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 目的观察视网膜厚度分析仪(retinal thicknessanalyzer,RTA)在诊断和量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P)中糖尿病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RTA对147只DRP眼进行后极部视网膜厚度分析,并与38只年龄匹配正常对照眼进行比较。分析病程和血糖与RTA检查结果的相关性。结果 1.RTA可发现视网膜的早期亚临床状态下的视网膜增厚。后极部平均厚度(PPAT)和中心凹旁平均厚度(PFAT)与DRP病程呈正相关,可能对早期判断病变发展进程具有提示作用,对预测DME的进展和预后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2.中心凹平均厚度(FAT)与DRP病程相关系数最大,DME的发生是从中心凹周围向中心凹发展。中心凹平均厚度的增加呈现逐渐递增的趋势,它的改变提示病变发展的进程。病程和血糖与FAT呈正相关。3.视网膜平均厚度在早期就开始变化,而最大厚度的变化不敏感,说明DRP开始可能是弥散的病变,晚期会出现局限的高度水肿变化。结论 RTA为观察DRP和DME病程发展、疗效评估提供了一种有价值的手段。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对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浆)的检查和诊断手段不断增多,其中视网膜厚度分析仪(retinal thickness analyzer,RTA)以其能迅速对后极部视网膜进行扫描,从而获取客观和定量的视网膜厚度的明显优势被广泛应用于眼科临床。笔者于2001年始,应用RTA检测38例中浆患者的黄斑部视网膜厚度,旨在探讨RTA对中浆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应用2种技术测量2型糖尿病患者轻度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者的视网膜厚度:视网膜厚度分析仪(RTA)和视神经断层相干光照相(OCT)术。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区视网膜厚度与mERG的观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黄斑区视网膜厚度与多焦视网膜电图(mERG)的变化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视网膜厚度分析仪(RTA)对34例(68眼)糖尿病患者及mERG对23例(45眼)糖尿病患者进行检测。结果从无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NDR)患者到Ⅰ期、Ⅲ期DR患者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呈增加趋势,Ⅲ期DR患者的黄斑区各部位视网膜厚度均较正常对照组增加,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0.05);且与视力呈显著负相关(P<0.05)。Ⅰ期DR患者的P1波及N2波反应密度较NDR患者减少(P<0.01或0.05),Ⅲ期DR患者的N1波、P1波、N2波潜伏期分别较NDR患者或Ⅰ期DR患者延长,各波反应密度分别较NDR或Ⅰ期DR患者减少(P<0.01或0.05)。中心凹区视网膜平均厚度与P1波潜伏期及反应密度呈显著相关(P<0.05);黄斑区及旁中心凹区的视网膜平均厚度与N2波反应密度及潜伏期呈显著相关(P<0.01或0.05)。结论当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增加时,相应的视网膜功能出现损害,RTA结合mERG的检查,可更加全面地反映DR患者黄斑区视网膜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视网膜厚度分析仪(RTA)在眼底病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明扬  王光璐  周健 《眼科》2002,11(2):98-102
目的:用视网膜厚度分析仪(retinal thickness analyzer,RTA)定量化检查视网膜厚度,了解常见眼底病视网膜厚度的定量变化。方法:采用扫描式RTA观察正常眼及26例(46只眼)各种眼底病变者,产生视网膜的系列光学切面像。得到视网膜地形图和厚度值。结果:各种眼底病变在RTA上的形态改变为: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眼:视网膜厚度图显示有视网膜厚度增加和中心凹凹陷消失,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玻璃体视网膜界面抬高,浆液性浅脱离;黄斑裂孔;视网膜内界面的中断,可见孔周的视网膜下液和局部脱离,近视眼;视网膜的萎缩性改变;黄斑前膜;视网膜神经上皮前的膜状物伸进玻璃体内,上述图形都伴有量化数据分析。结论:RTA显示的视网膜地形图和厚度图可提高对眼底疾病特别是黄斑疾病的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6.
张珑俐  王勇 《国际眼科杂志》2011,11(7):1160-1162
目的:研究视网膜脱离(retinal detachment,RD)巩膜扣带术后后极部视网膜水肿情况。方法:应用视网膜厚度分析仪(RTA)对38例38眼孔源性RD巩膜扣带术后手术成功眼后极部视网膜厚度进行测量。结果:术后进行RTA测量随访的时间为72.61±57.27d,经RTA测量,RD术后黄斑中心凹平均厚度168.03±38.27μm,与对侧眼比较二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RD眼术后后极部平均厚度175.50±33.85μm,与对侧眼比较二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RD眼术后后极部最大厚度(310.18±158.40μm)与对侧眼比较,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通过RTA可精确测量并观察后极部视网膜水肿发生情况,视网膜脱离巩膜扣带术后2mo后极部视网膜局限性水肿仍存在,术后这个时间患者仍存在视物变形与此有关,仍需进行进一步的长期随访观察后极部视网膜水肿消退的时间。而且,在这段时间内考虑给予相应的干预治疗,以改善视功能。  相似文献   

7.
用视网膜厚度分析仪测定正常眼及青光眼后极部视网膜厚度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Yang Z  Du S 《中华眼科杂志》2000,36(2):124-128,I011
目的 探讨视网膜厚度分析仪 (retinalthicknessanalyzer,RTA)对青光眼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RTA测定 77例 ( 116只眼 )各年龄组正常人及 2 2例 ( 35只眼 )青光眼患者眼后极部视网膜厚度 ,并将图像经计算机处理后 ,得到该处视网膜的厚度值和厚度地形图 ,所得数据用SAS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结果 正常人平均视网膜厚度为 ( 171 83± 18 5 0 ) μm ,各年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F=2 6 8,P >0 0 5 ) ;性别间差异亦无显著性 ;黄斑与视乳头间视网膜最厚 ,黄斑鼻侧较颞侧厚 ;黄斑上下方基本对称。青光眼患者的视网膜呈弥漫性或局限性变薄 ,与正常人视网膜厚度比较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F =11 98,P =0 0 0 0 1) ,RTA检查对青光眼诊断的敏感性达 80 8% ,特异性达 78 5 %。结论正常人眼后极部视网膜厚度地形图呈马蹄形 ,与视神经节细胞及其视神经纤维的解剖位置相吻合。青光眼患者的视网膜呈弥漫性或局限性变薄改变 ,与相应的视野改变相吻合 ,视网膜厚度检测的敏感性较视野检测高。RTA检查操作简便、重复性强 ,无创伤性 ,是一种在活体上测定人视网膜厚度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8.
视网膜厚度分析仪的眼科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视网膜厚度分析仪(RTA)是一种省时快速的检测视网膜厚度的方法,它对后极部视网膜厚度的检测有助于疾病的诊治。正常人群后极部视网膜厚度变异小,视觉最敏锐区黄斑位于此处,所以RTA广泛用于黄斑疾病的诊断及疗效监测;后极部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又是青光眼早期损害部位之一,RTA可用于检测青光眼所致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的损害,有助于青光眼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旨在建立温州地区健康青少年视网膜厚度的正常数值范围,并同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分析比较,以指导临床实践。方法使用视网膜厚度分析仪(retinal thick-ness analyzer,RTA)的视网膜厚度模式对健康青少年120只眼的后极部(21°×21°)视网膜厚度进行测量。对5位受检者进行可重复性评估。结果后极部平均视网膜厚度为(172±16)μm,中心凹平均视网膜厚度为(148±18)μm。同一天测量得到同一被测者检查可重复性的误差为±5%,相当于±9μm。结论后极部视网膜厚度地形图与解剖学结构相吻合。视网膜厚度最大值出现在中央凹旁区,并从视盘到中央凹的上下方呈“C”字型变化。采用RTA进行视网膜厚度测量的可重复性好,证明该设备对于黄斑疾病的视网膜厚度改变的检测有价值。这种检查对于早期、准确诊断和监测黄斑水肿以及其他视网膜疾病,评价临床的疗效有较大意义。本结果与以往活体和组织学研究的成人后极部视网膜厚度的结果相符合,提示人眼视网膜厚度发育较早完成。  相似文献   

10.
视觉电生理检查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前期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P)是糖尿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主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如能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之前,早期诊治,有效的控制血糖及改善视网膜的微循环,就可以减少DRP的发生或减慢其进程,笔者于2001年8月~2004年5月对58例(116只眼)未发生眼底病变的DM确诊患者进行OPs及PVEP检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视网膜厚度分析仪获得的后极部视网膜厚度丢失程度与蓝黄视野缺损的相关性。方法对25例37眼可疑青光眼;17例26眼早期青光眼;10例16眼中晚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分别进行标准视野检查、蓝黄视野检查、并用RTA获得后极部视网膜地形图。对获得的W/W、B/Y、RTA后极部视网膜厚度损伤程度分别进行等级评分,用Spearman等级相关来评价三种检测方法的相关性,并用直线回归分析评价RTA预测青光眼损伤程度的能力。结果(1)RTA测得的后极部视网膜厚度丢失程度与W/W视野检查损伤程度的相关性相对较小(r=0.601),但回归系数具有显著的统计意义(P<0.001)。(2)RTA测得的后极部视网膜厚度丢失程度与B/Y视野检查损伤程度有较高的相关性(r=0.864)。相应的回归系数具有显著的统计意义(P<0.001)。结论RTA后极部视网膜厚度测量是一种新的评估青光眼视神经损伤的途径,与蓝黄视野检查缺损程度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两种方法结合对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后极部视网膜厚度分析在青光眼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视网膜厚度分析仪(RetinalThicknessAnalyzer,RTA)对正常人61例(61只眼)、青光眼患者30例(46只眼)及青光眼待排者12例(20只眼)行后极部视网膜厚度测量,所取图像经计算机处理后,得到该处视网膜厚度的数据及二维、三维图像。所得数据用SAS软件包进行分析。结果正常人后极部视网膜厚度图呈马蹄形,上下对称,黄斑鼻侧视网膜较颞侧厚10.45%(p<0.01)。青光眼患者的视网膜呈弥漫性或局限性变薄,伴有正常形态的消失。正常人与青光眼患者后极部平均视网膜厚度及9个测量点之间视网膜厚度分别相比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25只早期青光眼中,11只眼有早期青光眼视野改变,14只眼视野检查正常。该25只眼中,6只眼RTA检查正常,其余19只眼视网膜均有不同程度变薄及厚度图形态异常。RTA检查对早期青光眼的敏感性较视野检查要高(p<0.05)。正常人与青光眼待排者后极部平均视网膜厚度及9个测量点视网膜厚度分别比较,第7个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3、5、6、9点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第1、2、4、8点及后极部平均视网膜厚度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20只待排眼中除1只眼视野检查有下方可疑旁中心暗点外,其余眼视野检查均正常;10只眼RTA检查发现视网膜有不同程度变薄及厚度图形态异常,另10只眼RTA检查正常。青光眼患者及青光眼待排者共10例(18只眼)在平均追踪观察9.6个月后,再行后极部RTA复查,结果显示复查前后视网膜厚度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极部视网膜厚度分析有助于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并可用于青光眼患者治疗和病情进展的监测及青光眼待排患者的跟踪观察。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黄斑水肿的国际临床分类法   总被引:23,自引:9,他引:23  
目的:介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P)和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 DME)的国际临床分类法以及有关的问题。方法:复习文献,并结合临床经验以及作者原先收集的分类资料。结果:根据对DRP病理和临床眼底病变发展的认识,在世界各地已产生多种分类法。在近10多年来,美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治疗研究(ET-DRS)和威斯康辛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流行病学研究(WESDR)对大量病例进行了详细观察,成为新分类法的基础。经15个国家32位学者参与,提出了主要依据检眼镜可观察指标的DRP 5期分类法;对DME程度分为有或无2类,如果存在DME,则分为轻、中和重3级。结论:DRP和DME国际临床分类法的建立,将对糖尿病相关性盲的防治起到显著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利用扫描式视网膜厚度仪探讨黄斑裂孔的组织学改变。方法 利用视网膜厚度分析仪 (RTA )扫描 2 2例 (2 3只眼 )临床明确或可疑黄斑裂孔眼的后极部视网膜。在 0 .2~ 0 .4秒内得到多个视网膜切面 ,进而判断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了解黄斑区视网膜内部及表面的改变。结果 板层及全层黄斑裂孔在 RTA检查下表现为内表面破裂的视网膜内空腔样改变。板层裂孔的空腔底部有特征性的组织残留。 15只眼裂孔周围视网膜明显增厚 ,5只眼 (2 1.7% )在 RTA下的诊断结果与临床不符。 8只眼伴有视网膜表面膜 ,均伴有黄斑裂孔和视网膜内囊肿样改变。结论 通过 RTA仪能准确诊断黄斑裂孔 ,也有力地支持了特发性黄斑裂孔源于局部玻璃体视网膜牵引和视网膜囊肿形成的假说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儿茶酚胺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CSC)中的作用机制 ,以及与黄斑中心凹厚度与视力转归的关系。方法 对随访的 3 0例CSC患者不同时期血浆肾上腺素 (E)与去甲肾上腺素 (NE)定量检测 ,并应用RTA测量其黄斑视网膜厚度改变 ,所得数据同正常人进行比较并用SAS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SC患者活动期血浆E与NE质量浓度为 ( 5 69± 12 3 )ng/L和 ( 72 1± 10 4)ng/L ,较正常人明显升高 (P <0 0 1) ,恢复期E与NE质量浓度趋于正常。RTA检测CSC患者活动期与恢复期视网膜厚度均较正常人增厚 ;且CSC患者血浆E质量浓度与视网膜厚度有显著相关性 (t=2 173 ,P <0 0 5 ) ;黄斑中心凹厚度改变与患者远视力有负相关关系 (r =-0 80 46,P <0 0 1)。结论 CSC患者黄斑视网膜厚度测量可以定量检测患者病情变化和评估视力恢复预后。血浆中E质量浓度影响CSC黄斑水肿的产生与吸收 ,可能是CSC早期损害的病因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观察视网膜厚度分析仪(RTA)作为一种客观的检查手段,探讨年龄、性别、屈光度、晶状体情况、配戴角膜接触镜等因素对RTA检测的影响。方法应用RTA对88例88只眼进行后极部视网膜厚度分析,对70例70只得到清晰视网膜厚度断层图眼进行后极部视网膜厚度分析,并对晶状体采用LCOS(lens opacities classification system)Ⅲ分级进行分析。将70例70只眼按年龄、性别分组。选取屈光不正患者28例28只眼,按屈光度分组,并与以上70只正常眼对照。结果正常人RTA特征:正常人不同年龄RTA检测的各参数经方差分析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TA检测中可得到清晰视网膜断面图像眼的LCOSⅢ分级情况,N:0.1~2.0;NC:0.1~2.5;C:0.1~2.1;P:0.1~1。屈光度对视网膜厚度的影响:大于-6.00D的FAT、PFAT、PPAT略低于前两组,但各参数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配戴角膜接触镜后的检测结果除了PPMT各参数均低于裸眼检测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各参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年龄、性别对RTA检测视网膜厚度没有显著影响。2.RTA检查过程中,部分相关因素会影响RTA的检查结果,应当在检查过程中进行回避和矫正。其中:①晶状体混浊影响RTA检测结果,适于RTA检测的晶状体情况参考范围:N:0.1~2.0,NC:0.1~2.5;C:0.1~2.1;P:0.1~1。②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接受检测,可使数据结果降低。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变化规律及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静脉血糖化血红蛋白AIC(HbAIC)的关系.方法正常对照组30例(30眼),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病人84例(107眼)并分为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M无DR)、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Ⅰ、Ⅱ、Ⅲ、Ⅳ期(DRⅠ、Ⅱ、Ⅲ、Ⅳ期)5组.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仪(OCT)测量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的6mm直径区域视网膜厚度,以地形图分9区显示.对各组间黄斑区视网膜厚度进行比较.观察糖尿病病人黄斑区荧光素渗漏与视网膜厚度变化关系;对黄斑中心凹1mm直径范围视网膜厚度与HbAIC值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正常人黄斑中心凹1mm直径区域视网膜厚度为(168±17)μm,糖尿病病人各组相应区域视网膜厚度分别为(179±16)μm、(205±34)μm、(217±43)μm、(291±96)μm、(408±117)μm.DRⅠ、Ⅱ期间视网膜厚度无显著性差异(P>0.2),其余各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仅弥漫性荧光素渗漏时视网膜厚度显著增加(P<0.05),视网膜厚度与HbAIC无关.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已有增加,并随着病程的发展,视网膜厚度增加明显,但与HbAIC无关.  相似文献   

18.
李昂  范忠义 《国际眼科杂志》2014,14(10):1790-1792
目的:研究和分析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和黄斑部视网膜厚度的变化,揭示不同程度的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RNFL)及黄斑部视网膜厚度变化的趋势。
  方法:临床病例对照研究。选取我院2012-09/2013-01确诊的早期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60例120眼,分为无视网膜病变组( NDR)20例40眼及合并轻、中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 NPDR)40例80眼,对照组为正常人20例40眼,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相分别以RNFL扫描模式(视盘中点为中心,直径为3.45 mm环形扫描)和黄斑部视网膜厚度扫描模式(黄斑中心凹为中心。直径1000μm的区域);测量正常人与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盘周围RNFL厚度和黄斑区视网膜厚度。
  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NDR组除下象限RNFL变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视盘周围RNFL厚度及其它各象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轻度NPDR组视盘周围平均值、下象限 RNFL 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中度 NPDR 组视盘周围平均值、上象限、下象限RNFL厚度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NPDR组,NDR组和对照组三组比较各象限 RNFL 厚度下降;NDR组、轻度NPDR与中度NPDR组相比,黄斑部视网膜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者视网膜厚度逐渐增加。
  结论:在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盘周围RNFL厚度随病变程度逐渐降低,而黄斑部视网膜厚度却逐渐增加, OCT能定性、定量地观察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程度。  相似文献   

19.
TNF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性微血管病变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P)是糖尿病患者致死性及致盲性的根源,然而其具体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推测免疫和炎症反应可能涉及其病程及病理进展,尤其对于增殖性视网膜病变(per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P),因而有人提出DRP是一种炎症性疾病.本文就炎症反应最具代表性的细胞因子之一--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及其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可能作用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20.
李劲  张虹  刘磊  张晓农 《眼科研究》2004,22(2):206-208
目的 研究人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 (RNFLT)与眼轴长度的关系。方法 应用视网膜厚度分析仪 (RTA)检测 116例 ( 116眼 )正常志愿者RNFLT、屈光状态和眼轴长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男女两组志愿者的平均RNFLT没有统计学差异 ;RNFLT与近视眼屈光度呈负相关关系 (r =-0 .64 69,P <0 .0 1) ;RNFLT与眼轴长度也呈负相关关系 (r =-0 .6971,P <0 .0 1)。结论 人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随眼轴长度增加而减少。在借助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诊断疾病时要考虑眼轴长度对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