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经皮穿刺未闭动脉导管封堵术治疗动脉导管未闭 (PDA)有良好的近、中期疗效 ,且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本文旨在评价国产磨菇伞型封堵器治疗 PDA的疗效及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 8例均为 2 0 0 0年 8月~ 2 0 0 2年 3月在我院施行经皮穿刺 PDA封堵术的患者。其中男 5例 ,女 1 3例 ;平均年龄 (1 8.6± 1 2 .4)岁。经查体、胸片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为 PDA,其中 1例为外科术后动脉导管再通。并排除下列情况 :1重度肺动脉高压伴右向左分流 ;2伴有需外科手术的其他心脏畸形 ;3体重 …  相似文献   

2.
国产蘑菇伞形封堵器治疗未闭动脉导管15例报告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评价国产蘑菇伞形动脉导管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的即刻和早期疗效.方法15例患者,男4例,女11例,平均年龄23±18(5~65)岁.PDA平均最小直径为4.9(2.5~12.0)min,应用F7~F9长鞘管输送封堵器.结果15例患者均获成功.术后10min动脉造影显示PDA完全堵塞.无并发症.结论应用国产蘑菇伞形动脉导管封堵器经导管封堵术是治疗PDA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疗效。方法:5例FPA患者,男2例,女3例,年龄6~27(平均18.40±7.23)岁;经临床、X线、超声心动图及造影证实为PDA。测量PDA最窄处内径,选择合适的输送鞘及封堵器,封堵缺损处。术后即刻听诊杂音及24小时后作超声心动图复查以评价疗效。结果:造影测量PDA最窄直径为4~7(5.20±1.16)mm,选择封堵器直径为8~18(12.80±3.25)mm.手术全部获得成功。4例杂音完全消失,复查超声心动图亦未见分流:1例存留不足2-级的收缩期杂音,术后超声心动图见微量残存分流,1月后复查残存分流消失。结论: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安全、有效,创伤小,可避免开胸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导管封堵治疗老年房间隔缺损患者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19例年龄≥ 6 0岁的老年房间隔缺损患者 ,术前经胸超声测量房间隔缺损直径为 10~ 34(2 4 .4± 8.2 )mm ,其中 3例患者为双孔型房间隔缺损。 11例患者合并心房颤动或阵发性心房颤动。X线胸片示心胸比例均 >0 .5 (0 .5 2~ 0 .70 )。术前心功能 (NYHA分级 )Ⅱ级8例 ,Ⅲ级 9例 ,Ⅳ级 2例。所有患者均在局麻下 ,应用X线透视和经胸心脏超声引导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结果术中测肺动脉平均压力 2 1~ 4 7mmHg(1mmHg=0 .133kPa) ,其中肺动脉平均压力 >2 5mmHg者 16例。所有患者均用Amplatzer房间隔缺损封堵器或国产双盘状封堵器一次封堵治疗成功。所用封堵器直径为 14~ 38mm。 3例双孔型缺损 ,2例用 2 8mm和 32mm封堵器一并封堵 ,另 1例用直径 14mm和直径 2 6mm的封堵器封堵成功。所有患者于术后 5~ 7d行经胸心脏超声检查 ,无残余分流。术后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 ,随访 1~ 30个月 ,无封堵器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经导管封堵治疗老年房间隔缺损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Amplatzer封堵器在高原地区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并评价其疗效。方法:本组40例,年龄1.5~44(22.5±14.2)岁,PDA最窄处内径5~14(9.3±3.3)mm,均用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结果:19例成功,1例严重阻塞性肺动脉高压不适宜封堵。术后即刻降主动脉造影显示35例封堵完全无残余分流,4例少量残余分流。1例术后1h封堵器脱落入右肺动脉,第3小时急诊外科手术关闭PDA并取出封堵器。24 h彩色多普勒检查显示封堵36例患者均无分流,随访2个月~1年半,无一例分流。结论:高原地区PDA发病率高,并发肺动脉高压早且多,巨大PDA(内径>0.8 cm)比率高,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PDA是高原地区一种适应性强、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应用国产封堵器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3~30岁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51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10例,室间隔缺损(VSD)27例,动脉导管未闭(PDA)13例,ASD+VSD1例。在TTE及X线检查下,经皮沿导丝经传送鞘管送合适的国产封堵器至缺损处行封堵。结果:①TTE测量ASD缺损为6~26(15±7)mm,所用封堵器为8~32(19±8)mm。术后即刻TTE未发现残余分流。1例于术后5h封堵器脱落。②左室造影测量VSD直径为2.3~14(6±3)mm,封堵器4~18(8±3)mm,无残余分流,术后即刻完全封堵率100%。③造影测量PDA最窄处直径为2.8~14(…  相似文献   

7.
年龄和未闭动脉导管大小对蘑菇伞封堵器选择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年龄及未闭动脉导管大小对蘑菇伞封堵器尺寸选择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6 2例动脉导管未闭 (PDA)的患者中 ,儿童 36例 ,年龄 (5 5± 2 7)岁 ;成人 2 6例 ,年龄 (19 7± 12 3)岁。应用X线降主动脉造影测量PDA的最小直径 (D1) ,并与最终所选择的封堵器直径 (D2 )比较 ;以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CDFI)观察残余分流情况。结果  (1)在 6 2例患者的 6 9次封堵尝试中 (更换封堵器 7例次 ) ,即刻CDFI观察到边缘性残余分流束宽度 >2mm者 8例、≤ 2mm者 2 4例 ;中央性残余分流束 15例。在 30min内 ,中央性残余分流束均可自行消失 ,≤ 2mm的边缘性残余分流束多数可自行消失 ,>2mm的边缘性残余分流束不能自行消失。 (2 )在PDA的最小直径相同时 ,儿童组所需封堵器的尺寸比成人组平均大 1 5mm。 (3)在达到满意的封堵效果时 ,儿童组D2 =1 5 7D1+0 5 7,成人组D2 =1 6 0D1- 1 0 1。结论 传统的封堵器尺寸选择标准具有局限性 ;在用蘑菇伞封堵器封堵PDA时 ,年龄和PDA的大小对封堵器尺寸的选择具有显著影响 ;达到满意的封堵效果时 ,所选择封堵器的尺寸遵循一定的线性规律。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伴重度肺动脉高压(SPH)患者,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PDA合并SPH患者,应用国产封堵器封堵PDA,观察封堵前及封堵后肺动脉压力改变,术后24h及1、3、6个月行超声心动图、胸部正侧位片检查随访。结果19例封堵成功,PDA最窄处直径6.3 ̄11.0(8.2±3.6)mm。术前肺动脉收缩压为81 ̄128(97±26)mmHg,平均压为69 ̄102(80±23)mmHg,封堵后30min测肺动脉收缩压为45 ̄78(55±19)mmHg,平均压为42 ̄66(49±16)mmHg,较封堵前显著降低(P<0.05),3例PDA伴SPH者术中试封堵证实为阻力性肺动脉高压而未行封堵。封堵后30min降主动脉造影示16例封堵完全,无残余分流,3例存在微量残余分流。术后24h超声心动图示1例仍存在微量残余分流,1个月后所有患者均未见残余分流,术后未见溶血、封堵器脱落、移位及左肺动脉狭窄等并发症。结论应用封堵器治疗一些PDA伴SPH的患者是一种可行的、有效的介入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Amplatzer封堵器和Rashkind封堵伞治疗动脉导管未闭 (PDA)的疗效。方法 :42例PDA患者施行Rashkind封堵伞封堵术 (为Rashkind组 )。在施行Amplatzer封堵器封堵术的PDA患者中 ,选出年龄、体重匹配且PDA最小直径≤ 8mm的患者共 42例 (为Amplatzer组 )。对比两种方法治疗PDA的临床效果、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Amplatzer组 ,技术成功率 10 0 % ,溶血 1例。即刻残余分流发生率 16 7% ,术后 1~ 18个月 ,均无残余分流。Rashkind组 ,技术成功率 97 7% ,1例患者Rashkind封堵伞脱落至右肺动脉 ,经手术取出并行PDA结扎术。术后即刻和12个月残余分流发生率分别为 83 3%和 41 2 % ,均显著高于Amplatzer组 ,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Amplatzer封堵器比Rashkind封堵伞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为了确定可控弹簧圈经皮导管封堵小儿未闭动脉导管的安全性和治疗成功率。方法 :70例小儿中、小型动脉导管未闭 (PDA) (最窄内径≤ 4mm)实施逆行经皮导管可控弹簧圈封堵术。男 2 5例 ,女 45例 ,年龄 0 .5~ 11(3.35± 3.0 )岁 ,体重 6 .0~ 2 9(13.4± 6 .8)kg ,心血管造影测定的最小动脉导管内径1.5~ 4.0 (2 .7±0 .9)mm ,1例并发室间隔缺损 ,2例并发主动脉缩窄 ,3例并发肺动脉瓣狭窄 ,外科结扎术后残余分流 3例。结果 :术后即刻采用心脏听诊 ,重复心血管造影 ,术后 10min重复造影 5 2例 ,12例有残余分流 ,再行置入 1~ 2个可控弹簧圈 ,直至残瘘消失 ;未重复造影 18例 ,4例发生机械性溶血 ,第 2天再行可控弹簧圈置入 ,溶血和残瘘终止。术后多普勒超声随访仅 1例至今尚有少数收缩期湍流频谱 ,正侧位胸部摄片可控弹簧圈位置无移动 ,平均可控弹簧圈 /PDA内径比值为 2 .6± 0 .4,平均术后 3d出院。结论 :逆行经导管应用可控弹簧圈封堵小儿中、小型PDA ,手术操作简便 ,安全易行 ,疗效满意 ,完全可以替代外科手术结扎 ,避免了外科创伤 ,并可缩短住院日和降低费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应用 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治疗直径≥ 8mm的大型动脉导管未闭 (PDA)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全组 5 0例 ,年龄 2 6 .4± 2 3.2 (4.0~ 6 0 .0 )岁。 PDA最窄处直径为 10 .2± 2 .3(8.0~ 15 .0 ) mm。封堵 10 m in后行侧位降主动脉造影 ,术后 1d及 1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 ,观察有无残余分流及 PDA再通。结果 :47例 PDA采用Amplatzer PDA封堵器治疗 ,2例采用 Amplatzer ASD封堵器治疗 ,1例 PDA伴有阻力性肺动脉高压未行介入治疗。术后 10 min降主动脉造影显示 ,19例存在微~少量残余分流 ,30例封堵完全无残余分流。术后 2 4h、术后 1月超声心动图未见残余分流及再通。结论 :应用 Am platzer封堵器治疗直径≥ 8mm的大型动脉导管未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经导管弹簧圈堵闭小儿动脉导管未闭 (PDA)结扎术后残余分流的应用价值。方法  10例小儿PDA结扎术后残余分流的病人 ,男 3例 ,女 7例 ,平均年龄6 6± 2 9岁 (2~ 11岁 ) ,平均体重 18 6± 5 9公斤 (10~ 30公斤 ) ,均应用Cook可控弹簧圈经动脉途径进行堵闭。结果 残余分流PDA最小直径平均为 1 75± 0 6 2mm (0 8~ 3 0mm) ,漏斗形 8例 ,管形 2例 ;10例均用单个Cook可控弹簧圈一次堵闭成功 ,术后即刻造影仅 1例极少量残余分流 ;平均手术时间为 47 0± 3 5分钟 (40~ 5 0分钟 ) ,平均X线透视时间为 6 1± 1 8分钟 (4~ 10分钟 ) ;平均 32 2月随访残余分流均完全堵闭 ,无并发症出现。结论 经导管弹簧圈法是关闭小儿PDA结扎术后残余分流适宜 ,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巨大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应用国产封堵器经导管治疗巨大动脉导管未闭(PDA)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全组27(男8,女19)例,年龄6~54(24±15)岁,主动脉造影示PDA最窄径为13~28(16±4)mm。封堵后即刻和30min行侧位降主动脉造影,术后2d,1、3、6个月分别行超声心动图及X线平片检查。结果24例成功,3例PDA封堵后判断为有阻力性肺动脉高压,放弃治疗。成功的患者中,14例选用国产PDA封堵器,10例选用国产ASD封堵器。术后即刻降主动脉造影检查示,使用ASD封堵器中,有2例微量残余分流,5例少量残余分流,1例少~中量残余分流;PDA封堵器中,有4例微量残余分流,2例少量残余分流。术后30min,ASD封堵器4例微~少量残余分流,1例仍为少~中量残余分流;PDA封堵器仅2例微量残余分流。1例ASD封堵器治疗术后7h发生溶血,治疗72h溶血无减轻迹象,外科开胸取出封堵器并行PDA结扎术。术后2d,超声心动图示PDA封堵器1例微量残余分流,ASD封堵器5例微量残余分流。随访1~6个月,所有左心内径增大的患者均明显回缩,未发现残余分流和导管再通。结论应用国产封堵器经导管治疗直径≥13mm的PDA是一种安全有效地介入方法。  相似文献   

14.
经导管同期治疗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的疗效和安全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经导管介入同期治疗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的可行性、方法及疗效.方法:13例患者,男5例,女8例.其中房间隔缺损(ASD)合并肺动脉瓣狭窄6例,ASD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4例,ASD合并膜部室间隔缺损2例,PDA合并肺动脉瓣狭窄1例.ASD合并其他畸形的患者,均先治疗其他畸形,最后行ASD封堵.PDA合并肺动脉瓣狭窄者,先行肺动脉瓣狭窄球囊扩张术,最后封堵PDA.结果:13例患者均经导管一次治疗成功.ASD合并肺动脉瓣狭窄6例,跨肺动脉瓣压差由术前平均(138.3±41.4)mmHg下降到术后平均(12.0±5.6)mmHg,有显著性差异(P<0.01).所用ASD封堵器直径为8~24 mm.ASD合并PDA4例,PDA最窄径2~5 mm,封堵器直径为6~8 mm;ASD封堵器直径为8~28 mm.ASD合并膜部室间隔缺损2例,室间隔缺损直径分别为3.5 mm和5.0 mm,用直径6 mm和8 mm的双盘状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封堵成功,所用ASD封堵器的直径为12 mm和18 mm.1例PDA合并轻度肺动脉瓣狭窄,用聚乙烯球囊扩张、PDA用4 mm封堵器治疗成功.结论:经导管介入同期治疗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具有技术上的可行性、安全性和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彭玲  宋建顺  张明德 《心脏杂志》2003,15(2):158-158
在美国 Sideris教授指导下 ,我院成功地经导管钮扣式补片治疗动脉导管未闭 (PDA ) ,然而这项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正确的超声监测 ,本研究旨在评价经胸超声心动图在该介入治疗中的价值。1 对象和方法  PDA患者 12例 ,年龄 3~ 4 5 (14± 11)岁。采用美国 Hp Sonos 2 5 0 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 2~ 2 .5 MHz,12例 PDA患者均为左向右分流 ,直径为 4~ 10 (6 .6± 2 .4 ) mm。先经胸超声心动图确定 PDA形状 ,并测量直径、长度。行主动脉造影及心血管数字减影 (DSA)观察显影部位、PDA形状、测量其直径及长度。根据 PDA…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应用自制双盘形室间隔缺损封堵器闭合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196例先心病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患者,男88例,女108例,年龄2~56岁,平均17.17±12.00岁.术前超声测量室间隔缺损直径3~15mm,平均(4.94±2.23)mm.应用7F~10F输送鞘管从右心系统送入双盘形封堵器.封堵后15min重复左心室造影和经胸心脏超声波检查,观察封堵的即刻效果.术后连续心电监护5天.出院前、术后1月、6月和1年定期复查心电图和心脏超声.结果196例中,191例患者封堵成功,成功率97.4%.左心室造影测量室间隔缺损直径3~17mm,平均4.76±2.96mm.所用封堵器直径为4~20mm,平均6.68±2.76mm.未成功的5例中,3例因导管未能通过室间隔缺损处,2例因封堵器放置后影响主动脉瓣关闭,而放弃封堵治疗.180例患者术后15min重复左心室造影和经胸心脏超声检查显示无残余分流,11例示少量残余分流,1月后复查经胸心脏超声,8例残余分流消失,其余3例仍存在微量残余分流.术中并发短暂的左、右束支传导阻滞分别为5例和12例,2例并发-过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封堵器放置后出现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2例,随访期间未恢复.术后心电监护示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4例,1周后恢复.封堵器放置后脱落到左肺下动脉1例,经圈套器取出,并继续完成封堵治疗.合并房间隔缺损4例、动脉导管未闭2例,同期成功封堵.X线透视时间5~60min,平均13.17±7.68min,操作时间39~160min,平均59.48±18.18min.随访1个月~2年,无感染性心内膜炎、血栓栓塞和溶血等并发症.结论应用自制双盘形封堵器经导管闭合膜部室间隔缺损操作简便,疗效可靠,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SPH)的初步疗效.方法对12例(女9例,男3例)PDA合并SPH患者实施封堵治疗.其中10例采用Amplatzer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2例采用Amplatzer房间隔缺损封堵器.结果全组12例PDA封堵器均放置成功.11例PDA封堵后30分至1小时肺动脉收缩压、肺动脉平均压均明显降低.1例封堵术后即刻肺动脉压无变化.术后36小时彩色多普勒估测肺动脉压明显下降,封堵术后30分降主动脉造影,无残余分流9例,微量残余分流2例,少量残余分流1例.全组术后24~48小时彩色多普勒检查,动脉水平左向右分流均完全消失.无重要并发症发生.随访1~24个月(平均8个月),患者症状改善,11例心脏缩小,无1例发生再通.结论采用Amplatzer法封堵治疗PDA合并SPH,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比研究Duct Occlud封堵器和Cook可控弹簧栓子治疗直径≤ 4mm动脉导管未闭 (PDA)的疗效。方法  1996年 4月至 2 0 0 2年 8月 ,4 2例直径 <2mm和 2 9例直径 2~ 4mm的PDA患者施行了Duct Occlud封堵器 (2 5例 )和Cook可控弹簧栓子 (4 6例 )封堵术。结果  (1)直径 <2mm的PDA行Duct Occlud封堵器和Cook可控弹簧栓子封堵后 10min、2 4h和 12个月残余分流率显著小于直径 2~ 4mm的PDA(分别为 4 8%与 6 2 0 % ,0与 37 9% ,0与 13 8% ;P均 <0 0 5 )。 (2 )Duct Oc clud封堵器治疗直径 2~ 4mm的PDA后 10min ,2 4h ,1和 12个月残余分流率显著高于Cook可控弹簧栓子组 (分别为 94 4 %与 9 1% ,6 1 1%与 0 ,4 4 4 %与 0 ,33 3%与 0 ;P均 <0 0 5 ) ,其中Duct Occlud封堵器脱落至腹主动脉远端 1例 ,向左肺动脉内凸出 4例 ;2例直径 2~ 4mm的PDA患者置入 2枚Cook可控弹簧栓子。结论 Duct Occlud封堵器和Cook可控弹簧栓子均是治疗直径 <2mmPDA的安全有效方法 ;Cook可控弹簧栓子封堵直径 2~ 4mm的PDA近、中期疗效优于Duct Occlud封堵器 ,但部分患者需置入 2枚栓子。  相似文献   

19.
经胸B超指导Amplatzer封堵器在治疗成人房间隔缺损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评价经胸B超 (TTE)指导Amplatzer封堵器治疗成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 (ASD)的价值。方法  30例ASD行Amplatzer封堵术的患者 ,年龄 13~ 6 5岁 ,平均 (32± 15 )岁 ,术前及术中采用TTE指导封堵 ,术后即刻及术后 1个月 ,3个月分别行TTE检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2 4例 (80 % )患者术前和术中直接采用TTE指导封堵成功 ,总有效率为 80 % ;5例 (16 7% )患者术前加做食管B超(TEE)选择适应证 ;1例 (3 3% )患者术中加做TEE指导封堵成功。术中未发生任何重要并发症 ,无急症手术病例。术后即刻TTE彩色多普勒显示 2例 (6 7% )存在微 /少量残余分流 ,术后 1月TTE显示30例患者的ASD完全闭合 ,封堵器形态、位置良好 ,未对毗邻结构产生影响 ,且未见封堵器移位及ASD再通。结论 TTE可用于指导大多数ASD患者行经导管Amplatzer封堵器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二代动脉导管封堵器ADOⅡ介入治疗儿童小型动脉导管未闭(PDA,≤3mm)并对其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2011年5月至2019年4月,应用ADOII封堵治疗118例小型PDA,其中男性49例,女性69例;年龄6个月~18岁,中位年龄3. 8岁;体质量5. 8~54 kg,平均(20. 0±12. 1) kg。所有患者术前均经体检、心电图、胸X光片及超声心动图确诊。封堵后主动脉造影评价疗效,术后行心脏超声及临床检查随访。结果:造影结果显示:PDA最窄处内经0. 6~2. 4 mm,平均(1. 51±0. 45) mm,按Krichenko分型:A型(漏斗型) 34例,C型(长管型) 70例,D型(串珠型) 7例,E型(不规则型) 7例。主肺动脉压力(26. 92±4. 56)/(13. 9±2. 17) mm Hg(1 mm Hg=0. 133kpa),118例患者介入治疗手术获得成功,技术成功率100%;即刻封堵率98. 3%; 2例即刻封堵时有少许残余分流,术后1 d复查超声心动图分流消失。共释放ADOII封堵器118枚,ADOⅡ经动脉途径传输117例,经静脉途径传输1例;1例合并房间隔缺损,同时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 1例合并肺动脉瓣狭窄,同时行肺动脉瓣狭窄球囊扩张术。结论:应用ADOⅡ介入治疗小型PDA手术效果安全、可靠,残余分流少,血管损伤小并发症少。更适合于细长管型、串珠型、不规则形、PDA外科结扎术后残余分流的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