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9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50篇
内科学   97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44篇
综合类   90篇
预防医学   74篇
药学   44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牛磺酸对苯并[a]芘(B[a]P)短期暴露致小鼠学习记忆与焦虑样行为的影响,探讨牛磺酸改善B[a]P神经毒性的可行性。方法选取12周龄健康雄性昆明小鼠48只,按体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橄榄油)、B[a]P染毒组(5 mg/kg·bw)、B[a]P(5 mg/kg·bw)+牛磺酸(150 mg/kg·bw)组及牛磺酸(150 mg/kg·bw)组,每组12只,橄榄油和B[a]P隔日腹腔注射,牛磺酸通过灌胃给药,1次/d,持续30 d。旷场试验观察焦虑样行为,Morris水迷宫测试小鼠学习记忆功能。结果旷场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B[a]P组小鼠旷场区探索的总运动距离和周边区运动距离明显增加,中央区进入次数、中央区停留时间和直立次数明显减少,上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a]P组比较,B[a]P+牛磺酸组小鼠的总运动距离、周边区运动距离明显减少,中央区进入次数、中央区停留时间明显增加,上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牛磺酸组小鼠上述测试结果未出现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B[a]P组小鼠在定位航行测试中的登台潜伏期明显延迟,从第2天开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探索测试中的首次登台时间明显延长、穿越平台次数和平台象限停留时间明显减少,上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a]P组比较,B[a]P+牛磺酸组小鼠在定位航行测试中的登台潜伏期明显缩短,在探索测试中首次登台时间明显缩短、穿越平台次数和平台象限停留时间明显增加,上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牛磺酸组小鼠上述测试结果未出现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a]P短期暴露可导致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损伤,引起焦虑样行为的改变。牛磺酸对B[a]P短期暴露诱发的小鼠学习记忆损伤和焦虑样行为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运用行为生态学模式管理手卫生。方法自2016年1月-6月,在某三级综合医院持续采取针对手卫生的多方面干预措施,此前、后各三个月分别为干预前期(2015年10月-2015年12月)和干预后期(2016年7月-2016年9月),本研究应用WHO推荐的"医疗机构手卫生自我评价系统",用于测量手卫生的系统性管理水平,通过记录比较干预前期、干预期和干预后期的数据,并参考其提示的系统性管理缺陷的线索,改善手卫生管理工作;分析手卫生的依从性、医院感染率及多药耐药菌检出率等医院感染管理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 "医疗机构手卫生自我评价系统"平均值为379.5分,其中干预前期为367.5分,属于"尚可";干预期和干预后期的得分均属于"优秀";10名观察人员在2015年10月-2016年9月随机观察706名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执行情况,依从率为99.1%;手卫生依从率与医院感染率及6种多药耐药菌检出率间无相关性;按照回归方程中决定系数(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的大小排序,手卫生依从率决定医院感染率的系数最大(0.55),决定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检出率的系数为0.35、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肠杆菌科细菌(CRE)为0.29、其余均0.1。结论教育和培训及多学科合作是改善手卫生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陈旧的手卫生设施等客观因素阻碍了手卫生的管理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脂肪酶(Lipase,LPS)在预测肾盂及输尿管结石患者术后泌尿系统感染的应用价值以及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6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654例肾盂及输尿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术后是否发生泌尿系统感染分为未感染组619例以及发生泌尿系统感染的感染组35例,对两组血清PCT、CRP、LPS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上指标的预测价值,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总结诱发肾盂及输尿管结石患者术后泌尿系统感染的独立风险因素。结果:两组血清PCT、CRP、LP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指标联合灵敏度、特异度最高,单指标单独检测最低,两两联合介于其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指标间以及两两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免疫功能低、尿管留置时间7 d为肾盂及输尿管结石患者术后泌尿系统感染的独立风险因素(OR:6.521、6.903、7.538、10.288,P0.05)。结论:肾盂及输尿管结石术后泌尿系统感染的风险因素众多,通过检测血清PCT、CRP、LPS有助于预测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联合检测预测效能更高。  相似文献   
4.
右室双出口伴肺动脉瓣下室缺又称之为Taussig-Bing心脏畸形(TBH)^[1]。外科解剖矫正的目的是将左室与主动脉宫连接及右室与肺动脉连。可采用2种手术方法:①作右室内隧道将室间隔-缺损与主动脉口连接,隔开左室与右室;②在心外动脉水平作心外管道将主动脉与主肺动脉调转(ASO)及室缺(VSD)修补^[2]。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观察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6月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4例,根据是否并发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48例,非感染组76例。分析2组一般情况和可能影响发生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疾病的严重程度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感染组年龄≥70岁、术前NIHSS评分>15分、术前GCS≤8分、糖尿病、慢性肺病、后循环病变、机械取栓和抽吸、全身麻醉、术后持续镇静>1 d、气管插管>1 d及呼吸机辅助通气>1d比例明显高于非感染组,局麻加深度镇静比例明显低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术前NIHSS评分>15分(OR=2.558,95%CI:1.741~2.563,P=0.003)、术前GCS≤8分(OR=4.358,95%CI:1.568~5.374,P=0.001)、后循环病变(OR=3.589,95%CI:0.328~3.251,P=0.005)、全身麻醉(OR=1.025,95%CI:1.159~2.664,P=0.041)和术后持续镇静>1 d(OR=3.254,95%CI:2.682~3.267,P=0.028)是血管内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病情严重程度、病变部位、意识障碍和慢性肺病是导致急性期血管内介入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8.
肺炎支原体(Ⅷ,)是成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中常见病原体,感染率达到20%一30%。为了解成年人MP急性感染肺炎的流行特点。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和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牵头,组织北京地区9家二级和三级综合医院成立成年人肺炎监测网(BNACAP),以“恢复期较急性期斑清肺炎支原体IgG抗体≥4倍升高”作为MP急性感染的诊断标准,从2010年11月至2011年9月对入组的410例成年人CAP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相似文献   
9.
王明  席彪  胡炜  王聪慧  蔡涛  李江  曹彬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1):3227-3229
目的:研究和探讨县级妇幼保健机构人力资源的管理模式。方法:立足于河北省自身实际,从基本现状、面临问题、对策措施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如何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推动妇幼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结果:河北省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卫生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有待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尚不完善。结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要健康发展,除了要有一支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管理队伍,还需完善人才流动、绩效考核、激励和长期培养机制,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镜下无恶变征象的胃巨大溃疡的发病趋势和特点、诊断性治疗的价值、内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5~2013年间胃镜诊断胃巨大溃疡、无典型恶变特征、且首次活检病理未报告"癌"的住院患者145例,均接受抗溃疡加抗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四联疗法,分析其多次胃镜检查的转归及病理诊断的变化。结果胃镜下无恶变征象的胃巨大溃疡年均检出率为5.63%,无明显增高趋势,男性明显高于女性;总恶变率为45.52%,其恶变与性别、部位、大小和形态无相关性(P0.05),但与年龄、H.pylori感染相关(P0.01)。2次胃镜诊断巨大溃疡与病理诊断符合率分别为55.86%和98.62%。结论胃镜下无恶变征象胃巨大溃疡的恶变与性别、部位、大小和形态无关,但与H.pylori感染正相关,且41~70岁年龄段高发,诊断性治疗联合多次胃镜活检是其定性诊断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