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新生儿窒息新法复苏实施强化培训效果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理论与操作相结合的强化培训模式对落实新法窒息复苏规范操作、提高复苏质量、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和病死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技术骨干“一对一”、“手把手”操作指导的培训模式进行窒息复苏方法培训,比较强化培训前后市、镇(区)医院ABCD复苏的规范操作、复苏用药及治疗转归情况。结果 (1)培训前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2.67%,培训后第1年窒息发生率为2.21%,比培训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81,P〈0.01);培训后第2、3年窒息发生率分别为2.44%和2.45%,虽比培训前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培训前规范复苏为51.3%,培训后第1年提高至75.7%,第2、3年分别降至62.7%和5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2)培训前复苏中用药的患儿占63.8%,培训后第1、2和3年分别降至45.0%、50.0%和4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市、镇(区)医院经初步复苏后需要继续复苏者分别为89.9%和85.7%,规范复苏分别为83.7%和48.6%,使用一种或多种药物复苏分别为42.2%和79.2%,其中不合理用药分别为15.3%和39.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4)培训前新生儿窒息病死率为9.05%,培训后降至5.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市、镇(区)医院培训后治疗转归情况好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在行政干预下,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点培训模式可明显提高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效果。但复苏技术仍存在误区和不规范操作,镇(区)医院仍是复训的重点,复训间隔时间不能超过两年。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窒息与复苏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新生儿窒息与复苏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110021)樊世荣胎儿娩出后1分钟,仅有心跳而无呼吸或未建立规则呼吸的缺氧状态,称为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约占分娩总数的10%,是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新生儿窒息的原因新生儿窒息常是胎儿窘迫的延续,...  相似文献   

3.
中国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项目中期效果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评价中国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项目的 中期效果.方法 20个项目省每省随机抽取4所不同级别的医院进行调查;每所医院随机抽取产科医生、儿科医生、助产士各1名进行问卷调查和操作考核,共抽取240名医务人员,实际参与调查238名.通过问卷、查阅医院记录、对医务人员进行模拟操作考核等评价医护人员受培训情况,分析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及新生儿窒息死于分娩现场的发生率.结果 80所被调查医院中,97.0%的产科、儿科和助产士接受过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操作考核的总合格率为72.7%.2003年至2006年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从3.83%下降到2.76%(χ2=236.132,P<0.01);新生儿窒息死于分娩现场的发生率从3.08/万下降到2.06/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94,P=0.101).结论 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项目的 实施促进了我国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的推广,降低了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加强操作培训是今后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执行新生儿窒息复苏新指南6885例回顾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运用我国最近公布的新生儿窒息复苏指南指导一组大样本实践,评价新指南的有效性和实践特点。方法 连续对6885例活产儿(其中早产儿582例),按新指南的复苏策略、方法和要点,严格规范每一复苏人员的操作并作好记录,再由上级医生复核点评,完善细节,总结体会,并归纳出复苏要领十字诀:序、快、通、插、忌、位、吸、按、配、脐。结果 新生儿科医师进产房或手术室复苏占活产分娩59.1%,按新流程A、B、C、D步骤,完成A为100%(含气管吸引胎粪197例),B为8.3%,C为0.41%,D为0.23%。其中B为主要复苏步骤,包括面罩通气480例,平均持续66.3s,无效改气管插管通气26例(倒评分5例),直接插管通气91例,平均持续3.2min;28例插管通气平均8s后切换至胸外按压,持续32s;16例用药后继续气管通气直至拔管或带管转科。据Apgar评分发生窒息100例,其中重度16例(0~1分9例),窒息率1.45%,复苏全程平均3.8min,均全部成功复苏转新生儿科。活产儿6885例中7d内非窒息死亡6例,放弃4例,围产期新生儿死亡率为1.45‰(10/6885);1例0分窒息儿2d后放弃治疗死亡,窒息病死率1.0%(1/100),窒息死亡率0.15%(1/6885),短期随访8例0~3分患儿发育均佳。结论 新生儿窒息复苏新指南便于学习、培训和掌握,执行后能明显降低窒息发生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545例新生儿窒息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高危因素及其并发症发生情况,为防治新生儿窒息提供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45337例活产新生儿中545例窒息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从2001年至2006年,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从2.13%(113/5298)降至0.35%(37/10466)(χ^2=97.560,P〈0.01)。男婴窒息发生率为1.43%(503/33723),明显高于女婴的0.95%(208/218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070,P〈0.01)。产钳助产组的窒息发生率明显高于剖官产组及自然分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835,P〈0.01)。早产儿窒息发生率为3.46%(70/2023),明显高于足月儿窒息发生率(1.09%,475/433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911,P〈0.01)。自然分娩活婴中应用无痛分娩者窒息发生率为1.61%(111/6895),明显高于非无痛分娩儿的窒息发生率(1.09%,216/197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31,P〈0.01)。在545例窒息新生儿中,引起窒息的前七位影响因素依次为胎儿窘迫、脐带异常、胎膜早破、母妊娠及内科合并症、早产、巨大儿及胎盘异常。新生儿并发症依次为肝功能受损、代谢及电解质紊乱、呼吸系统并发症、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心肌损害、肾功能异常。结论重视新生儿窒息相关高危因素,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积极防治窒息后的器官功能损伤,加强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及产儿合作,是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和病死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2006年9月21~22日,由卫生部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司和强生儿科研究院主办的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项目经验交流暨省级师资培训在西安举行。会上对中国新生儿窒息复苏项目开展以来各省的培训情况进行了评奖,同时对第五版窒息复苏更新部分进行了详细介绍和培训。会上,美国儿科学会的专家与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交流了新生儿窒息复苏心得,分享和传递国际最新新生儿窒息复苏知识与急救技术,耐心回答他们的问题,并与国内的专家携手教授学员第5版窒息复苏教材的新内容,以保证我国医护人员的窒息复苏技术与国际接轨。强生儿科研究院国际医学项目总监卓玛女士在大会上表示,强生儿科研究院将一如既往地与中国卫生部密切合作,继续支持中国新生儿窒息复苏项目,为母婴的生存与健康贡献更多的力量。  相似文献   

7.
胎儿脐带绕颈产时连续胎心监护132例体会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超声提示胎儿脐带绕颈孕妇临产后连续胎心监护对围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2004年12月至2005年4月辽宁盘锦市第四人民医院产前诊断脐带绕颈的132例孕妇,入产房后,常规采用外监测法进行连续性产时胎心监护。结果 132例超声提示脐带绕颈孕妇中发现重度变异减速及频发晚期减速不祥图形30例(占22.7%),发生在潜伏期者6例(占20%),活跃期21例(占70%),第2产程3例(10%),均及时改行急诊剖宫产。无重度新生儿窒息,轻度新生儿窒息3例,全部复苏成功,无围生儿死亡。结论 对产前超声提示脐带绕颈孕妇进行全产程胎心监护,有助于及时发现胎儿窘迫并及早处理,可有效避免新生儿重度窒息和围生儿死亡。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在农村基层医院开展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项目的效果。方法:于2009年对我市县级医院以下农村基层医院参与新生儿窒息复苏的儿科医生、产科医生、助产士等进行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将培训前后各一年(2008年与2010年)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和死亡率进行对比评价。结果:2008年和2010年开展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前后比较: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从4.53%下降至2.69%(χ~2=158.66,P<0.01),死亡率由2.53%下降至0.93%(χ~2=7.24,P<0.01)。结论:对农村基层医院开展新生儿窒息培训项目十分必要,可促进我国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在农村基层医院的推广应用,对降低农村基层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推广新生儿窒息新法复苏的成效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出生窒息是新生儿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本院1995年统计资料表明,窒息发生率为15.22%,新生儿窒息病死数占围产新生儿死亡的76.92%,为实现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降低要儿死亡率的首要目标,提高生命质量,我院开展新法复苏工作8年来,产儿科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医学上何谓生命?存在呼吸(含被动)和心跳即为有生命,但胎儿例外,胎儿无需呼吸却有生命。一旦娩出断脐变为新生儿,则须迅速发动呼吸来维持生命,然而各种因素致使许多初生儿难以正常建立呼吸,此刻急需复苏,复苏失措则产生真正的窒息,且复苏的需求随其胎龄减小而增加。国外常常称“新生儿复苏”而不称“新生儿窒息复苏”,故谓新生儿复苏指南(neonatal resuscitation guiderlines)或新生儿复苏教程(neonatal resuscitation program,NRP)。我国2011年发布的“新生儿复苏指南”从此不再习称“新生儿窒息复苏指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的原因,并寻找预防措施。方法:通过分析我院56例窒息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中度窒息50例,占89.3%,重度窒息6例,占10.7%。新生儿死亡3例(5.36%)。胎儿窘迫,脐带因素是导致新生儿窒息的主要原因,其次是羊水过少、巨大儿等。结论:做好孕检,重点监护高危孕妇,适时终止妊娠,胎儿娩出后做好新生儿窒息的急救,可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简易呼吸器在新生儿重度窒息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胎儿娩出1min仅有心跳而无呼吸或未建立规律呼吸处于缺氧状态时,应用简易呼吸器进行人工呼吸和配合医生按A、B、C、D、E程序抢救复苏并给予正确的护理。结果 对32例新生儿重度窒息的婴儿及时采用简易呼吸器加压给氧抢救成功率显著增高。结论 迅速及时的抢救配合护理,是新生儿窒息复苏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说明:美国儿科学会和美国心脏协会编写的《新生儿复苏教材》已译成中文,是近年来我国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的主要教材,第4版2000年出版,第5版2006年出版(都已译成中文,第5版已正式出版发行)。5年来有关新生儿窒息复苏的理论和技术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第5版反映了这些新的进展,介绍了许多新的理论和技术。因此,与第4版比较,有许多改变。为便于大家学习,王丹华教授等将第五版的主要改变列表说明,供大家参考。见表1。[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脉搏血氧饱和度(pulse oximetry,SpO2)又称经皮血氧饱和度,是临床广泛应用的一种监测动脉血氧饱和度(arterial oxyhemoglobin saturation,SaO2)的方法,近年开始用于新生儿复苏。2006年美国儿科医师学会公布的新生儿复苏指南将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和血气分析作为新生儿复苏常规。然而调查显示,儿科医护人员中仅有40%了解脉搏血氧饱和度的工作原理,15%正确理解氧解离曲线的意义,而大多数医师在假设的临床情景中,对氧饱和度进行了错误的评估。现就脉搏血氧饱和度在新生儿临床复苏及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中的应用及意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引起新生儿窒息的原因。方法 对90例新生儿窒息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脐带因素为主要原因,占45.56%;臀位分娩窒息率最高,占21.43%:发现胎儿窘迫后有46.88%行剖宫产,40.62%行阴道助产,只有12.50%顺产。结论 正确把握分娩时机,恰当选择分娩方式是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和围产儿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2005美国新生儿复苏指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言 本指南为从事新生儿复苏实践的医务人员服务。它们主要用于新生儿由子宫内到子宫外生命的转变。它们还可用于出生最初几周到几个月已经完成了围产期转变需要复苏的新生儿。从事复苏出生时或其他时间住院新生儿的医务人员应按此指南进行复苏。术语newborn和neonate用于开始住院治疗的任何新生儿,术语newly born仅用于刚出生的新生儿。[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窒息新生儿脐带血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 、CD61及CD41 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以三种荧光单克隆抗体CD62p 、CD61 及CD41标记脐带血血小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 结果 正常新生儿脐带血血小板CD62p、CD61及CD41的检测值分别为(3.16±2.10)% ,(2.47±1.48)% 及(2.31±1.7)% ;窒息新生儿随窒息程度的加重上述三种分子呈线性增高趋势,且中、重度窒息儿三种分子的检测值均显著性高于正常组(P< 0.05和P< 0.01)。 结论 窒息新生儿脐带血血小板CD62p 、CD61 及CD41 含量显著增加,且与窒息程度呈正相关。通过检测上述三种分子客观提示窒息程度,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窒息是导致新生儿死亡、脑瘫和智力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世界卫生组织1994年的统计数字表明,全球每年500万的新生儿死亡中约有100万死于新生儿窒息,即新生儿窒息导致的死亡已经占到了婴儿死亡的20%~30%。在中国,2002年全国妇幼卫生监测结果显示,婴儿死亡率为29.2‰,新生儿窒息已成为我国5岁以下儿童的第二大致死原因。正确并及时地对有窒息的新生儿进行复苏抢救,是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旧两种复苏方法对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效果及新法复苏成功率,普及新法复苏方案,以减少窒息新生儿死亡率及病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12月与2005年1月至12月间采用不同方法复苏成功率的比较。尤其对新法复苏的建通气道方面,形成了操作的常规。结果:两组新旧复苏窒息新生儿的成功比较,以阿氏评分≥8分为复苏成功。比较新旧两组生后5分钟成功率2005年94%明显高于2000年67%(旧法)。结果显示,采用新法复苏方案优于旧法复苏,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0)。结论:新生儿窒息的轻重及并发症可对新生儿产生永久性神经损害,致精神神经发育异常。因此,对所有高危因素的胎儿要加强监护,减少胎儿宫内窘迫,选择适当分娩方式,尽快结束分娩。对窒息新生儿积极普及、有效正确实施ABCDE复苏方案,降低新生儿窒息病死率和围产新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94例妊高征及其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临床观察妊高征94例,发生率为3.4%(94/2747)。其中诊为轻度妊高片14例,中妊高征31例,先兆子痫40例,子痫9例(产前6例,产后3例,)。妊同有并发症者48例,发生率为51.1%,其中产后出血26例占并发症者的54,2%(26/48);IUGR居第二位,占41.7%(20/48);单水过多居第三位占39.6%(19/48);第四位为新生儿窒息占35.4%(17/48);第五位为早产占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