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了解青海省藏区寄宿制中小学食堂从业人员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状况,为开展寄宿制学校营养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整群抽取青海省2个藏族自治州4县10所寄宿制中小学校食堂从业人员111名,对食品营养知识、态度、行为开展现场问卷调查.结果 食堂从业人员营养知识总体知晓率为50.45%,“生熟食物要分开”知晓率最高为100%,“哪类食物日常摄入最多”知晓率最低为4.5%,营养知识缺乏;88%以上从业人员营养态度较好;12个方面的营养行为形成率只有“食物尽快吃完”“不喜盐食物”“做菜工序”3个方面在90%以上,其余9个方面均在70%以下,“炒菜加碘盐时间”只有16.22%,“购买和制作食物关心因素”为26.13%.50%以上从业人员希望得到系统的营养知识培训.结论 青海省藏区寄宿制学校食堂从业人员缺乏营养知识,食品营养态度积极,行为还需不断养成.应加强藏区寄宿制学校食堂从业人员营养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  相似文献   

2.
了解西部山区农村寄宿制学校食育干预效果,为改善农村地区中小学生膳食营养状况提供参考.方法 整群抽取四川省蒲江县长秋山区农村寄宿制学校3所,随机分为食育教育模式干预学校、普通营养教育对照学校及空白对照学校,研究对象为3所学校食堂和在校就餐的学生,分别于干预前后采用连续3d称重记帐法进行调查.结果 通过将近1 a的干预之后,除了水果类食物摄入无改善外,食育干预学校的膳食无论从食物摄入量、能量和营养素摄入量,还是膳食结构来看都较基线调查有所改善,特别是食用油和盐的控制效果较好(平均每人每天摄入量分别为27.5和4.9 9),奶类和蛋类食物摄入量也大大增加(平均每人每天摄人量由干预前的3.5和0g增加到干预后的52.4和174.7 9).但还存在一些有待改善的地方,特别是一些微量元素的摄入量偏低,如核黄素和钙的平均每人每天摄入量为11和471.9 mg;低于参考摄入量.另外2所学校的膳食也有所改善,但是食用油和盐的摄入量过高的问题仍然存在,动物性食品摄入量偏高且品种单一.结论 食育对于改善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膳食营养状况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北京市西城区小学生及其家长的营养健康教育效果,为提出有效的营养干预模式提供依据。方法分层随机整群抽取西城区5所小学(3所干预学校、2所对照学校)的771名学生、1345名家长,通过一年半的营养健康教育宣教,比较干预前后调查对象在营养知识和早餐行为方面的变化。结果营养知识知晓率方面,干预校学生高于自身干预前及对照校(Р0.05),但家长与自身干预前及对照校比较无明显提高(Р0.05);早餐行为方面,干预校学生每天吃早餐行为、早餐四类食物的摄入及早餐质量均高于自身干预前及对照校(Р0.05);家长每天吃早餐行为及早餐蔬菜水果的摄入高于干预前(Р0.05),但早餐中的其他食物及营养质量与干预前比无明显变化(Р0.05)。结论以学校为基础的营养健康教育能提高小学生的营养知识水平、改善早餐相关行为,而"小手拉大手"的形式对于家长的宣教效果有限。  相似文献   

4.
赵宏  李斌  刘燕  肖然 《中国学校卫生》2015,36(5):784-786
了解在青海省藏区寄宿制学校中小学生中开展营养教育的效果,为加强藏区寄宿制学生营养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青海省2个藏族自治县4所寄宿制学校的2 532名中小学生营养知识和营养行为相关问题进行基线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针对学生营养知识和行为存在的问题制作宣传和培训资料,并开展相应健康教育活动.健康教育活动后,采取相同问卷对基线调查学校学生1 766名进行终末调查.结果 项目活动前后,藏区寄宿制学校中小学生的营养健康知识总体知晓率从38.20%提高到86.23%(x2 =985.58,P<0.01),健康饮食行为总体形成率从45.48%提高到71.43%(x2 =284.85,P<0.01);大部分营养知识知晓率和饮食行为形成率较基线调查分别提高40和30百分点.项目活动后初中生营养知识知晓率和健康饮食行为形成率均高于小学生.结论 营养健康教育是提高寄宿制学校中小学生营养知识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的有效方式.管理部门和学校应加强中小学生日常营养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食育对改善农村小学生的饮食相关健康素养的效果。方法整群抽取河南省信阳市某农村村级小学学校,对所有在校生216人进行食育干预,比较干预前后饮食相关健康素养的变化,评价食育干预的效果。结果食育干预后,学生对奶制品主要功能、富含维生素C食物和食物中毒知晓率由干预前的9.1%、14.9%、14.9%提高至26.6%、26.6%、29.4%(P0.05);干预后食品标签中色素知晓率为45.9%;干预后经常吃零食、喝饮料的比例由干预前的75.5%、44.9%降至63.9%、35.2%(P0.05);干预后对几类常见零食(方便面、豆制品零食、薯片、糖果、饼干)和饮料(碳酸饮料、果汁饮料、乳味饮料)摄入频率均低于干预前(P0.05);食育干预对农村小学生的膳食摄入结构的影响不显著;干预后学生仍对畜禽肉类、乳制品摄入显著不足,经常摄入者仅占50%左右。92.6%的学生表示喜欢食育课。结论食育对提高农村小学生的饮食相关的健康素养有所帮助,是改善我国农村小学生营养状况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营养健康教育对济南市中区小学生的影响效果,为改善小学生营养状况提供依据。方法抽取市中区不同层次三所小学2~5年级学生1 609人开展为期1年的以"营养课堂"和"快乐10分钟"为主的营养干预,并在干预前后对调查对象进行肥胖相关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并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营养干预后,小学生营养知识知晓率有60%的问题有明显提高(P0.05),"中国居民膳食宝塔知晓率"增长26.3%;营养态度有明显改善;营养行为得分有所提高;营养状况方面改善不明显。结论以"营养课堂"和"快乐10分钟"活动为主的综合干预措施提高了小学生营养知识知晓率,改善了营养健康态度,并改善了不良饮食行为,对预防肥胖的发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了解对青海藏区寄宿制中小学教师和食堂从业人员开展的营养健康教育效果,为促进学生的营养教育及提供合理膳食提供参考.方法 对青海省2个藏族自治县4所寄宿制中小学校教师和食堂从业人员进行营养知识和营养行为问卷调查,针对存在的问题,制作宣传资料,开展为期5d的集中培训和宣教等健康教育活动.干预后用相同问卷再进行调查.结果 营养健康教育干预后,教师营养知识总体知晓率从59.09%提高到94.38%(x2=19.57,P<0.01),食堂从业人员从50.45%提高到81.78%(x2 =310.20,P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安徽省2018年中小学生营养知识、食物喜好、饮食行为和食育体验活动现状,为相关部门制定学生营养改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安徽省淮北、蚌埠、马鞍山、合肥、芜湖5个地区随机抽取三年级及以上学生2 045名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填式问卷收集营养知识、食物喜好、饮食行为和食育体验活动相关信息。  结果  中小学生营养知识总知晓率为38.3%,最好的饮料是白开水的知晓率最高(91.6%)。健康食物喜好总报告率为51.5%,奶及奶制品的喜好率最高(66.4%)。良好饮食行为总报告率为85.8%,大部分时候三餐按时按量的报告率最高(87.7%)。食育体验活动总报告率为25.0%,会收拾餐桌的报告率最高(73.0%)。>12岁学生更多地掌握营养知识(χ2=28.8),≤12岁学生较好地具有健康食物喜好和良好饮食行为(χ2值分别为31.3,77.6),女生更经常地参与摆放餐具和收拾餐桌(χ2=12.2)(P值均 < 0.05)。  结论  中小学生营养知识掌握情况差,虽有明确的食物喜好,但存在不良饮食行为。应有针对性开展校园营养健康教育,加强家庭和学校合作,增加学生的食育体验活动机会,帮助中小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9.
尹秀玲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5):3868-3870,3873
目的 提高城市家庭主妇膳食营养知信行水平,探索其营养干预措施.方法 ①根据居民小区的地理分布,采用整群随即抽样的方法,对520名固原市原州区城市家庭主妇进行入户访谈式问卷调查.②对调查对象采取综合营养干预措施1个月后,重复进行营养知-信-行问卷调查.结果 ①干预后营养与食品卫生知识总知晓率提高了13.0%;提高最多的为对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膳食宝塔的内容知晓率,对食物营养价值和营养素相关知识及疾病与膳食的关系的知晓率上升10%左右.②干预后调查对象在主动获取有关食物的营养和卫生安全方面知识的态度有了较大提高,对食物安全方面的要求较对食物的营养态度方面改变更大.③烹调习惯和饮食行为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变.结论 本次对城市家庭主妇营养干预在知识和态度方面效果较显著,在行为改变方面不明显,在借鉴此方法进行营养知识健康教育的同时,尚需加强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10.
金坛市小学生膳食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健康教育,提高江苏省金坛市小学生<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相关知识、态度、行为水平,培养小学生的良好饮食习惯.方法 选取金坛市2所小学307名五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对其进行膳食指南相关营养知识、态度、行为调查,选择其中1所学校为干预学校,进行相关营养知识健康教育,另1所学校作为对照,3个月后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干预学校学生基线调查和终期调查营养知识得分分别为(4.51±2.32)、(9.82±2.6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74,P<0.05);对照学校学生基线调查和终期调查营养知识得分分别为(5.18±1.98)、(5.86±1.75)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学校小学生健康教育干预后的营养知识明显提高,饮食行为趋于合理,听说过膳食指南的学生由15.5%(17/109)提高到84.4%(92/109)(χ2=103.21,P<0.05),每天吃早餐的学生由59.8%(65/109)上升到72.5%(79/109)(χ20=4.01,P=0.045),每周不吃膨化食品的学生由16.5%(18/109)上升到35.7%(39/109)(χ2=10.48,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营养健康教育可提高小学生的营养知识水平,改善其饮食理念和饮食行为.  相似文献   

11.
广西全州县寄宿制学生伤寒副伤寒综合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农村中小学校伤寒副伤寒综合干预效果,为校区伤寒副伤寒的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全州县城乡寄宿中小学20所作为干预学校,18所为对照学校;对干预学校采取健康教育和饮水消毒综合干预措施,对照学校不进行任何干预。干预前、后采用问卷调查法分析学生伤寒副伤寒认知、态度、行为的变化和最终干预结果 ,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干预学校学生伤寒副伤寒知识知晓率、正确态度和卫生行为形成率较干预前以及对照学校均有明显提高,干预期间干预学校学生伤寒副伤寒累积发病率(0.39‰)显著低于对照学校(2.53‰)(P0.01)。干预措施对学生发生伤寒副伤寒的保护率为84.58%。结论综合干预能够明显改善学生卫生行为及大幅度降低伤寒副伤寒发病率,是有效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12.
学校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石文惠  史平  马兰艳  任福秀 《中国健康教育》2006,22(10):744-746,755
目的评价在小学生中开展卫生知识健康教育的效果,为进一步开展小学生健康教育工作奠定基础。方法以北京市石景山区两所农名工子弟学校作为干预对象,通过每周开设健康课、开展健康教育为主题的班会、绘画、板报比赛,发放健康知识宣传手册和设立报栏、健康知识角等多种形式进行卫生知识健康教育。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干预前后农民工子弟学校与普通学校学生卫生知识知、信、行的变化,对健康教育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前小学生预防龋齿、沙眼、近视及肥胖知识的正确回答率分别为61.4%、23.6%、54.7%、48.6%,干预后分别上升为90.4%、81.4%、93.8%、90.9%,对照普通小学分别为76.5%、33.8%、86.2%、75.2%,农民工子弟学校学生的健康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干预前学生按时接种疫苗率、拥有自己毛巾、希望得到健康指导的比例分别为38.4%、54.5%、85.9%,干预后分别上升为90.7%、86.3%、96.7%,对照普通小学分别为79.1%、94.3%、94.5%,部分知识掌握程度超过当地普通小学,健康行为的形成率明显提高,性别对健康教育效果有影响。结论在学校开展健康教育效果显著,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中国/WHO“以营养教育为重点的学校健康促进”项目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对照实验研究的方法,对目标人群实施项目综合干预前后的营养相关知信行调查。结果试点学校学生喜欢学校提供的午餐的比例,小学生提高了12.2%(P<0.01),中学生提高了27.3%(P<0.01);饮食卫生知识知晓率,小学生提高了17.8%,中学生提高了20.3%;试点学校学生健康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有明显提高,学生对营养与健康的态度明显转变,健康行为形成率显著提高,身体素质状况有所改善。结论“以营养教育为重点的学校健康促进”项目的干预效果显著,应加以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探索农村责任医生开展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切实提高农民的自我保健意识。方法选择丽水市莲都区L镇普通成年人群作为健康教育干预组,T乡普通成年人群为平行对照组,通过责任医生定期入村入户或以集中形式随访干预农村健康教育学校形式进行干预,并以问卷形式分别了解干预组自身纵向对照、干预与对照两组各知晓率、行为改变的效果。结果通过3年责任医生的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干预组健康知晓率从32.67%上升到69.06%,特别是在禽流感、高血压及其他慢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提高更为显著,3年来分别提升了54.14%、27.31%、53.38%,健康知识知晓率也比T乡高了2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干预组60岁以上年龄组知晓率从30.91%上升到50.33%,文盲及半文盲组知晓率从27.37%提升到48.41%,20岁以上青年组艾滋病知晓率最高达88.89%;口味偏淡行为从21.08%提高到31.44%,与T乡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不良行为也有改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责任医生入村入户或田间地头面对面等多种随访方式的健康教育模式,对提高农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并进一步提高农民健康水平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5.
傈僳族学龄儿童营养健康教育前后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云南某乡两所小学学生进行营养健康教育,并对其效果进行KAB调查评估,建立一种能够在农村少数民族地区实施的营养干预的方案及模式。方法选择两所条件相似的小学学生为研究对象,一所学校为对照学校,不进行任何干预,另一所学校为干预学校,营养健康教育前后采用营养知识(knowledge)、态度(atti-tude)、行为(behavior)问卷调查(KAB调查),评价学生KAB的变化。结果营养健康教育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干预学校小学生的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都有了较大改善。结论本次营养健康教育对提高贫困地区学龄儿童的营养知识水平,改变一些不良饮食习惯有一定效果,为今后更大范围在我省农村少数民族地区开展营养教育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中小学生关于营养的态度、营养知识的知晓情况和健康行为的形成情况,为有效开展营养健康教育提供支持。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18所中小学1747名学生进行营养知识-态度-行为调查。结果学生营养知识知晓率仅为58.70%,随学段升高知晓率明显提高;学生普遍认为营养知识很重要,对营养知识很感兴趣;有16.00%的学生不是每天吃早餐,学生早餐食物主要有米饭、面包等,蔬菜、水果较少。大部分的学生存在挑食、偏食的行为,37.70%的学生不喜欢吃猪肝,52.00%的学生喜欢吃煎炸食品,吃零食的时间多为"不定时"。近两成的学生喝老火汤不吃汤渣。50.70%小学生每天吃得最多的一餐是晚餐。结论南海区中小学生特别是小学生对营养知识比较感兴趣,但是营养知识掌握不够,存在不合理的进餐行为。营养健康教育有必要在中小学生中开展,以培养其健康的饮食习惯。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营养教育对离退休干部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影响。方法自行设计"老年营养与健康问卷调查表",对厦门市鼓浪屿疗养院266名离退休干部进行调查。结果获得有效问卷251份。在营养知识、营养态度和饮食行为题中,营养态度较一致:营养是健康的重要因素,营养知识指导饮食习惯很有必要。但营养教育前营养知识的知晓率较低,以"铁的营养价值和来源"最低,仅达8.8%;存在不合理的饮食行为。营养教育后的营养知识和饮食行为明显优于教育前。结论调查说明离退休干部对营养知识有较高需求,通过营养教育可显著提高营养知识的知晓率,改变不良的饮食行为,是一种成本低、效果好的健康干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朱雪梅 《职业与健康》2010,26(21):2466-2467
目的了解职业学校学生饮食安全知识、态度及行为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营养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制饮食安全调查问卷,对2700名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学生饮食安全知识知晓率较低,高年级明显高于低年级,有29.6%的学生经常吃零食,51.2%和57.8%的学生关注感官享受重于健康。结论职业学校学生存在不利于健康的饮食习惯和态度,学校应加强饮食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改变不良饮食行为。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健康教育前后艾滋病知识、态度及行为的状况调查,评价干预措施效果,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对某高校不同年级、专业在校学生1 131人,在健康教育综合措施前后进行相同问卷调查。比较干预前后大学生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态度和行为,评价干预措施效果。结果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由健康教育干预前的16.3%(124/763)提高到干预后70.9%(261/368);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由干预前32.4%(36/111)上升至干预后58.6%(17/29);"输血途径传播"方式,干预前后的回答正确率均较高(87.0%和90.2%);艾滋病非传播途径中的"蚊子叮咬"、"共同进餐"方式是否能传播HIV,知晓率由干预前11.9%、11.0%上升至干预后的55.2%和74.5%;干预前后反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47.7%和5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对待艾滋病的态度上干预后均有所改善;有12.4%(140/1 131)的学生发生过性行为;男男同性性行为发生率8.6%(39/456);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途径主要是电视广播(57.7%)和网络(67.8%);89.4%的学生希望获得相关知识,88.6%学生认为学校有必要开设相关课程。结论三明市此高校在校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水平仍较低,应加强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制定更有针对性干预措施,提高大学生的艾滋病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20.
评价乡镇中小学校开展伤寒副伤寒健康教育的效果,为在农村地区开展传染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贵州省平坝县内伤寒副伤寒高发区3个乡镇9所学校的小学生和初中生进行健康教育,比较干预前后伤寒副伤寒知识、态度、行为改变情况.结果 干预后小学生的伤寒副伤寒防治知识知晓率、态度和行为持有率分别为70.68%,87.95%,19.18%,初中生为73.62%,90.69%,21.72%,均明显高于干预前(P值均<0.05).干预前小学生的知识知晓率和态度持有率低于初中生(P值均<0.05),干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伤寒副伤寒高发地区和危险因素集中地区中小学生的相关防治知识、态度和行为亟待改善,健康教育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