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54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分析1950~2009年广西痢疾流行特征变化,为有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历史疫情数据和人口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1950~2009年广西痢疾流行强度及三间分布变化特征。结果 20世纪50~70年代为广西痢疾高流行期,年报告发病率和死亡率在20世纪80年代后呈明显下降趋势;痢疾高流行地区逐步从广西中部和西北部向东部和南部转移和蔓延;每年3~9月为广西痢疾流行高峰期,但随着发病率下降,季节流行特征逐渐减弱;儿童、农民和学生人群报告痢疾病例较多,0~4岁组人群报告痢疾发病率最高,男性人群报告痢疾发病率高于女性。结论广西痢疾流行强度已处于较低水平,地区和季节分布特征已经不明显,但儿童、农民和学生等职业人群和低年龄人群仍然是痢疾高发人群,应作为重点防控对象,并采取综合防控措施,以进一步降低痢疾对人群健康的危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广西城乡居民求医行为偏好,为卫生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应用分层随机抽样在灵川县城抽取240户家庭,灵川农村抽取1 000户家庭,资源县农村抽取160户家庭,共计1 400户家庭.应用定量调查表进行人户调查. 结果调查完成有效问卷1 373份,68.12%的被访家庭在2个月内发生过求医行为,89.3%的就诊都是发生在县级以下医疗机构.农村家庭离最近的医疗机构距离中位数为500 m,县城家庭为200 m,步行到达时间在10 min左右.在选择就医机构方面,42.7%的被访者选择的是"离家近",其次分别是"医术高"、"病情较轻".小孩发热时的处理强度显著性高于大人发热时的处理强度. 结论广西农村、县城地区居民求医便利,农村居民的求医模式是"小病不出村,大病县医院".农民的保健意识不强,对子女的健康关注程度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整群随机试验实现学校伤寒副伤寒综合干预项目的研究设计和实施应用,评价设计与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广西伤寒副伤寒高发区全州县为项目现场,采用整群随机试验方法确定干预组和对照组所需样本量。结果根据组群随机试验方法计算,共需要观察对象为28500人,以学校为单位,分为38个组群。根据组群的以往发病率、地理位置及性质(小学、中学、高中)分层配对,确定干预组分为19个组群共13563人,对照组为19个组群共14143人。对2组各主要混杂因子(学校性质、学生年龄与性别、学校卫生环境等)进行分析,2组之间总体相差不大,具有较好的均衡性与可比性。结论整群随机抽样法应用于伤寒、副伤寒学校干预试验研究,简单易行,能较好地控制组间混杂因子,但所需样本量较大。  相似文献   
4.
广西全州县寄宿制学生伤寒副伤寒综合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农村中小学校伤寒副伤寒综合干预效果,为校区伤寒副伤寒的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全州县城乡寄宿中小学20所作为干预学校,18所为对照学校;对干预学校采取健康教育和饮水消毒综合干预措施,对照学校不进行任何干预。干预前、后采用问卷调查法分析学生伤寒副伤寒认知、态度、行为的变化和最终干预结果 ,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干预学校学生伤寒副伤寒知识知晓率、正确态度和卫生行为形成率较干预前以及对照学校均有明显提高,干预期间干预学校学生伤寒副伤寒累积发病率(0.39‰)显著低于对照学校(2.53‰)(P0.01)。干预措施对学生发生伤寒副伤寒的保护率为84.58%。结论综合干预能够明显改善学生卫生行为及大幅度降低伤寒副伤寒发病率,是有效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小儿流感嗜血杆菌(Hi)性脑膜炎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通过与国际疫苗研究所合作开展的Hi性脑膜炎监测网络,对符合筛检标准的疑似脑膜炎患儿进行评估、调查和采样,收集病例的病案、实验室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3例Hi性脑膜炎患儿起病急,临床症状体征较重,脑脊液(CSF)均有异常,均从血和CSF中分离到Hi,1例发生硬膜下积液,无死亡;均发生在2岁以内,发病时间分别为夏、秋和冬季,病例为散发,无二代病例发生,均来自农村,生活条件不安定,居住环境卫生条件较差,父母文化程度较低,经济较困难,人院前有1至多次在个体诊所就诊和自行服用药物史。结论 Hi性脑膜炎临床症状体征较重,是严重危害小儿身心健康的疾病,生活环境卫生条件差、生活不安定的小儿尤其要警惕此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广西伤寒副伤寒报告病例诊断依据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广西伤寒副伤寒报告病例的诊断依据,从而了解真实情况,提出相应对策。方法在我区A~E5市(县)内对各医疗单位2002年8~12月期间填报疫情报告卡的伤寒、副伤寒病例按调查表回原医疗机构对其诊断依据、实验室结果、菌型等情况进行调查。结果354例伤寒、副伤寒报告病例的“临床”和“临床 血清学”的诊断率均为39.8%,“病原学”诊断率为17.8%,“临床 流行病学”诊断率为2.8%。病原学诊断率以A地为高(49.0%),其它4地在0%~9.1%之间;分离病原以甲型副伤寒的比例为高(占93.7%)。有病原分型诊断的占59.6%,其中伤寒占33.6%,副伤寒占26.0%;未分型占40.4%。234例无病原学诊断、依靠血清学诊断的病例中有107例肥达氏反应结果与区分的诊断不相符(占45.7%);肥达氏阳性的细菌学符合率为23.5%.47.1%培养阳性患者其肥达氏结果为阴性,20.6%肥达氏阳性的患者其培养结果为阴性。结论应提高各医疗机构报告病例病原学诊断的比例,加强对临床医生的培训,提高其诊断水平和统一诊断标准,提高发现病例的敏感性和准确性;肥达氏反应在伤寒副伤寒的诊断中存在其局限性,病例的诊断及现场疫情控制急需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的快速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7.
广西霍乱地理流行病学特征的趋势面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广西霍乱流行的地理分布特征及地理趋势。方法采用趋势面分析方法 ,建立趋势面数学模型 ,对广西1961~1999年霍乱累计发病率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发病率在经度108°~109°、纬度22°区域最高,在纬度25°的北部形成另三个高峰,在经度108°~109°带宽上其等值线变化频率最大。结论广西霍乱流行呈现四个地理趋势高峰值 ,以沿海地区发病率最高 ,其次为北部山区 ,流行趋势由南至北向内陆扩散 ,在经度108°~109°区域对地理位置的变化最具敏感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影响成人疫苗接种率的有关社会经济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广西河池市2个城镇,对5~60岁登记在册居民按有对照的组群随机抽样原则进行伤寒Vi疫苗和A群流脑疫苗的大规模接种;比较接种者的人口学和社会经济特征与接种率的关系。结果 应接种对象118071人,实际接种92476人,接种率为78.32%,其中伤寒Vi疫苗76.87%;流脑疫苗79.69%。城市接种率为77.29%,农村接种率为80.58%;5~9岁接种率最高,为89.65%;20~29岁组最低,仅为69.07%;男女接种率分别为79.07%和82.11%;高收入住户人群接种率最高达到90%左右;18~60岁人群中,按受教育程度分析以“小学毕业”人群接种率最高,为78.34%;按居住单元分析,学生的人群接种率最高,达92.01%,私营业主和退休人群接种率最低,分别为69.71%和68.82%;居住未满1年者的人群接种率最低.为62.5%.居住1~2年者接种率最高,为84.47%。结论 受教育程度、经济收入、居住年限以及城乡差别对接种率并无直接影响;流动性大、老年人是影响疫苗接种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了解广西南宁市5岁以下儿童流感嗜血杆菌(Hi)、肺炎链球菌(Sp)和脑膜炎奈瑟菌(Nm)所致脑膜炎流行病学特征,为制订该病的预防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2000年11月至2002年12月对广西南宁市市区、市郊15个乡镇、武鸣县10个乡镇和邕宁县14个乡镇的凡符合“疑似脑膜炎筛检标准”的5岁以下患儿进行以病原学为依据的细菌性脑膜炎流行病学监测。结果 共评估了1272例疑似脑膜炎患儿,发现Hi脑膜炎3例、Sp脑膜炎4例,未发现Nm脑膜炎病例;Hi、Sp脑膜炎年均发病率分别为0.98/10万、1.30/10万;Hi和Sp脑膜炎病例分布于邕宁县和南宁市区;Hi、Sp脑膜炎平均发病年龄分别为11.7、5.8月龄;发病季节较分散;临床症状体征均较重,Hi和Sp脑膜炎各有1例并发症发生,Sp脑膜炎病死1例,均无后遗症发生;所分离的Hi和Sp菌株有对青毒素和复方新诺明耐药的现象;确诊患儿绝大多数居住于农村,均未接种过相应的疫苗。结论 虽然本次监测南宁市5岁以下儿童Hi、Sp和Nm所致脑膜炎发病率均较低,但除采取针对呼吸道传染病的预仿措施外,仍主张采取针对性的疫苗接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