡,此外,肠道菌群可通过多种机制发生移位,诱导感染、血管扩张和全身炎症反应发生,促使疾病进展为失代偿期肝硬化和ACLF,最终危及患者生命。本文梳理了近5年的相关研究成果,阐述肠道菌群在ACLF发生、发展、防治中的意义。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对肝病进展有着重大影响,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肠道菌群在ACLF病因学中的作用,为ACLF的诊断和治疗拓展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中医药治疗慢性肝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10年来,慢性乙型肝炎(CHB)与慢性丙型肝炎(CHC)的抗病毒治疗取得了重大进展。中医药对慢性肝病的治疗同样发挥重要作用,不仅具有一定的抗病毒效应,而且在保肝、抗炎、抗肝纤维化以及免疫调节方面显示出明显的综合治疗优势。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以及肝硬化、晚期肝癌的治疗方面也显示出良好的发展潜力。中医药治疗慢性肝病是我国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慢性肝病患者在疾病恢复期肠道菌群的变化.方法 选择肠道菌群中具有代表性的细菌共5种进行培养和计数.结果 处于疾病恢复期的入选病例中肠道菌群失调的发生率为82.72%.结论 慢性肝病患者在疾病恢复期存在肠道菌群失调.  相似文献   

10.
当前代谢综合征正呈全球化的流行趋势,并已成为我国慢性肝病愈来愈重要的病因或诱因.最近大量研究表明,代谢综合征不但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还与酒精性肝病、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以及隐源性肝病患者肝硬化和肝癌的高发密切相关.此外,合并代谢综合征的慢性肝病患者发生2型糖尿病和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显著增加.提示肝病医生需加强代谢综合征与肝病的关系及其诊疗对策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1.
<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以肝脏脂质沉积为特点的慢性疾病,疾病谱包括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及其相关肝硬化和肝细胞癌。NASH是NAFLD的严重类型,NASH相关的肝脏炎症很难自行缓解,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1])。肠道菌群与宿主的代谢状况密切相关~([2]),肠道菌群紊乱在NAFLD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3,4])。除了肠道菌群本身,基于肠道菌群分泌、修饰和降解的代  相似文献   

12.
微小RNA(miRNA)是一类非编码的小分子RNA,是基因表达的转录后调控因子。简述了多种慢性肝病,包括代谢功能障碍相关性脂肪性肝病、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慢性药物性肝损伤、肝硬化以及肝细胞癌的相关病因,归纳了近年来关于miR-125b通过靶向不同的靶基因,进入不同的信号转导途径而在同一肝病或病理进程中发挥着相同或相悖的调控作用的相关报道,以期为多种慢性肝病的发病机制研究和非创伤性鉴别手段的建立提供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评估庚型肝炎病毒(HGV)在慢性肝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作者研究了各种慢性肝病(包括典型的酒精性肝病和肝细胞癌)病人中的HGV流行率和有关特征。病人与方法 研究对象为554例慢性肝病病人和200例首次献血的献血员。根据临床、血清学及组织病理学特点,将病人分为以下6类:①慢性丙型肝炎179例,慢性丙型肝炎诊断根据血清ALT持续升高,组织学证明有肝慢性炎症,抗-HCV和HCV RNA阳性。②慢性乙型肝炎111例,有持续HBsAg血症,ALT升高,其  相似文献   

14.
杨英豪  司梁燕  梁栋 《肝脏》2023,(6):727-730
据流行病学统计,部分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伴有肝脏脂肪变,并逐步发展为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本文通过对近年研究进行汇总,论述了慢性丙型肝炎合并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主要机制为“病毒性”和“代谢性”因素引起的胰岛素抵抗及VLDL分泌途径受损,进而导致糖尿病及脂质代谢紊乱。该现象易引起肝纤维化、肝硬化乃至肝癌。治疗上可通过改变生活习惯,清除丙肝病毒,改善胰岛素抵抗等方法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5.
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引起输血后肝炎和散发性非甲非乙型肝炎的主要病原,其中20%~30%的患者可进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对人类危害极大。10多年来,干扰素α曾被选择性地用于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简称慢丙肝),它对于改善患者肝功能、预防肝纤维化乃至HCV相关的肝癌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只有10%~15%的患者1能治疗成功。近年,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已被用于慢性肝病和肝硬化治疗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6.
乙型肝炎肝硬化是我国常见疾病,目前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失衡与慢性肝病等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通过调整肠道菌群以改善肝硬化患者的症状,预防肝硬化并发症的发生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本文通过观察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肠溶)对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治疗效果,探讨其对此类患者肝脏功能、凝血功能和腹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肝纤维化是全球肝病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慢性肝病的焦点问题之一。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菌群失调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核心作用,改善肠道菌群失衡成为抗纤维化治疗的新靶点。目前中医药在改善肠道菌群方面的相关研究备受瞩目。研究表明,“调和肝脾”在减轻纤维化程度、延缓肝纤维化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本文基于“调和肝脾”理论分析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肠肝轴与肠道菌群的成果,为临床从“调和肝脾”论治肝纤维化提供有利的理论基础,为中医药抗肝纤维化提供新方向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慢性肝病(chronic liver disease,CLD)患者精神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研究表明CLD患者易出现精神障碍,特别是抑郁症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本文总结了乙型肝炎、丙型肝炎、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患者抑郁症的发病情况及相关机制。  相似文献   

19.
慢性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的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慢性病毒性肝炎主要由乙型肝炎病毒及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致。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治疗,主要包括抗病毒、免疫调节、抗炎护肝、抗纤维化和对症治疗等。经过数十年的探索,尤其近年不断涌现出的新的有效抗病毒药物,临床使用及应用循证医学观点评价治疗效果等因素的影响,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有不少新观点及新进展。2004年3月和2005年12月,由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联合公布的“丙型肝炎防治指南”和“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对于规范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有重要意义。1乙型病毒性肝炎1.1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关键有效的抗…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调查慢性丙型肝炎患者2型糖尿病并发率及其与所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型的关系。进一步探讨糖尿病是否为丙型肝炎的肝外表现之一。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聚合酶链反应一微板核酸杂交酶联免疫技术对308例慢性丙型肝炎、30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乙型肝炎病毒、HCV定性.定量检测和HCV基因型分析并比较其与对照人群糖尿病并发率的差异。结果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糖尿病并发率为32.79%,明显高于慢性乙型肝炎(9.84%)及对照组(8.39%)。合并糖尿病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总胆红素水平显著高于未合并糖尿病者,且以1b型HCV的感染率为最高,占40.59%,与未合并糖尿病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糖尿病并发率高,以1b型多见,且病情相对较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