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了解中国农村在校中学生受忽视状况,为改善学生受忽视现状和促进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原则,随机抽取9个省、直辖市中28个县共8 252名12~17岁在校中学生,男女比例均衡。采用"中国农村12~17岁中学生忽视评价常模"中规定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应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描述、χ2检验、方差分析等统计学处理。结果中国农村12~17岁中学生总忽视率为47.3%,总忽视度为(49.40±9.48),不同学段与不同性别学生忽视率与忽视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论按性别或是年级分组,12~17岁中学生在忽视的6个层面忽视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男生和女生在情感、安全和社会忽视层面上以及初中生和高中生在情感忽视上的忽视率与忽视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家庭类型中学生忽视率与忽视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中国12~17岁农村中学生受忽视状况严重。家庭、学校与社会应共同加强对农村中学生的关注并付诸于行动。  相似文献   

2.
吴凡 《中国学校卫生》2022,43(7):1037-1040
  目的  了解宁波市多胎家庭3~6岁儿童忽视状况及影响因素,提出提升多胎家庭养育质量的意见。  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宁波市12所幼儿园中2 200名多胎家庭和1 200名单胎家庭的儿童,采用“中国3~6岁城区儿童忽视评价量表”对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宁波市多胎家庭3~6岁儿童总忽视率为21.5%,总忽视度为(37.98±5.49)。忽视率在不同兄弟姐妹年龄差和儿童数量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5),其中年龄差为3~ < 6岁组在各个层面忽视率上均最高。不同儿童数量组在总忽视率、身体忽视率、情感忽视率和教育忽视率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1.42,4.65, 28.12, 0.75,P值均 < 0.05),在情感忽视度和教育忽视度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9.57,2.67,P值均 < 0.05),其中家庭儿童数量>2个的在各项忽视率上均高于二胎家庭。多胎家庭在总忽视率、情感忽视率、教育忽视率以及总忽视度、情感忽视度、教育忽视度均高于单胎家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5)。影响多胎家庭3~6岁儿童受忽视的主要因素有儿童气质类型、兄弟姐妹年龄差、家庭儿童数量、家庭月收入和母亲文化水平(OR值分别为1.55,1.59,1.92,0.74,0.58,P值均 < 0.05)。  结论  宁波市多胎家庭3~6岁儿童忽视状况高于单胎家庭,其中情感忽视和教育忽视尤为明显。平等对待每位儿童,加强政策扶持,提高家庭收入水平和母亲文化水平能有效改善多胎家庭儿童忽视状况。  相似文献   

3.
中国西部地区城市中小学生忽视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中国西部地区城市中小学生忽视程度和特点,为制定学生忽视改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多级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陕西省和重庆市部分地区6~17岁城市中小学生忽视状况进行调查。结果共调查1 604人,中国西部地区城市中小学生总忽视率为30.30%,总忽视度为(45.27±8.71);男、女生忽视率分别为34.88%、25.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62,P<0.001),男、女生忽视度分别为(46.50±8.79)、(43.92±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5.99,P<0.001);6~8、9~11、12~17岁城市中小学生忽视率分别为30.69%、28.74%、31.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1,P>0.05),忽视度分别为(43.34±6.86)、(42.90±8.42)、(48.49±8.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4.49,P<0.001),12~17岁中学生忽视度最高;核心家庭和三代同堂家庭的子女忽视程度明显低于单亲家庭和再婚家庭;独生子女受忽视程度低于非独生子女。结论我国西部地区城市中小学生忽视程度较严重,应针对性地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家长、学校、社会等对儿童忽视的认知和理解,重视儿童忽视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南通市学龄前非独生儿童的忽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非独生儿童忽视预防和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南通市城区9所幼儿园的1 141名儿童家长使用中国城市3~6岁儿童忽视评价常模量表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学龄前儿童忽视率为28.6%,忽视度为(40.21±6.67),其中非独生儿童忽视率为32.6%,忽视度为(41.14±6.73)。非独生儿童总忽视率、身体忽视率均高于独生儿童,总忽视度和身体、情感、教育、安全、医疗忽视度维度忽视度均高于独生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t值分别为6.21,17.57;3.95,4.98,3.45,2.70,2.01,3.11,P值均<0.05)。不同性别、不同家庭类型儿童忽视率和忽视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年龄、家庭子女排行儿童忽视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59,2.99,P值均>0.05),忽视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79,3.04,P值均<0.05)。家庭总月收入越高、家庭受教育程度较高、父母关系越好的儿童忽视率和忽视度均相对较低,主要照顾者为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儿童忽视率和忽视度均高于主要照顾者为父母的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庭总月收入<5 000元的儿童忽视危险度是家庭总月收入≥12 000元儿童的2.73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作为主要照顾者的儿童忽视危险度是父母作为主要照顾者的2.17倍,父母关系良好的儿童忽视危险度是父母关系非常好儿童的2.29倍(P值均<0.05)。  结论  南通市城区非独生学龄前儿童忽视状况较为严峻,改善家庭经济状况,提高父母照顾儿童的参与度,改善父母关系,有利于降低非独生儿童忽视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了解鲁西南地区二孩家庭中学龄前儿童忽视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提高二孩家庭的养育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整群随机抽取的山东省鲁西南地区16所幼儿园2646名二孩家庭和2074名一孩家庭学龄前儿童家长进行儿童忽视状况调查.结果 鲁西南地区二孩家庭学龄前儿童的总忽视率为27.37%,忽视度为(40.15±5.51).男童身体忽视率(10.39%)、情感忽视率(21.85%)、总忽视度(38.15±4.88)和情感忽视度(46.12±6.91)均高于女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t值分别为4.57,6.65,4.58,4.72,P值均<0.05);不同年级儿童总忽视率、总忽视度、各层面忽视率和忽视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兄弟姐妹年龄在7~<13和≥13岁的学龄前儿童总忽视率(30.44%,32.77%)、身体忽视率(10.20%,12.00%)、情感忽视率(23.06%,25.35%)、总忽视度(44.71±5.98,45.33±5.20)和情感忽视度(45.95±7.12,48.86±4.97)均明显高于其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t值分别为31.10,4.55,27.92,24.13,19.83,P值均<0.05).二孩家庭的学龄前儿童总忽视率(27.37%)、情感忽视率(23.47%)以及总忽视度(40.15±5.51)、情感忽视度(43.68±6.83)均高于一孩家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t值分别为4.98,4.96,3.76,8.53,P值均<0.05).影响二孩家庭学龄前儿童是否受到忽视的主要因素有兄弟姐妹年龄、母亲受教育程度、家庭教育主要实施人(OR值分别为0.58,0.61,1.54,P值均<0.05).结论 鲁西南地区二孩家庭中学龄前儿童的忽视情况高于一孩家庭,其中学龄前男童和长子处在学龄期的学龄前儿童忽视情况尤为严重.  相似文献   

6.
了解南京市城市中小学生体育锻炼参与现状,为促进中小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政策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江苏省南京市鼓楼、玄武、秦淮、浦口、雨花台、江宁6个城区14所中小学校4 161名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参与行为的问卷调查.结果 南京市中小学生学校体育锻炼中每周上体育课课时数≥3学时的学生占55.57%,每天参加学校组织大课间活动的学生占81.09%.每周课外体育活动≥3次的学生占23.19%,每天参与体育锻炼时间达到1 h的学生占13.96%,不同性别、学段学生学校体育锻炼项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值分别为52.76,29.90,16.14,39.34;624.61,53.04,151.25,189.45,P值均<0.05).家庭体育锻炼中有34.34%的家长支持并陪同学生进行体育锻炼,46.07%的家长支持学生体育锻炼但不陪同,14.83%的家长态度不明确,4.76%的家长不支持学生体育锻炼.14.32%的家庭制定体育锻炼计划.不同性别、学段学生家庭体育锻炼项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2.72;229.44,26.43,P值均<0.01).个人体育锻炼现况上有49.82%的学生掌握了3项及以上的运动技能,17.45%的学生参与体育培训班,仅有7.14%的学生周末锻炼;不同性别、学段学生体育锻炼参与行为现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2.32,5.60,24.06;167.51,237.90,223.15,P值均<0.05).结论 南京市城市中小学生经常参与体育锻炼行为的报告率较低,需家校联动共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 了解重庆市黔江区、彭水县农村中小学生受忽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预防和干预措施及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两区县农村部分中小学生受忽视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共调查960例6~17岁在校中小学生,总忽视率为59.06%,总忽视度(58.20±8.96),被忽视学生的忽视率、忽视度在不同年龄段、家庭类型及各个层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11岁和12~14岁学生受忽视情况最严重,核心家庭学生受忽视情况最轻。身体、社会层面的忽视率最高,社会层面的忽视度最重。影响中小学生忽视率的主要因素有与父亲关系、与母亲关系、是否为独生子女、年龄、家庭类型。结论 重庆市黔江区、彭水县中小学生受忽视情况比较严重,应重视农村中小学生忽视问题,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制定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我国城市小学生的忽视现状,为进一步分析其影响因素、制定科学的干预措施奠定基础。方法应用中国城市小学生忽视评价常模,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 ,从全国12个省中抽取24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共调查4057名小学生,其中男、女构成比为51.3%和48.7%;少数民族占8.3%。所得资料采用SPSS13.0软件,对各忽视类型的忽视分值、忽视率及忽视度等进行统计描述、卡方检验、方差分析(ANOVA),以判断其差别。结果 6~8岁组学生平均忽视度和忽视率分别为42.8和28.8%,各年龄间存在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1);9~11岁组学生平均忽视度和忽视率分别为42.1和27.2%,各年龄间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6~8岁组男、女学生忽视度分别为43.3和42.3(P0.05),忽视率分别为31.5%和26.2%(P0.05);9~11岁组男、女学生忽视度分别为43.6和40.5(P0.01),忽视率分别为34.8%和22.7%(P0.01)。在儿童忽视的6个类型上,6~8岁忽视率为2.0%~12.7%,除情感忽视外,其他5个忽视类型的发生率性别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9~11岁忽视率为10.1%~15.1%,各个忽视类型的发生率在性别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无论以年龄或性别分组,小学生均以受到单项忽视为主(6~8岁发生率平均为12.4%,构成比占总忽视学生的51.2%;9~11岁发生率平均为17.9%,构成比为55.2%)。在不同家庭类型中,6~8岁组以单亲家庭中的学生受忽视率最高(33.3%);而9~11岁组以再婚家庭中的学生受忽视率最高(47.1%);6~8岁组和9~11岁组均以3代同堂家庭中儿童受忽视率最低(分别为22.3%和22.7%)。结论中国城市小学生受忽视的频度和强度较大,其中刚上小学一年级和即将毕业的六年级小学生受到的忽视率和忽视度相对较低,而其他年龄(年级)的学生更容易受到忽视;各个年龄组男生的忽视度和忽视率均高于女生,提示男生均比女生受到更多和更严重的忽视;所有儿童均以单项受忽视为主;在不同的家庭类型中,6~8岁组以单亲家庭、而9~11岁组则以再婚家庭中的学生受忽视率最高。  相似文献   

9.
中国部分城市3~6岁儿童忽视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目的了解中国城市儿童忽视现状,明确影响儿童忽视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采用“中国3~6岁城区儿童忽视常模”中规定的量表和评价方法,对全国25个城市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共调查1163例3~6岁儿童,其中男童占49.6%,少数民族占4.5%。分别计算不同地区、年龄、性别、忽视类型(身体、情感、教育、医疗、安全等)的忽视分值、忽视率与忽视度。忽视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分别采用Binarylogistic回归分析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结果(1)3~6岁城区儿童总忽视率为28.0%,各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798,P>0.05);忽视度为42.2,各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88,P>0.05);男、女儿童忽视率分别为32.6%和23.7%(χ2=6.585,P<0.05),忽视度分别为42.7和41.8(F=2.502,P>0.05);在儿童忽视的5种类型中,忽视度为39.4~43.4,忽视率为5.1%~12.9%,除身体忽视外,其他4种类型的发生率性别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所有儿童均以单项(即只在5种忽视类型的任何一种)受忽视为主(发生率16.5%,构成比58.9%)。在不同类型结构的家庭中,以单亲家庭中的儿童受忽视率最高(42.9%),核心家庭次之,而“三世同堂”家庭中儿童受忽视率最低(25.5%)。无论以年龄或性别分组,儿童均为在安全、医疗方面受到的忽视较轻,而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儿童期不良经历发生率及其特征,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改善人群健康状况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新疆某医科院校在校本科学生475名;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10种儿童期不良经历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医学生儿童期不良经历的报告率为77.1%,其中情感虐待报告率最高,为36.2%;家庭中有物质滥用者及家庭暴力报告率分别达到了29.5%和28.2%;家人中有犯罪者的报告率最低,为4.4%.男生情感虐待、情感忽视的报告率明显高于女生;家人中有物质滥用者的报告率少数民族学生明显高于汉族学生;城市籍医学生家庭暴力的报告率明显低于其他生源地的医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新疆医学生儿童期不良经历的报告率较高,尤其是情感虐待、家庭中物质滥用者及家庭暴力的报告率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近视中小学生近视矫正影响因素,对比不同矫正情况学生视力相关生存质量。方法 于2022年5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重庆市某区抽取8所中小学3 649名学生,进行近视筛查和视力相关生存质量问卷调查。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性别、地区、学段、学习压力、教养方式的近视学生戴镜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0.98,31.63,31.86,11.28,9.59,P值均<0.05)。不同学段、学习压力、教养方式的戴镜学生足矫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1.77,9.92,8.69,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地区和学段均是戴镜率的影响因素(P值均<0.01)。近视学生视力相关生存质量量表总分高于未近视学生(t=20.07,P<0.01)。未戴镜、欠矫、足矫3组近视学生的生理功能、情感功能、视功能和身体功能3个维度得分和生存质量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9.93,49.38,28.14,67.31,P值均<0.01)。结论 近视学生戴镜率和足矫率低,戴...  相似文献   

12.
了解天津市随迁中学生忽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随迁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帮助.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天津市随迁学生较为聚集的10所中学抽取3 666名中学生进行忽视状况调查,并对随迁学生忽视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天津市随迁中学生忽视率为45.79%,非随迁学生忽视率为31.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25,P<0.01).随迁中学生总忽视度为(52.46±8.12)分,男生、初中、非独生子女、父母亲学历高中及以下的学生忽视度均高于女生、高中、独生子女、父母学历为高中以上的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73,10.40,-11.36,13.81,15.57,P值均<0.01).随迁时间越长、家庭收入越低的中学生忽视度越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89.27,53.48,P值均<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随迁时间(OR=3.55)、是否独生子女(OR=4.19)对随迁中学生忽视呈现正向关联,家庭收入(OR=0.71)、父母学历(OR父=0.48,OR母=0.25)与忽视呈现负向关联(P值均<0.05).结论 天津市随迁中学生忽视状况严重,随迁时间、家庭收入、父母学历是影响忽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了解当前贵阳市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为中小学校开展心理卫生服务和相关教育决策提供实证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贵阳市小学生1 295名,中学生2 426名,分别使用小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和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小学生心理问题总检出率为1.5%;中学生中,存在轻度心理卫生问题者占33.9%,中等及以上程度问题者占4.8%.小学阶段男生在学习障碍、社会适应障碍、品德障碍、不良习惯、行为障碍、特种障碍6个维度上得分比女生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44,4.84,7.73,4.17,2.71,2.42,P值均<0.05);中学阶段女生在强迫症状、敌对、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情绪不稳定维度得分及总均分比男生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留守中小学生各维度的得分比非留守中小学生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农村中小学生比城市学生各维度的得分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中学生的学习压力与量表中其他心理因子呈正相关(P值均<0.05).结论 需重点关注留守学生和农村中小学生的心理卫生问题,心理健康教育要结合学生发展的心理特点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4.
探讨儿童期虐待经历与大学生实施网络欺凌的关系,为大学生实施网络欺凌的早期干预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山西省6所高校的大二和大三共3 850名学生,采用《网络欺凌情况调查问卷》和《儿童期虐待问卷中文版》进行调查.结果 男生性虐待、情感忽视、躯体忽视的报告率均高于女生(x2值分别为5.22,4.39,7.53),父母离异大学生儿童期虐待各因子报告率均高于父母未离异大学生(x2值分别为86.80,134.06,130.18,175.64,118.46);除躯体忽视外,独生子女的情感虐待、躯体虐待、性虐待、情感忽视等因子报告率均高于非独生子女(x2值分别为9.44,12.44,21.18,21.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男生实施网络欺凌网络言语欺凌、隐匿身份、网络伪造欺诈因子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女生(t值分别为9.35,5.59,5.83,7.57),独生子女实施网络欺凌各因子得分及总分均高于非独生子女(t值分别为2.79,3.74,4.78,4.40),父母离异学生实施网络欺凌各因子得分及总分均高于父母未离异学生(t值分别为6.99,6.78,8.04,11.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重线性回归模型显示,大学生儿童期各虐待因子与实施网络欺凌状况呈正相关(β值分别为0.10,0.11,0.05,10.08,0.06,P值均<0.05).结论 儿童期受虐待经历会增加大学生实施网络欺凌行为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了解贵州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后部分地区中小学生膳食维生素D营养状况,为学生营养改善工作的进一步实施提供建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2014-2016年贵州省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德江、普定地区进行抽样,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中小学生采用液相—串联质谱法检测血清维生素D水平.结果 从性别来看,2014-2016年德江、普定两地男生维生素D水平均高于女生,维生素D不足率均低于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从学段来看,2014年小学生维生素D水平高于中学生[(20.71 ±6.03)(18.61±5.47) ng/mL],小学生维生素D不足率低于中学生(43.6%,5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t值分别为4.51,8.69,P值均<0.05),2015年和2016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从地区来看,2014年德江地区学生维生素D水平低于普定地区[(18.48±5.68) (21.52±5.79)ng/mL],维生素不足率高于普定地区(56.7%,38.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015年和2016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14-2016年,两地学生维生素D缺乏率分别为50.70%,39.02%和35.56%,呈现下降趋势.结论 2016年贵州省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德江、普定地区中小学生维生素D营养状况比2014年和2015年得到明显提高,但情况仍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6.
了解河南省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干预提供线索.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河南省7个省辖市及7个县中抽取中学生21 870名,使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MHI-60)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 河南省中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45.7%,其中轻度者为40.7%,中度者为4.8%,重度者为0.2%.男、女生心理状况良好率及量表总均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地区和学段中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及量表总均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差于城市学生,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差于初中学生.学习压力感是中学生最突出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17.
2008年中山市7~18岁中小学生BMI指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2008年中山市7~18岁中小学生BMI指标变化,为改善学生健康状况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中山市城市和乡镇各4所中小学校,分析中小学生BMI指标,并与2000年全国BMI标准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中山市2008年中小学生BMI指标总体随年龄增长呈现逐年增加趋势;男生BMI值均比女生高,其中城市各年龄组的男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乡村除13~14、16岁组外其余年龄组的男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城市男女生BMI值分别比乡镇男女生高,其中男生除7岁和15~16岁年龄组外,其余各年龄组的城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女生的BMI指标在9岁、11~15岁和17岁组的城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比2000年全国的平均指标,城市女生在7、15~18岁年龄组的BMI低于全国,乡镇15~18岁年龄组的BMI低于全国(均P<0.05)。结论2008年中山市中小学生形态发育状况有所改善;但中山市女生的营养状况有待改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分析中国城乡3~6岁儿童的忽视状况, 为分析比较相关影响因素奠定基础。方法 按照“中国农村3~6岁儿童忽视评价常模”和“中国3~6岁城区儿童忽视常模”规定的量表及评价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 分别在2002年1月对14个省25个市1163名城市3~6岁儿童(其中男童占49.6%, 少数民族占4.5%)和2010年11月对10个省26个市4096名农村儿童(其中男童占50.6%, 少数民族占6.2%)进行调查。结果 城乡3~6岁儿童总忽视率分别为28.0%和53.7%, 总忽视度分别为42.2和44.4,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乡儿童各年龄组间忽视率和忽视度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C0.05);城乡男童的忽视率分别为32.6%和55.9%, 女童的忽视率分别为23.7%和51.6%;男童的忽视度分别为42.7和44.6, 女童的忽视度分别为41.8和44.3,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C0.05)。城乡儿童在6个不同忽视类型的总体发生率分别为5.1%~12.9%和13.1%~26.6%, 其中除安全忽视外, 城乡儿童其他层面忽视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城乡儿童不同忽视类型的忽视度分别为39.4~43.4和36.5~48.2, 城乡儿童各忽视类型忽视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城市儿童以教育、情感、身体忽视为重, 农村儿童以身体、社会和教育忽视为重;而在安全方面受忽视均较轻。城乡均以单亲家庭的儿童忽视率最高(分别为42.9%和60.0%),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年龄或性别, 城乡儿童均以单项(各忽视中任一类型)受忽视为主(发生率分别为16.5%和22.7%, 构成比分别为58.9%和45.1%)。结论 中国城乡3~6岁儿童忽视状况差别较大, 农村儿童受忽视的频度和强度均高于城市儿童;城乡男童受忽视的频度均高于女童;除安全忽视外, 农村儿童在其他层面受到更多和更严重的忽视;城乡儿童均以单亲家庭受忽视的频度最高, 且以单项受忽视为主。  相似文献   

19.
了解沈阳、广州、武汉、成都4座城市中小学生睡眠状况及其与家庭环境关系,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沈阳市、广州市、武汉市、成都市10 079名中小学生及其家长睡眠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四城市中小学生平均睡眠时间为(7.8±1.5)h,78.7%的学生睡眠不足,且随着学段升高学生睡眠时间逐渐减少(F=2 342.243,P<0.01).初中生睡眠不足的比例最高(78.8%),女生睡眠不足的比例(76.1%)高于男生(72.4%),城市(75.6%)高于郊区(71.6%),家长睡眠不足的学生更容易睡眠不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学段、学生性别、家长年龄、家长文化程度、家庭居住地、家长睡眠状况均是中小学生睡眠不足的影响因素(P值均<0.05).结论 我国四城市中小学生睡眠时间少,睡眠不足的现象较为普遍,学段、家庭环境对学生睡眠状况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中国西部地区两省份6~17岁农村中小学生忽视状况.方法 按照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原则,于2012年9月至2013年4月从陕西省和重庆市抽取7个区(县)26所农村中小学校的4 131名中小学生,采用“中国农村中、小学生忽视评价常模研制及被忽视因素研究”中制定的量表和评价方法进行调查,并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忽视层面(身体、情感、医疗、教育、安全、社会)的忽视率与忽视度.结果 调查对象总忽视率和总忽视度分别为55.50%(1 943/3 501)和49.96±9.67.男、女生总忽视率分别为56.78%(1 018/1 793)与54.16% (925/1 708) (P =0.119),总忽视度分别为50.08 ±9.31与49.83±10.02(P =0.479).医疗忽视层面忽视率女生[18.25%(348/1 907)]高于男生[14.72% (294/1 997)](P<0.01);身体忽视、教育忽视与社会忽视层面忽视度男生(50.05±10.46、49.99±10.81、57.63±14.63)高于女生(49.34±10.70、49.07±11.30、56.37±14.80)(P值均<0.05).6~8、9~11、12 ~ 14、15 ~ 17岁组学生总忽视率分别为44.48%(310/697)、60.40%(511/846)、60.89%(601/987)和53.66% (521/971) (P<0.01),总忽视度分别为46.89±8.57、51.88±9.25、51.88 ±9.25和51.72±8.89(P <0.01).除医疗忽视层面与社会忽视层面忽视率外,不同年龄组间其余层面的忽视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9~11岁组学生在身体忽视、情感忽视与安全忽视层面忽视率均为最高[28.39% (264/930)、26.41% (239/905)、20.35%(187/919)],12~ 14岁组学生在教育忽视层面忽视率最高[29.41% (317/1 078)];12~ 14、15~17岁组在身体忽视、情感忽视层面忽视度最高(12~ 14岁组:51.59±10.02、53.43±12.02;15~17岁组:51.96 ±9.80、52.61±11.59),6~8、9~11、12 ~14、15 ~ 17岁组分别在社会忽视、安全忽视、教育忽视与医疗忽视层面具有最高忽视度(依次为60.91±13.13、48.29±11.34、52.43±10.55、51.15±17.25).少数民族学生总忽视率为68.88%(374/543),总忽视度为52.91±9.14,均高于汉族学生[53.04%(1 569/2 958)、49.44±9.67](P值均<0.01).非独生子女总忽视率为58.20%(1 504/2 584),总忽视度为50.58±9.54,均高于独生子女[47.87% (439/917)、8.27±9.80](P值均<0.01).留守儿童总忽视率为61.65%(1 101/1 786),总忽视度为51.41 ±9.51,高于非留守儿童[49.10%(842/1 715)、总忽视度48.56±9.61](P值均<0.01).结论 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生受忽视状况严重,需要家庭、学校与社会的共同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