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4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65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34篇
临床医学   53篇
内科学   333篇
特种医学   88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37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57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94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单盘圆柱型及双盘分体型两种不同左心耳封堵器进行动物左心耳封堵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14只健康实验犬使用单盘圆柱型或双盘分体型左心耳封堵器经股静脉途径进行左心耳封堵,术中左房造影评价封堵后效果;对非预期死亡的实验犬立即进行大体标本检查分析死因,存活的实验犬分别于术后第45天、80天、110天、15月处死,对封堵器表面组织行HE染色及DAPI、CD31免疫荧光评价内皮化程度。结果 6只实验犬使用单盘圆柱型封堵器进行左心耳封堵,5条实验犬于术后30 min-8 h死亡,1条实验犬存活至15月后处死;大体心脏解剖发现4条实验犬封堵器表面均存在大量血栓,存活的1条实验犬封堵器表面约1/5未见新生组织覆盖;8只实验犬使用双盘分体型封堵器进行左心耳封堵,7例实验犬完全封堵;术后110 d新生组织完全覆盖封堵器表面,HE及免疫荧光染色呈现完整内膜形成,并可见新生血管。结论单盘圆柱型封堵器植入左心耳后急性血栓发生率及即时死亡率高;双盘分体型左心耳封堵器用于封堵左心耳,器械相关并发症低,左心耳封堵术后4月覆盖盘完全完整内膜化。  相似文献   
2.
孟舒  吴弘  关战军  秦永文 《中国临床康复》2003,7(30):4054-4055,I002
目的:培养小鼠心脏冠状动脉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探讨其对研究心功能具有的意义。方法:采用Jian-Mei Li的方法,从ICR小鼠心室肌获得组织,用胶原酶、胰酶和DNase进行消化,通过离心、种植和培养及经VⅢ因子、CD34相关抗体进行免疫组化鉴定。结果:培养的细胞呈单层贴壁生长,细胞初为圆形,伸展后为多角形和菱形,五六天呈不规则“铺路石样”征象,CD34相关抗体免疫组化鉴定为阳性。结论:体外培养小鼠心脏冠状动脉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方法简单、易行,对其心功能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采用彩色超声心动图评价非对称型封堵器在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彩色超声心动图对58例拟行经导管VSD封堵术的患者,术前取胸骨旁五腔心切面、左心室长轴切面、主动脉短轴切面和心尖四腔心切面行超声扫查,确定VSD部位及周围毗邻关系,并测量VSD边缘距主动脉瓣瓣环的最小距离,测量VSD下缘距三尖瓣隔瓣距离;术后采用彩色超声心动图观察封堵器在心腔内的形状及封堵效果,并随访3~12个月。结果 58例VSD患者选择使用非对称型封堵器,封堵术均获成功,其中嵴下型18例(缺损边缘距主动脉瓣最小距离为0.5mm)、膜部13例、肌部3例、嵴内型3例、隔瓣后型21例(缺损边缘距三尖瓣最小距离为1.5mm)。术后超声显示非对称型封堵器图像清晰,封堵器在心脏内呈现超声图像与体外形态相一致。其中3例囊袋形VSD在放置对称型封堵器后因残余分流多而改用非对称型封堵器,效果良好。术后即刻观察9例存在室间隔少量残余分流,24h后完全消失。57例三尖瓣、主动脉瓣均未出现因封堵引起的明显反流,1例术后出现主动脉瓣反流,瞬时反流量约0.5ml,随访3个月,反流无明显增多。结论 根据VSD部位及形态选择非对称型封堵器能进一步扩大封堵术应用范围及提高其安全性;彩色超声心动图在筛选病例、观察疗效及远期随访中起重要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ERKs)信号途径在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介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促增殖等反应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选用6周龄230g清洁级SD大鼠2只:本实验在长海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实验依随机数字表分为正常对照组、AngⅡ诱导组、PD098059预处理组、U0126预处理组。每组均为3孔(n=3)。实验以通过,H-胸苷(3H-TdR)掺入率与3H-亮氨酸掺入率分别反映VSMC的DNA代谢与蛋白质合成代谢速率;并通过给予MAPK激酶特异性抑制剂PD098059及ERKs抑制剂UOl26预处理。观察它们对细胞蛋白合成和DNA代谢及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①AngⅡ(1&;#215;10-7^mmol/L)处理30 min VSMC 3H-胸苷掺入率和3H-亮氨酸掺入率均明显增高(增加207.2%,P&;lt;0.01);②AngⅡ增高3H-胸苷掺入的作用可明显被PD098059所抑制(增高抑制率52.3%。P&;lt;0.01)和完全被U0126所抑制(增高抑制率91.7%,P&;lt;0.01);③AngⅡ增高3H-亮氨酸掺入的作用可部分被PD098059所抑制(增加抑制率29.3%,P&;lt;0.05)和明显被U0126所抑制(增加抑制率64.6%,P&;lt;0.01)。结论:ERKs激活在血管紧张素Ⅱ导致VSMC增殖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并可通过ERKs信号途径的特异性抑制剂的抑制效应,影响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效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介入封堵与外科手术治疗主动脉窦瘤破裂(RSV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RSVA患者22例,介入封堵治疗10例(介入组),外科手术治疗12例(手术组)。术后随访6—24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是否存在残余分流、有无瓣膜反流、封堵器有无移位、肺动脉压变化及心功能状态。结果介入组均完全封堵;与术中比较,术后肺动脉收缩压、肺动脉平均压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即刻造影示少量残余分流1例。手术组完全封堵率为91.67%(11/12);术后出现较大的残余分流和严重低心排量综合征各1例。两组随访期内均未发生右心衰竭、栓塞、感染性心内膜炎、主动脉瓣反流、溶血和死亡等。结论介入封堵治疗主动脉窦瘤破裂与外科修补疗效相当,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生物治疗已成为当前缺血性心脏病治疗的一个研究热点。血管生成素相关蛋白(angiopoietin-relatedprotein,ARP)家族是最新发现的一族促血管生长因子,自1999年以来,先后发现了该家族的6个成员,其中5个可能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有关。ARP1能促进体外血管生成,并具有保护内皮细胞功能;ARP2能在体外诱导内皮细胞分化;ARP3可能通过肝脏和脂肪细胞间的激素途径抑制脂蛋白脂肪酶,从而促进脂肪分解,提高极低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的水平,因此,行ARP3基因突变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和高脂血症的一个新方向;另外,它还能与整合素αvβ3连接从而促进血管生成;ARP4是肾细胞癌(Rcc)的标志,测定血浆ARP4水平可以作为肿瘤复发和转移的标志,对于不能行放疗和化疗的肾脏Rcc患者,行ARP4基因突变可能是一个重要的治疗目标;其次,它还能应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和高脂血症的治疗;它亦能保护内皮细胞免于凋亡;对于ARP5的功能及其有关机制,国内外尚在研究之中,但根据其相应的结构来推测,它能促进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皮下8字缝合止血法对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术中即刻静脉穿刺点止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0年5月至2011年4月收治80例房间隔缺损和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患者,行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将患者分为缝合组39例和压迫组41例.缝合组术后采用皮下8字缝合止血法处理股静脉穿刺点,术后制动2~4h,24 h后拆线;压迫组术后人工压迫5 min,加压包扎,沙袋压迫6h,术后制动12h.观察两组卧床时间和近期并发症.随访3个月,了解有无并发症发生.结果 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线一致.缝合组使用的鞘管平均直径(11.69±2.75)F,压迫组(12.63 ± 1.96)F,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1).缝合组右室平均压(25.44±16.49) mmHg,压迫组(24.51 ± 12.54) mmHg,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8).术后两组均无出血,无下肢静脉栓塞并发症发生.平均随访3个月,穿刺点愈合良好,无股静脉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皮下8字缝合即刻止血疗效可靠,无并发症,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止血技术.  相似文献   
8.
胰岛素抵抗、细胞因子与充血性心力衰竭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IR)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研究表明随着心功能的恶化IR也进一步加重。IR特点表现为具有与正常对照者相似的空腹血糖水平和明显高于对照者的胰岛素水平,但胰岛素在促进靶器官的葡萄糖摄取和利用方面的作用低于正常的预计水平而导致代谢异常。这种异常的高胰岛素血症不可避免地引起一系列非生理性代谢效应,使心肌和骨骼肌的葡萄糖代谢障碍及代谢效率减低,与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等产生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长支架植入治疗冠状动脉长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2年5月在上海长海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418例冠状动脉性心脏病长病变(冠状动脉病变长度>20m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植入冠状动脉支架的长度,分入短支架组(124例,植入支架的长度<20mm)和长支架组(294例,包括植入支架的长度为21~<29mm、29~<36mm和重叠植入支架),比较两组PCI的手术特点、术中急性并发症和随访12~18个月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长支架组的载脂蛋白(Apo)B水平、ApoB/ApoA1比值、重度吸烟和糖尿病的构成比、危险因素个数均显著高于短支架组(P值分别<0.05、0.01)。长支架组Gensini积分、围术期肌钙蛋白I(cTnI)升高阳性率,以及冠状动脉球囊预扩张、冠状动脉球囊后扩张、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术中急性分支血管闭塞和分支血管开口狭窄加重的构成比均显著高于短支架组(P值分别<0.01、0.05)。结论冠状动脉长支架植入的手术难度大,术中操作复杂,易发生术中并发症,但长支架植入后的近中期疗效佳且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上海长海医院自制川芎口服制剂头痛灵口服液在冠脉介入治疗中预防对比剂肾病(CIN)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14年4月—6月住院行择期冠脉介入的患者随机分为川芎组(113例)和对照组(109例),两组均常规水化治疗,川芎组在水化基础上加用川芎口服制剂头痛灵口服液,比较两组术后CIN的发生及川芎相关药物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冠脉介入术后发生CIN者川芎组有5例(4.42%),对照组有13例(11.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91,P<0.05)。川芎组患者均未出现川芎相关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CIN的18例患者在水化、碱化尿液治疗后均获恢复。结论在水化治疗基础上口服川芎制剂对冠脉介入术后CIN的发生有明显预防作用,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