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子宫结构异常疾病中,子宫腺肌病在育龄妇女中有较高的发病率。随着影像技术和治疗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子宫腺肌病可能影响育龄妇女的生育能力。子宫腺肌病合并不孕的机制尚不明确,子宫内膜容受性异常、子宫结合带的结构异常、免疫功能异常等可能是子宫腺肌病患者生育能力低下的原因。希望保留生育能力的主要治疗方案有药物治疗、辅助生殖技术(ART)和手术切除子宫腺肌病灶。目前,ART可以改善子宫腺肌病合并不孕症患者的妊娠结局,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对生殖有积极的影响,在子宫腺肌病合并不孕症应用中有很重要的价值。综述子宫腺肌病合并不孕症影响生育的可能机制、生殖结局及治疗策略以探讨子宫腺肌病与不孕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在子宫结构异常疾病中,子宫腺肌病在育龄妇女中有较高的发病率。随着影像技术和治疗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子宫腺肌病可能影响育龄妇女的生育能力。子宫腺肌病合并不孕的机制尚不明确,子宫内膜容受性异常、子宫结合带的结构异常、免疫功能异常等可能是子宫腺肌病患者生育能力低下的原因。希望保留生育能力的主要治疗方案有药物治疗、辅助生殖技术(ART)和手术切除子宫腺肌病灶。目前,ART可以改善子宫腺肌病合并不孕症患者的妊娠结局,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对生殖有积极的影响,在子宫腺肌病合并不孕症应用中有很重要的价值。综述子宫腺肌病合并不孕症影响生育的可能机制、生殖结局及治疗策略以探讨子宫腺肌病与不孕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子宫腺肌病是不孕人群的高发疾病,不论是否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都影响辅助生殖结局。子宫腺肌病影响生殖功能的机制包括:解剖结构异常、子宫异常蠕动、胚胎种植环境改变、宫腔内自由基过多和免疫系统过度激活等。辅助生殖技术可有效的促进妊娠方式,保守性手术在缓解症状的同时也对自然妊娠有益。实施保守性手术前应考虑术后的产科并发症。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通常作为其他治疗方式的辅助措施。高强度超声聚焦病灶消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尚待证实。  相似文献   

4.
药物或手术是临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的常用措施,而对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辅助生殖技术(ART)具有其独特的优势。文章重点介绍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对ART的时机选择,对体外受精(IVF)结局的影响,以及改善IVF妊娠结局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子宫腺肌病与不孕的相关性日益受到重视,辅助生殖技术是子宫腺肌病相关不孕患者的首选治疗,其促排方案和辅助生殖技术策略有别于其他患者。文章就子宫腺肌病患者的助孕策略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6.
子宫腺肌病是育龄期女性的多发病。虽然尚无子宫腺肌病导致不孕的直接证据,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子宫腺肌病可能影响女性的生育力。子宫腺肌病合并生育障碍患者的治疗选择及辅助生殖技术的应用近年来备受关注。治疗方案应当是生殖科医生与妇科医生综合多方面因素共同做出的个性化决策。  相似文献   

7.
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作为不孕的独立影响因素从多个环节影响妇女的生育能力。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式,对疼痛的改善、相应脏器损伤的修复和阻止进一步进展有明显的作用。手术虽可能不增加自然妊娠率,但可改善体外受精结局。具体手术方式、手术路径与是否合并其他因素(如子宫腺肌病、卵巢囊肿)密切相关。辅助生殖技术是提高妊娠率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8.
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好发于生育年龄女性,其引起的月经异常、痛经和不孕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尤其是子宫腺肌病引起的不孕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家庭生活,对于有保留生育要求的患者,其治疗是妇科和生殖科医生面临的一大难题。子宫腺肌病引起不孕的机制尚不清楚,其发生原因可能与宫腔形态改变、子宫结合带(uterine junctional zone)异常、子宫内膜改变、炎性介质和氧化应激,以及免疫功能失调等因素有关。综述子宫腺肌病与不孕的相关性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T)相关性不孕患者腹腔镜术后生殖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1年4月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并经腹腔镜治疗,术后病理证实诊断的EMT 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术后1年内妊娠情况,统计学分析影响术后妊娠的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中,年龄、是否合并子宫腺肌病、术后是否规范用药、术后是否接受辅助生殖技术为EMT相关性不孕患者腹腔镜术后生殖预后的影响因素(P =0.000).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术后是否接受辅助生殖技术、是否合并子宫腺肌病为EMT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年龄、术后是否接受辅助生殖技术、是否合并子宫腺肌病为EMT相关性不孕患者腹腔镜术后生殖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应将腹腔镜术后相关影响因素综合分析,更加客观地判断生殖预后.  相似文献   

10.
子宫腺肌病是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而引起的子宫肌层增生性病变,好发育龄期妇女,发病率8.8%~31%不等。长期以来,子宫腺肌病一直没有较理想的治疗方法,常采用药物和子宫内膜切除。但是子宫腺肌病药物治疗效果差,手术治疗一直是最常用而且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治疗包括根治手术和保守手术。根治性手术即全子宫切除术,保守性手术包括腺肌病病灶(腺肌瘤)切除术、子宫内膜及肌层切除术、子宫病灶电凝术、介入治疗、盆腔去神经支配治疗、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等。现对子宫腺肌病保守性手术治疗的应用进展做一综述,为子宫腺肌病的各种保守性手术治疗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子宫腺肌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女性生育功能的疾病,目前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以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为代表的药物结合辅助生殖为主。近年来,手术在重建子宫腺肌病生育功能的治疗中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在子宫腺肌病不孕症的治疗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39岁患者存在胚胎反复种植失败史、后壁局灶性腺肌病灶引起宫腔形态改变者,部分患者在保留生育功能的病灶切除术后可获得成功妊娠。高强度聚焦超声无创性消融子宫腺肌病灶是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的、有前景的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方法。鉴于子宫动脉栓塞术对卵巢功能及子宫内膜的影响,在有生育要求的症状性子宫腺肌病中应慎用。  相似文献   

12.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子宫腺肌病合并不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对子宫腺肌症合并不孕的疗效.方法对12例子宫腺肌症合并不孕者行GnRH-a治疗,同时加用甾体激素"反加疗法”,部分病例应用辅助生殖技术.治疗前后用B超、核磁共振(MRI)、血清CA125和生殖激素(FSH、LH、E2)及骨密度(BMD)测定.结果治疗后痛经等症状缓解,B超和MRI提示子宫腺肌病病灶基本消退,子宫大小83.33%(10/12)恢复正常,血CA125、FSH、LH、E2水平显著降低(P<0.01),腰椎BMD无明显变化(P>0.05),妊娠率达75.0%.结论GnRH-a是治疗子宫腺肌病合并不孕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和子宫腺肌病是生育年龄女性的常见病,也是引起女性不孕的常见原因。由于内异症病灶的侵袭性,妊娠期可引发一系列妊娠并发症。内异症相关不孕患者是接受辅助生育技术的一个群体,对于如何改善内异症和子宫腺肌病患者的妊娠结局,在近十余年来的研究中取得了不少令人瞩目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子宫腺肌病是生育年龄妇女的常见病,其引起的月经过多、严重痛经和不孕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而今女性保留生育力和保留子宫的诉求日益强烈,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是仍有生育要求的女性而言,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已然替代子宫切除术成为首选术式.文章从手术前评估、术前质控、手术指征、术中质控和术后质控等多方面提出子宫腺肌病...  相似文献   

15.
促性腺激素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子宫腺肌病合并不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促性腺激素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对子宫腺肌症合并不孕的方法。方法:对12例子宫腺肌症合并不孕者行GnRH-a治疗,同时加用甾体激素“反加疗法”,部分病例应用辅助生殖技术,治疗前后用B超、核磁共振(MRI)、血清CA125和生殖激素(FSH、LH、E2)及骨密度(BMD)测定。结果:治疗后痛经症状缓解,B超和MRI提示子宫肌腺病病灶基本消退,子宫大小83.33%(10/12)恢复正常,血CA125、FSH、LH、E2水平显著降低(P<0.01),腰椎BMD无明显变化(P>0.05),妊娠率达75.0%。结论GnRH-a是治疗子宫腺肌病合并不孕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子宫腺肌病导致女性生育力下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是子宫腺肌病合并不孕患者的有效治疗措施,但子宫腺肌病对IVF-ET是否存在不良影响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仍有争议.本文将对子宫腺肌病对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及如何优化助孕策略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7.
子宫腺肌病是育龄妇女常见良性疾病,目前子宫腺肌病的根治手段仍然是经腹或经腹腔镜切除子宫。近年来随着磁共振成像(MRI)及经阴道超声(TVU)等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应用,大量年轻女性子宫腺肌病被检出,越来越多的年轻育龄患者因为生活质量等多种因素,迫切希望保留子宫的完整性和生育力。因此,各种保留子宫的手术方式如腺肌病病灶切除后再成型子宫、部分腺肌病病灶切除联合子宫动脉阻断等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综述保留子宫的手术方式的临床应用现状及进展。  相似文献   

18.
子宫腺肌病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子宫腺肌病是指子宫肌层内存在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在激素的影响下发生出血、肌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形成弥漫病变或者局限性病变(子宫腺肌瘤)。子宫腺肌病好发于30~50岁的妇女,发病率从8.8%~31%不等[1]。痛经和月经量过多为主要表现。对药物无效的患者,可选择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包括根治手术和保守手术。根治性手术即为子宫切除术,保守手术包括腺肌病病灶(腺肌瘤)切除术、子宫内膜及肌层切除术、腹腔镜下子宫肌层电凝术等。由于子宫腺肌病病变广泛且与正常肌层无明显界限,保守性手术一般难以切净或者消除病灶,失败率或者复发率高。手术方式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囊性子宫腺肌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原则。方法:回顾分析2011至2017年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妇产科收治的5例囊性子宫腺肌瘤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囊性子宫腺肌瘤中,2例为原发的青少年囊性子宫腺肌瘤(JCA),3例继发于子宫手术史。患者均表现为渐进性严重痛经、超声或核磁共振中发现子宫肌壁间的孤立囊肿(直径10mm)。子宫手术史是区分原发及继发的主要依据。手术切除病灶为首选治疗,术后无需辅助药物治疗,痛经均消失,随访至今无复发。结论:对于以痛经为主诉,影像学发现子宫肌壁间的孤立囊肿,应考虑囊性子宫腺肌瘤的可能,手术切除病灶为首选治疗,术后无需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探讨子宫腺肌症病灶切除术后患者痛经改善情况以及妊娠情况。方法:选取2004年5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接受子宫腺肌症病灶切除术治疗的患者6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66例患者有40例患者实行保留生育能力的开腹子宫腺肌症病灶切除术,另26例患者采用腹腔镜子宫腺肌症病灶切除术,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66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实行不同手术方式的患者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采用腹腔镜子宫腺肌症病灶切除术患者治疗过程中出血量少,有58例痛经患者经治疗后52例患者痛经症状明显改善,42例不孕患者经手术后17例患者妊娠成功。结论:子宫腺肌症病灶切除术对治疗子宫腺肌症效果明显,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痛经情况,提高其术后妊娠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