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陈珊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7,25(10):1019-1022
发育行为障碍是发育行为儿科常见慢性疾病,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早期识别有利于早期干预,降低或减少病残率。早期识别主要依赖于发育行为监测和筛查,将结构化监测和非结构化监测相结合,并实施到儿童保健体检中,可提高发育行为障碍的早期识别率。发育行为障碍的评估方法包括生长发育里程碑监测、儿童心理发育预警征象及标准化发育筛查量表,对发育筛查存在风险者采用诊断性量表进行诊断性评估。干预应遵循早期开展、个体化指导、适应能力培养、家庭参与、多学科合作和启动慢病管理原则,能有效提高干预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相似文献   

2.
儿童早期机体的生长和心理的构建,为儿童早期相关发育障碍的纠治提供了多种干预机会。本专题就发育早期易被忽视的儿童发育障碍相关疾病——性发育异常、神经发育障碍性相关疾病做一介绍,期望在全面性的儿童保健体系中,儿童保健医师能熟悉个体发育行为的年龄特征,通过生长发育监测、儿童早期发育预警征象及标准化发育筛查量表等判断儿童是否有发育障碍相关疾病,提高相关疾病早期识别率,以促进早期干预、早期治疗、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分析高危儿体格发育状况及神经运动发育监测情况,探讨高危因素与发育监测结果 之间的内在关系.方法 选取2006年9月~2008年9月在渭南市妇幼保健院高危儿门诊定期随访的在该院新生儿科出院的1~12月龄婴儿260例,按有无脑损伤高危因素分为高危组142例,对照组118例,并对其进行神经运动发育评估、体格发育评估及头围发育评价.结果 对两组的体重、身体质量指数、头围及神经运动发育检查和Vojta姿势评价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11.66、79.10、11.66、18.70,均P<0.05).结论 儿童生长发育监测是儿童保健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有脑损伤高危因素的婴儿更需要定期进行神经运动发育监测及随访,尽早发现异常,早期干预,防止脑瘫或伤残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婴幼儿早期发育是儿童生命发展的关键时期,而早产儿和高危儿是发生神经发育障碍的高危群体,因此早发现、早干预对改善婴幼儿神经发育结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国内外常用的婴幼儿神经发育评估诊断量表进行综述,包括Bayley婴幼儿发展量表、Gesell发育量表、Griffiths精神发育量表、中国儿童发育量表的发展史、应用现状及优缺点等,为儿科医生的临床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采用互联网O2O模式对儿童早期生长发育进行线上监测并结合线下个体化干预,研究该模式对儿童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2016年12月起儿保医生招募符合条件的儿童,由家长每月将生长发育信息输入“萌宝宝软件”中,儿保医生每月线上评估结合线下指导;在实施6个月时,收集儿童生长发育指标进行纵向对照研究。 结果 通过6个月的监测、评估与干预,发现儿童在大运动(χ2=31.19)、精细运动(χ2=22.94)、认知(χ2=15.19)、语言(χ2=14.28)及生长趋势方面,对比项目之初都得到了明显的促进或改善(P均<0.01)。 结论 利用互联网对儿童早期生长发育进行线上监测,既可以更好地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又可以突破时间、地点的限制,提高了儿童保健工作效率,为全区域儿童覆盖随访创造了条件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儿童早期发展科学干预对婴幼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儿童早期发展的科学干预活动对婴幼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效果。方法:用随机抽样原则分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儿童均自出生后接受儿童保健系统管理中常规生长发育监测和精神发育评估指导;同时,实验组儿童还自胎儿5个月开始,实施该院自行设计、符合婴幼儿早期发展特点和发育规律的科学训练方案至婴儿期。两组儿童均在1岁和3岁时采用盖瑟尔(Gesell)婴幼儿发育量表测试其神经心理发育水平。结果:体格发育指标在1岁和3岁时两组儿童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发育年龄(DA)及发育商(DQ)在1岁时,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3岁时实验组发育年龄(DA)和发育商(DQ)均高于对照组,其中言语能区和应人能区2个能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早期发展的科学干预活动可促进婴幼儿的智能发育,并可产生深远的长期持续影响。  相似文献   

7.
1200例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检查表临床测试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检查表(以下简称儿心量表)在评估婴幼儿智能发育中的价值。方法:采用首都儿科研究所编制的儿心量表对1200例儿童进行大运动、精细运动、适应能力、语言、社会行为等5个能区检测,并对各年龄段的5个能区原始得分及发育商(DQ)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各能区原始得分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DQ值呈正态分布,DQ与孕周、语言、精细运动、出生体重、体检时身高、母亲文化程度、围产期高危因素相关,与性别、民族、胎次、体检时体重、头围、大运动、社会适应、社交等无相关性;早产儿DQ明显低于正常儿童。结论:通过儿心量表测试可以早期发现发育落后、智力低下儿童,可作为婴幼儿早期干预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全方位生长发育监测和早期综合干预对婴幼儿体格及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年龄为48天~5个月的正常婴儿80例为实验组,按1∶1配对原则选取对照组80例。实验组入组后采用全方位生长发育监测及早期综合干预技术对其体格发育及神经精神发展进行定期跟踪监测、评估,同时实施早期干预方案。两组儿童30个月时,对其体格、智能发育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总发育商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在大动作、精细动作、个人社交3个能区发育商数(DQ)高于对照组,同时实验组身高、体重增加值明显大于对照组。结论:婴幼儿全方位生长发育监测技术及早期综合干预技术是一种比较全面的婴幼儿生长发育监测技术,能明显促进婴幼儿体格及智力的全面协调发展,可以面向广大妇幼保健机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情景式运动训练对运动发育迟缓儿童的康复效果。方法 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设计,选取运动发育迟缓儿童80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40例。两组均进行综合早期干预,治疗组在综合早期干预的基础上加情景运动训练,并分别于治疗前及1个大疗程后对其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Peabody量表中的大运动及精细运动DQ及Berg平衡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内治疗前后比较显示,GMFM-88量表中的D区及E区、Peabody量表的大运动及精细运动DQ评分及Berg平衡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显示,观察组的GMFM-88量表中的D区及E区、Peabody量表的大运动及精细运动DQ评分及Berg平衡量表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 情景式运动训练对运动发育迟缓儿童的早期干预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儿心量表在儿保工作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探讨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检查表(以下简称儿心量表)在评估婴幼儿智能发育中的价值,推动儿童保健医学的发展.方法 将1 140例3月龄和干预后再追踪的460例6月龄婴儿分为两组进行统计观察.采用首都儿科研究所编制的儿心量表对儿童进行大运动、精细运动、适应能力、语言、社会行为等5个能区检测,并对各年龄段的发育商(Development Quotlent,DQ)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各能区原始得分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高危儿DQ明显低于正常儿童.进行干预后6个月的儿童DQ值有所提高,效果良好.结论 通过儿心量表测试可以早期发现神经发育落后儿童,作为婴幼儿早期干预的依据,以降低脑瘫、智障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回顾性分析2009~2016年北京市东城区0~1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监测情况,评估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监测管理模式进行,为进一步完善儿童心理保健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所有在东城区南片辖区内保健科做保健管理的0~1岁儿童,采用丹佛发育筛查法(DDST)进行监测,从2015年开始,增加了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象筛查法。 结果 2009-2016年,发育迟缓筛查阳性率由2009年的1.94%上升到2016年的3.03%;阳性转诊率由2009年的14%上升到2016年的65.57%;2016年发育迟缓的患病率显著升高,由2009年的1.17‰上升到2016年的8.78‰。 结论 实施有效的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监测及保健管理模式,是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发育迟缓儿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2~3岁语言发育迟缓儿童的智能发育特点,以指导干预。 【方法】 以178例2~3岁语言发育迟缓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S-S语言发育评价法评定其语言水平,采用Gesell发育量表评估其智能发育的五个能区,对测得的发育商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该组儿童大运动发育正常(发育商>85分),语言水平低于实际年龄段,语言发育商<76分;其语言发育水平与适应行为、精细动作、个人社交行为发育水平明显相关(P<0.01);该组儿童适应行为、个人社交行为发育低下的发生率分别为72.5%、52.2%;适应行为、个人社交行为发育低下的发生率与语言发育缺陷的程度明显相关(P<0.01),精细动作发育低下的发生率为48.9%,精细动作发育低下的发生率与语言发育缺陷的程度不相关(P>0.05)。 【结论】 语言发育迟缓儿童常伴有适应行为、精细动作、个人社交行为的发育低下,临床需对语言发育迟缓儿童进行智能发育评估,并对存在的发育缺陷进行全面干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语言发育迟缓儿童智能发育现状及影响的相关因素,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北京首都儿童研究所“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量表”对2018年1-6月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174例首诊语言发育迟缓的患儿进行智能发育测查,并自制问卷对可能影响语言发育的出生高危史,语言发育迟缓家族史等先天因素与家庭环境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首诊年龄越大,各能区发育商(F=4.999、5.479、25.546、16.401、13.733)和总发育商(F=22.716)下降越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家庭环境因素单因素分析中留守儿童的语言发育商低于非留守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82,P<0.05);多元线性分析中显示非父母为主要抚养者和留守儿童影响儿童语言发育(β=3.606、8.088,P<0.05)。结论 语言发育与家庭环境因素密切相关,评价儿童家庭环境中潜在的影响因素,有利于指导家长创造积极的语言环境,促进儿童语言发育。  相似文献   

14.
2019年我国正式启动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的建设,了解托育服务对儿童健康与发展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研究已明确早期照护和教育对儿童健康和发展具有长期和短期影响。本研究综述了发达国家开展的托育质量与儿童发展的队列研究,并梳理了主要的研究发现。较一致的研究结论为高质量的托育服务能有效促进儿童的认知能力和非认知能力的发展,并且这种益处可持续至成年期,为人的终生发展奠定良好基础。高质量托育服务通过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增加了托育服务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提示从研究层面,应开展基于中国人群的托育服务效果评价的队列研究,检验托育服务对儿童发展的短长期影响。从实践层面应充分重视托育服务评估,致力于提高托育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婴儿运动发育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儿童-心理量表对1岁时的婴儿进行智能测定,测出精细动作和大动作的发育商(DQ),同时应用自行设计的因素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所收集的资料采用广义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的分析。结果:婴儿精细动作发育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性别、胎龄、新生儿疾病。婴儿大动作发育的影响因素有早期教育和早期干预、性别、出生体重。结论:除了一些生物学因素可影响婴儿动作发育外,早期教育和早期干预可促进婴儿的动作发育。  相似文献   

16.
高危儿发生视力或听力障碍的风险远高于正常儿童。视力或听力障碍将会严重影响到儿童运动、语言、认知、情绪、社会交往等其它方面的发展。重视高危儿的视力或听力监测和早期干预将可能最大程度地减少视听残障程度以及由于视听障碍带给儿童的不良影响,帮助和促进儿童早期发展。  相似文献   

17.
高危儿发生视力或听力障碍的风险远高于正常儿童。视力或听力障碍将会严重影响到儿童运动、语言、认知、情绪、社会交往等其它方面的发展。重视高危儿的视力或听力监测和早期干预将可能最大程度地减少视听残障程度以及由于视听障碍带给儿童的不良影响,帮助和促进儿童早期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不同出生胎龄的低出生体重儿(LBWI)2岁内神经心理发育规律,为开展针对性的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将2016年1月—2017年2月出生、在上海闵行完成2岁内随访的280名LBWI分为早期早产儿组(胎龄28~33+6周,EPT)、晚期早产儿组(胎龄34~36+6周,LPT)和足月儿组(胎龄37~41+6周,T),采用全身运动(GMs)评估及Gesell量表随访至2岁。结果 6月龄内GMs异常检出率:在“早产/扭动”阶段,胎龄越小组越高(χ2=7.36,P<0.05); “不安运动”阶段组间无差异(χ2=4.36,P>0.05);9、18和24月龄[(生后(9±1)月、(18±2)月、(24±3)月]3次Gesell监测显示: 除EPT 组的9月龄5个能区与18月龄“言语能和应人能”外,其余月龄能区均达正常水平(DQ≥86);除24月龄的“言语和应人能”外,其余月龄能区DQ在胎龄越小组越低(P<0.05);“发育落后”(DQ<86)检出率仅在9月龄的5个能区和18月龄的“精细动作、应人能和应物能”表现为胎龄越小组越高(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校正了儿童、父母以及家庭的多个混杂因素后,除24月龄的“应人能”外,其余月龄能区与胎龄均呈显著正相关(β:0.612~2.382,P<0.01)。结论 出生胎龄是影响LBWI2岁内神经心理发育的重要因素,胎龄越小组发育越差;早产儿在2岁内呈发育追赶趋势,至2岁时平均可达到正常水平,但在粗大与精细动作及应物能的发育仍落后于足月儿;应重视LBWI尤其合并有早产者早期系统保健,以实现发育落后儿的早发现、个性化早干预,促进其早期合理追赶与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脊髓损伤的发病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尤其是儿童脊髓损伤。儿童脊髓损伤的临床特征、评估方法及其预后均有别于成人。本文就目前儿童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障碍的评估方法及康复干预措施进行综述,以期为儿童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