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成都市不同地区幼儿家长对家居用品安全认知及行为现状,为降低儿童家庭意外伤害发生率提供建议。方法 2010-11选择成都市12所幼儿园,采用分层和整群抽样方法,调查3 616名幼儿园家长家居用品安全知识、相关行为等状况。结果能正确辨识家居用品安全检查最重要5方面的家长仅占被调查者的0.7%,只有7.2%的家长能正确选择药品治疗不同年龄阶段及不同症状的儿童感冒。吃饭时安静坐着吃的儿童仅占被调查家庭的28.30%,儿童总是在吃东西前征求大人意见的占被调查家庭的25.7%。不同区域家长获得相关知识的途径也有所不同。结论成都市幼儿家长在家居用品安全知识上还存在严重不足,健康行为形成率还较低,教育及卫生部门应针对不同区域的幼儿家长通过不同途径开展针对性的家居安全知识教育,以降低儿童家庭意外伤害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成都市2~5岁幼儿家长对家居用品安全认知及行为现状,为降低儿童家庭意外伤害发生率提供建议。方法:选择成都市12所幼儿园,采用分层和整群抽样方法,调查3616名2~5岁幼儿家长家居用品安全知识、相关行为等状况。结果:仅0.1%的家长清楚如何对家居用品进行全面检查,掌握儿童用药安全关键点的家长占64.80%,吃饭时安静坐着吃的儿童仅占被调查家庭的28.30%,儿童总是在吃东西前征求大人意见的占被调查家庭的25.7%。不同区域家长获得相关知识的途径也有所不同。结论:成都市幼儿家长在家居用品安全知识上还存在严重不足,健康行为形成率还较低,教育及卫生部门应对幼儿家长开展针对性的家居安全知识教育,以降低儿童家庭意外伤害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授课、亲子教育及网络干预方式对儿童家庭意外伤害的干预效果,为降低儿童家庭意外伤害发生率提供建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成都市9所幼儿园的幼儿家长1747名参加干预活动,在干预后1周采用问卷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在安全知识中,家居用品安全检查最重要的五方面和抗生素治疗的病原类型,网络干预组知晓率最高,分别为15.37%和34.63%;药物的正确选择上,教师讲解组知晓率最高(12.63%)。在行为养成中,吃饭时的情况,亲子教育组(33.28%)和网络干预组(32.43%)的形成率高于教师讲解组(30.62%);吃东西征求意见和使用剪刀的类型,网络干预组形成率最高分别为34.29%和86.66%;是否到厨房玩耍,教师讲解组形成率最高(29.07%)。以上分别在不同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伤害预防健康教育中,网络干预对减少儿童意外发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今后应通过网络的特殊作用加强儿童伤害知识的传播,同时结合其他方式,采取多种手段,帮助儿童形成安全的生活习惯,从而降低儿童意外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成都市学龄前儿童家长在接受儿童意外伤害干预后的效果,为降低儿童家庭意外伤害发生率提供建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成都市10所幼儿园的幼儿家长985名参加干预活动,在干预后1个月采用问卷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儿童家长意外伤害知识的平均得分从(8.2±2.3)分提高到(12.8±3.2)分.其中,跌落知识(总分6分)平均得分从(3.9±1.2)分提高到(4.6±1.2)分,溺水知识(总分6分)平均得分从(4.6±1.2)分提高到(5.2±1.2)分,药品误服知识(总分4分)平均得分从(2.1±1.0)分提高到(3.0±1.3)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干预后,儿童家长对意外伤害的知晓率均有明显提高,但部分知识的知晓水平仍然较低,今后应该针对知识薄弱环节进行长期的教育及干预.  相似文献   

5.
目的在学龄前儿童、家长及幼儿园教师中开展以预防儿童意外伤害为主题的健康教育,针对发现的危险因素进行干预,提高伤害对象的认知行为,降低儿童伤害的发生。方法以学龄前儿童为干预对象,监测意外伤害,对干预前及干预后的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并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干预方法包括对幼儿老师设计安全课程,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召开家长会,对家长进行健康教育等。结果干预后意外伤害的发生率较干预前降低。对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后,家长对家庭中危险因素认知有所提高,改变不利因素的家庭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低于未改变的家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对降低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有效。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幼儿园幼儿意外伤害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幼儿园幼儿及其家长意外伤害知信行水平与意外伤害发生的关系,评价幼儿园意外伤害健康教育效果。方法开展1年的"预防意外伤害事故"教学活动,干预前后对干预对象进行基线和终末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后幼儿园幼儿"近一年内出现过意外伤害事故"发生率为46.0%,与干预前的60.8%比较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预防幼儿意外伤害"相关知识知晓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幼儿园意外伤害健康教育可以有效降低幼儿园幼儿伤害的发生,其伤害预防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中小学生家长预防儿童意外伤害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有效预防儿童意外伤害的干预措施。方法 在通州区选择两所小学、两所中学的1157名学生及家长为研究对象,其中1所小学、1所中学的588名学生及家长为干预组,另两所中小学校的569名学生及家长为对照组。对干预组的学生及其家长进行交通安全知识、自救急救、生活常识等3个方面健康教育,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干预期1年,并在于预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最后对于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学生家长的意外伤害相关知识知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将锐利物品、药品、热水等合理放置的行为改变上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中小学生及其家长进行预防意外伤害的健康教育,能指导学生和家长形成健康相关行为,能有效预防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在学龄前儿童、家长及幼儿园教师中开展以预防儿童伤害为主题的健康教育,针对发现的危险因素进行干预,提高伤害对象的认知行为,降低儿童伤害的发生。 【方法】 以学龄前儿童为干预对象,监测意外伤害,对干预前后的学龄前儿童伤害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并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干预方法包括对幼儿老师设计安全课程,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召开家长会,对家长进行健康教育等。 【结果】 干预后意外伤害的发生率较干预前降低。对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后,家长对家庭中危险因素认知有所提高,改变不利因素的家庭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低于未改变的家庭,结果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 健康教育对降低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成都市儿童家长对儿童主要意外伤害的认知现状,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降低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提供建议.方法:选择成都市10所幼儿园,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调查985名儿童家长关于儿童跌落、溺水和药品误服相关知识.结果:儿童家长对意外伤害知识(总分16分)的平均得分为8.2分,仅为总分的一半.其中,跌落知识(总分6分)平均得分3.9分,溺水知识(总分6分)平均得分4.6分,药品误服知识(总分4分)平均得分2.1分.三部分内容比较而言,跌落和药品误服的得分率均未达到60.0%,溺水知识知晓情况平均得分率为76.7%.结论:成都市儿童家长对意外伤害的知晓率偏低,特别是对看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看护意识亟待提高.建议不断加强干预,才能有效地避免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及由此带来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幼儿家长对预防儿童伤害知识态度行为情况,为制定有针对性健康教育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10个托幼园所中2 122名儿童家长,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伤害知识态度行为问卷调查.结果 儿童家长伤害知识知晓率在6.3%~86.0%;伤害知识来源途径前3位为电视宣传、阅读报刊及网络,而更希望获得途径为医生健康教育、专题宣传材料和电视宣传;大部分家长对儿童学习安全知识持支持态度并采取一定的措施阻止伤害的发生,儿童父母在保护儿童避免伤害认知及伤害防护方面明显高于其他看护人.结论 家长应接受预防儿童伤害知识的全面健康教育,儿童父母外的其他看护人是重点人群.园所保健医生在预防儿童伤害中的作用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11.
李旭  赖盛琴  罗迪祎  李黎 《中国学校卫生》2022,43(12):1801-1803
  目的  了解成都市幼儿园儿童家长对儿童传染病知识知晓情况及健康需求,为开展针对性的传染病健康教育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抽取成都市成华区54所幼儿园儿童家长3 902名,使用自设问卷进行传染病知识知晓情况调查。  结果  家长对儿童传染病知识知晓率为42.0%,其中“被狗咬伤后的处理措施”知晓率最高(99.6%),“中国传染病分几类”题目知晓率最低(26.7%)。幼儿家长传染病知晓率与家长类别、文化程度、职业及家庭人均月收入相关(χ2值分别为10.81,71.81,93.78,25.17,P值均<0.05)。对儿童传染病防控知识的需求调查显示,家长最主要的信息获取渠道是学校传染病预防知识的普及(85.5%);最希望通过专业机构提供的信息资料获取相关信息(96.6%);家长最希望获取了解的传染病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91.9%);最希望获得传染病相关知识的时机是根据传染病的季节性安排(67.5%)。  结论  家长对儿童传染病知识知晓率处于中等水平,对获取传染病相关知识的渠道较局限;学校可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以提升学龄前儿童家长对儿童传染病知识的知晓率。  相似文献   

12.
张晓明  李琦  刘茜  李立群  王丹 《职业与健康》2010,26(16):1889-1890
目的了解红桥区中小学意外伤害防治知识水平和行为干预健康教育模式需求,为倡导科学预防提供学生意外伤害应急避险提供相关依据和指导。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中、小学生各200人共400人就预防意外伤害行为干预前后知识知晓率和行为依从率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前后学生预防意外伤害知识知晓率提高21.8%,其中小学生提高31.7%,中学生提高9.3%;行为依从率提高22.9%,其中小学生提高26.1%,中学生提高19.6%。结论红桥区中小学生科学预防意外伤害知识水平和行为方式经过科学持续地行为干预能够得到有效提高,小学生提高水平高于中学生,提示对学生的行为干预应越早越好。因此,应尽早大力开展以预防学生意外伤害为目的的多元化的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有效预防儿童意外伤害的干预措施,提高儿童家长伤害认知率.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深圳市横岗镇19所幼儿园幼儿家长作为研究对象.结果:通过一系列干预措施干预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项目结束后家长对伤害知识的了解比干预前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长认为对小孩从小就应开始安全教育、教育可以改变孩子的危险行为、政府应该改善环境等认知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长对预防溺水、机械伤、意外跌落、动物咬伤、窒息等措施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伤害干预能提高家长对意外伤害的认知率,有效预防和控制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成都市幼儿家长对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评价手足口病健康教育工作的效果,为今后制定预防手足口病的决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成都市3~6岁幼儿家长1243人,干预前后以调查员询问的方式完成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前手足口病认知得分为(7.17±1.55)分,低于干预后(8.24±1.6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手足口病的易感人群为婴幼儿和儿童","手足口病是可防可控的疾病","目前并无预防手足口病的疫苗"知晓率分别为99.9%、96.2%和78%,均高于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幼儿家长进行手足口病的健康教育指导,可以提高幼儿家长对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对幼儿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盐城市城区幼儿家长对幼儿家居用品安全知识的知晓情况,为今后开展儿童意外伤害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2010年,在盐城市城区抽取2所幼儿园,对9个班级的幼儿家长(监护人),在培训前、后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培训前调查414人,培训后调查379人。知晓使用"5S法则"检查幼儿家居用品安全的,培训前为3.38%,培训后为22.69%(P<0.01);对儿童用药安全使用知识的知晓率,培训前为56.04%~93.96%,培训后提高至57.78%~97.63%,均有所提高。[结论]幼儿家长对幼儿家居用品安全检查方法的知晓率较低,对儿童用药安全使用知识的知晓率较高,培训后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小学生家长有关意外伤害预防知识和应急处理知识及行为现况,为进一步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整群抽取小学4、5年级家长671人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横断面调查。Epi 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描述、方差分析。结果家长知识及格率为72.7%,行为及格率为30.3%。知晓率较低的题目以应急处理为主,各种预防意外伤害正确行为发生率均较低。不同家庭结构中家长知识得分分别为核心家庭(16.43±3.13)分、大家庭(17.29±3.17)分、单亲/重组家庭(13.43±3.7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189,P0.05)。父亲不同文化程度之间知识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553,P0.05),本科及以上(17.20±3.27)、大专(17.04±2.94)、高中及中专(16.19±3.04)、初中(16.05±3.24)的家长知识得分均高于父亲文化程度为小学(13.78±3.87)。母亲不同文化程度之间知识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203,P0.05),本科及以上(17.28±3.31)、大专(17.01±2.84)、高中及中专(16.24±3.13)、初中(16.06±3.25)家长知识得分均高于母亲文化程度为小学(14.70±13.12),98.9%的家长愿意通过各种不同的形式接受安全健康教育。结论小学生家长有关意外伤害应急处理知识欠缺,同时很少能采取正确的行为预防意外伤害的发生。绝大多数家长愿意接受相关安全健康教育,为接下来的干预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上海市某社区学龄前儿童伤害发生情况及家长幼儿伤害相关知识、信念和行为(KAP)情况,探索基于社区的学龄前儿童伤害干预对策。方法随机整群抽取某社区幼儿园3~6岁儿童家长936名,采用问卷调查学龄前儿童的伤害发生情况及家长对幼儿伤害预防的知识、态度和行为情况。采用t检验比较发生过伤害和未发生过伤害的学龄前儿童家长KAP得分差异。结果学龄前儿童伤害发生率为25.2%,男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8)。最常见的伤害类型为跌倒/坠落伤(12.82%)和碰撞/挤压伤(7.59%),主要发生在家里和居住区(16.56%)。家长的知识、态度和行为得分均低于85分,儿童发生伤害的家长行为得分比儿童不发生伤害的家长行为得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以社区为基础的干预可以整合多部门资源,共同改善伤害高发因素。干预既要关注发生率较高的伤害类型,同时也要关注家长监护行为中比较突出的不安全行为,包括药品、电源等危险物品的安置和防溺水方面,从而减少学龄前儿童伤害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宁波市城乡结合部学龄前儿童伤害发生情况及其家长的知识、态度、行为状况,为实施伤害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宁波市鄞州区高桥镇作为项目点,整群抽取该镇8个行政村,对891名学龄前儿童及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学龄前儿童非致命性伤害发生率为13.45%,伤害发生的主要原因为跌落(55.00%)、动物伤(10.00%)、烧烫伤(6.67%)、钝器伤(5.83%)和交通事故(5.83%)。儿童家长听说过伤害的只占44.63%,近50%的家长对交通安全、烫伤、摔伤、煤气泄漏和火灾的应对处理措施等知识未能掌握。家庭中常见21种危险环境不同程度存在。结论:城乡结合部学龄前儿童伤害发生率较高,儿童家长有关伤害的知晓率较低,应加强对家长相关知识的教育,改善儿童生活环境,预防儿童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上海市青浦区家长对婴幼儿保健相关知识的认知现状及需求状况,为今后更好地开展相关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由经过培训的医生对472名婴幼儿家长开展无记名式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婴幼儿保健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家长对婴幼儿保健相关知识的需求情况及获取相关知识的途径。结果家长对婴幼儿保健相关知识的总体知晓率为41. 95%。不同月龄、是否独生子女,家长不同文化程度、从事的工作不同、不同家庭年收入及户籍的婴幼儿家长对婴幼儿保健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婴幼儿月龄、独生子女情况、家长文化程度和家庭年收入是家长对婴幼儿保健相关知识知晓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低月龄婴幼儿家长婴幼儿保健相关知识中意外伤害得分、疾病预防得分及总得分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婴幼儿家长。不同月龄婴幼儿家长对婴幼儿保健相关知识的需求不同,但排名前3的需求内容均为营养与喂养指导、心理行为发育监测和常见疾病预防。家长婴幼儿保健相关知识实际获取途径排名前3名的分别为网络、家人或朋友、医疗机构;期望获取途径排名前3名的分别为医疗机构、网络、手机。结论青浦区家长婴幼儿保健相关知识知晓率不高。今后儿童健康教育需要加大宣传力度,针对特定人群,采取特定形式,开展针对性健康宣教。  相似文献   

20.
了解儿童伤害现况及其教育干预效果,为儿童伤害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在太原市城区选取2所六年制小学,整群选取四、五年级的全部学生和家长作为调查对象.干预后使用同一问卷对儿童及家长进行复测,干预组儿童在复测3个月后进行有关伤害知识问卷追踪,调查内容包括伤害现状、儿童及家长伤害相关知识及父母教养方式量表.结果 儿童伤害发生率为48.5%,伤害原因依次为交通伤害(33.2%)、跌落坠伤(31.6%)、动物抓咬伤(16.0%)、其他(3.2%).干预后干预组儿童应急知识及格率、家长知识及格率均高于对照组(x2值分别为5.748,5.429,P值均<0.05);父亲温暖理解得分、母亲温暖理解得分均高于对照组,母亲惩罚严厉得分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856,2.108,-2.401,P值均<0.05).干预组儿童干预后预防知识和应急处理知识及格率、家长知识和行为及格率均高于干预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9.611,82.692,20.449,10.491,P值均<0.05);教育干预后总伤害、交通伤及跌落伤的发生率均有所下降.结论 开展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儿童与家长对伤害的了解,同时改善家长的教养方式,有利于降低儿童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