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3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MARS人工肝治疗肝功能衰竭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ARS)治疗肝功能衰竭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科2002年1月~2004年10月对12例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MARS人工肝治疗。在MARS人工肝治疗前后测定肝肾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电解质等指标。结果12例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总胆红素明显下降(P<0.05),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清除显著(P<0.05),而凝血酶原活动度、电解质等指标无显著变化(P>0.05)。12例患者7例存活(存活率58.3%)。结论MARS人工肝治疗肝功能衰竭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显著改善部分生化指标,提高近期存活率,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T淋巴细胞表型与慢性乙型肝炎免疫状态的关系及其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5年1月-2019年5月就诊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7例,依据HBeAg状态、血清中ALT、HBsAg和HBV DNA水平将其分为免疫耐受期和非免疫耐受期。获取患者T淋巴细胞表型、HBV血清学指标、HBV DNA载量、血常规及肝功能等主要实验室检查指标并计算APRI及FIB-4。符合正态性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性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两变量间相关效应检验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价Treg、CD8~+PD-1~+T淋巴细胞百分比和CD8~+CD45RO~+T淋巴细胞百分比诊断效能。结果 Treg和CD8~+PD-1~+百分比在免疫耐受期明显高于非免疫耐受期(U值分别为12. 0、59. 0,P值分别为0001、0. 013),CD3~+CD8~+百分比和CD8~+CD45RO~+百分比在免疫耐受期均显著低于非免疫耐受期(U值分别为50. 0、38. 5,P值均0. 05);Treg和CD8~+PD-1~+百分比在HBV DNA低载量组明显低于HBV DNA高载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值分别为1785、255.0,P值分别为0003、0. 018);CD3~+百分比和CD8~+CD45RO~+百分比在HBV DNA低载量组明显高于HBV DNA高载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值分别为104.0、149.5,P值分别为0. 033、0. 025)。APRI与Treg百分比呈负相关(r=-0.379、P=0013),FIB-4与CD3~+CD4~+、CD3~+CD8~+、CD4~+CD45RO~+、CD8~+CD45RO~+百分比与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259、-0.275、-0.233、-0.229,P值分别为0. 023、0. 016、0. 041、0. 045)。Treg、CD8~+PD-1~+及CD8~+CD45RO~+百分比对免疫状态的评估效能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 793(95%CI∶0651~0. 936)、0. 802(95%CI∶0.678~0.927)和0. 816(95%CI∶0. 706~0. 927)。结论在慢性HBV感染者中存在T淋巴细胞表型的紊乱,不同的T淋巴细胞对HBV的清除作用不同。检测T淋巴细胞表型有助于了解患者免疫状态及调整免疫功能,为达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功能性治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关肝细胞癌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增长趋势,然而其发病机制仍不明确。结合近年文献,总结脂肪组织炎症、氧化应激、肠道菌群及胰岛素抵抗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关肝细胞癌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并针对以上机制的防治进展进行综述,为其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肝硬化门静脉血栓(PVT)是指血栓发生在门静脉及其主要分支(如肠系膜上静脉、脾静脉),肝硬化是其主要病因之一,目前发生机制尚不明确。血流动力学改变、血液高凝状态和血管内皮损伤是PVT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1]。PVT可诱发或加重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以及腹水,使肠缺血或肠坏死的风险增加,降低肝移植术后患者及移植物的存活率,长期可导致门静脉系统慢性海绵化[2-3]。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血小板生成素(TPO)在慢性肝病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中的水平及其与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的相关性。方法63例慢性肝病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分为3组:27例为病毒性肝炎组(CH)、25例为肝硬化组(LC)、11例为肝癌组(HCC)。19例为健康对照组(C)。血清TPO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同时测脾脏厚度、血小板相关抗体和肝脏功能各项指标。结果CH组、LC组、HCC组血清TPO水平均显著高于C组(P〈0.05);血小板计数与血清TPO水平无相关性,与脾脏厚度呈负相关(r=0.582,P〈0.01);CH组和LC组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均显著高于C组(P=0.0001〈0.05)(P=0.0001〈0.05);血清TPO与血清清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呈负相关(r=0.369,P〈0.05)、(r=0.412,P〈0.05),与血清总胆红素(TBIL)呈正相关(r=0.287,P〈0.05)。结论血清TPO与慢性肝病患者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与脾功能亢进和血小板抗体有关,而与TPO无关,但TPO一定程度可反映肝脏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载量的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B virus, HBV)在不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anine aminetransferase, ALT) 状态下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辅助性T淋巴细胞17 (helper T lymphocytes 17, Th17)、调节性T淋巴细胞 (regulatory T lymphocyte, Treg)及其比率的影响。方法: 分析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336例,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乙肝抗原抗体,采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采用荧光定量PCR分析仪检测被测者的病毒载量,采用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Th17、Treg细胞及其比率,其中ALT正常的乙肝患者111例(ALT<40 U/L),ALT≥正常上限且<2倍增高的慢性乙肝患者108例(40 U/L≤ALT<80 U/L),ALT≥正常上限2倍增高的慢性乙肝患者117例(ALT≥80 U/L),并且按病毒载量分为低复制组(HBV DNA<4.0 lg copies/mL),中复制组(4.0 lg copies/mL≤HBV DNA<6.0 lg copies/mL),高复制组(HBV DNA≥6.0 lg copies/mL)。采用Dunnett T3方差分析在不同ALT状态下,不同载量的乙型肝炎病毒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h17、Treg细胞及其比率的影响。对ALT≥正常上限2倍增高的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24周,观察治疗前后病毒学及Th17、Treg细胞及其比率的变化。结果: 在ALT正常组及ALT≥正常上限且<2倍增高的慢性乙肝组中不同载量的乙型肝炎病毒对Th17、Treg细胞及其比率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ALT≥正常上限2倍增高的慢性乙肝患者组中,随着病毒载量的增加,Th17(低复制组 3.18%±0.79%、中复制组 3.78%±0.92%、高复制组4.57%±1.15%)、Treg细胞 (低复制组 5.52%±1.58%、中复制组 5.89%±1.84%、高复制组6.37%±2.35%) 及其比率Th17/Treg (低复制组0.57±0.25、中复制组 0.65±0.29、高复制组 0.73±0.36) 均明显增高(P<0.05)。恩替卡韦治疗24周后,患者HBV DNA明显下降,Th17(3.89%±1.02% vs.2.06%±0.46%)、Treg细胞(6.02%±2.03% vs.5.06%±1.25%)及其比率(0.65±0.28 vs.0.41±0.14)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 在不同ALT状态下HBV对Th17、Treg细胞及其比率的影响不同,可以从免疫学的角度阐明HBV对机体的影响,进一步理解以ALT分组抗病毒治疗的意义,从而有助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7.
一般人群隐孢子虫 (Cs)病多为急性自限性感染 ,病程短 ,预后好。而在慢性腹泻病人中 ,病因繁杂 ,有器质性的 ,也有功能性的。Cs病属肠道寄生虫性感染 ,一旦成为慢性感染 ,病程迁延 ,治疗困难。除与免疫功能异常、营养不良等有关外 ,是否存在重叠或并发肠道细菌感染及感染后预后 ,未见报道。本文对此进行研究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病例和方法1 1 病例 收集两类人群 (一般人群 184 0例 ,特殊人群 :吸毒、性乱交、同性恋等 186例 ) ,查出男性 2 5例 ,女 2 9例 ;7岁以上 31例 ,6岁以下婴幼儿 2 3例 ;病程小于 3月 4 3例 ,大于 3月 11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抗_IFN及血清分型与派罗欣(聚乙二醇IFNα_2a注射液)疗效的关系。方法接受派罗欣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32例,用ELISA法进行血清分型及抗_IFN的测定。结果32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HCV血清1型、血清2型及血清1 2混合型阳性率分别为50.00%(16/32)、31.25%(10/32)及18.75%(6/32)。32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总体抗_IFN检出率为53.13%(17/32),其中HCV血清1型、2型及1 2混合型阳性率分别为:31.25%(10/32)、15.63%(5/32)、6.25%(2/32),血清1型与2型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派罗欣治疗后,血清2型患者HCVRNA含量<103拷贝/ml,血清1型患者HCVRNA仍>103拷贝/ml。结论32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HCV血清1型为主;派罗欣治疗后血清2型效果优于血清1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清cccDNA在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81例CHB确诊患者,对所有病例的血清cccDNA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分为cccDNA阳性组和cccDNA阴性组,所有患者给予阿德福韦酯治疗口服(10mg/d),每24周随访一次,连续随访4次,治疗前及随访时检测HBV DNA、HBeAg及ALT等指标. 结果 cccDNA阳性与阴性两组患者的年龄及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接受阿德福韦酯治疗的过程中,HBV DNA的中位数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下降,阴性组下降较阳性组明显.HBeAg变化,24周时两组与各自基线及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于48、72及96周,两组HBeAg与各自基线及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T变化,两组间在基线、24和48周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2及96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随着阿德福韦酯治疗时间的延长,cccDNA阴性组的HBV DNA载量、HBeAg滴度及ALT下降较阳性组快,即阴性组应答高于阳性组,因而说明血清cccDNA能够预测阿德福韦酯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0.
毛小荣  岳伟 《中国综合临床》2006,22(12):1091-1094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IL)-10-1082位基因多态性与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关系。方法 选择甘肃地区汉族人慢性丙型肝炎140例,正常对照70例。分组后采用等位基因特异引物聚合酶链反应(ASPCR)方法,分析IL-10-1082启动子基因多态性。结果 IL-10-1082位各基因型频率在HCV感染者中和在健康对照者中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80U/L及ALT〈40U/L2组之间,基因型频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抗病毒治疗应答组与无应答组基因型频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抗病毒治疗的反应与G等位基因有-定的相关性。HCV-RNA定量中高载量组与低载量组IL-10-1082位基因型频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等位基因频率相比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结论 甘肃地区HCV感染者IL-10-1082位基因多态性与对抗病毒治疗的反应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