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54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9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病特点和宫、腹腔镜联合手术后的自然妊娠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生殖中心接受宫、腹腔联合手术治疗、病理证实的252例子宫内膜内异症合并不孕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合并子宫内膜息肉分为息肉组(71例)和非息肉组(181例)。结果子宫内膜息肉的患病率为28.2%(71/252),明显高于同期非内异症不孕人群的17.4%(464/26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8.107,P=0.000)。子宫内膜息肉在卵巢型、单纯腹膜型和累及Douglas窝的深部浸润型内异症(deep infiltrating endometriosis,DIE)中的发生率分别为22.1%(17/77)、28.o%(42/150)和48.0%(12/25),3种类型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x2=6.247,P=0.044)。息肉组术后自然妊娠率为32.4%(23/71)、临床妊娠率为26.8%(19/71)、分娩率为25.4%(18/71),均分别低于非息肉组35.4%(64/181)、33.7%(61/181)、26.0%(47/181),但均无统计学差异(Z=-0.444,P=0.657;Z=-1.063,P:0.288;Z=-0.100,P=0.920);息肉组胚胎停育率5.6%(4/71)明显高于非息肉组0(Z=-3.213,P:0.001)。结论子宫内膜息肉在内异症合并不孕患者中的患病率明显升高,尤其在累及子宫直肠窝的DIE患者中表现更突出。子宫内膜息肉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在息肉去除后可能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妊娠期蜕膜息肉切除术的妊娠结局和手术安全性,特别是宫腔镜手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6年12月因妊娠合并蜕膜息肉行息肉切除术54例资料。自然妊娠24例,辅助生育技术助孕30例。手术孕周5.3~24.3周,(11.8±5.7)周。75.9%(41/54)有阴道出血,出现症状到手术间隔时间6 h~3个月。息肉直径0.8~8 cm,(2.93±1.60)cm。当存在以下3种情况之一时建议手术治疗:(1)有阴道出血或分泌物增多症状;(2)息肉直径≥3 cm;(3)息肉表面覆有脓苔。根据发现息肉的孕周,中孕期选择常规手术,早孕期选择宫腔镜手术,双极电凝术为过渡术式。常规手术24例,宫腔镜手术28例。双极电凝术2例。结果术后病理诊断蜕膜息肉。自然流产率16.7%(9/54);2例因胎儿异常引产(1例唐氏综合征,1例脊柱裂);活产率79.6%(43/54),分娩孕周30~41.4周,(38.1±2.1)周。早产率13.0%(7/54),其中2例34周前分娩,5例34~37周分娩,早产胎膜早破率5.6%(3/54);足月分娩率66.7%(36/54)。宫腔镜手术28例,手术孕周5.3~9.1周,(7.1±0.7)周,术后2例因胎儿异常引产,自然流产率17.9%(5/28),流产孕周12.4~21周,(18.3±3.5)周,流产时间均在术后6周以上。结论妊娠期蜕膜息肉的切除存在风险,需慎重评估。宫腔镜下蜕膜息肉切除术作为新的手术方式尚在尝试阶段,根据目前结果认为其对妊娠结局的不良影响并不高于常规手术,但仍需谨慎把握手术指征,并在抗生素治疗等方面加强应用以进一步降低感染性流产的发生。对于蜕膜息肉的最佳的处理方案,需要进一步的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开胸术后切口感染合并肋软骨炎的治疗方法。方法: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166例开胸术后切口感染、不愈的患者,其中35例患者合并肋软骨炎,男26例,女9例,年龄35~79岁,平均年龄(58.9±15.0)岁,术前采用分泌物细菌培养+药敏、清创、封闭负压引流;术中彻底清创、去除受累肋软骨、钢丝取出、双侧胸大肌转移修复;术后引流、应用敏感抗生素等综合治疗,封闭创面。结果:35例患者术后3~15d拔除引流管,27例患者创面术后10~15d后一期愈合;1例患者形成肌瓣下窦道,经换药后创面愈合;4例患者行二次手术清创后创面愈合,其中1例患者为出院后6个月复发,再次入院手术清创后3周创面愈合;3例患者行三次手术清创后创面愈合。35例患者术后均随访6个月~2年,创面愈合良好。结论:采用术前清创、封闭负压引流、术中彻底清创、去除受累肋软骨、钢丝取出、双侧胸大肌转移、围手术期应用敏感抗生素等综合治疗是修复开胸术后切口感染合并肋软骨炎的一种有效方法,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控制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移植胚胎数目对控制医源性多胎发生率行业管理的实施效果。方法比较北京市人类辅助生殖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辅助生殖质控中心)提出北京市IVF-ET移植胚胎数不多于2枚的策略前、后,北京市各生殖中心移植胚胎数和多胎妊娠率变化。结果北京市生殖中心新鲜和解冻移植周期的平均移植胚胎数目逐年下降,分别由2013年的2.02枚和2.04枚,下降至2015年的1.91枚和1.80枚。2014年、2015年新鲜周期临床妊娠率为45.4%和44.5%,解冻周期临床妊娠率为47.2%和46.2%,均分别显著高于2013年的新鲜周期临床妊娠率(43.2%,P=0.000,P=0.025)、解冻周期临床妊娠率(43.4%,P均=0.000)。2014年新鲜周期的活产率(36.6%)显著高于2013年(35.0%,P=0.004),2015年新鲜周期活产率与2013年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4年和2015年解冻周期的活产率(37.4%,36.5%)均显著高于2013年(34.3%,P=0.000,P=0.001)。2015年新鲜周期和解冻周期的多胎妊娠率分别为28.0%和23.5%,显著低于2013年的31.3%和25.7%(P=0.000,P=0.016)。结论辅助生殖质量控制中心提出的建议每移植周期胚胎数目不超过2个,既保证了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不下降,同时对控制本地区IVF-ET多胎妊娠率效果显著,可为行政决策部门进行行业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尽管对于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L)并没有一个普遍可以接受的定义,但人们广泛共识的高QL包括"身体,精神和社会状态"。QL也依赖于个体所生活的文化和价值体系。QL也被认为是多维的,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评估子宫异位妊娠应用刨削系统(IBS)宫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9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后发生子宫异位妊娠的8例患者,通过IBS进行手术治疗的临床结局。结果:8例患者发现异位妊娠的中位时间是胚胎移植后25.75天。8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完全清除病灶,手术时间21~48分钟,平均30.86分钟;手术出血量5~20 ml,无一例发生子宫穿孔、液体超负荷等并发症。术后1个月复查超声,均未见妊娠组织残留,术后2个月内血β-HCG下降至正常范围。结论:IBS治疗部分、早期子宫异位妊娠临床效果好,且微创、安全。  相似文献   
8.
9.
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大多数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是指子宫内膜组织在卵巢中的生长形成的卵巢包块。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是从输卵管返流的子宫内膜在卵巢附着、生长而成。根据这个理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是一个假囊肿,其囊壁是内陷的卵巢皮质。因此,卵巢子宫内  相似文献   
10.
宗尚花  马彩虹 《山东医药》2011,51(32):55-56
目的探讨Tei指数在评价高原地区(海拔3 800~4 500 m)肺心病患者右室功能的应用价值及藏汉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选取从高海拔地区来本院就诊的肺心病患者61例(汉族31例、藏族30例)和同期在本院体检的来自上述地区的健康人员70例(汉族45例、藏族25例)。采取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右房横径(RA)、右室前后径(RV)、右室前壁厚度(RVAW)及射血时间(ET)、右室Tei指数。结果汉族健康者Tei指数略低于健康藏族(P〈0.05);汉族肺心病组RV、RVAW、Tei指数高于藏族肺心病组,但ET短于藏族肺心病患者(P均〈0.01);藏、汉族肺心病组各指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在肺心病组,RVAW与Tei指数具有一定的相关性(r=0.72,P〈0.001)。结论 Tei指数监测可有效评价高原地区肺心病患者右室功能,特别是高原低氧对右室功能的影响,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